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口腔科医务人员“四手操作”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按照品管圈活动步骤,成立品管圈,确定以“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为本次活动主题,分析手卫生依从性过低的原因,寻找真因,针对可控问题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制定相应措施并监督落实,比较品管圈实施前后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情况。结果:品管圈活动对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有积极影响,医护人员的洗手依从性由接触病人前的44%,无菌操作前48%,接触病人后43%,处理污物后51%,分别提高到52%,55%,53%,60%,P≤0.05;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圈员的综合能力(3.22±0.23)(包括解决问题能力,责任心,沟通能力,自信心,团队凝聚力,积极性,品管手法,和谐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提高到了(4.27±0.51),(t=-23.747 P=0.000)。结论:品管圈活动提高了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有效控制医疗感染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中的效果。方法于2015年6-12月在本科开展品管圈(QCC)活动,根据实际成立品管圈(QCC)活动小组,确立"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为活动主题,调查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对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不高的原因加以分析,在掌握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不高原因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措施,达到指定的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目标。结果自从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达到90.75%。目标达成率约为120%,进步率约为46.65%。结论根据实际,开展品管圈(QCC)活动,在掌握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不高原因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措施,可以使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得到大幅度提高,应用价值值得肯定和认可,并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对提高内镜工作人员手卫生的正确率及执行率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成立品管圈小组,以"提高内镜中心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为主题,对内镜中心全体工作人员进行手卫生现况调查,验证真因,确定手卫生依丛性差的真因,通过强化手卫生意识、加强手卫生培训、合理增设病区洗手设施、优化工作流程、成立科内督导小组、制定质控与奖罚机制等改善措施,再进行效果评价、追踪。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使内镜中心全体医务人员手卫生正确率从83.67%提高到96.86%,执行率从92.09%提高到97.52%,后期医院感染科对科室进行效果追踪显示手卫生正确率、执行率均符合要求,达到院感管理目标。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可以提高内镜中心工作人员手卫生的正确率及执行率,降低医院感染效果显著,品管圈活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品管圈方法用于提高ICU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作用。方法 ICU医护人员10人组成品管圈,以提升手卫生依从性作为圈主题。结果品管圈活动后,ICU医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由58.4%提升至81.6%,效果显著(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有效提高了ICU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王桂霞 《大家健康》2016,(11):87-88
目的:分析品管圈对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方法:该院2015年6月至2015年8月开展名为“手护圈”的品管圈活动,对比活动前后护理人员手卫生知识得分情况及手卫生依从性。结果:开展“手护圈”3个月后,我院护理人员手卫生知识得分由(77.41±5.28)分,提升至(89.36±5.68)分;手卫生依从性由30.43%,提升至69.5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品管圈有助于增强护理人员手卫生意识、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于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规范执行率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内科品管圈小组,选定"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规范执行率"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护理人员手卫生执行率低的原因进行分析,并进行整改,采取相应的措施并组织内科积极实施。结果护理人员手卫生执行率由活动前的64%提升到93%,手卫生规范执行率提高了29%。结论应用品管圈,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规范执行率,并且提高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抗感染意识,同时提升了参与品管圈的小组人员在应用品管圈时的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  相似文献   

7.
大量资料证实,医务人员手部的污染与医院感染有着密切的关系[1].有文献报道,由医务人员手传播细菌而造成的医院感染约占30%[2].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和最有效的环节,做好医务人员手的卫生,有利于降低医院感染率,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但据调查,我国大中型医院中手卫生执行率在40%~50%[3].而我心内科护士手卫生执行率更是不容乐观.品管圈(QCC)是指同一个工作场所的个人,为了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自发组成一个小团体,通过轻松愉快的现场管理及全员参与的方式,持续不断地对工作现场进行改善与管理[4].为加强护士手卫生的执行率,我科于2013年3月成立了一个品管圈小组,针对本科室护士存在的手卫生依从性的问题,拟定活动计划,组织实施,取得良好的成绩,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手卫生质量改进方案在本院医务人员手卫生质量监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12月本院未实施手卫生质量改进方案前设为对照组,将2017年1-12月本院实施手卫生质量改进方案后作为研究组,对本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正确率、卫生知识知晓率、临床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及外科洗手监测总体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正确率、卫生知识知晓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临床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明显低于研究组(P0.05);研究组外科洗手监测总体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本院医务人员实施手卫生质量改进方案可有效提高医务人员对手卫生知识的知晓率、正确率及依从性,改善临床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使医务人员洗手监测总体情况得到提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陪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提高老年病房陪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为主题,活动前对我科陪护人员在喂饭前、喂饭后、接触大小便前、接触大小便后、翻身前、翻身后及接触血体液后等七项操作进行手卫生现状调查,分析手卫生依从性差的原因,制订相应的活动计划及实施对策,比较活动前后陪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结果陪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从活动前32.28%提高至活动后60.82%。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提高了老年病房陪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规范了陪护人员手卫生监管流程。  相似文献   

10.
