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食管癌病人术后留置导尿后采取不同拔管方法与患者自主排尿困难发生率、再次导尿率、尿路刺激征发生率和程度的关系。方法:按入院时间的先后次序将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术后均间隔2~3h开放尿管1次,在拔除尿管前先夹闭尿管,待患者有明显尿意,同时体检显示膀胱中度以上充盈时拔除尿管;对照组在术后一直开放尿管,拔尿管前仍先排空膀胱内尿液后直接拔除。以拔除尿管后自主排尿发生率、再次导尿发生率以及尿路刺激征发生率和程度作为两种不同护理方法临床效果的评价指标。结果:两组间拔尿管后排尿困难发生率和再次导尿率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拔尿管后排尿困难和再次导尿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尿路刺激征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食管癌病人留置导尿期间定时开放尿管和拔除尿管前先夹闭尿管,待病人有尿意、膀胱充盈时再拔除尿管,可以显著降低患者自主排尿困难发生率和再次导尿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术后自主排尿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食管癌术后留置导尿后采取不同拔管方法与患者自主排尿困难发生率、再次导尿率、尿路刺激征发生率和程度的关系。方法:按入院时间的先后次序将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术后均间隔2~3h开放尿管1次,在拔除尿管前先夹闭尿管,待患者有明显尿意,同时体检显示膀胱中度以上充盈时拔除尿管;对照组在术后一直开放尿管,拔尿管前仍先排空膀胱内尿液后直接拔除。以拔除尿管后自主排尿发生率、再次导尿发生率以及尿路刺激征发生率和程度作为两种不同护理方法临床效果的评价指标。结果:观察组拔尿管后排尿困难发生率和再次导尿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尿路刺激征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食管癌患者留置导尿期间定时开放尿管和拔除尿管前先夹闭尿管,待患者有尿意、膀胱充盈时再拔除尿管,可以显著降低患者自主排尿困难发生率和再次导尿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术后自主排尿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黄兰  李素莲 《西部医学》2014,26(11):1551-1552
目的 探讨临床尿管置入的最佳时机,为提高护理质量,减轻患者痛苦提供帮助.方法 将76例需要留置导尿的择期手术患者按随机双盲原则分为膀胱充盈组(37例)和膀胱空虚组(39例),比较两组首次留置尿管后的尿量、尿管留置时间及拔管后前三天膀胱刺激征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首次留置尿管后膀胱充盈组尿量为(293.24±98.41)ml,空虚组为(97.31±88.06) ml,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置尿管时间分别为充盈组(22.70±13.94)h,空虚组(20.77±6.32)h,拔除尿管后首次尿量则分别为充盈组(297.84±98.92)ml,空虚组(262.05±92.09)ml,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膀胱刺激征发生率,充盈组在第1、2、3天分别为15、6例和2例,空虚组分别为27、15例和5例,两组患者在留置尿管后第1、2天膀胱刺激征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膀胱充盈状态下留置尿管能减少尿管拔除后膀胱刺激征发生率,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在前列腺增生患者导尿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导尿术,观察组患者应用盐酸达克罗宁胶浆辅助进行导尿术。比较两组置管时间、疼痛程度、一次置管成功率、尿道黏膜损伤发生率、置管10min后导尿管相关膀胱刺激征发生情况。结果:尿管置入过程中观察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1);观察组插管时间短于对照组,一次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尿道黏膜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尿管留置10min后,观察组尿管相关膀胱刺激征症状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达克罗宁胶浆用于前列腺增生患者导尿可有效减轻疼痛及尿管相关膀胱刺激征,缩短插管时间,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减少尿道黏膜损伤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术后短期留置导尿患者拔管前夹闭尿管的必要性。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7月就诊于福建省福能集团总医院的PCNL术后短期(≤2周)留置尿管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拔除尿管前24 h间歇性夹闭尿管,对照组持续开放引流5~7 d后直接拔管,比较两组自主排尿时间、首次排尿量、拔管后24 h膀胱残余尿量、尿路刺激征及尿管重置情况。结果:两组自主排尿时间、首次排尿量及拔管后24 h膀胱残余尿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44、0.530、1.370,P=0.149、0.299、0.087)。两组尿路刺激征及重置尿管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字2=0.563、0.901,P=0.453、0.343)。结论:夹管训练并不能改善患者的排尿功能,PCNL术后短期留置尿管患者拔管前不必夹闭导尿管。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两种不同拔除尿管方式的比较,探讨对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后尿管拔管方式干预是否降低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后排尿困难的发生率。方法:选择我院行前列腺汽化电切术的13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拔气囊尿管方式拔管;干预组在拔管时先将气囊放尽,将尿管向后退,用注射器抽生理盐水反复冲膀胱和前列腺窝内血凝块和组织碎片后再拔管,观察拔管后至出院前发生排尿困难的情况。