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先天缺牙是错(牙合)畸形的病因之一,它对邻牙的位置、牙弓形态、牙齿排列及颌骨的生长均可造成影响,从而导致牙弓内出现间隙,牙弓不对称及上下牙弓不协调,并影响颌面软硬组织的正常发育及口腔功能和颜面美观[1].在恒牙列中,除上下第三磨牙外,先天缺牙发生的顺序为下颌切牙,上颌第二双尖牙,下颌第二双尖牙及上颌切牙[2].有学者研究发现,下切牙缺失的比例占所有缺牙患者的38.1%~50.78%[3;4].因此,探讨下颌切牙先天缺失的矫治设计对正畸临床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鼠切牙牙胚发育晚期Shh及其受体的基因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信号分子Shh及其受体Ptc1、Ptc2在小鼠下颌切牙牙胚形态发育晚期的基因表达 ,以探讨Shh信号路径在细胞分化中的作用。方法 :制备昆明小鼠下颌切牙形态发育晚期标本 (E18.5~P 1.5 ) ,常规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以Shh、Ptc1、Ptc2cDNA为模板体外转录合成地高辛标记的cRNA探针 ,原位杂交法分析Shh、Ptc1、Ptc2mRNA在牙胚中的表达与分布。结果 :Shh与Ptc2mRNA表达方式相近 ,在钟状期切牙唇侧的前成釉细胞和中间层细胞呈阳性表达。Ptc1mRNA在钟状期切牙唇侧的前成釉细胞、中间层细胞及成牙本质细胞均呈阳性表达。结论 :在切牙牙胚形态发育晚期 ,Shh可能通过自分泌途径和旁分泌途径 ,参与了唇侧成釉细胞和成牙本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3.
替牙早期常有中切牙间隙、切牙歪斜、恒切牙拥挤、深覆和远中关系等症状出现,称为替牙期暂时性错(牙合)。本文随机选择89名6~8岁儿童进行调查,暂时性错(牙合)发生率高达94.38%。其中以磨牙远中关系最多,其次为恒切牙拥挤、切牙歪斜、中切牙间隙和深覆(牙合)。上中切牙间隙比下中切牙间隙多见,可能与上侧切牙胚距中切牙根较近有关;侧切牙比中切牙更易发生倾斜,是因为尖牙胚体积大位置高,易压迫侧切牙根尖部使其发生倾斜。可以看出,暂时性错(牙合)是大多数儿童牙(牙合)发育的必经之路,而其发展规律有待于进一步的纵向观察分析。  相似文献   

4.
福建人下颌切牙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下颌切牙牙冠、牙根及根管形态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拍摄离体下切牙近远中向X线片,测量髓角及釉牙骨质界处唇侧牙体组织厚度;记录根面凹陷情况,测量根长及距根尖处牙根近远中向厚度;将样本制成透明标本,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下切牙根管系统情况.结果 (1)下颌中切牙和侧切牙髓角处唇侧牙体厚度为(1.84±0.23)和(1.93±0.23)mm,釉牙骨质界处厚度为(1.97±0.20)和(2.07 0.23)mm;(2)下颌中切牙和侧切牙根面凹陷的发生率为40.35%和76.79%,距根尖4 mm处牙根近远中向中1/3平均厚度为2.29,2.28 mm,下颌中切牙与侧切牙距根尖3~6 mm处牙根厚度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3)根管类型中,下颌中切牙和侧切牙双根管发生率为9.6%和19.2%,侧副根管的发生率分别为29.8%和38.5%.结论 由于下颌切牙唇侧牙体组织较薄,牙体预备时注意牙体的预备量;根管治疗时应注意根管类型,避免遗漏并防止侧穿;下颌切牙牙根的近远中径较小,所选根管桩直径不宜过粗.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无牙颌患者全口义齿上颌人工尖牙排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对427例国人正常上颌牙列模型切牙乳突与上颌尖牙之间存在的位置关系进行测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427例模型中,两侧上颌尖牙连线(CPC 线)均横过切牙乳突;其中(1)345例(80.79%)横过切牙乳突中点;(2)388例(90.86%)落在切牙乳突中点前后1.0 mm之内;(3)412例(96.48%)落在切牙乳突中点前后2.0 mm之内. 结论切牙乳突与上颌尖牙存在较恒定的位置关系,可以作为全口义齿上颌人工尖牙排列位置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无牙颌患者全口义齿上颌人工尖牙排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对 42 7例国人正常上颌牙列模型切牙乳突与上颌尖牙之间存在的位置关系进行测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42 7例模型中 ,两侧上颌尖牙连线 ( CPC线 )均横过切牙乳突 ;其中 ( 1) 345例 ( 80 .79% )横过切牙乳突中点 ;( 2 ) 388例 ( 90 .86% )落在切牙乳突中点前后 1.0 mm之内 ;( 3) 4 12例 ( 96.48% )落在切牙乳突中点前后 2 .0 mm之内。 