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刺后溪穴治疗中风偏瘫后手指拘挛4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茅敏  牟欣  陈新 《新中医》2007,39(4):49-49
目的:观察针刺后溪穴治疗中风偏瘫后手指拘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患者采用针刺后溪透合谷的方法治疗。结果:显效8例,好转23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结论:针刺后溪穴治疗中风偏瘫后手指拘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以十宣、小海穴为主穴治疗中风后患者手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5例中风后手指不能活动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5例和对照组80例。治疗组患者上肢在常规针刺取穴基础上加用十宣、小海两穴,对照组患者上肢采用常规针刺取穴,针刺结束后两组均进行上肢的功能训练,分别于治疗前、3个疗程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的手指功能(肌力)记分和Fugl-meyer功能量表中手功能的评分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治疗3个疗程后手指肌力和手功能恢复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针刺十宣、小海穴配合功能训练是一种治疗中风后手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后溪穴对中风后手指伸展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与治疗组(30例),均予常规针刺,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另取后溪穴,每天一次,10天为一个疗程,4个疗程后对两组进行疗效判定.结果:对照组30例患者中,显效1例,占3.3%,好转6例,占20%,有效10例,占33.3%;无效13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后溪、合谷、大陵穴治疗脑卒中后手指挛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8例临床确诊为脑卒中并伴有肢体不遂,手指拘挛症状的患者,给予针刺后溪、合谷、大陵穴治疗,6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统计。结果:治疗后手指拘挛症状明显缓解改善,总有效率为89.3%。结论:针刺后溪、合谷、大陵穴治疗脑卒中后手指挛痛临床疗效较好,可恢复患者手指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电针跷脉穴治疗中风偏瘫下肢肌痉挛状态3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电针跷脉穴对中风偏瘫后下肢肌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中风偏瘫下肢肌痉挛状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患侧上肢均按传统取穴进行针刺,患侧下肢分别针刺跷脉穴(治疗组)和传统穴位(对照组),治疗组下肢接入电针仪,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1%,对照组为82.8%;且对下肢肌张力的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相关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针跷脉穴对缓解偏瘫后患侧下肢肌痉挛状态,提高下肢运动功能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三针组穴针刺法配合温灸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针组穴针刺法配合温灸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符合标准的85例患者,针刺以三针组穴针刺法为主,每日1次,12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共治疗3个疗程。同时,每日行温灸关元、气海法治疗。结果:治愈9例,显效38例,有效31例,总有效率91.76%。结论:三针组穴针刺法结合温灸法能有效地改善中风患者的偏瘫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上八邪、合谷穴合谷刺结合后溪穴与此3穴常规针刺治疗中风后手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42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观察组采用患侧上八邪、合谷穴合谷刺结合后溪穴针刺治疗,对照组取穴同观察组,进行常规针刺操作,每日针刺1次,6d为一疗程,每疗程间隔1 d,5个疗程后观察疗效。以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和Brunnstrom分级标准对两组治疗前后手功能情况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FMA评分、Barthel指数、Brunnstrom分级均较治疗前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FMA评分、Barthel指数、Brunnstrom分级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上八邪、合谷穴合谷刺结合后溪穴能有效治疗中风后手功能障碍,疗效优于上八邪、合谷与后溪穴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基于肌张力分期针刺法与常规针刺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中风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观察组根据肌张力分期针刺治疗,参照Brunnstrom六阶段分期分为弛缓期和痉挛期。弛缓期以醒脑开窍结合手足阳明经穴刺法,穴取水沟、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梁丘、足三里、上巨虚、解溪;痉挛期以手足少阳经及太阳经穴为主,穴取肩髎、天井、外关、阳池、后溪、环跳、阳陵泉、承山、悬钟、申脉、丘墟。对照组参照石学敏主编的《针灸学》,针刺治疗方案不考虑分期,以手厥阴经、督脉及足太阴经穴为主。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疗程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两组各脱落1例。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愈显率[66.7%(20/30)]显著高于对照组[36.7%(1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肌张力分期针刺法治疗中风偏瘫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法。  相似文献   

9.
针刺夹脊穴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3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目的:比较不同取穴法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疗效.方法:将70例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采用针刺夹脊穴,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每日针刺1次,10次为1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同时以修订的Ashworth量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作观察指标,观察评定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7%,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针刺夹脊穴在缓解中风患者肢体痉挛方面优于常规针刺.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中风后上肢瘫痪的临床疗效,探讨针刺治疗中风后上肢瘫痪的最佳方法。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采用头穴久留针加电针神经干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阳明经穴法,同时采用简化Fugl-Meyer(FMA)运动量表作为疗效评定标准,对治疗前后肢体功能针刺效应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疗程(4星期)后治疗组和对照组上肢的运动功能比较,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运用头穴久留针加电针神经干的方法治疗早期中风上肢瘫痪疗效理想,值得临床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