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患者女,48岁。因反复下腹痛3年加重伴右下腹包块1月,于1991年2月入院。病程中有不规律的腹泻及便秘,下腹部隐胀痛反复发作。无畏寒及发热,无结核病史及遗传病史。查体:慢性贫血貌,右下腹可扪及椭圆形包块,大小约12×10×7cm~3,质硬、压痛、边界较清楚,可左右活动。B超示外结肠包块;气钡灌肠:回盲部肿瘤浸及升结肠可能。术中见:肿块系盲肠升结肠包块、大网膜包,大小约20×15×15cm~3,表面不光滑,紫红灰白相间,与周围有广泛粘连,肠系膜淋巴结无明显肿大;行右半结肠切除,回一横结肠对端吻合术。术后化疗,痊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35岁。右下腹无痛性包块半年,腹泻便秘交替两月,于1983年8月15日住院。即患阑尾炎、颈淋巴结核。右下腹5×3×3cm、质中等、稍活动、无触痛肿块。血沉正常。胸片两肺门散在钙斑。钡灌肠示盲肠及升结肠近端显现不规则狭窄,结肠袋消失,升结肠粘膜结构消失。术前诊断回盲部结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67岁,因右下腹隐痛10个月,发现包块月余来院,体检:一般情况好,腹部平软,右下腹触及6×5×5cm包块,质硬,活动度差,有轻压痛。于1991年1月在硬膜外麻下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术中见肠系膜根部有3×3cm包块未能切除,银夹标记。术后病理报告: (盲肠)印戒细胞癌侵达全层,上下切缘未见肿瘤。(系膜)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术后化疗后  相似文献   

4.
例1.男,22岁,因右下腹持续性疼痛伴恶心2d入院。查体:体温37.6℃,腹部平坦,右下腹压痛,以麦氏点内侧为著,轻度反跳痛,无腹肌紧张,未触及包块,肠鸣音减弱。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为12.5×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为85%,尿、粪常规正常。入院后行阑尾切除术,术中所见:右髂窝处未见盲肠,右结肠旁沟光滑,后腹膜完整,未见升结肠及盲肠。  相似文献   

5.
1病史患者,女,58岁,1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右下腹鸡蛋大包块,该肿物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增大,病变区腹部时有隐痛半年来我院就诊。2体检右下腹可触及8cm×12cm肿块,质硬,表面光滑,活动尚可。实验室检查WBC:8.2×109/L,NE%:67.8%,RBC:3.84×1012/L,HGB:85g/L。3影像学检查3.1B超右下腹见实性占位3.2CT检查右下腹升结肠区见一大小为8.2cm×12.6cm  相似文献   

6.
谭平洋 《贵州医药》2003,27(7):585-585
患儿男性,12岁,因腹痛1周,加重3天入院。在儿科治疗期间每天解暗红色稀便4~5次。体查于右下腹阑尾区扪及活动性包块。B超示右下腹混合性包块。大便潜血试验阳性。外周血象、出凝血时间正常。结肠镜检查中肠腔时有暗红色血液流出,插镜至回盲部,见人鞭虫一条及息肉样新生物,约3cm×3cm×3cm大小,表面渗出性出血,呈圆球状,基底不清。未活检,未见正常回盲瓣形态及阑尾开口,余所见结肠无异常。肠镜诊断:回盲部结肠息肉。转外科行手术治疗。术中见回盲部浆膜轻度发黑,扪及包块样团块,予回肠末端及升结肠近端切除后缝合两残端。术后检视切除标本,未发现结肠息肉,仅见回盲瓣较正常增大。病理检查示回盲瓣脱垂并肠出血。术后按常规治疗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7.
结肠憩室临床少见,发生在升结肠者更少。今将作者遇到的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性,20岁。因右下腹阵发性闷痛2天入院。发病后无畏冷发热、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症状。体检:T37℃,P80次/分,BP120/72mmHg。心肺(-)。腹部平坦,右下腹腹膜刺激征明显,未扪及明显包块,肝、脾未触及。诊断为急性阑尾炎。术中见阑尾轻度充血,距迥盲部10cm处的升结肠内侧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43岁,干部,五常县人。1977年3月因右下腹隐痛、稀便逐渐加重,去北京诊治。在北京医学院附属医院经钡透检查确诊为“升结肠癌”,4月29日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术后病理:升结肠腺癌,浸润肠壁全层,创口愈合后行 MF 方案化疗3个疗程。1988年10月无诱因地出现左侧腹部  相似文献   