结论 切牙乳突与上颌尖牙存在较恒定的位置关系 ,可以作为全口义齿上颌人工尖牙排列位置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舌向集中(牙合)与解剖(牙合)下颌种植覆盖义齿在正中、侧向及前伸(牙合)应力加载时其支持组织的应力分布情况.方法 应用三维光弹实验的方法,在CawoodV类无牙颌模型双侧侧切牙至尖牙区域内各植入1枚种植体后制作环氧树脂光弹模型,分别进行正中、侧向及前伸(牙合)垂直应力(1 kg)加载;应力冻结后,分析和比较舌向集中(牙合)与解剖(牙合)种植覆盖义齿周围支持组织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 侧向(牙合)加载时,舌向集中(牙合)种植覆盖义齿工作侧与平衡侧的应力差小于解剖(牙合)种植覆盖义齿;侧向及前伸(牙合)加载时,舌向集中(牙合)种植覆盖义齿工作侧和平衡侧支持组织承受应力均小于解剖(牙合)种植覆盖义齿.结论 在使用2个种植体的球帽种植覆盖义齿时,舌向集中(牙合)对种植体周围骨质有一定保护作用,且在侧向运动时更稳定,可作为种植全口覆盖义齿的首选人工牙.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锥体束CT(CBCT)测量恒牙近、远中邻接区牙釉质厚度,为口腔临床进行邻面去釉提供参考。方法从临床拍摄的CBCT影像资料中筛选出55例30岁以下患者的144颗牙齿,运用三维测量软件In Vivo Dental分别测量恒牙近、远中邻接区的牙釉质厚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恒牙近、远中邻接区牙釉质厚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上(下)颌侧切牙与中切牙邻接区牙釉质厚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上(下)颌尖牙、前磨牙及第一磨牙牙釉质厚度均大于中切牙牙釉质厚度(P0.05);上颌切牙近、远中邻接区牙釉质厚度大于下颌切牙(P0.05),其余牙位恒牙近、远中邻接区牙釉质厚度在上、下颌同名牙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恒牙近、远中邻接区牙釉质厚度并非均匀一致,切牙区最小,每邻接区两牙邻面去釉量最多0.5 mm的指导原则更适用于切牙区,后牙区或可适当增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成人安氏Ⅰ类双颌前突患者上颌切牙区牙槽骨体积,为正畸诊断及治疗计划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安氏Ⅰ类双颌前突患者22例(双颌前突组)及个别正常牙合志愿者18例(对照组),分别拍摄头颅侧位片及锥体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利用Mimics 16.0测量上颌4颗切牙牙槽骨体积.结果 双颌前突组上颌切牙区牙槽骨体积除中切牙唇侧根尖区、侧切牙唇侧根尖区及腭侧牙槽嵴顶区外,其他均较对照组小(P <0.05).此外,双颌前突组中切牙牙槽嵴顶区、根中区、腭侧牙槽骨区、牙槽骨总体积,侧切牙唇侧牙槽骨区、腭侧牙槽骨区、牙槽骨总体积及上颌4颗切牙牙槽骨体积之和均较对照组减少(P <0.001).结论 成人安氏Ⅰ类双颌前突患者上颌切牙区牙槽骨量较少,在制定矫治计划尤其是切牙压低内收过程中应更加谨慎.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49岁。口腔检查发现牙冠舌面有一牙尖,X线牙片显示:在两侧切牙中央有一高密度区(呈白色),似一个小牙包于此牙中,根周组织正常。畸形舌侧尖(Lingual cusp deformity)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不同程度的氟中毒对小鼠切牙成釉器中 Smad4表达、分布的影响 ,探讨氟斑牙的形成细胞内机制。方法 :分别用饮水加 5 0 mg/ L Na F、1 0 0 mg/ L Na F建立小鼠慢性氟中毒模型 ,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切牙成釉器细胞内 Smad4的分布与表达。结果 :在分泌前期和分泌期 ,两实验组切牙成釉细胞中 Smad4的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氟化物可能通过抑制对成釉细胞中 Smad4的表达来干扰其正常分化和行使功能  相似文献   

12.
