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雪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2010,33(5)
循证医学是一种全新的医学模式,强调临床实践中通过科学的方法获得当前最好的研究证据,结合临床医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并考虑患者的需求与价值观,对患者做出最佳的诊疗决策.现已在许多临床学科中得到广泛应用,包括在输血医学领域的发展与应用.本文介绍循证输血医学的要素、发展历史和循证输血医学实践的基本过程、方法与应用.正确实践循证输血医学有助于指导临床输血,促进输血医学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2.
3.
指南与循证医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振华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4,4(11):747-749
过去十年,临床指南迅速发展,成为临床实践的重要部分.发达国家如英国对此已进行了数十年的工作,视其为保健措施是否有效的证据.英国卫生部近期还特别提倡使用规范的方法来制定基于证据的循证指南(evidence-based guidelines).美国卫生部成立了保健研究和质量局(Agency for Healthcare Research and Quality, AHRQ),每年投入数亿美元推动临床实用指南的制定.欧洲国家制定指南的速度更是惊人:如法国公布了100余个指南,北欧的挪威从1978年至今发布了70个指南,芬兰最为突出,从1989年至今,国家和地方总共公布了700余个指南. 相似文献
4.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概念的提出是医学史上又一个里程碑,是对传统经验医学的巨大挑战。EBM涉及整个医学的每一个方面、每一门学科,输血医学作为一门研究实证、提供实证的重要学科,也不例外。循证输血医学在发达国家得到了高度重视和日益普遍的应用。循证输血医学的兴起,将促使传统输血医学模式发生巨变。本文对循证医学与循证输血医学的进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6.
本系统阐述了美国头痛联盟制定偏头痛循证指南所采用的方法:1.美国卫生决策与研究管理局的卫生技术评估方法;2.头痛联盟制定指南的程序。该制定方法的核心是遵循证据制定指南。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通过输血病例的评估分析,查找不合理输血原因,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方法 调阅庆阳市人民医院2009年所有住院患者输血病历,按我国现有输血标准,统计分析用血合理性.结果 1)成分血中红细胞、血浆、全血的合理性输注比例分别为52.3%、35.8%、61.5%.2)内科系统中红细胞、血浆、全血分别为74.1%、43.5%、85.7%;外科系统中红细胞、血浆、全血35.6%、39.8%、15%.3)不合理的“少量血”和“搭配血”比例分别为62.3、14.7%.4)全年全血输注量为153 U(23 030 mL),成分输血率占98.2%.结论 成分用血得到全面推广,内科系统输血指征掌握较好,血浆输注大多为不合理输血,造成血浆滥用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1208例临床输血合理性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临床用血现状,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方法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及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为依据,对我院2007年1月~2007年12月临床住院患者输血病历进行检查分析.结果 成分血中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和冷沉淀的合理性输注比例分别为75.5%、33.8%、100%和100%;内科系统红细胞、血浆、血小板的合理性输注比例分别达到91.1%、49.9% 和100%;外科系统各成分输注合理性分别为49.4%、20.1%和100%;不合理的"少量血"和"搭配血"比例分别达到32.4%和33.2%.结论 内科系统对除血浆外的血液成分输注适应证掌握较好,而外科系统对输血指征的掌握欠佳.对血浆输注的随意性和习惯输注"搭配血"的现象说明临床医生合理用血的观念不强以及输注全血的陈旧观念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0.
白金华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8,14(2):283-284
随着输血观念地转变,现代输血主张不用全血或少用全血,开展成分输血。成分输血是根据患者地病情需要而补充相应地成分,大大提高了疗效,减少输血不良反应,是科学合理、安全有效地输血方式,是输血现代化地标志之一。随着输血医学地发展,新技术、新材料地应用,新产品地开发,围临床成分输血地开展提供了有利地保证。 相似文献
11.
