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2010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40例AMI合并心源性休克采取呼吸机辅助治疗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行CCU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强全面、整体的护理干预,回顾性分析相关资料。结果观察组成功撤机19例,家属放弃治疗死亡1例。对照组成功撤机16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原发病加重等死亡4例。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5%,对照组为85%。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采用呼吸机辅助治疗的患者,加强CCU整体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及治疗效果,确保生命安全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脏监护病房(CCU)呼吸机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源性休克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行呼吸机辅助治疗AMI并发心源性休克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本组患者均行呼吸机辅助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CCU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CCU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不良事件、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成功撤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明显好于对照组( P<0.05)。结论呼吸机辅助治疗时有效的CCU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高AMI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发生不良事件较少,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总结了本院22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方法.认为早期诊断、急救与治疗和密切观察病情是AMI并发心源性休克救治成功的关键.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有利于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不同治疗方法的预后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8倒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心源性休克溶拴治疗10例,有效4例,无效6例,有效率40%,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治疗18例,有效16倒,无效2例,有效率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艾(P<0.05).结论:早期的溶栓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使梗死相关血管恢复再灌注是避免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总结31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的观察护理要点,发现老年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时往往无明显诱因,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早期征象易被基础疾病症状及AMI的突出症状掩盖,不易被发现。复发性AMI患者尤其是高龄(大于80岁)患者并发心源性休克比例大,病死率高。认识其表现的多样性,在临床护理中仔细观察病情变化,加大对高龄复发性AMI患者的观察、护理力度,有助于及早发现心源性休克先兆,为预防和抢救老年急性AMI并发心源性休克提供有效的护理支持。  相似文献   

6.
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shock,CS)是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首要死亡原因,大约有7%~10%的AMI患者伴发CS,住院病死率在80%以上。在过去的十年里进行了大规模的溶栓治疗和近年开展的各种冠脉再灌注和循环支持措施,虽然使CS的住院死亡率减少了5%~10%,但仍高达50%~70%[1],因此积极探讨AMI并CS的治疗策略仍然是危重病急救医学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就AMI并CS治疗进展综述如下。1AMI病CS的病理特征和治疗策略的选择AMI并CS常发生于梗死范围超过左心室40%的患者。尸体解剖表明:合并CS死亡者的梗死(MI)范围≥40%的左心室,不合并者≤3…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后应用呼吸机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1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后应用呼吸机辅助治疗的护理措施。结果: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经过积极的抢救治疗,16例患者好转出院,3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2例患者家属签字放弃抢救,自动出院。救治成功率为76.19%。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及时使用呼吸机辅助治疗,给予积极有效的预防治疗护理措施,能降低死亡率,提高救治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16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7%~10%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可并发心源性休克,多数在AMI发病后出现休克趋势,住院病死率〉80%。1996年2月~2004年4月,我院共收治AMI患236例,并发心源性休克16例,现将其治疗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择取我院在2013.07-2014.07期间接收急诊加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分成休克组与非休克组,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病变情况。结果休克组患者发生左前降支闭塞的机率明显大于发生右冠闭塞的机率(P0.05);休克组患者发生左前降支闭塞的机率明显大于非休克组(P0.05)。休克组患者发生单支血管病变率明显小于非休克组(P0.05);发生多支血管病变的机率明显大于非休克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冠状动脉病变的支数、部位。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8):4168-4169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常规治疗和纳洛酮辅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治疗组患者的LVESV、LVEF等左室收缩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有统计学意义。纳洛酮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中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效果,对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特征与救治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 (AMI)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特征 ,总结救治经验。方法  10 8例 AMI患者 ,分为休克组 (11例 )与非休克组 (97例 )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处理与近期预后的异同。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及梗死部位无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5 )。与非休克组比较 ,休克组肌酸磷酸激酶和心肌肌钙蛋白 I升高〔(31979.7± 2 2 2 71.1) nm ol· s- 1· L- 1比 (17795 .2± 14 979.7) nmol· s- 1· L- 1和 (90 .7± 6 1.1) μg/ L 比 (39.9± 5 2 .1) μg/ L,P均 <0 .0 5〕,左室射血分数降低 (0 .4 6± 0 .12比 0 .5 5± 0 .12 ,P<0 .0 5 ) ,急性肺水肿、心律失常和肺炎合并症增多 (6 4 %比 14 % ,P<0 .0 0 1;5 5 %比 2 1% ,P<0 .0 5 ;4 6 %比 12 % ,P<0 .0 1) ,采用溶栓治疗、冠状动脉造影、主动脉内气囊反搏者多 (46 %比 18% ,73%比 2 6 %和 36 %比 4 % ,P均 <0 .0 5 )。两组住院期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 (0比 4 % ,P>0 .0 5 )。结论  AMI并休克者心肌梗死面积大 ,急性肺水肿、心律失常和肺炎合并症多 ,需主动脉内气囊反搏者多。正确判断、严密监测、及时有效处理 ,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早期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在使用IABP辅助循环时的护理措施及要点。方法:对26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使用IABP辅助循环并给予精心护理。结果:患者在使用IABP辅助治疗期间,通过仔细监测和精心护理能有效改善其心功能及泵衰竭。结论:应用IABP作为辅助手段可以短时间内改善心源性休克患者血液动力学情况,精心细致的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2004年11月~2005年10月,我们为8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 I)治疗,效果满意。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8例,男6例,女2例,56~74岁,平均68.5岁。胸痛或胸闷发作6h内入院,心电图证实为急性心肌梗死(AM I),其中下壁3例,前壁3例,  相似文献   

14.