人工支点在矫治水平阻生上颌切牙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针对位于根尖方向的水平阻生上颌切牙的矫治,采用新设计的人工支点(国家专利号200520098473.6)以控制阻生切牙的移动并观察邻牙牙根吸收情况。方法:收集有水平方向(近远中方向)上颌阻生切牙病例3人。阻生牙均位于邻牙牙根方向。直丝弓矫治器治疗。外科手术开窗暴露切牙部分牙冠,将人工支点置于牙颈部或牙冠某一部分。牙冠处加力牵引。结果:水平阻生切牙以人工支点为移动中心而移动至正常位置,邻牙牙根无吸收现象。结论:人工支点在矫治复杂的水平阻生上颌切牙应用成功,是一个积极的具有广阔前景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陕西医学杂志》2019,(6):755-758
目的:采用锥形束CT(CBCT)观察下颌切牙根管解剖形态结构,为临床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收集300例患者的1136颗下颌切牙的锥形束CT图像资料,统计分析牙根数目、根管形态及双根管牙在各年龄组、男女性别及左右侧牙位间的发生情况。结果:1136颗下颌切牙全部为单根牙。下颌中切牙、侧切牙双根管的发生率分别为11.11%、19.38%,下颌中、侧切牙双根管在男女性别和左右侧牙位间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按照Vertucci根管分型,下颌切牙共观察到5种根管类型,其中以Ⅰ型(1-1)为主,其次是Ⅲ型(1-2-1),Ⅴ型(1-2)的发生率最低,其发生率分别为84.68%,12.24%,0.35%。结论:下颌切牙根管的解剖形态结构复杂,锥形束CT影像可为临床根管治疗术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核仁组织区胶银蛋白(Ag-NORs)染色方法对食管下段胃粘膜异位(Barrett食管)组织的核仁组织区(NORs)进行观察,结果发现Barrett食管、Barrett食管结构不良及Barrett食管腺癌组织中Ag-NORs颗粒大小、数最及分布明显不同,特别是平均每核中Ag-NORs颗粒差别更明显。对鉴别Barrett食管的良、恶性及结构不良病变有着重要辅助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上颌埋伏尖牙的常见位置及临近切牙牙根的吸收情况。方法选择2016年11月至2018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曲面断层片上存在上颌埋伏尖牙的40例患者(49颗埋伏尖牙),拍摄口腔颌面锥形束CT(CBCT),分析上颌骨中埋伏牙的位置和临近切牙是否发生牙根吸收。结果 40例患者中,造成临近切牙牙根吸收的埋伏尖牙17颗,占34.7%;49颗埋伏尖牙中,唇侧34颗,占69.4%。埋伏尖牙所处颌骨矢状位置位于颌骨中央的临近切牙牙根吸收发生率依次高于腭侧、唇侧,2~4区切牙牙根吸收发生率高于0~1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上颌埋伏尖牙常发生于唇侧,临近切牙牙根是否吸收与埋伏尖牙所处矢状向和近远中向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上颌侧切牙先天缺失的矫治设计及特点.方法:选择已矫治完成伴上颌侧切牙先天缺失的错(牙合)畸形患者23例,根据上颌侧切牙先天缺失的数目、错(牙合)类型、矫治方法及效果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对其中两组拔牙设计模式进行重点探讨.第一组:7例,缺1颗上颌侧切牙,下颌拔除两颗第一双尖牙和上颌非缺牙侧拔除1颗第一双尖牙;第二组:6例,缺2颗上颌侧切牙,下颌拔除两颗第一双尖牙或两颗第二双尖牙.将两组患者的模型进行Bolton指数测量分析,计算时将上颌侧切牙缺失侧的第一双尖牙纳入前牙量范畴,全牙比按减去先天缺牙和拔牙后的牙量计算,将两组模式的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两组全牙比为(87.68±1.0~87.41±1.01)%,前牙比为(76.6±2.24~75.24±0.87)%,前牙不调量在0.7±0.66~1.3±0.56 mm之间.