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连续40例出血型烟雾病的DSA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烟雾病患者的DSA影像学诊断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烟雾病病例的DSA影像学表现,40例患者均经CT诊断为颅内出血,均经DSA确诊。结果双颈内动脉末段狭窄闭塞22例,一侧颈内动脉末段狭窄闭塞8例,一侧大脑中动脉狭窄闭塞3例,双侧大脑前动脉和一侧大脑中动脉狭窄闭塞1例,双侧大脑前动脉狭窄闭塞3例,双侧大脑中动脉狭窄闭塞1例,一侧大脑中动脉及对侧大脑前动脉狭窄闭塞2例,均伴颅底异常血管网形成。结论DSA为诊断烟雾病的金标准,DSA检查可清楚显示烟雾病血管狭窄闭塞的部位、侧支循环情况及是否合并动脉瘤,据其表现可指导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2.
烟雾病颅内血流相关性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烟雾病患者颅内血流相关性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血管内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全脑血管造影证实的烟雾病合并颅内血流相关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血管内栓塞治疗方法。结果 11例中7例表现为颅内出血,4例表现为缺血症状;9个动脉瘤位于Willis环周围,1个位于大脑后动脉顶枕支,1个位于脉络膜后内侧动脉;11个动脉瘤除1例外周型动脉瘤因超选困难外其余10例均成功行血管内栓塞治疗,随访均获良好疗效。结论烟雾病患者颅内血流相关性动脉瘤可有出血或非动脉瘤性临床表现,此类动脉瘤可分为累及Willis环的主要动脉型动脉瘤和累及侧支为主的外周动脉型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烟雾病患者的颅内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对外周动脉型动脉瘤可予对症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成人烟雾病的临床和影像学改变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常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和/或MRI检查确诊的成人烟雾病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 17例患者中表现为缺血性脑卒中12例(70.6%),主要表现为偏瘫、失语、头痛及智能减退,还可表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出血性脑卒中5例(29.4%),主要表现为头痛、意识障碍、偏瘫及抽搐。MRI检查发现缺血性脑卒中累及额叶8例,底节区3例,深部脑白质3例,枕叶3例,颞叶1例;累及单侧半球4例,双侧半球8例;脑萎缩6例。环池内烟雾血管影1例,双侧大脑中动脉累及10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单纯脑室出血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脑室出血并脑干出血1例,脑室出血并丘脑出血1例。MRA均发现双侧颈内动脉或其分支狭窄或闭塞。全脑DSA检查7例,其中双侧颈内动脉狭窄、闭塞5例,双侧大脑前动脉狭窄或闭塞4例,双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3例。结论成人烟雾病临床表现多样,临床特点与责任病灶及支配血管相关;MRI和/或MRA有助于烟雾病的早期诊断,确诊需行全脑DSA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成人型烟雾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分期及代偿机制.方法 对20例经常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的成人型烟雾病患者(〉16岁)的临床特点、影像学分期及代偿机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成人烟雾病发病年龄多在40岁左右发病,以脑出血为主,临床主要表现为突发剧烈头痛、意识障碍、失语及一侧肢体瘫痪.CT和MRI显示:脑出血12例(60%),脑梗死3例(15%).DSA造影示:双侧大脑中动脉闭塞10例,双侧大脑前动脉闭塞9例,单侧大脑中动脉闭塞11支,单侧大脑前动脉闭塞5支,单侧大脑前动脉狭窄9支,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6支.在20例患者、40个(侧)大脑半球中,共有39侧大脑半球受损,根据DSA结果将烟雾病分为6期分别为:第Ⅰ期到第Ⅵ期分别为3(7.7%)、9(23.1%)、16(41.0%)、7(18.0%)、3(7.7%)、1(2.5%)侧大脑半球.颅内血管代偿:软脑膜动脉、脉络膜后动脉及胼胝体背动脉代偿增粗25根,眼动脉代偿增粗7根,脑膜中动脉代偿增粗11根.烟雾病合并动脉瘤2例.结论 成人型烟雾病的发病高峰在40岁,以脑出血多见,双侧病变为主,大多数患者在发病时处于第Ⅱ~Ⅳ期(烟雾状血管旺盛期),大多数患者存在丰富的颅内外血管代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烟雾病患者颅内血流相关性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血管内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的7例烟雾病合并颅内血流相关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3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3例,ONYX胶栓塞1例。结果7例患者中3例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表现为脑室出血,1例表现为顶枕部脑内出血;3例动脉瘤位于基底动脉顶端,1例位于脉络膜前动脉,1例位于大脑后动脉顶枕支,2例位于胼周动脉。7例均成功行血管内栓塞治疗,6例随访均获良好疗效。结论烟雾病合并血流相关性动脉瘤可导致不同类型的颅内出血,血管内栓塞治疗烟雾病合并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烟雾病致脑室出血的脑血管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烟雾病致脑室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DSA检查示,双侧病变58例、单侧病变6例,合并动脉瘤4例;均见烟雾状血管。其中双侧大脑前动脉闭塞4例(6.3%),双侧大脑中动脉闭塞2例(3.1%),脉络膜前动脉远端闭塞41例(64.0%),后交通动脉远端闭塞11例(17.2%),单侧颈内动脉分叉处或大脑前动脉A1段、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共6例(9.4%)。脉络膜前动脉异常扩张和延长108支(84.4%),后交通动脉异常扩张或延长26支(20.3%)。结论脉络膜前动脉和/或后交通动脉扩张、延长是烟雾病致脑室出血的脑血管影像学特点,并且这也可能是烟雾病致脑室出血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7.
