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目的 了解清远市高危人群HIV感染流行趋势和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为采取有针对性的行为干预措施和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提供准确的信息.方法 于2005-2008年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强制戒毒者、暗娼和性病门诊就诊者等高危人群进行监测,并调查吸毒者和暗娼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结果 吸毒人群HIV抗体阳性率介于2.58%~4.15%之间;吸毒者中注射吸毒的比例为82.05%,其中共用注射器吸毒的比例为57.26%;吸毒者中42.39%有商业性行为,而且从未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52.53%.在227名暗娼中未发现HIV抗体阳性者.暗娼中最近1个月与客人发生性行为时坚持每次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39.43%.性病门诊就诊者HIV抗体阳性率介于0.20%~0.42%之间;34.56%的性病门诊就诊者最近3个月有非婚性伴,而且从未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16.25%0调查人群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总体知晓率为57.17%,其中吸毒者和暗娼艾滋病相关知识总知晓率分别为53.05%、61.73%.结论 清远市高危人群中以吸毒者HIV抗体阳性率较高,注射吸毒及共用注射器的比例较高,性乱人群中HIV流行水平较低.但存在不安全性行为;高危人群中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低,需采取有效的行为干预措施,加大宣传力度和覆盖面.  相似文献   

2.
肺炎支原体(MP)感染在临床已很常见,对人体的危害越来越受到临床的关注。为了解鲁西地区高危人群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水平,笔者与2002年6月至2003年2月采用ELISA法对来我院就诊的403名患者进行了MP-IgM检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荔湾区重点人群和高危人群HIV及HCV感染状况。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血清流行病学方法。应用ELISA进行HIV抗体检测及HCV抗体检测。结果共检测3873人,其中高危人群601人。重点人群556人,检出HIV阳性10人,HCV阳性191人;高危人群的HIV感染率0.83%,HCV感染率18.14%。重点人群的HIV感染率为0,HCV感染率为1.44%;吸毒人员的HCV感染率高,HIV感染状况严重。结论吸毒人员是I-HV和HCV的重要传染源,加强对吸毒人员的管理,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流行及丙型肝炎的传播。  相似文献   

4.
临沂地区高危人群的性病调查报告赵欣,刘厚俭,于庆德,朱玉双(临沂地区皮肤病防治所)(临沂市中医药职工中专)关键词高危人群;性病;调查为了解我区在不同人群中性病的流行情况探索其流行特点和规律,预测发病趋.势,提高监测水平,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STD在内陆省罪错人群中的感染状况、分布特点及流行规律,作者对太原地区300名在押人员进行了性病(淋病)的调查。结果冬明该特定人群的性病患病率明显高于社会;高危人群的淋病患病率太原地区低于沿海江苏淮阴,而高于边远西藏拉萨地区。提示和开放程度及经济发达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清远市不同人群丙型肝炎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清远市不同人群感染丙型肝炎病毒的状况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采集不同健康自然人群和高危人群血液样本,对自然人群按照年龄分为未成年组、成年组,高危人群分性病人群组、吸毒人群组,分别调查并采血用两种酶联免疫吸附试剂检测丙型肝炎抗体.两种试剂检测结果均阳性的判为阳性,一阳一阴再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进行定性检测确定。两种试剂均阴性的判为阴性。结果自然人群未成年组抗-HCV阳性1人,阳性率为0.10%(1/1029),成年组抗-HCV阳性26人,阳性率为0.46%(4/5645):性病人群组抗-HCV阳性8人,阳性率为4.08%(8/196),吸毒人群抗-HCV阳性206人,阳性率为77.74%(206/265)。结论丙型肝炎在吸毒人群中流行严重,与静脉吸毒有关,注射吸毒是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流行的极高危行为,性乱次之。  相似文献   

7.
高危人群性传播疾病流行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性传播疾病(STD)高危人群成为STD主要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的国内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目前STD在人群中的患病率为67.64/10万,在STD高危人群中患病率为5.00%-62.80%。了解一个地区STD高危人群中性病的流行情况可以从一个方面反映该地区STD的流行情况,为医疗机构和决策机关制定STD的防治对策提供流行病学资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性传播疾病高危人群的个性特征。方法对102名性传播疾病高危人群个体及100名大学生进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测试,将性传播疾病高危人群组的测试结果分别与常模及大学生组进行比较。结果性传播疾病高危人群组的E量表和L量表平均分明显高于常模(t=6.51、2.91,P<0.01、0.05),N量表和L量表平均分明显高于大学生组(t=3.08、4.42,P<0.01)。结论性传播疾病高危人群个性明显外向,情绪不稳,心理掩饰程度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宁波市高危人群中HIV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现况研究的方法 ,对STD门诊就诊者、暗娼、吸毒者、劳务输出回国人员和宾馆服务员等 ,用ELISA法进行HIV抗体检测。结果 全市共监测各类高危人群 2 485 3份 ,检出抗HIV阳性 1例 ,检出率为 0 .0 4%。对市妇教所劳动教养的 179例暗娼进行有关特征分析 ,平均年龄为 (2 6.86± 6.92 )岁 ,已婚占 5 6.42 % ,外地户籍占 86.5 9%。入妇教所前一个月有性伴数最多为 35人次 ,平均为(5 .2 8± 3.90 )人 ,性伴中境外人员占 7.82 %。另外在暗娼中其安全套的使用较率较 ,“每次都用”仅占 16.2 0 %。结论 目前我市仍处于HIV感染低流行区 ,但各种流行的危险因素广泛存在 ,艾滋病的防制仍是现在乃至今后我市疾病控制的重点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10.
