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非股骨短缩截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Crow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002年1月至2008年2月,采用非股骨短缩截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Crow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20例21髋,均为女性.年龄36 ~58岁,中位数42岁.单侧19例19髋,双侧1例2髋.Trendelenburg征均为阳性.术前均行双侧髋关节正侧位X线及CT检查,确诊为Crow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所有患者均表现为髋关节疼痛、行走困难,均经非手术治疗无效.术前Harris评分25~60分,中位数45分.术后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肢体短缩纠正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6年,中位数4年.3例3髋术中发生骨折,其中2例2髋股骨小转子轻微骨折,行钢丝环扎固定后股骨假体稳定,骨折愈合良好;1例1髋股骨大转子不全骨折,行钢丝“8”字固定后股骨假体稳定,骨折愈合良好.l例出现坐骨神经刺激症状,1例出现股神经刺激症状,均于术后1个月自行恢复正常.均无感染、髋关节再脱位、假体松动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肢体短缩均得到满意纠正,基本达到肢体等长或短缩小于2 cm.患者无跛行或仅有轻度跛行.术后Harris评分79 ~96分,中位数85分.髋臼杯外展36°~60°,中位数41°.重建的髋关节旋转中心向内移位0~5 mm,中位数3 mm;向上移位0~5 mm,中位数2 mm.结论:采用非股骨短缩截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CrowⅣ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能基本恢复肢体长度,纠正肢体短缩,有利于患肢功能的恢复,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隐性失血的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采用基础护理、高负压引流护理、患肢护理等措施规范护理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50例,男8例,女42例;年龄58 ~76岁,中位数62岁;骨性关节炎38例,类风湿关节炎4例,创伤性关节炎8例.观察其围手术期隐性失血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中止血带使用时间30 ~70min,手术总失血量为(650±180)mL,隐性失血量为(250±130)mL.1例患者术后4h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2例患者因引流不畅导致膝关节重度肿胀,大腿后侧和小腿出现瘀斑.结论: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采取规范的基础护理、高负压引流护理和患肢护理,可以减少隐性出血引起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陶瓷头对陶瓷内衬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患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001年10月至2007年10月,采用陶瓷头对陶瓷内衬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患患者30例36髋,男11例,女19例.年龄21 ~ 65岁,中位数53岁.发育性髋关节脱位5例,股骨头坏死5例,骨性关节炎4例,强直性脊柱炎6例,类风湿关节炎3例,GardenⅣ型股骨颈骨折7例.合并高血压5例,糖尿病7例.术前Harris评分为(41.7±3.7)分.术后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7例32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4 ~ 84个月,中位数58个月;早期死亡l例(双髋),失访2例2髋.术后出现外伤性股骨假体周围骨折而行人工关节翻修术3例;术后发生陶瓷内衬破裂而行人工关节翻修术2例;术后出现“咯吱”异响但未行翻修术3例;其余患者术后无感染、神经血管损伤、关节脱位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X线片示髋关节假体在位,金属臼杯、股骨假体与宿主骨嵌合良好,无明显松动.髋关节活动度均无明显受限,患侧髋关节均无疼痛,均无需使用行走辅助工具.Harris评分提高至(89.1±2.9)分.按照改良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10例12髋,良14例17髋,中2例2髋,差1例1髋.结论:采用陶瓷头对陶瓷内衬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患,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发症少,临床疗效令人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需要避免陶瓷界面特有的并发症,假体使用需要良好的临床技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合并髋部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合并髋部骨折患者19例,男8例,女11例.年龄46 ~ 79岁,中位数59岁.合并股骨颈骨折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12例.术后随访观察假体位置、并发症发生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48个月,中位数34个月.假体位置均良好,均无假体松动、下沉、断裂等并发症发生.髋关节活动均无明显受限,患侧髋关节均无疼痛,均无需使用行走辅助工具.按照改良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17例、良2例.结论: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合并髋部骨折,可以恢复髋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发症少,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药足浴干预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选取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骨科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按电脑随机数字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各项操作及护理均遵照常规执行,实验组仅在温水足浴时,加入中药补阳还五汤足浴治疗。结果实验组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对照组发生1例;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用药后D-2聚体值降低(P0.05);患肢疼痛、股三角压痛在术后8天消失例数增加(P0.05);术后10小时患肢髌上15 cm皮温降低(P0.05)。