烟雾病合并动脉瘤的临床诊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烟雾病合并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全脑血管造影证实的烟雾病合并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患者巾9例表现为颅内出血,1例表现为脑缺血。烟雾病合并的动脉瘤9例位于Willis动脉环附近,为主要动脉型动脉瘤。其中5例行动脉瘤夹闭术,3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均恢复良好;1例基底动脉梭形动脉瘤和1例脉络膜前动脉动脉瘤(外周动脉型动脉瘤)无法手术。结论烟雾病合并动脉瘤可导致不同类型的颅内出血,对主要动脉型动脉瘤可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对外周动脉型动脉瘤目前尚无理想治疗方法,可予以对症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烟雾病致脑室出血的脑血管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证实的烟雾病致脑室出血患者21例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结果结合头CT、MRI检查结果,患者均为脑室出血;DSA显示19例双侧血管病变中,大脑前动脉狭窄1例(4.76%),闭塞1例(4.76%),大脑中动脉闭塞1例(4.76%),后交通动脉远端闭塞3例(14.29%),脉络膜前动脉远端闭塞13例(61.90%);2例单侧病变均为大脑后动脉狭窄或闭塞;42例侧半球中存在脉络膜前端动脉合并后交通动脉扩张、脉络膜前端动脉异常扩张或延长、后交通动脉异常扩张或延长。结论 DSA结合CT、MRI是诊断烟雾病致脑室出血的重要方法。烟雾病致脑室出血的脑血管影像学特点是脉络膜前动脉和(或)后交通动脉扩张破裂,可能是该病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成人出血型烟雾病合并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63例成人出血型烟雾病的临床资料,其中合并颅内动脉瘤8例。结果 63例中,蛛网膜下腔出血22例,伴发动脉瘤4例;脑室内出血35例,伴发动脉瘤4例;其他类型颅内出血6例,未发现颅内动脉瘤。8例伴发动脉瘤中,5例为主要动脉型动脉瘤,3例为外周动脉型动脉瘤;1例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STA-MCA)分流术,5例行栓塞术+STA-MCA分流术,2例行保守治疗。所有病例出院后随访12~40个月,平均24个月;开颅夹闭+分流术或栓塞+分流术治疗的病人有较好疗效,无死亡及残疾,无再出血;2例保守治疗病人分别于初次发病后第11天、第20个月再出血死亡。结论对成人出血型烟雾病合并动脉瘤,可行开颅夹闭或栓塞处理动脉瘤,再行STA-MCA分流术,预后较好;若为外周动脉型动脉瘤,不能栓塞可予保守治疗,但疗效不确切,可再发颅内出血。  相似文献   

10.