9.
患者李某,女,25岁。初孕36周,因恶心、呕吐、阵发性腹痛于1992—06—28住院。查体:子宫底于剑突下4指,胎心音140次/分,有不规律宫缩,右上腹及右下腹压痛,腹肌紧张,右肾区叩痛,其余无异常所见。7月1日在硬膜外麻醉下以腹膜炎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内血性液体约200ml,升结肠及横结肠右半部扩张,直径约10cm,浆膜呈暗红色,有点状或片状坏死,部分破裂。先行剖腹产术,子宫内取出Ⅱ°窒息一女婴。后探查升结肠肝曲,见升结肠右半部逆时针扭转180°,升结肠未完全固定在侧腹壁上,横结肠位于空肠系膜下方,行右半结肠切除及回肠结肠吻合术,术后诊断妊娠合并升结肠扭转。病人住院28天痊愈,经随访3个月健康。  相似文献   

10.
1病例报告患者女,48岁。间断腹痛1年余,因肠梗阻一周于2005-07-03由外院转入。既往偶有便秘。入院后体检:腹平软,无胃肠型及蠕动波,右下腹可见一长约4cm陈旧性手术切口瘢痕。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无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未触及包块,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稍弱。腹平片见有残留钡剂,升结肠及横结肠高度扩张,结肠袋消失,结肠最粗处直径约10cm,并在脾曲处见结肠狭窄,降结肠中段以下未见异常。临床诊断:不全肠梗阻。于入院后第2天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盲肠、升结肠及横结肠明显扩张,肠腔直径10cm,肠壁水肿,无蠕动,降结肠近脾曲处肠壁僵硬,约3cm…  相似文献   

11.
1病例报告患者女,73岁,因右腹部隐痛、不适1月余,于2005-05-19入院。查体:右中下腹可触及4cm×4cm肿物。结肠镜检查:见升结肠隆起型肿物。活检病理诊断:中分化管状腺癌。B超示肝脏右叶低回声肿物,直径约1·0cm,提示肝囊肿。肝功能正常,CEA6·2μg/L,AFP<20μg/L。临床诊断:结肠腺癌伴肝转移。于同年06-02在全麻下行右半结肠及部分肝切除术。术中见肝右叶表面有淡黄色质硬结节。病理检查:升结肠距回盲瓣2cm处见隆起型肿物7cm×5cm×1·5cm。镜检:中分化管状腺癌。肝标本一块10cm×7cm×4cm,肝表面见一淡黄色结节,呈瘢痕样;体积1·2cm×1c…  相似文献   

12.
尹子坤 《云南医药》1999,20(6):447-448
收集我院1992年~1996年期间将结肠癌误诊为急性阑尾炎收住者9例,分析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9例,男7例、女2例,最小年龄36岁,最大年龄62岁,平均49岁。9例均以急性阑尾炎收住院,其中5例手术前触及右下腹包块而行相关检查后确诊为结肠癌。4例行阑尾切除术中发现是结肠癌,而改行二期手术切除。本组9例均以右下腹疼痛就诊,其中右下腹触及肿块者5例(5556%),同时伴有贫血、乏力、食少、消瘦者2例(2222%)。癌肿位于回盲部3例,升结肠6例。发病最短者2日,最长者15日。9例均行右半结肠切除术,其中5例手术前经各种相关检查获得确诊,即行一期右半结肠切除…  相似文献   

13.
女性,3岁。入院前3天因驱蛔后突发剧烈腹痛,解稀便2次,排出蛔虫1条,在当地按“胃病,肠蛔虫”治疗,腹痛未缓解,故转我院。查体:T37.3℃,P118/min,R24/min,肠鸣音弱,下腹部可扪及拳头大囊性包块,欠活动,X片示肠腔充气明显,右下腹可见数个液平,稀钡灌肠见结肠通畅;B超示右下腹膀胱右侧有4.5cm×4.5cm圆形无回声区,边界清楚,壁厚,后壁回声增强。即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子宫右侧有10cm×10cm×8cm紫黑色囊性包块与附件相连,囊肿蒂较长,逆时针扭转360°,阑尾缠入其中,并发黑坏死,手术切除囊肿及阑尾,病理报告为右侧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  相似文献   

