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刺后溪穴治疗中风偏瘫后手指拘挛4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茅敏  牟欣  陈新 《新中医》2007,39(4):49-49
目的:观察针刺后溪穴治疗中风偏瘫后手指拘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患者采用针刺后溪透合谷的方法治疗。结果:显效8例,好转23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结论:针刺后溪穴治疗中风偏瘫后手指拘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针刺合谷透后溪治疗中风偏瘫后手指拘挛12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风偏瘫患者中,有许多患者出现患肢手指拘挛症状,表现为手指屈曲、强握,不能伸展,肌张力增高,被动活动困难,日久甚至出现手掌糜烂.笔者于2005年3月-2007年4月采用针刺治疗中风偏瘫后手指拘挛127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中风是由于脑部出血性或缺血性的病变引起的突然的失去意识,发病率逐渐上升。中风后患者由于治疗不及时或康复训练不规范,可能会留有诸多后遗症。手指拘挛是关于运动功能障碍的主要后遗症之一,属于手部肌力及肌张力异常导致的运动障碍,主要因为上运动神经元对于控制肢体活动的能力减弱或者失去其能力,造成远端肢体活动不灵,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活动能力下降,手指部肌肉的肌张力增高导致手指关节表现为弯曲、手指痉挛或者呈强握的状态,做伸展动作非常困难,关节被动活动时受到抵抗,患侧手指由于活动障碍长时间缺乏锻炼甚至会逐渐发展至双手手部肌肉出现废用性萎缩或手掌出现溃烂。如果对于中风后的手指拘挛不重视救治不及时,会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为了提高患者手部活动能力且提高自理能力,减轻患者及家属的压力,使其能够快速地适应并且融入当今的社会生活,寻找并且设计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案显得非使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腕骨穴治疗脑卒中后手指拘挛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6月~2013年10月间73例确诊住院患者均给予针刺腕骨穴,配肩髃、曲池、外关、合谷、曲泽、阳溪穴,平补平泻,患手以TDP垂直照射,留针30 min.取针后由康复治疗师进行患臂和手指的抗痉挛模式训练.每日1次,每周5次,2周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显效20例,好转34例,有效19例,总有效率100%.结论:此法疗效显著、起效快,赢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心,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甲角穴治疗中风偏瘫上肢手指拘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李勇  吴思平 《中国针灸》2001,21(4):211-212
临床实践证明,针刺“甲角”穴有较好的舒筋活络之功效。对中风偏瘫上肢手指拘挛有明显改善作用,一般均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治疗147例,显57例,好转76例,有效7例,无效7例。取“甲角”穴治疗,可贯通阴阳,调和阴阳经之经气,从而达舒筋活络之功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后溪穴对中风后手指伸展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与治疗组(30例),均予常规针刺,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另取后溪穴,每天一次,10天为一个疗程,4个疗程后对两组进行疗效判定.结果:对照组30例患者中,显效1例,占3.3%,好转6例,占20%,有效10例,占33.3%;无效13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穴位按摩治疗中风后手指屈曲拘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6例中风后手指屈曲拘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针刺结合穴位按摩治疗,治疗4周后对比两组康复情况:手部运动功能采用FMA量表评价,用改良巴氏指数量表评定两组日...  相似文献   

8.
中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数病人遗留肢体的活动不遂,其中尤以手指关节拘挛为最难恢复,是临床治疗的难点。2007~01~2008—12笔者采取针药结合的方法治疗中风后手指拘挛的患者30例,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中风是临床上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笔者采用王岱教授所创的“跳动穴”理论治疗中风偏瘫10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已确诊为中风并经CT和MRI证实脑血管意外的偏瘫患者100例,诊断  相似文献   

10.
<正> 笔者从1981年至1989年参考薛天博“机体调节疗法”,采用针刺人迎穴的方法治疗234例脑梗塞所致的偏瘫,疗效较佳,总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男148例,女86例。45~60岁146例,61~75岁62例,73~80岁26例,可见本病证多见于45~ 75岁老年人。234例中有高血压史者174例,冠心病史者31例,低血压症者29例。病人来诊时神志均清醒,其中左侧偏瘫142例,右侧偏瘫42例,以上病例生活均不能自理。操作方法(一)部位令患者仰卧位,颈下放一枕头,使头尽力后仰,将颈前部充分暴露,在喉头结节上缘引一横线,在胸锁乳突肌的前缘,手指触及有很强搏动的颈动脉处做标记消毒。(二)针刺用左手食捐和中指,把胸锁乳突肌和颈动脉拉向外侧,右手拇指和食指持针的尖端,在标记部位,把针直刺4~5cm 深,则有(酸麻热胀)传感,捻针约1分钟(视病情而定,一般不留  相似文献   