烟雾病伴发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烟雾病伴发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烟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法 .结果 78例烟雾病中,8例合并动脉瘤(10.3%),其中6例表现为颅内出血,2例表现为缺血症状;其中2例位于Willis环远端血管,6例位于Willis环.3例行显微外科手术夹闭,3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2例保守治疗.平均随访26个月(8-40个月),1例在右侧后交通动脉动脉瘤栓塞治疗12个月后,再次出现左侧外囊出血死亡,7例无再次颅内出血.结论 烟雾病患者应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部分烟雾病可伴发动脉瘤.位于Willis环的动脉瘤可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或血管内栓塞治疗,位于Willis环远端血管的动脉瘤治疗,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烟雾病伴血流相关性动脉瘤诊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烟雾病伴血流相关性动脉瘤的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表现及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烟台市烟台山医院神经内科自2000年1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6例烟雾病伴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其诊断及治疗过程. 结果 6例患者中表现为缺血性脑血管病伴未破裂动脉瘤3例;破裂动脉瘤中2例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表现为基底节区出血.3例动脉瘤为主动脉型,2例为周围型,1例为主动脉型及周围型混合.血管内栓塞治疗4例,2例保守治疗.临床随访均恢复良好. 结论 烟雾病伴血流相关性动脉瘤可通过MRA、DSA检查发现,主动脉型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安全有效,周围型动脉瘤若无出血且手术困难可保守治疗并随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场MRI和MRA对成人烟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成人烟雾病的临床与低场MR资料。结果 MRI表现:双侧放射冠区、基底节区多发脑梗死、软化14例,顶、枕叶大面积脑梗死2例,其中梗死合并出血6例;单纯脑出血8例,其中放射冠区、基底节区出血6例,左顶枕叶出血1例,脑室内出血1例。MRA表现:单侧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近段狭窄或闭塞16例,双侧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近段闭塞8例,丘脑-基底节区有异常血管网12例。结论 低场MRI可显示成人烟雾病的脑实质及血管病变,可作为烟雾病的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30例烟雾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烟雾病的临床特点、影像表现及其两者之间关系。方法对30例经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确诊的烟雾病患者,分析其临床和影像学特征。结果(1)烟雾病发病年龄在35~45岁左右,发病以脑缺血为主,临床表现以单侧肢体无力或偏瘫最为常见。(2)CT和MRI提示,脑出血11例(36.7%),脑梗死10例(33.3%),脑出血合并梗死灶5例。MRA和DSA均发现大脑前、中、后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双侧病变均多于单侧病变,烟雾状异常血管网分别为5例(45.5%)和29例(100.0%);DSA发现动脉瘤3例(10.3%);后交通动脉增粗13例、前交通动脉增粗7例、眼动脉增粗6例及软脑膜吻合支增多4例。4例大面积脑梗死侧枝循环差。结论烟雾病发病高峰为35~45岁;本病临床表现多样,但以脑缺血常见;MRI和MRA为无创伤性,为本病筛选、诊断、随访的重要方法。对临床疑似病例应及早行DSA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成年出血性烟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DSA表现. 方法 对CT诊断为颅内出血,并经DSA确诊的68例烟雾病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和DSA影像资料分析. 结果 68例患者中男23例,女45例,平均37.8岁.DSA表现:双侧前循环病变57例,合并后循环改变19例;单侧前循环病变9例,合并后循环改变6例;单纯后循环病变2例,单纯前循环病变41例.合并脑动脉瘤患者11例,其中7例进行了栓塞或开颅夹闭术.合并脑梗死患者13例.2次以上反复出血17例.脑室出血59例,脑实质出血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因脑出血量较大,需行开颅手术者6例. 结论 成人出血性烟雾病主要表现为脑室内出血,尤其中年女性多见.积极针对合并动脉瘤及症状的外科干预多能取得良好治疗效果,但难以防止再次出血.脑DSA是明确分析烟雾病病变特征及选择治疗方法的首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烟雾病DSA检查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确诊烟雾病患者临床及DSA影像学资料。结果26例患者DSA影像学特征如下:脑底异常烟雾状血管网形成;受累动脉狭窄或闭塞;丰富侧支循环形成。其中单/双侧大脑前、中及后动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性病变者24例(92.3%);双侧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狭窄或闭塞者18例(69.2%),单侧者7例(26.9%)。