结果:对照组排尿困难发生率明显高于干预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拔管方式干预可有效预防或减少前列腺汽切术后排尿困难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单向冲洗式气囊导尿管在预防留置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结直肠癌患者分三组,实验组24例用单向冲洗式气囊导尿管,呋喃西林500m1持续膀胱冲洗;对照组共47例,用普通双腔气囊导尿管,其中一组24例不进行膀胱冲洗,二组23例使用常规膀胱冲洗。三组患者均在拔管前进行尿液、尿管细菌培养,并观察拔管后尿路刺激症。结果:实验组拔管前尿液、拔除的导尿管细菌培养阳性率、尿路刺激症发生率均低于不冲洗组和常规冲洗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单向冲洗式气囊导尿管进行小量持续膀胱冲洗可降低结直肠癌术后留置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观察腹部手术患者麻醉前后留置导尿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00例腹部手术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有50例患者。对照组在手术前30分钟在病房由病房护士行导尿术;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室接受麻醉后由手术护士行导尿术。结果:观察组患者导尿管留置后的舒适度、疼痛程度、拔管后尿道刺激征的发生率、患者对护士服务的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在患者麻醉后行导尿术,患者的疼痛感减轻、舒适度增加、拔除尿管后尿路刺激征发生率低、对护理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护理干预对拔除尿管后排尿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病人术后留置尿管拔管后排尿困难和尿潴留、减少拔管后再次导尿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骨科手术后留置尿管患者60例,分观察组30例,拔除尿管后热敷尿道外口;对照组30例,拔除尿管后热敷下腹部。两组术后均定时开放尿管,且均在膀胱充盈有尿意时拔管。观察拔管后自行排尿情况。结果:观察组拔管后第1次排尿时间为(28.6±4.4)min,第1次排尿成功率为93.3%;对照组拔管后第1次排尿时间为(68.3±4.6)min,第1次排尿成功率为6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术后早期尿管定时开放+拔除尿管后热敷尿道外口的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拔管后排尿效果,降低再次导尿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留置导尿时间对外科男性患者术后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普外科需行手术的男性患者按导尿时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在麻醉前留置导尿,对照组30例在麻醉后留置导尿,观察两组在拔除尿管后第一次排尿情况和拔除尿管三天内排尿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拔除尿管后第一次排尿情况和三天内排尿情况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麻醉后留置导尿较麻醉前留置导尿对患者尿道膀胱粘膜刺激小,对膀胱功能影响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留置导尿患者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行剖宫产的170例患者进行研究,将这17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8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个体化导尿护理,观察组患者在个体化导尿的基础上结合定时导尿方法,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拔管后自行排尿成功率。结果对照组自行排尿成功率为80.00%,观察组自行排尿成功率为98.82%,两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拔除尿管后自行排尿成功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个体化导尿护理的基础上结合定时导尿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训练产妇的膀胱功能而促进膀胱的恢复,使得拔除导尿管后自行排尿成功率明显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留置导尿管患者拔管前给予心理干预对降低尿潴留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到2015年4月神经外科神志清楚,因治疗或病情原因必须卧床的留置导尿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夹闭尿管训练膀胱功能3-4天后拔除尿管;观察组患者在夹闭尿管后,当患者自觉有尿意时床上给予便器,床头抬高,保护隐私等心理干预,使患者产生床上自解小便的感觉后开放尿管,经训练3-4天后拔除尿管。结果:观察组尿潴留发生率为2.5%,对照组为12.5%,对照组尿潴留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结论:留置导尿患者在拔管前常规夹管训练配合早期心理干预,能有效的降低尿潴留的发生率,此方法操作简便,不产生额外费用,不增加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术前认知干预缓解患者因手术麻醉后留置导尿引起的疼痛及麻醉恢复期躁动。方法对150例全麻后导尿的手术患者随机分成认知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麻醉诱导后导尿,干预组术前给予麻醉后导尿的认知辅导,对全麻恢复期尿管刺激疼痛强度及躁动情况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现有疼痛强度评定P0.05有统计学意义;术后麻醉恢复躁动差异显著P0.01。结论通过建立全麻手术患者对麻醉后导尿的认知及认知评价,可以提高手术患者术后及麻醉恢复期对尿管刺激疼痛的耐受力,减少术后躁动。  相似文献   

14.
