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健脾渗湿汤对脾虚湿盛泄泻的病人肠道及舌部微生态的影响。方法:选取脾虚湿盛泄泻的病人90例及健康人30例,90例病人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30例,贝飞达治疗组30例,氟哌酸治疗组30例。其中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的舌象等临床表现,测定四种肠道常驻菌及舌部菌群的变化情况。结果:中药组和贝飞达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氟哌酸组。90例脾虚湿盛泄泻的病人粪便中双歧杆菌比健康人明显减少(P〈0.05),并且其舌部(腻苔)的菌群构成与健康人(薄白苔)有差异。治疗后中药组和贝飞达组粪便中双歧杆菌增加明显,白腻苔及舌部菌群改善明显,说明健脾渗湿汤和贝飞达均具有调整肠道菌群及舌部菌群平衡的作用。结论:1脾虚湿盛泄泻患者存在明显的肠道微生态失调及舌部菌群改变,并且两者具有相关性。2健脾渗湿汤具有调整肠道菌群及舌部菌群失调的作用,治疗脾虚湿盛泄泻疗效显著。3.健脾渗湿汤是一理想的微生态调节剂,可起到益生元的作用,与益生菌合用可达到合生元的效果;与抗生素合用,可起到边抗边调的作用,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
放射性肠炎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及双歧三联活菌制剂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旨在探讨放射性肠炎患者肠道菌群的消长情况,并观察其口服双歧三联活菌制剂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肠道菌群变化状况,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药健脾渗湿汤对脾虚湿盛泄泻的病人舌象及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选取脾虚湿盛泄泻的病人90例及正常健康人30例为研究对象,90例病人随机分为健脾渗湿汤治疗组30例,双歧三联活菌制剂贝飞达治疗组30例,氟哌酸治疗组30例.其中30例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的舌象等临床表现,测定粪便中四种肠道常驻菌的变化情况.结果:健脾渗湿汤组和贝飞达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氟哌酸组.90例脾虚湿盛泄泻患者的舌象均为白腻苔、粪便中双歧杆菌比健康人明显减少(P<0.05).治疗后健脾渗湿汤组和贝飞达组粪便中双歧杆菌增加明显,白腻苔改善明显,说明健脾渗湿汤和贝飞达均具有调整舌象及肠道微生态的作用.结论:(1)健脾渗湿汤具有调整舌象及肠道菌群失调的作用,治疗脾虚湿盛泄泻疗效显著.(2)健脾渗湿汤是一理想的微生态调节剂,可起到益生元的作用,与益生菌合用可达到合生元的效果;与抗生素合用,可起到边抗边调的作用,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补充双歧三联活菌对大肠癌术后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前肠道准备采用传统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双歧三联活菌。结果与手术前比较,对照组手术后大肠杆菌明显增加,双歧杆菌及B/E明显降低,内毒素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手术后双歧杆菌及B/E明显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B/E、阳性率、术后感染并发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术前补充双歧三联菌能够改善大肠癌患者的术前肠道菌群失调,有利于术后肠道菌群重建,使术后并发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对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患者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五五中心医院收治的84例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42例,A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B组在A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二胺氧化酶(DAO)和D-乳酸(D-Lac)水平,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B组内毒素、TNF-α、DAO、D-Lac水平均低于A组(均P<0.05);B组治疗总有效率(88.10%)高于A组(6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辅助治疗可有效提高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改善患者肠道功能也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歧三联活菌制剂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5例功能性便秘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对照组42例,治疗组在改善不良饮食习惯及排便训练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双歧三联活菌制剂培菲康胶囊;对照组42例,单纯采用综合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双歧三联活菌制剂培菲康胶囊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歧三联活菌制刑在肝脏疾病治疗中的意义。方法本文收集了45例慢性肝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保肝治疗基础上加用双歧三联活菌制剂,两周后复查肝功能,并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症状的恢复和肝功能改善上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肝脏疾病存在不同程度的肠道菌群失调,补充双歧三联活菌制剂可改善肠道菌群失调,有助于肝病患者临床症状的恢复和肝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用微型包囊法研究新型高效微生态活菌制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流化床技术与喷嘴结合的微型包裹法,将3种双歧杆菌、高效活菌保护剂和双歧促生因子一起作为核心物质,包封于无毒囊材中成酸肠溶微囊。