结论烟雾病患者有显著的DSA影像学特征,DSA是诊断烟雾病的主要手段,临床上对疑似病例应早行DSA检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成人出血型烟雾病的临床特点,为提高其诊治水平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成人出血型烟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8例患者均以中风发病,头颅CT示单纯脑室出血14例、脑室+脑实质出血3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脑实质出血2例、脑实质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MRI见"常春藤"征者5例、基底节区血管留空影4例。DSA示合并动脉瘤或疑似动脉瘤8例。按GOS评定预后,恢复良好34例,中残15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6例,31例随访6月至10年,病史大于3年者11例,4例发生再次脑出血;病史小于3年者20例,2例发生再次脑出血。结论脑室出血合并脑实质出血是成年出血型烟雾病的主要出血方式;临床上对于不明原因的无血管病变危险因素的脑出血患者均应常规行脑血管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非出血型烟雾病合并动脉瘤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确诊为非出血型烟雾病合并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12个动脉瘤中,主要动脉型动脉瘤11个,周围动脉型动脉瘤1个,均属小型动脉瘤(直径小于5 mm)。病人均行脑-硬膜-颞浅动脉血管融通术(encephalo-duro-arterio-synangiosis,EDAS),动脉瘤予随访观察。结果术后8例行脑血管造影随访6~72个月,结果发现1例周围动脉型动脉瘤消失,7例主要动脉型动脉瘤大小及形状无变化。所有病人临床随访4~90个月,均未发生脑卒中。m RS评分1分5例,0分7例。结论非出血型烟雾病合并动脉瘤大多属主要动脉型,且属于小型动脉瘤,此类动脉瘤可暂不直接处理。EDAS术后动脉瘤可长期稳定,部分周围动脉型动脉瘤可消失。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出血性烟雾病合并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治疗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4月-2018年4月共收治的13例出血性烟雾病合并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3例患者中共发现13个动脉瘤,其中8个动脉瘤为主干动脉型,5个为外周动脉型; 所有动脉瘤均为责任动脉瘤; 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8例,脑室内出血3例,基底节出血破入脑室2例。8例合并主干动脉型动脉瘤患者均行弹簧圈栓塞治疗,其中有2例患者后期行血管重建术; 5例合并外周动脉型动脉瘤患者,其中1例早期行予Onyx胶栓塞治疗,后期行血管重建术,2例行开颅动脉瘤夹闭及血管重建术,另外2例早期行保守治疗,后期行血管重建术。8例烟雾病合并主干动脉型动脉瘤患者经弹簧圈栓塞术后,5例达到致密栓塞,3例瘤颈部分残余; 5例烟雾病合并外周动脉型动脉瘤患者中2例行开颅动脉瘤夹闭及血管重建术治疗,动脉瘤夹闭完全,1例行Onyx胶栓塞术后未见动脉瘤残留,未出现新鲜梗死灶,2例早期保守治疗,后期行血管重建术患者复查,其中1例动脉瘤稳定,另外1例动脉瘤消失。13例患者术后临床症状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或恢复。结论 临床上出血性烟雾病合并颅内动脉瘤患者并不少见,根据动脉瘤的类型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和积极的治疗措施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儿童和成人烟雾病临床及磁共振表现对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儿童和成人烟雾病的临床和磁共振成像表现的异同.方法 回顾分析18例儿童烟雾病和12例成人烟雾病患者的临床、MRI和MRA资料,分析对比其发病诱因、临床症状、MRI和MRA表现.结果 儿童烟雾病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要诱发因素,成人则以情绪激动和过度劳累为主要诱发因素;临床上儿童以惊厥型和TIA发作型表现为主,成人则以出血型和缺血型表现为主;MRI显示儿童患者脑梗死部位以大脑皮质和皮质下为主,成人患者则以基底节区和放射冠为主;成人患者脑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儿童;MRA显示儿童和成人患者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前动脉受累几率相似,但成人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稍重于儿童;成人患者大脑后动脉受累多于儿童;儿童患者颅底侧支血管形成情况优于成人.结论 儿童和成人烟雾病在发病原因、磁共振成像及临床表现上均有一定差别,磁共振成像表现与临床表现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进一步提高对烟雾病的理解和认识。方法收集本院30例证实为烟雾病患者MSCTA影片(包括原始轴位影片、VR、MIP、MPR后处理影片),结合脑血管造影结果及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0例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颈内动脉系统狭窄及闭塞,单侧者10例,双侧者20例;大脑后动脉狭窄或闭塞者9例;大脑后动脉及颈外动脉系统侧支循环形成20例;合并动脉瘤者11例。所有病例均可见异常血管网,部分患者行DSA检查,结果基本一致。结论烟雾病为脑底动脉进行性狭窄、闭塞及广泛侧支循环形成的疾病,它不仅累及颈内动脉系统,还累及椎-基底动脉系统和颈外动脉系统。MSCTA可代替DSA作为烟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