重庆市男男性接触人群高危行为和性病艾滋病感染率调查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目的了解男男性接触人群(MSM)高危行为情况及其HIV感染状况,为制定针对MSM的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滚雪球的方式招募男男性接触者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采其静脉血5ml检测HIV抗体和梅毒抗体。资料经SPSS 12.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计调查了1000名MSM,平均年龄(27.8±9.1)岁。调查结果显示,MSM发生首次性行为的平均年龄是(18.8±3.4),发生首次性行为的性伴56.8%是男性。近6个月有78.6%的MSM与男性有过肛交性行为,男性性伴数平均是3.7人,最近6个月与男性发生肛交时,只有31.8%的MSM每次都使用了安全套。HIV感染率为10.4%,梅毒感染率为9.3%。结论MSM HIV和梅毒感染率高,多性伴和发生肛交时安全套使用率低,将可能促进艾滋病在MSM中的快速蔓延;针对MSM的监测,干预工作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性病门诊就诊者中,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TD)病原体混合感染的情况。方法分别检测1 124例就诊者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梅毒螺旋体、人乳头瘤病毒、白色念珠菌、淋病奈瑟菌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7种病原体。结果混合感染率为36.0%(405/1 124)。共统计出16种混合感染模式。混合感染者主要集中于21~30岁年龄段,高中及以下学历,工人和个体职业者。混合感染者与非混合感染者的性别、平均年龄及婚姻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感染与学历和性伴数相关(P=0.001)。结论在性病门诊中,STD混合感染率较高,混合感染模式多样,混合感染与低学历、多性伴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性传播患者对相关性传播疾病防护知识的知晓程度.方法 对住院就医的216例性传播病患者在入院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剔除漏答题数超过20%的答卷7份,最后进入统计分析的有效答卷206份,有效率96.6%.调查对象中初高中(中专)文化水平较多(68%); 19~36岁者居多,性卫生知识掌握较差,性行为防护观念淡漠,安全性行为落实少.对防护基本知识知晓率比较低,只有38.7%.结论被调查者性卫生状况较差,对传播疾病防护知识传播病防护知识的意义认识不足,需通过健康教育改善性卫生状况,认识传播病防护的重要性.性传播患者对性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和安全性行为的认知度低,有必要加强教育,以减少该人群性病的发生,遏制性传播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的蔓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尖锐湿疣(CA)组织中感染HPV病毒亚型分布,CA治疗后原皮损部位HPV的携带情况及性病门诊HPV隐性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利用HPV基因芯片对1625例性病门诊就诊者进行23种HPV亚型检测。结果693例CA患者皮损组织HPV阳性率93.65%,共检出21种HPV亚型,其中低危型HPV6、11和43出现频率分别为51.15%、36.67%和6.93%,高危型HPV16、33、18、31、73、58和59出现的频率分别为14.79%、6.47%、6.00%、4.93%、4.77%、4.62%和3.85%,单一感染占67.49%,重叠感染占32.51%;189例CA患者治疗后半年内原皮损部位HPV的携带率50.26%,HPV58出现频率最高(24.21%);743例非CA患者HPV隐性感染率18.84%,共检出17种HPV亚型,低危型以HPV6、11和43为主,出现频率分别为24.29%、20.0%和7.86%,高危型以HPV16、18、58、35、33、56和59亚型为主,出现的频率分别为17.86%、10.00%、10.00%、7.14%、5.71%、5.71%和5.71%,单一感染占77.14%,重叠感染占22.86%。结论HPV11、6、16型感染是尖锐湿疣的主要型别,HPV58可能是最难治疗的病毒亚型,HPV隐性感染在性病门诊就诊者中较常见。  相似文献   

14.