结论中药足浴干预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医优质护理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肢疼痛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骨科髋关节置换手术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优质中医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 h、12 h、24 h、48 h、1周、2周时VAS疼痛评分情况和术后1、2、4周时患肢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术后6 h后疼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开始,观察组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4周患肢髋关节活动功能评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优质护理能明显减轻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肢的疼痛症状,促进患者术后患肢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肢的功能康复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各类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经康复治疗的患者45例的l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该组患者经过2~4周的康复训练,在治疗前后做肌力、关节活动范围及Harris评分对照。结果:经过康复治疗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提高,与治疗前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可增加患肢的关节活动范围及肌力,提高手术疗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最佳护理方法。方法对本组40例病人制定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术后护理及康复训练计划。结果40例病人患肢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病人术后进行患肢的功能锻炼,制订康复训练计划,是患者康复的有利保障。  相似文献   

9.
索娜 《环球中医药》2013,(Z2):90-90
目的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翻身方向的选择。方法将12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干预组患者术后向健侧翻身,对照组患者术后向患侧翻身,对术后24h、48h、72h患肢引流液量进行对比,对术后第1天、3天、5天、7天、14天患肢疼痛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术后24h、48h、72h患肢引流液的量的对比,干预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术后第1天、3天干预组患者疼痛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在术后第5天、7天、14天,疼痛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组中有1例患者在翻身过程中不当出现了假体脱出现象。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翻身的方向,建议在术后3天内,保持患肢的外展中立位,协助患者向健侧翻身;术后第3天后协助患者向患侧翻身,可以有效的防止髋关节假体脱位,以确保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围术期护理在高龄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对25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护理和适应性训练,术后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和患肢护理,预防并发症,并指导合理的功能锻炼.结果: 术后发生电解质紊乱1例,经积极治疗后电解质紊乱症状及时得到纠正,25例患者均于术后两周后痊愈出院.结论: 围术期对老年患者的正确护理和康复训练,可明显降低髋关节置换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2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和患肢护理,预防并发症,并指导合理的功能锻炼.结果:术后发生电解质紊乱1例,脱位1例,经积极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对老年患者的正确护理和康复训练,可促进病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2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和患肢护理,预防并发症,并指导合理的功能锻炼.结果:术后发生电解质紊乱1例,脱位1例,经积极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对老年患者的正确护理和康复训练,可促进病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和患肢护理,预防并发症,并指导合理的功能锻炼.结果:术后发生脱位1例,经积极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对老年患者的正确护理和康复训练,可促进病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髋臼后壁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坐骨神经损伤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方法:共11例患者,均行髋臼后壁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坐骨神经损伤切开复位坐骨神经探查减压髋臼重建钢板内固定术、5例术后配合针灸理疗。结果:11例患者随访瓯5~2.5年,平均1.5年,根据Matta标准,髋臼骨折治疗后解剖复位为7例(63,4%),满意复位为4例(36.6%);根据荚国医学研究院神经外科学会制定的MCRR标准,单纯手术治疗组坐骨神经损伤恢复的优良率为33.3%,手术配合术后针灸理疗组坐骨神经恢复的优良率为60%,结论;髋臼后壁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极易导致坐骨神经损伤,其中腓总神经损伤8例(72.7%)’腓总神经和胫神经均损伤3例(27.3%),没有单纯胫神经损伤;术后配合针灸、理疗能够有效促进神经损伤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分析直接前入路和后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患者骨密度与步态差异,并观察骨密度与步态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纳入自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诊断为股骨头坏死,并完成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7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40例采用直接前入路(直接前入路组),36例采用后侧入路(后侧入路组)。