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晓东 《安徽医药》2003,7(6):456-456
血压与其它一些生理参数一样并非固定不变,无论是正常人或是高血压患者,血压皆呈明显的波动性.在日常生活中,随着睡眠和清醒、白天和夜间、休息和活动的更替,血压也有节律性地波动.血压昼夜变异规律与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关系以及利用血压变异规律应用降压药,更好的控制高血压,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现对我院自2000年7月~2003年6月老干部病房150例高血压病人动态血压检测(ABPM)中,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正常中青年人和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2 4h动态血压波动规律 ,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采用无创性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 ,检测 44例正常中青年人和 57例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结果 :两组 2 4h动态血压均值波动规律呈日间上升、夜间下降趋势 ,高血压患者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正常组 ;血压昼夜变异曲线呈双峰 谷形状 ,高血压患者第 1峰值更突出 ;两组比较昼夜节律消失者和昼夜节律正常者差异显著。结论 :高血压病治疗以峰值出现前用药更趋合理 ,不仅能控制血压水平 ,积极恢复正常血压昼夜节律 ,减少高血压所致左心室肥厚 ,而且可减低心血管病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周建英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7):2581-2582
目的 了解老年人群血压变异与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方法 对非高血压老年人133例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并分析24h、白昼、夜晚收缩压变异与舒张压变异,根据变异程度考察其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脂血症的发生率.结果 老年人24h、白昼、夜晚收缩压变异标准差与舒张压变异标准差大于正常值上限的心律失常、冠心病与高脂血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以上数值在正常值范围内的老年人(P<0.05或P<0.01).结论 非高血压老年人血压变异与心脑血管疾病有相关性,血压变异可作为判断此类人群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及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陈茂华  杨帆  羊镇宇 《江苏医药》2007,33(11):1150-1151
目的 了解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左室重塑及血压变异指数、血压负荷的关系.方法 确诊的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24 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分为微量白蛋白尿组(MAU组)及尿微量白蛋白正常组(NAU组),进行心脏超声和24 h动态血压检查,比较两组间的左室重量指数、血压变异指数、血压负荷等参数.结果 MAU组左室重量指数、左室肥厚的发生率、血压变异指数及血压负荷均较NAU组增大.结论 合并微量白蛋白尿的患者左室肥厚的发生率较高,左室重量较大,血压变异、血压负荷较大,微量白蛋白尿与左室重塑及血压变异、血压负荷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动态血压变异性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各参数的变异性与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采用动态血压、超声心动图检查142例年龄大于65岁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中81例无左室肥厚,61例有左室肥厚, 对两组动态血压参数进行组间比较及昼夜间比较,并对各参数与左室质量指数(LVMI)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昼、夜收缩压水平、脉压与LVMI呈强相关,左室肥厚组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及脉压明显高于无左室肥厚组;②两组之间血压变异无差异;③所有患者收缩压变异大于舒张压变异,收缩压变异白昼大于夜间,而昼夜间舒张压变异、脉压水平改变不明显。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与血压变异相关性较小,主要与收缩压水平与脉压水平相关,老年高血压患者24h舒张压变异与脉压水平处于相对恒定的水平,脉压可能是预测老年高血压性左室肥厚的一个简便易行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人动态血压负荷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意义,及昼夜血压变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以期指导老年人动脉硬化早期防治。方法对≥60岁的正常血压和高血压人群监测动态血压和IMT,分别统计分析正常血压组(A组)及高血压组(B组)与IMT的相关性。结果A组Ⅲ期夜间血压负荷升高,B组随着IMT分期的增高,24小时收缩压负荷和舒张压负荷均依次递增,Ⅱ期、Ⅲ期组夜间血压负荷均值与日间血压负荷值接近。结论动态血压负荷及昼夜血压变异与老年人IMT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研究高血压(EH)患者和正常血压者的血压昼夜变异性,探讨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特点,以及与正常血压者的异同.方法126例高血压病患者和40例正常血压者分别作为高血压组和正常血压组.比较两组平均血压各参数(24hSBP、24hDBP、dSBP、dDBP、nSBP、nDBP)和两组间的变异性参数--标准差s(24hSBPs、24hDBPs、dSBPs、dDBPs、nSBPs、nDBPs),各时间段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变异系数CV.结果高血压组平均血压参数(24hSBP、24hDBP、dSBP、dDBP、nSBP、nDBP)均显著大于正常血压组(P<0.001).昼夜变化规律两组一致,高血压组血压变异性各参数(24hSBPs、24hDBPs、dSBPs、dDBPs、nSBPs、nDBPs)大于正常血压组.各时段的变异度指标--变异系数(24hSBPCV、24hDBPCV、dSBPCV、dDBPCV、nSBPCV、nDBPCV)其绝对值显著大于正常血压组.两者血压变异性(BPV)变化规律,均为昼夜24h血压变异大于白天的血压变异,收缩压变异大于舒张压变异,白天血压变异大于夜间血压变异.结论本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显著大于正常血压者,而两者血压变异性的昼夜变化规律一致.  相似文献   

8.