14.
于晓霞 《医药世界》2009,(12):826-826
对我院腹膜后黏液样软骨肉瘤1例病理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46岁。因发现右下腹无痛性包块半个月于2009-08-02入院。X线示:右下腹见一约12cm×10cm肿物,界限不清,可见钙化斑。于2009-08-05行手术切除术,术中所见:右腹膜后见一12cm×10cm×6cm肿物,界限不清,呈浸润性生长,累及骨盆,与周围组织粘连较重,术后送病理检查。大体:碎块状组织一堆,总体积10cm×8cm×6cm,组织切面灰白色、灰褐色,质地中等,可见胶冻样黏液样物及囊性变,部分区域切质硬,有沙砾感。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30岁。因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行阑尾切除术,术后第二天肛门排气排便。次日出现右上腹阵发性钝痛,无血使、呕吐、腹胀等。应用解痉剂后可缓解。术后第七天,疼痛转移至右下腹阑尾切口周围。体检可触及右下腹一腊肠样肿物,约2×3×4cm,移动度差,压痛明显。切口处无感染征象。疑为“肠套叠”,即给口服石腊油,症状体征无变化,又在X线下行钡剂灌肠,发现钡剂不能通过结肠肝曲,呈“倒杯口状”影。遂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回盲部套入升结肠直止肝曲。行手法复位并固定术,关闭腹腔,术后第三天可进食,大小便正常,术后第七天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16.
1病案摘要例1.患者男,30岁。于2000年1月在外院施行阑尾切除术,术后2个月起发现右下腹肿块并渐渐增大,伴疼痛,于2000年8月24日以疑诊回盲部肿瘤收住入院。钡剂灌肠显示:升结肠中下段不能扩张,肠腔狭窄,粘膜紊乱。于2000年9月1日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术中发现回盲部肿块约10cm×6cm×5cm大小。术后病理诊断:克隆病。术后10天出现腹胀、腹痛,B超检查提示盆腔脓肿,于2000年9月13日再次剖腹行盆腔脓肿引流术。术中见盆腔积液700ml,为暗红色血性液体,考虑为腹腔炎症渗出。术后出现原右半结肠切口感染、裂开、不愈。于2000年11月25日从该切口流出粪…  相似文献   

17.
曹友红 《河北医药》2012,34(11):1757-1757
患者,女,42岁.因上腹隐痛15 d,发现右下腹包块5 d入院,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腹平软,右下腹扪及一5.0 cm×6.0 cm×6.5 cm大小包块,境界清,活动度可,质硬,轻度压痛,无反跳痛.双腿伸直抬高使腹肌呈紧张状态时肿块不能再扪及.B超示:右下腹部肠壁增厚(占位待排),右下腹部淋巴结增大;CT示:升结肠壁不规则增厚,考虑占位病灶,腹膜后肿大淋巴结;肠镜示回盲部上方升结肠段克罗恩病可能大;肠镜病理示:(升结肠)浅表黏膜急慢性炎及大片坏死组织.  相似文献   

18.
例1 患者女,23岁。因右下腹疼痛伴恶心1天入院。检查体温37.8℃,痛苦病容,巩膜皮肤无黄染,腹肌轻度紧张,右下腹麦氏点压痛明显,反跳痛( ),结肠充气试验(-),闭孔肌试验(±)。白细胞18.0×10~9/L,白细胞分类:中性0.86,淋巴0.14,小便常规(-)。拟诊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右下腹麦氏切口进腹,术中见肿大的胆囊垂入右下腹,阑尾轻度肿胀,浆膜充血不明显。因切口选择不当延长困难,予简单行胆囊造瘘术,术中同时切除阑尾。胆囊因炎症增大后而垂入右下腹,出现右下腹疼痛,类似  相似文献   

19.
1病例介绍患者男,44岁。因右下腹包块5天入院。查体:神清、消瘦,体温37℃,腹平软,右腹压痛( ),无反跳痛,右下腹可扪及一2.5cm×2.5cm包块,质硬,边界不清,活动度差。化验血:WBC9.0×109/L,N0.72,L0.28。拟诊“回盲部肿瘤”,在硬脊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回盲部粘连于侧腹腹上,阑尾包于其中,稍充血,回盲部可触及2cm×2cm肿块,质硬,周围肠系膜上散在肿大淋巴结,质硬,行右半结肠切除,回结肠对端吻合术,术后切口Ⅰ期愈合,12天出院。术后病理报告:慢性阑尾炎伴阑尾根部包块形成,肠系膜淋巴结慢性炎。2讨论阑尾化脓或坏疽穿孔后,阑尾常为…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75岁,因间断便血2年,上腹痛10 d就诊。此前未行正规检查,既往有高血压病史。于我院行肠镜检查,报告显示回盲部见0.6 cm×0.5 cm广基息肉;升结肠见一2.0 cm×1.5 cm广基息肉,质硬,轻触易出血,活检5块;横结肠、结肠脾曲、降结肠、直肠各见直径0.2~0.6 cm的广基息肉。病理检测显示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