国外制定循证临床实践指南的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邓可刚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5,5(4):335-339
在查阅制定循证临床实践指南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介绍了评价循证临床实践指南质量的关键内容,包括制定和报道指南的程序.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调查分析我国儿童临床指南现状,为规范我国儿童循证临床指南的开发,制订我国儿童临床指南提供参考。方法描述性分析指南名称、发表年份、发表机构、指南开发方法、参考文献数目等内容。用统计图表描述指南发表年份及针对疾病。使用AGREE工具,评价中国儿童循证临床指南的质量。结果①我国现共有91部儿童临床指南,其中62部为译本,29部为自编,内含9部中医指南,5部(17%)为循证临床指南。②自1999年发布第一部儿童临床指南《急性呼吸道感染抗生素合理使用指南(试行)》后,2005年才继续发布儿童临床指南,且每年呈增长趋势。截至2008年共发布13部儿童临床指南,其中7部为中医指南。现有呼吸系统疾病儿童临床指南14部,居各类儿童临床指南首位。③迄今我国尚无儿童先天畸形及染色体异常、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及血液系统疾病指南;无儿童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西医指南。④5部儿童循证临床指南6个领域的平均得分分别为84.4%、37.5%、74.3%、90.0%、22.2%和46.6%,其中《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诊断处理指南》为积极推荐使用指南,《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儿童常见肾脏疾病诊治循证指南》、《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和《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为推荐使用指南。结论①我国儿童临床指南起步晚、开发面窄、量少、发展速度慢且尚无更新,选题尚需规范、质量有待提高。②我国儿童临床指南与我国儿童疾病负担的巨大需求和最高风险不适应,建议国家公开招标指南开发项目、集中注册、全程质控,政府加大投入,择优资助,将高质量指南推荐意见列入医疗质量保证的审查程序,提供执行指南的反馈意见,推广高质量指南应用。 相似文献
14.
循证医学临床实践指南检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学术背景:长期以来,医疗相关部门和管理机构制定指南都是通过收集不全面的临床试验和(或)专家意见而完成,在医疗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刻不容缓。循证医学的出现为解决这一矛盾开辟了新的思路,尤其是循证医学临床实践指南能更合理地制定临床决策,并减轻患者的医疗负担。好的指南必须使用循证医学的原则和方法加以制定和完善,而临床医生工作繁忙、时间有限,详细了解循证临床实践指南的产生、制作过程几乎不太可能,如何快速有效的查找和利用循证临床实践指南少见报道。目的:为使众多的医务工作者了解循证医学临床实践指南,详细阐述临床实践指南的意义及产生过程、网络资源及检索方法。检索策略: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图书信息中心的图书馆员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NGC及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1990-01/2007-05的相关文献,检索词"evidence based medicine,clinical practice,guideline,search",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CBMdisc、CNKI、VIP中文数据库1999-01/2007-05的相关文献,检索词"循证医学,临床实践,指南,检索",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共检索到109篇文献,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临床实践指南研究。②采用循证医学原理与方法。③阐述内容完整,结论真实可靠。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文献评价:对符合纳入标准的内容进行循证医学系统评价,文献的筛选由两位作者独立完成,不同意见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咨询第3方。所选用的35篇文献中,9篇为综述,12篇为应用研究(包括临床循证治疗),其余均为临床或基础实验研究。资料综合:制定临床实践指南过程复杂,通过搜索现有的临床实践指南信息资源,可以有效提高指南的质量和制定效率。目前国内循证医学指南还没有整合的网站,但有一些专业循证医学指南杂志或网站提供检索服务。检索方式主要为计算机检索,不同的数据库和系统有各自的检索途径和界面,灵活使用检索技术与掌握多种检索方法是提高查全率和查准率的关键。循证临床实践逐渐受到医疗、管理、保险等相关行业的重视,借此系统评价希望达到以下目标:①在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下,医生能更好的做出医疗决策,避免或减少医疗差错的发生。②患者能得到更有效、及时的治疗,同时能更节省医疗费用。③管理和保险等相关职能部门在制定决策时能采用循证决策。④医生在诊治患者的过程中懂得正确查找和有效利用循证临床实践指南。结论:通过对循证临床实践指南的检索研究,能够让更多的医务工作者了解和掌握一些重要的临床实践指南信息资源,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快速查找并加以有效利用。有关循证临床实践指南的制作未详细阐述,需要参阅更多的专门研究。 相似文献
15.