丁剑慧 《大家健康》2016,(7):210-211
目的:评价品管圈活动在 ICU 多重耐药菌(MDROs)病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1月,我科开展了一次名为“无缝圈”的品管圈活动,以降低医院感染、MDROs 感染发生率为主要目标。结果:2015年病原菌检出率、MDROs 感染率低于2014年,病原学标本合格、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MDROs 感染患者隔离率高于2014年(P <0.05)。结论:在 ICU 中的应用品管圈活动,可提高感染防控水平,降低 MDROs 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重症医学科提高护士手卫生依从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品管圈的十个步骤和方法,动员科室护士自发组圈,利用QCC科学管理工具,找出护士手卫生依从性低的真正原因采取切实可行的改进对策并监督落实完成。将2015年9月(干预前)与2016年3月(干预后)影响护士手卫生依从性的原因进行比对。结果:QCC活动实施后,护士手卫生依从性从68.33%提升到85.83%,并且护理团队协作精神及凝聚力也得到明显提升。结论:品管圈的管理方法对提高重症医学科护士手卫生依从性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儿科门诊输液室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中的应用效果,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 2016年2至7月实行品管圈活动,以"提高手卫生依从性"为活动主题,以护理小组为单位自发组圈,具体内容包括确定主题、拟定活动计划、把握现状与设定目标、解析问题、拟定与实施对策等,比较实行品管圈活动前后的手卫生依从率。结果品管圈活动的实施,使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较前明显提高,手卫生依从率由58%达到95%,护理人员洗手正确率达100%。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护理人员开始重视洗手,减少了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邹玉梅  邹玉敏  陈辉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0):1321-1322
目的:预防和控制手卫生致医院感染,加强医院医务人员对手卫生的认识。方法:通过相关文献及临床工作实践相结合。结果:加强手部卫生,消除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误区,倡导洗手的有效时间及手凝胶的使用,提高医护人员洗手的依从性,保证患者安全,降低医院感染。结论: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质量对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具有积极的意义,是降低医院感染最基本、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杨亚静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9):2513-2513,2527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探讨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干预措施,从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提高院感控制质量。方法:分析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提高手卫生依从性的干预措施。结果:通过医院领导重视,加强教育管理,持续的强化培训,创造重视手卫生的氛围,改善手卫生设施条件,保证人员到位合理排班,改良手卫生方法,提高手卫生效果,发挥监管机制,实行奖惩制度等强化了手卫生意识,提高了手卫生依从性。结论: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是降低医院感染成本最低、效果最佳的手段和措施,是患者安全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成立医院感染品管圈,运用各种管理工具对临床医师手卫生依从性进行调查和干预,比较活动前后临床医师手卫生依从性的变化。先通过主题选定、拟定活动计划书、现状把握、目标设定、目标解析5个步骤进行活动设计,确定活动主题与活动目标,辨明影响因素。再针对性拟定与实施干预措施,活动过程中注重圈员的全程参与、发挥全体圈员的主观能动性。活动后临床医师手卫生依从性从41.11%提高至57.59%,达成率115.97%,进步率40.09%,且不同手卫生时机中的手卫生依从性均明显提高;活动成长值平均为1.25。品管圈活动形成的标准化成果在医院全面推广,并对医院感染管理、医院建设方面均有所促进。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提高护士手卫生依从性,减少因护士手卫生依从性差引起的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方法:自发组成品管圈小组,采用品管圈的八大步骤对本科室20名护士进行手卫生依从性现状调查,分析导致手卫生依从性低的根本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并组织实施,最后进行效果确定。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护士的手卫生依从性由58.6%逐步提高至87.4%。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不但加强了护士手卫生依从性,减少医院性感染,还提升了护士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有效的员工积极参与管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我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提高临床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方法采用现场隐蔽观察全院临床医务人员手卫生情况。结果观察医务人员共141人,应洗手次数为735次,实际洗手305次,洗手率为41.5%,应手消毒351次,实际消毒73次,手消毒率为20.8%,应进行手卫生次数为1086次,实际手卫生次数378次,总手卫生执行率为34.81%。结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差原因很多,应采取积极的全方位的干预措施,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对心外科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及院内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7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的86名心外科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实施PDCA循环模式的QCC活动管理,对比管理前后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与院内感染发生率。结果管理后手卫生规范操作规范率[96.33%(289/300)]与手卫生监测效果合格率[97.00%(291/300)]均高于管理前[49.00%(147/300)、73.67%(221/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管理后院内感染率[3.19%(3/94)]低于管理前[20.21%(19/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QCC活动可提高心外科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品管圈在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中的应用及对医院感染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品管圈活动,找出影响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主要因素制定对策并实施。结果品管圈活动后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从40.16%上升至60.09%(χ~2=19.091,P<0.05),医院感染发生率从1.62%降至1.29%(±s=0.952,P=0.329)。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降低医院感染率,但要把活动的"成效"变为"长效",还须建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医院免费给临床科室提供手卫生设施,增加手卫生投入与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率的关系,探讨如何提高手卫生执行率,减少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安全。方法从2009年8月1日-2010年1月1日,院感专职人员在该院手卫生干预前后,隐蔽现场调查全院25个临床科室180名医务人员接触患者前和接触患者后手卫生执行率,比较该院手卫生干预前、后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率的差别。结果该院手卫生干预前,医务人员接触患者前和接触患者后手卫生执行率分别为28.0%、30.4%:该院手卫生干预后,医务人员接触患者前和接触患者后手卫生执行率分别为35%、60%:该院手卫生干预前后,医务人员手卫生平均执行率分别为29.2%、47.5%。该院手卫生干预前后,医务人员接触患者前手卫生执行率有所提高(P〈0.05);该院手卫生干预前后,医务人员接触患者后手卫生执行率显著提高(P〈0.01),该院医务人员手卫生平均执行率亦有所提高(P〈0.05)。结论医院免费提供手卫生设施,增加手卫生投入可提高手卫生执行率,降低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