回顾分析两组手术前后步长、步幅、步速、患肢单支撑相占步态周期百分比及骨密度值。结果:76例患者均配合完成至少3个月随访。直接前入路组和后侧入路组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的步态指标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1个月及3个月的骨密度值较术后1周明显改善,且直接前入路组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步长、步频、患肢单支撑相占步态周期百分比及术后1个月和3个月骨密度值均优于后侧入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前入路组与后侧入路组术后1个月及3个月步态指标与骨密度值均呈正相关性(r>0,P<0.05)。结论: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患者步态恢复与骨密度改善程度均优于后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且步态与骨密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改良股骨头表面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改良股骨头表面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患者38例,男35例,女3例;年龄24~55岁,中位数39岁;单侧35例,双侧3例。X线检查示股骨头有囊性变或轻度塌陷,塌陷深度为1~4 mm;MRI检查示股骨头坏死范围为30%~40%。国际骨循环研究会分期,ⅡB期4髋、ⅡC期9髋、ⅢA期21髋、ⅢB期7髋。病程6~24个月,中位数10个月。术后随访观察髋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2年,中位数6年;患髋关节活动度增加,功能改善。屈髋,术前65.2°±7.6°,术后121.7°±11.6°;内收加外展,术前32.3°±4.7°,术后68.9°±8.4°;内旋加外旋,术前21.0°±6.4°,术后71.3°±7.4°。参照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本组优33例、良3例、可1例、差1例。术后并发异位骨化6例,未行特殊处理;并发轻度臀中肌步态1例,经功能锻炼后步态接近正常;并发患肢短缩2例,短缩〈1 cm,未行特殊处理;并发股骨颈狭窄1例,狭窄率〈10%,未行特殊处理;均无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假体脱位、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改良股骨头表面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假体固定牢固,可有效改善患髋关节活动度,有利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邹晖  黄勇军  邹大志 《中医药导报》2006,12(7):57-58,69
目的:总结全髋关节置换术(TAH)在成人高位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中的治疗体会。方法:对42例成人高位DDH行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42例经9~30个月的随访,术后患髋疼痛缓解,行走时稳定性明显增强,活动度和步态接近正常,用Harris评分平均90分,1例股神经损伤,3例因术后患肢短缩大于2 cm而有跛行。结论:非骨水泥型假体安装简单,翻修容易,运用于成人高位DDH的治疗,能有效解决患髋疼痛和行走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直接前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采用直接前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36例,男24例、女12例。年龄55~79岁,中位数65岁。按股骨头坏死的ARCO分期,Ⅲ期3例、Ⅳ期33例。排除合并陈旧性髋臼骨折、异位骨化、骨盆畸形和后髋臼缺损者。术后随访观察髋关节疼痛改善、并发症发生及髋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手术时间(70.50±10.50)min,术中出血量(510.00±159.30)m L,下床时间(2.50±1.28)d,住院时间(12.10±4.50)d。本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中位数8个月。髋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由术前(8.04±1.51)分降至术后6个月(0.65±0.23)分。术后6个月,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疗效,优27例、良6例、可3例。均未出现肢体短缩、畸形、感染、肺栓塞、假体松动、假体下沉、下肢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均恢复独立行走和生活自理能力。结论:采用直接前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创伤小,能够消除或缓解髋关节疼痛,有利于患肢功能的恢复,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总结16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重点是术前护理的必要性及术后生命体征监测及引流管的护理,观察患肢为血液循环,及时止痛,并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恢复方案,使患肢功能障碍降到最低程度,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6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并发症发生,术后患肢肿胀消退,疼痛缓解,髋关节活动度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活血祛瘀汤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只实施关节置换术,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服活血祛瘀汤干预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和患肢周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静脉血流速度,术后21 d与术后1 d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DVT发生率及DVT可疑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1 d治疗组患肢周径与术后1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祛瘀汤能有效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无临床不良反应,安全可靠,疗效确切,可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