微囊在人工模拟胃液中处理4h,其中的双歧杆菌活菌数仍保持在44%以上;在人工肠液中处理12min,微囊全部崩解释放出活性菌,在37℃保存3个月,其中的活菌数在于10^9个/g。有效地解决了胃酸,消化酶和抗生素等对活性双歧杆菌的灭 和产品常温保存期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对97例成人急性腹泻自愿者投以双歧三联活菌制剂治疗3d;对照组37例口服乳酶生制剂。两组显效率分别为74.2%和18.9%。u检验结果:p<0.01,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中19例做了治疗前、后肠菌群定量检测,t检验结果:治疗后肠菌群数与治疗前比有显著性差异(拟杆菌及双歧杆菌p<0.01,肠球菌p<0.05)。对双歧三联活菌制剂治疗急性腹泻的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叶酸阿霉素纳米颗粒对体外培养的舌癌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舌癌Tca8113细胞株分别采用阿霉素、叶酸纳米微粒、叶酸阿霉素纳米颗粒干预,透射电镜观察各组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对照组细胞呈多角形,细胞内超微结构清晰;叶酸纳米微粒组细胞内内质网略减少;阿霉素组细胞失去多角形结构,线粒体肿胀,内质网脱颗粒,核糖体减少,可见少量凋亡小体;叶酸阿霉素纳米颗粒组细胞核膜崩解,细胞器消失,细胞核染色质固缩,细胞内可见较多凋亡小体。结论叶酸阿霉素纳米颗粒能够抑制口腔鳞癌细胞生长,引起舌癌细胞凋亡,其诱导细胞凋亡作用优于阿霉素单体。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1991~1992年在天津市滨江医院内科门诊高血压抽样调查资料进行配比病例对照研究。病例为调查前2年内或在调查时新诊断的203例确诊高血压病人。对照为按照年龄和性别配比的其他无心脑血管病史的门诊病人。应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资料。结果显示,确诊高血压不仅与调查时体重或体重指数(Kg/M ̄2)有关,亦与体重变化有关。同基础体重相比,较高的发胖程度和较早的开始发胖年龄是确诊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二者与高血压危险性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相似文献
13.
用扫描电镜观察清除了细胞外物质后的人舌表面细微结构:丝状乳头遍布舌背,略呈前外-后中方向排列,轻度向后倾斜。菌状乳头在丝状乳头之间,顶部呈火山口状。叶状乳头在舌后部侧缘。轮廓乳头顶部也呈火山口状,外周有1~2条深沟环绕。表层细胞脱落后乳头表面仍见到细胞之间的连接,乳头表面的微皱折清楚。 相似文献
14.
NO含量与NOS活力对ALT与AST活力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覃甲仁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1999,16(5):608-610
目的 研究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与一氧化氮合酶(NitricOxide synthase;NOS)活力对丙氨酸转氨酶(ALT)与天冬氨酸氨酶(AST)活力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对大鼠腹腔注射L-Arg,4h后采血取肝检测NO含量,NOS活力、ALT及AST活力并与对照组大鼠对比,NO定量用硝酸还原酶法、NOS测定用分光光度法、ALT与AST测定用改良赖氏法(2,4-二硝基苯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脑健冲剂对AD模型大鼠行为学及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D-半乳糖致衰老与β-淀粉样蛋白注射联合所致的AD大鼠模型,服用脑健冲剂,测试大鼠在迷宫中的学习及记忆能力和海马CAl区线粒体体密度、面数密度等形态学指标。结果:脑健冲剂能有效的改善AD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障碍,并能很好地改善线粒体结构的受损程度。结论:脑健冲剂对AD有较明显的治疗作用,为临床应用脑健冲剂治疗AD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17.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体内氧化及抗氧化系统改变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PNS)患者体内氧化损伤状态和抗氧化系统的改变。方法 :测定了 38例肾病综合征患者的血清丙二醛 (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及血清和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 ,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了比较。结果 :38例PNS患者血清丙二醛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GSH -PX、血清SOD ,红细胞SOD及SOD/MDA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脂质过氧化物参与了肾病综合征的致病 ,以及肾病综合征患者抗氧化能力下降导致了肾病综合征患者的发病。 相似文献
18.
19.
为探讨河豚毒素(TTX)镇痛作用与剂量的效应关系,应用化学刺激和热刺激法研究了TTX对小鼠的镇痛作用。结果表明,腹腔注射TTX0.5、1、2μg/kg,小鼠扭体抑制率分别为29.57%、43.47%和76.12%;在小鼠甩尾试验中,TTX1μg/kg腹腔给药后30~60min镇痛作用明显,与对照组比较,P<0.01;2g/kg剂量组给药后15min痛阈达高峰,90min内镇痛作用显著(P<0.01),2h内痛阈仍高于对照组;小鼠热板试验也显示随剂量增加镇痛作用加强,但总体敏感性较差,提示TTX确有镇痛作用并有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