余娟  周丽  张玉芝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182-183
目的观察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变异性(BPV)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入选2010年4月至2012年3月高血压的患者125例,根据有无靶器官损害分为靶器官损害组和靶器官正常组,另入选61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比较三组间的血压变异指数、血压负荷等参数。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血压患者BPV值增大(P<0.05);靶器官损害组BPV明显高于靶器官正常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靶器官损害与收缩压、收缩血压负荷相关,与血压变异率负相关。结论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变异性(BPV)与靶器官损害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梅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0):3057-3058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差别.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84例,进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血压变异性以24 h ABPM监测到的血压标准差(S)作为长时血压变异(LBPV)的指标.结果:8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白昼、夜间及24小时的收缩压的变异性均大于舒张压的变异性,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收缩压的血压变异性大于舒张压的血压变异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高血压左室肥厚(LVH)与血压变异性(BPV)的关系.方法 对72例伴有或不伴有LVH的高血压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分析血压的变异性,并和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高血压组无论是否伴有LVH与正常组相比较,长时血压变异各指标均显著增高,24小时收缩压标准差(24h SSD)及24小时舒张压标准差(24hDSD),昼间收缩压标准差(d SSD)在伴有LVH的患者较无LVH的高血压患者相比显著增高.结论 血压变异性增高是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一个特征,长时血压变异与LVH有一定关系,理想的抗高血压治疗也应降低BPV.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无创便携式动态血压监测仪在发现夜间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利用无创便携式动态血压监测仪针对有左室后壁增厚、心脏超声提示有室间隔、左室肥厚而平时测血压均正常,且未服用任何降压药物的患者同时进行普通常规监测和动态血压监测两种方法进行分析,对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两种监测方法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动态血压监测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检测方法.结论 动态血压监测对于确诊夜间高血压患者,及早给予降压治疗,减轻靶器官损害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压变异与脑梗死出血转化的关系。方法自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急性脑梗死发病3 d内住我院神经内外科患者,从中选择入组对象,从病历资料中获取入组对象的动态血压资料及基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收缩压变异系数(SBP CV)(OR 1.94,95%CI 1.023.14,P=0.023)为脑梗死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压变异为脑梗死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脑梗死急性期血压管理应当重视血压动态监测及维持血压水平稳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研究血压变异性与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高血压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监测数据对患者的各项血压变异指标进行计算,并分析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各项血压变异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患者的AASI平均值计算结果为0.40±0.12,将其与患者的血压波动小、血压晨峰、夜间血压下降率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可见其与24 h舒张压波动性及夜间舒张压下降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13、-0.376,但相关性均较弱。对不同昼夜节律分型及血压晨峰患者的AASI值进行比较,则有反杓型患者显著高于杓型,血压晨峰者显著高于非血压晨峰者的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动脉硬化指数可以对患者的血压波动情况、昼夜节律及血压晨峰等多种指标进行综合反映,通过对动态动脉硬化指数的分析,有利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管理,并延缓靶器官损害,预防远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动态血压余弦法生物节律分析在临床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健康人和高血压病患者进行了 2 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同时采用 Halberg.F教授等所倡导的余弦法进行生物节律分析。结果显示 ,健康人和高血压病患者均存在明显昼夜节律 ,余弦法计算出的血压振幅与常规法计算出的血压变异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拟合动态血压波动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的数学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受测者的动态血压监测数据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并将各数据点以曲线连接起来 ,便可得到受测者在相应监测时间段内的动态血压波动曲线 ,根据动态血压监测数据拟合动态血压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对于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6.
血压昼夜变化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血压昼夜变化规律及其调节是目前研究热点之一;心率变异性是自律神经系统平衡的指标;为进一步探讨二者内在联系。方法 本研究采用动态血压和心率变异性检测技术,对不同血压的组别做了血压昼夜变化和心率变异的相关性比较研究。结果、结论 血压异常者24小时血压呈现节律性变化;在正常和血压异常者,自律神经系统参与血压的重要调节作用;但不是调节作用的全部,尚有其他因素存在。血压异常,自主神经的调节表现失衡状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动态血压变异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共纳入80例各种原因心衰入院患者,入院后均常规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和动态血压检查。然后通过电话或者门诊随访其心源性死亡事件的发生。结果:夜间舒张压变异(DS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是心衰患者心源性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血压变异是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可以用其预测心衰患者心源性死亡。  相似文献   

18.
动态血压监测是利用动态血压仪及分析个体日常的血压变动情况,根据设定的程序可自动测量及记录血压值.通过个人电脑将所设程序入至记录盒上,再由“IF-250“将测量数据传输到个人电脑上,由软件分析接收到的测量数据,可每隔15~30分钟自动测压,也可手工随时测量.能记录最多72h的数据,可测定白昼与黑夜各时间段血压的平均值的离散度,比较敏感,客观地反映实际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19.
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简称ABPM)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高血压诊断新技术,既往的偶测血压值因其变异性大、重复性差,不一定能真正反映病人正常的血压波动情况。动态血压不仅可以提供全天的血压变化,而且避免了“白大衣现象”,血压值重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压昼夜节律、血压负荷及血压变异性对左室肥厚(LVH)影响。方法:对确诊的60例EH患者行24h动态血压和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EH伴LVH与无LVH两组24h平均收缩压(SBP)及昼间平均SBP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夜间平均SBP、平均舒张压(DBP)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两组24h收缩压负荷(SBP load)及舒张压负荷(DBP load)有显著性差异(P<0.05),昼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夜间SBP load及DBP load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昼间收缩压标准差(ABPVs)有显著性差异(P<0.05),夜间ABPVs及舒张压标准差(ABPVd)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者其血压负荷及血压变异明显增大。夜间血压和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