急性下壁、右心室心肌梗死患者易并发缓慢心律失常和心源性休克,死亡率极高[1] ,尤其是高龄患者。2 0 0 0年7月至2 0 0 3年7月我院心内科对2 5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缓慢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患者行安置临时起搏器、急诊冠状动脉造影 支架术治疗,经精心护理,疗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护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湖北省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联合护理风险管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疗效总有效率〔95.00%(38/4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32/40)〕,干预后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均显著提高,脉率显著降低,尿量显著增加,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2.50%(5/40)〕显著低于对照组〔37.50%(15/40)〕,护理满意度〔97.50%(39/40)〕显著高于对照组〔82.50%(33/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护理中的临床价值较高,可有效缓解患者病情,防止梗死进一步扩大,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高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 (AMI)极易并发心源性休克 ,死亡率极高[1] 。为了探讨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对抢救AMI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的生存及愈后生活质量的意义 ,1999年7月~ 2 0 0 0年 7月我院心内科对 9例高龄AMI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行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治疗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9例AMI患者中 ,男 5例 ,女 4例。年龄 74~ 86岁 ,平均 (77 0± 5 6 )岁。患者在发病 2 4h内入院 ,伴有明显的血流动力学障碍和心功能低下。动脉血压 :收缩压 <80mmHg(1mmHg=0 133kPa) ,舒张压 <6 0mmHg,E…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比较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与心源性休克死亡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10年因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n=46)与心源性休克死亡(n=62)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心脏破裂组平均年龄高于心源性休克组(78.9 vs 75.3,P<0.05),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者显著多于心源性休克组(69.6% vs 48.4%,P<0.05).而有糖尿病病史及既往心梗病史,心源性休克组比心脏破裂组多见(分别为63% vs 28.3%,16.1% vs 2.2%,P<0.05).心源性休克组行急诊冠脉造影率更高(40.3% vs 21.7%,P<0.05),但PCI术后恢复TIMI3级血流的比例更低(40% vs 100%,P<0.05).结论:高龄、合并高血压、就诊时间延迟、未行早期再灌注治疗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心脏破裂的危险因素,而合并糖尿病及陈旧心梗史、大面积梗死、无心肌再灌注可能为并发心源性休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48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7,他引:3  
朱慧燕 《齐鲁护理杂志》2004,10(11):838-839
20 0 2年 6月~ 2 0 0 3年 6月 ,我院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4 8例 ,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 ,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4 8例 ,男 30例 ,女 18例 ,年龄 38~ 81岁 ,平均 5 8 5岁。其中广泛前壁心梗 2 6例 ,下壁心梗 11例 ,侧壁心梗 6例 ,前间壁心梗 5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从合并症中筛选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源性休克(CS)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识别高危患者提供依据.方法 对解放军总医院1993年1月至2009年12月17年中收治的5523例AMI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是否发生CS分为两组,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AMI患者并发CS的危险因素.结果 5523例AMI患者中有197例发生了CS,发生率为3.57%;CS组30 d住院病死率明显高于非CS组[55.33%(109/197)比7.49%(399/5326),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优势比(OR)=1.03,95%可信区间(95%CI)为1.02 ~ 1.05,P<0.001]、陈旧性心肌梗死(OR=1.57,95%CI为1.13~2.19,P=0.007)、陈旧性脑梗死(OR=1.98,95%CI为1.20~ 3.27,P=0.008)、慢性肾功能不全(OR=1.76,95% CI为1.23~2.51,P=0.002)、肺部感染(OR=1.72,95%CI为1.17~2.52,P=0.006)是AMI并发CS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显示该模型有较高的判别CS患者的能力,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1(95%CI为0.75~0.85,P<0.001).结论 高龄、合并陈旧性心肌梗死、陈旧性脑梗死、慢性肾功能不全、肺部感染多种疾病是AMI并发CS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IABP在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的应用以及在应用过程中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分析32例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应用IABP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病人症状改善未发生并发症,6例自动出院,4例病情恶化死亡。[结论]IABP植入术结合有效的护理措施,做好并发症的护理和预防,包括血管并发症、感染和球囊破裂,同时做好病情监测、体位护理和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心肌缺血、缺氧,减轻心脏负担,改善左心室功能,提高病人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