2597份临床输血病历用血合理性调查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2,他引:10
目的了解深圳市临床用血现状,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方法查阅2家三甲医院和1家二级医院2006年全年住院病人的输血病历,分析临床输血的合理性、各临床科室用血特点、"少量血"和"搭配血"输注状况。结果成分血中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和冷沉淀的合理性输注比例分别为66.44%、24.65%、97.97%和61.29%;各大科室中内科系统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和冷沉淀的合理性输注比例分别达到91.54%、51.85%、98.86%和100%;外科系统各成分输注合理性分别为50.22%、19.86%、89.58%和42.86%;不合理的"少量血"和"搭配血"比例分别达到47.05%和51.17%。结论内科系统对除血浆外的血液成分输注适应证掌握较好,而外科系统对输血指征的掌握欠佳。对血浆输注的随意性和习惯输注"搭配血"的现象说明临床医生合理用血的观念不强以及输注全血的陈旧观念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国内外肺癌临床指南的发布现状,为我国的研究工作提供借鉴。方法检索PubMed等6个数据库(截至2008年6月)和相关网站有关肺癌临床指南的所有中英文文献,按既定的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纳入国内外公开发布的国内外肺癌临床指南,而后采用自拟的方法对其数量分布、内容质量进行评价。结果①共检出相关文献208篇,其中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133篇,后者按原创与更新分类分别是78篇和55篇;按是否提供研究方法分类,分别是86篇和47篇。②现有指南主要由美国(39.85%)、加拿大(24.81%)和法国(8.27%)等14个国家和地区发布,最早的指南1984年由美国发布。③肿瘤/胸科等专业机构发布指南数125篇,未指明或非专业协会发布指南8篇。④133篇指南关注的临床问题包括综合类(24篇)、多项类(21篇)和专项类(88篇)三方面内容。⑤质量评价结果:总体平均分72.09分,1996年最高(83.50分),1997最低(66.80分);法国平均分最高(79.80分),日本最低(48.00分);非小细胞肺癌、肺癌、小细胞肺癌、支气管肺癌指南平均分分别是73.54、65.74、74.72、76.00分。结论①指南发布数量呈上升趋势,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②综合指南关注的临床问题日趋广泛,包括了从预防到临终关怀20个方面的条目。③指南的制定或更新有不断打破国家地区界限的趋势,在分型分期研究上也呈现不断细化的趋势。④循证方法已经逐渐成为各国研究制定临床指南的趋势,但目前尚未查询到应用卫生技术评估方法的指南。⑤我国仅发布了两部原创指南,研究方法分别是综述和专家意见。⑥受文献语言和获取全文内容及缺乏权威性、特异性评价技术方案的限制,本研究评价结果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方法学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制定方法,为撰写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提供方法学经验。方法根据中医针灸学学科及文献特点,遵循循证医学原理与方法,介绍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具体撰写流程和方法,并在文中突出分析了针灸临床实践指南与其他临床指南方法学研究异同点,以撰写抑郁症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为例,重点分析文献检索、证据等级、文献质量评估标准和推荐强度形成方法等内容。结果初步形成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方法学研究建议。结论应用合理、优化的指南制定方法学研究成果,可以制定高质量的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 相似文献
18.
循证医学在临床输血学中的指导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输血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输血学已逐步成为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临床输血是以患者为对象,运用医学和技术手段研究血液及其成分如何安全有效地输给患者,使患者受益.输血的核心问题是抢救生命,保证了临床上一些有效治疗得以顺利进行,但同时输血可能产生各种不良反应,尤其是输血传播疾病.安全、有效、合理用血是临床医学必须对待的大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急诊输血指征评分(ETS)应用于产科输血的临床效能。方法 ETS是1种通过等级评分形式指导急诊手术围术期输血的方法。查阅ETS实施前后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麦迪斯顿手术麻醉系统的麻醉记录,制作并录入2014—2016年共4 368名输血患者基本信息、手术信息、输血信息及转归情况等指标的《输血情况调查表》,对产科应用ETS于急诊手术前后共36个月的用血情况做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1)ETS应用前后本组产科急诊手术输血率为12.32%(240/1 947)vs 8.75%(212/2 421)(P<0.05);其中高龄产妇急诊输血率为16.09%(47/292)vs 9.29%(41/441)(P<0.05)、红细胞人均输注量(U)为3(2,4)vs 2(2,4)(P<0.05),正常年龄产妇急诊输血率为11.67%(193/1 655)vs 7.12%(141/1 980)(P<0.05)、红细胞人均输血量无明显变化(P>0.05)。2)ASA分级为Ⅰ—Ⅱ的产科急诊手术患者输血率10.57%(189/1 788)vs 7.16%(162/2 26...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回顾输血后发生不良反应的病例,分析其发生原因与特点,探讨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至2015年间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病例,对输注各种血液成分后患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年内共有17 592人次输注血液制品,其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58例次,发生率为0.33%。输注单采血小板者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为1.02%;其次是输注血浆制品,为0.49%;输注悬浮红细胞则相对较低,为0.18%。输注不同血液成分间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1,P<0.01)。输血不良反应中,以过敏反应构成比较高,为63.8%,主要以输注血浆制品、单采血小板者多见;而发热反应构成比为36.2%,以输注悬浮红细胞者常见。我院输血不良反应逐年有所下降。结论: 加强输血管理,严格把握输血指征,减少不必要的输血,特别要避免血浆与红细胞配套使用,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确保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