杨沛  邓少丽  陈伟 《重庆医学》2003,32(1):45-46
目的:评价Taqman技术检测临床标本中主要性病病原体的应用价值。应用:Taqman技术,常规PCR技术及培养法检测100份性病科门诊患者生殖泌尿道拭予标本,比较3种方法检测淋病票瑟菌(NG)、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的灵敏度。500份性病科门诊患者生殖泌尿道拭子标本同时经Taqman技术及常规PCR技术检测,结果不符者使用培养法验证,以比较Taqman技术及常规PCR技术的特异性。结果:在100份临床标本检测中,Taqman技术,常规PCR及培养法检出阳性率分别为41%,35%,21%,在500份送检标本中,Taqman技术检出阳标本204份。常规PCR检出性标本181份,其中结果不符的41例分标本经重复培养验证。37例与Taqman技术测结果相符。结论:Taqman技术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集PCR扩增,杂交及荧光自动化检测于一体,实验过程简便,快速,易于质控,是检测性病病原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何长华  曹继琼 《重庆医学》2013,42(17):1997-1999
目的分析某院报道的2 093例性病特征,为该院所在地区制订性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χ2、秩和检验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某院2005~2011年报道的2 093例性病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性病在传染病报道中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00,P<0.01),2009年前构成比呈逐年上升趋势,2009年以后呈逐年下降趋势。性病报道中,淋病和梅毒的构成比逐年上升(χ2=470.34,P<0.01);淋病、其他性病各年男女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1.36,P<0.01),男性构成比大,且有增加的趋势,女性梅毒的构成比大;各年龄组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29岁年龄组构成比大,30~39岁年龄组构成比次之,20~29岁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各年的职业构成比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2.98,P<0.01),工人构成比大,家务及待业构成比有增加的趋势。结论 2009年后性病的发展虽有所控制,但控制性病的工作还不能放松,性病防制的重点应放在淋病和梅毒,以文化程度相对较低、20~39岁的男性作为重点人群,同时加强产前梅毒的检查、母婴阻断工作,防止胎传梅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回顾分析1993~2003年经太原市传染病院诊治的6276例性病患者,发现4种主要性传染病(淋病、梅毒、尖锐湿疣、非淋)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提醒有关部门及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制止这些性传播疾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对艾滋病认知现状及课堂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在校大学生对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STD)/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知识的认知现状,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教育。方法: 课堂教育配合无记名调查表。结果: STD/AIDS基本知识知晓率课堂教育前后分别为74.61%和95.93%(P<0.005);讲课前后道德行为观点转变的学生达73.77%(P<0.05);观点转变率为80.36%(P<0.05)。结论: 高校进行STD/AIDS知识宣传课堂教育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童峰  范穗光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0):1225-1226
目的了解高校大学生性传播疾病知识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66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单因素分析性传播疾病知识知晓情况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结果大学生性传播疾病知识基本知晓率为56.4%,男性大学生的知晓率高于女性大学生,城镇生源的大学生知晓率高于农村生源大学生,接受过正规性教育的大学生知晓率高于没有接受过正规性教育的大学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学生性传播疾病知识知晓率总体不高,应针对大学生性传播疾病知识薄弱环节开展健康教育,尤其应该关注农村生源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To validate our revised syndromic algorithms of the management of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and determine their sensitivity,specificity,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and cost-effectiveness.Methods Patients with either urethral discharge,vaginal discharge or genital ulcer,were selected during their first visits to three urban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 clinics in Fujian Province,China,They were managed syndromically according to our revised flowcharts.The etiology of the syndromes was detected by laboratory testing.The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EPI INFO V6.0 software.Results A total of 736 patients were enrolled into the study.In male patients with urethral discharge,the sensitivities for gonococcal and chlamydial infections were 96.7% and 100%,respectively,using the syndromic approach.The total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was 73%.In female patients with vaginal discharge,the sensitivity was 90.8%,specificity 46.9%,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50.9%,and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89.3% for the diagnosis of gonorrhea and/or chlamydial infection by syndromic approach.In patients with genital ulcer,the sensitivities were 78.3% and 75.8%,specificities of 83.6% and 42.9%,and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s of 60.0% and 41.0% for the diagnosis of syphilis and genital herpes, respectively,using the syndromic approach,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average cost of treatment for a patient with urethral discharge was RMB 46.03 yuan using syndromic management,in comparison with RMB 149.19 yuan by etiological management.Conclusions The syndromic management of urethral discharge was relatively effective and suited clinical application.The specificity and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for syndromic management of vaginal discharge are not satisfactory.The revised flowchart of genital ulcer syndrome could be suitable for use in clinical settings.Further validation and revision are needed for syndromic approaches of vaginal discharge and genital ulcer.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健康教育对改变建筑工地农民工艾滋病和性传播疾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效果。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上海市某区3个建筑工地的1 031名男性农民工实施艾滋病和性传播疾病防治的健康教育,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结果健康教育后农民工对艾滋病和性传播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均较教育前显著上升(P<0.001),其中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和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也有显著上升,提高程度最高的是对"窗口期无法检测到抗体""性传播疾病和艾滋病的关系""避免婚前性行为可以预防性传播疾病"知识的知晓率;经健康教育后,对婚前性行为和艾滋病患者的态度有显著改变,49.4%的被调查者选择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不会避而远之,64.5%的被调查者认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患者应该象正常人一样生活和工作;行为调查发现,健康教育后肯定使用安全套的概率上升至54.9%;上述态度和行为改变与健康教育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康教育是提高农民工有关艾滋病和性传播疾病知识、改变其相关态度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