11.
针刺后溪穴治疗面肌抽搐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应用针刺后溪穴治疗面肌抽搐175例(治疗组),与穴位注射维生素B_(12)治疗45例作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98. 8%和 75. 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结果表明:病程短,治愈率高,病程长,治愈率低。另外,经随访还发现:病程短,复发率低,病程长,复发率高。本治疗方法独特,损伤小,疗效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醒脑开窍针刺法并夹脊刺治疗中风偏瘫痉挛54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我们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并夹脊刺治疗54例中风偏瘫伴不同程度痉挛有较好作用,能使患侧肢体的肌力和活动能力在短时间有较大的改善,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针刺配合耳压治疗失眠84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采用针刺配合耳穴贴压王不留行治疗失眠,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114例,均为门诊病人,属单纯性不寐,排除脑部及躯干器质性病变。就诊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4例,男46例,女38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0岁;病程最短25天,最长16年。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58岁;病程最短20天,最长14年。……  相似文献   

14.
上肢神经炎常见的有尺神经麻痹、桡神经麻痹、正中神经麻痹等,发病过程先是疼痛和皮肤感觉障碍,其次出现运动障碍及肌肉麻痹或萎缩.持续数周或数月.桡神经麻痹可引起各伸肌广泛瘫痪,因此出现腕下垂,拇指及各手指均下垂,不能伸掌指关节,前臂不能旋后,有旋前畸形、拇指内收畸形.正中神经麻痹可出现三个鱼际肌即拇对掌肌、拇短展肌及拇短屈肌浅头瘫痪,故拇指不能对掌,不能与手掌平面形成90°角,不能用拇指指腹接触其他指尖.大鱼际肌萎缩形成猿手畸形.尺神经麻痹以骨间肌和拇收肌最明显,次为小鱼际肌群.骨间肌麻痹,手指外展与内收动作即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手指的夹力减弱或消失,小指常处于外展位,而不能与环指并拢或爪形手畸形.笔者用中药结合针灸治疗上肢神经炎30例,疗效较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按摩膻中穴治呃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常以指压膻中穴治疗呃逆 ,简便有效 ,介绍如下。治疗方法膻中穴位于两乳头之间胸骨中线上 ,平第四肋间隙 ,仰卧取穴。术者以拇指对准膻中穴 ,先轻后重 ,按压 2~ 3min,呃逆即可止住。为巩固疗效 ,休息 1 5 min后再按压 2~ 3min。体会膻指空腔 ,中指中央。本穴在两乳之间 ,正当胸前中部 ,为心之外围 ,代心布命 ,居于胸膜之中 ,故名膻中。膻中为任脉在胸部之腧穴 ,心包经经气聚集之处 ,乃心包络之募穴 ,又为气之会穴 ,是气 (宗气 )聚之处。故膻中穴是治疗心、肺、胸、乳部疾患及一切气病的重要腧穴 ,具有通畅气机、理气散滞、和胃止呃、…  相似文献   

16.
我们从 1 987年以来 ,用体针、头针治疗假性球麻痹 1 0 6例 ,疗效满意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共 1 0 6例 ,分为两组。 A组 48例 ,男 32例 ,女1 6例。B组 5 8例 ,男 36例 ,女 2 2例。两组年龄 48~83岁。病程 1周内 30例 ,2周内 32例 ,3周内 2 4例 ,1~ 2月 1 5例 ,3个月以上 5例。其中脑缺血性中风并发假性球麻痹 70例 ,脑出血性中风并发假性球麻痹 36例。2 治疗方法 B组单用体针治疗。取风池、天柱、上廉泉、内关、通里、人中。湿热者加合谷、太冲 ;痰浊者加丰隆 ;阴虚阳亢者加行间、内庭。针风池、天柱时针尖方向对喉结、深 2寸 …  相似文献   

17.
我们近年来用足三里穴位注射新斯的明治疗肛肠病术后尿潴留 36例疗效满意 ,现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 36例均为住院患者 ,男 2 6例 ,女 1 0例 ;年龄最大 65岁 ,最小 1 5岁。均为采用诱导、引导、膀胱区按摩、热敷等法小便仍不能自行排出者。2 治疗方法 选双侧足三里穴 ,常规消毒 ,以 7号针头抽取新斯的明 1 ml后刺入穴位 ,得气后注入 ,每穴 0 .5 ml,不留针。以双手拇指分别按揉穴位 1 min左右。3 治疗结果 取针后 0 .5 h内自行排尿 31例 ,2 h内配合热敷、诱导等自行排尿 3例 ,导尿 2例 (其中 1例术前B超检查前列腺肥大 )。4 讨 论 …  相似文献   

18.
目的:验证平衡针灸特定穴位膝痛穴治疗腓肠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55例单侧或双侧小腿后侧腓肠肌痉挛患者,取主穴膝痛穴,疼痛严重者或频发者加踝痛穴,采用一步到位快速针刺不留针。结果:总有效率94.5%。结论:平衡针灸是治疗腓肠肌痉挛简便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杨卉 《实用中医药杂志》2005,21(11):654-655
我们在临床中用心理疏导、中药和耳穴贴压综合方法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疗效较好,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