两组Bolton指数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先天缺1颗上颌侧切牙若上下颌均需拔牙者,拔除上颌非缺牙侧的第一双尖牙或侧切牙对Bolton指数影响均不大;上颌侧切牙变异时选择拔除变异的上颌侧切牙保留同侧的第一双尖牙,避免Bolton指数不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答:小儿先天性裂唇併有门齿(切牙包括中切牙及侧切牙)畸形的处理问题,书刊上有关处理意见不多,今将笔者的意见叙述如下:畸形牙一般分为二类:一是当牙齿萌出后,因其方向不正常而产生的各种移位的错(牙合)畸形,在临床上多见。一是牙体本身因发育异常而形成的各种畸形牙。来信所指畸形牙多系前者;如系后者则应拔除。先天性裂唇裂腭病儿,其乳切牙及切牙均可发生错(牙合)畸形。一般处理的原则是,当畸形牙既不能在术前矫治,又可能在术后影响切口癒合时,均可拔除。一、併有乳切牙畸形的处理:在7岁前未換牙时,由于以后尚有恒牙萌出,可以拔除畸形乳切牙。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经拔牙矫治后牙颌面软硬组织形态学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随机选择30例经拔除4颗第一双尖牙并以直丝弓技术矫治完成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男13例,女17例,平均年龄18.4±1.0岁(16~24岁)。应用X线头影测量技术对患者矫治前后牙颌面软硬组织形态进行测量分析,并建立以上下唇突距变化值为因变量、相关硬组织变化值为自变量的多元逐步回归方程。结果矫治前后的显著性改变主要发生在牙齿和面部软组织,颌骨变化不具显著性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上下唇突距的变化与上下切牙突距,上下切牙倾斜度及面高比的变化有显著相关性,其中上下切牙突距变化对上下唇突距的变化最具影响。结论拔牙矫治后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牙齿和面部软组织变化明显,软组织形态与切牙位置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医学》2017,(8):771-772
目的探究在青少年口腔正畸患者中使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所能取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10—2016-10期间于濮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70例青少年口腔正畸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为患者分组:接受常规治疗的35例患者归入对照组,使用微型种植体支抗的35例患者归入研究组。组间对比治疗效果及相关指标。结果研究组的磨牙位置为(3.50±0.06)mm,上中切牙倾角为(29.01±2.56)°,上中切牙凸距差为(4.72±0.78)mm,不良反应率为2.86%;对照组则分别为磨牙位置(6.52±0.31)mm、上中切牙倾角(9.77±1.98)°、上中切牙凸距差(2.12±0.13)mm、不良反应率为28.57%。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疗法,为存在口腔正畸的青少年患者使用微型种植体支抗进行治疗可以取得更加优秀的治疗效果,患者口腔空间解剖关系将会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拔除畸形上颌侧切牙的病例进行探讨,寻求最佳的个性化治疗方案.方法 选择10例拔除畸形上颌侧切牙的患者,采用MBT直丝弓矫治器进行矫治.结果 平均疗程(20±5)个月,上前牙均有不同程度的向后内收,拔牙间隙均关闭,患者侧貌得到改善.矫治后对上颌尖牙和第一前磨牙进行少量外形调整,达到兼顾实现美观和功能的目的 .结论 对于上颌侧切牙畸形或者侧切牙单侧缺失的患者,拔除侧切牙是最有利患者远期利益的方案,但在治疗中需要综合考虑功能、美观和稳定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