导尿是一项侵袋性操作,易引起尿道粘膜的损伤,留置导尿时间过长,拔管后常易发生尿潴留。急、慢性脑血管病病人由于病情轻重程度不同,留胃尿管时间长短不一,病人拔管后常因尿潴留而需再次导尿。为探讨有效预防拔管后尿潴留的方法,对38例留置尿管的女性病人拔管前采取膀胱内注药及脉冲按摩的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妇科留置导尿患者两种拔管方式对减轻病人尿路不适症状及自主排尿恢复的影响。方法将300名妇科手术病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50名,试验组患者膀胱处于充盈状态下拔除尿管,随即让病人小便;对照组患者膀胱处于空虚状态下拔管,观察拔管后尿路刺激症状、尿潴留及其它尿路不适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16人有尿路刺激症状,34人有其它尿路不适,97人无明显不适;对照组57人有尿路刺激症状,69人有其它尿路不适,19人无明显不适,两组比较;P〈0.01,有显著差异性;试验组3人发生尿潴留,对照组5人有尿潴留,P〉0.05,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膀胱充盈状态下拔出尿管,随即让病人小便。对尿道是一个自然冲洗过程,有利于减轻尿路刺激症状及其它尿路不适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任志娟   《中国医学工程》2014,(4):188-189
目的探讨术前护理干预对留置导尿患者拔除尿管后排尿异常的影响。方法将137例盆腔择期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手术前对试验组患者进行膀胱功能训练、盆底肌训练、床上排尿训练、心理干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一般的健康指导。两组患者术后均采用常规护理。拔出尿管后对两组患者排尿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拔管后试验组排尿有效率为88.24%,对照组排尿有效率为55.07%两组有明显差异。结论通过术前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拔出尿管后排尿异常的发生率;且术前护理干预开展的越早,术后拔出尿管后排尿异常的发生率越低,应当早期开展术前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脑血管病患者留置尿管拔出前应用膀胱内直接注入药物预防尿潴留。方法 将319例行留置导尿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遵医嘱拔出尿管前直接往膀胱内注入开塞露保留10 min后拔出尿管;对照组则采取排空尿液后便可拔出尿管,观察两组患者拔管后排尿情况。结果 观察组161例患者中143例顺利排尿,13例较顺利,5例无效;对照组158例患者中79例顺利排尿,46例较顺利,33例无效。结论 通过对比,观察组在拔出尿管后发生尿潴留现象明显少于对照组,此方法操作简便、无痛苦,见效快。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普胸术后伴慢性前列腺炎留置导尿患者拔除尿管后排尿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2月-2011年2月于我科行普胸手术伴慢性前列腺炎患者65例,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术前均留置导尿,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病人拔除尿管后排尿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干预组拔管后排尿总有效率为96.97%,对照组拔管后排尿总有效率为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普胸术后伴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留置导尿拔管后自行排尿的成功率,降低排尿失败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骨科术后留置尿管患者拔除尿管的方法,以减少拔管后尿潴留的发生。方法将骨科留置尿管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60例在膀胱充盈的情况下按常规方法拔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全程给予心理行为干预,结果观察组拔管后自然排尿成功率为92%,排尿时间(7.6±2.3)min,对照组拔管后自然排尿成功率为68%,排尿时间(38.4±16.7)min,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对骨科留置尿管的患者实施心理行为干预,可有效预防拔除尿管后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留置导尿的护理干预对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例剖宫产留置导尿的产妇,将其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措施,分别观察拔除尿管后第一次排尿情况。结果两种护理方法对膀胱功能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自行排尿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剖宫产术后留置导尿的护理干预对膀胱功能恢复有良好影响,提高了拔管后的排尿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