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复杂度在立位期间心率变异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 介绍非线性指标复杂度,并将之应用于心率变异分析。分析立位测试过程中心血管系统复杂性的变化。方法 对8名被试者进行立位耐力测试。记录心电信号并用复杂度进行心率变异分析。结果 与立位前平卧位相比,立位0-5min,5-10min,10-15min和15-20min心脏R-R间期,R-R间期标准差和相临R-R间期差值的标准差(RMSSD)显著降低。立位0-5min,15-20min复杂度和近似熵显著低于平卧位。结论 立位期间心率变异降低。心血管系统复杂性降低。复杂度应用于心率变异的分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液体试餐行改良的胃排空显像,选择最佳检查体位及胃排空功能评价指标;进而评估糖尿病患者胃轻瘫发生率,并为其诊断及严重程度分级提供依据。 方法55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和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试验组)分别口服99Tcm-DTPA液体试餐后,即刻应用SPECT仪同时行平卧前位、平卧后位动态显像。影像采集结束后,勾画胃区ROI,经计算机处理后获得时间-放射性曲线,分别计算平卧前位、平卧后位胃半排空时间(GET1/2)及30 min胃排空率(GER30min)。3 d后服用同等量放射性核素液体试餐后行坐立后位胃排空动态显像,数据采集及处理方式同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正常对照组及试验组胃排空显像数据进行t检验。 结果正常对照组平卧前位GET1/2为(12.76±2.22)min,其95%置信区间上限为17.1 min(可作为胃排空功能减退的判断标准)。对照组平卧前位和平卧后位、平卧后位和坐立后位GET1/2及GER30mi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35、11.20、-6.37、-9.77,均P < 0.01);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1组(无消化系统症状糖尿病患者组)和试验2组(有消化系统症状糖尿病患者组)平卧前位GER30mi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22、3.01,均P < 0.01),其中试验组平卧前位GER30min较对照组小,试验2组平卧前位GER30min较试验1组小。统计试验组GET1/2,41%胃排空功能减退,其中,9%胃排空功能重度受损。 结论液体试餐核素胃排空显像是一种简单易行、准确可靠的胃排空功能检测方法。GET1/2和GER30min可作为胃排空功能减退程度的指标,并优选平卧前位进行检查,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人体在头高、头低反复体位改变试验刺激膛心血管参数的变化特征. 方法 在电动立位旋转床上对18名健康男性进行头高、头低反复体位改变试验,实时监测心电图(ECG)、血压(BP)、心率(HR)、每搏量(stroke volume,SV)、心输出量(cardial out,CO)、总外周阻力(total peripheral resistance,TPR)等指标,取试验前平卧位数据为对照,选取每个体位第20秒和第60秒的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试验中有6名受试者心电图出现了室上性期前收缩、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等节律改变;18名受试者心血管参数均随着体位改变而变化,其中CO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而TPR呈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经过10次头高、头低体位改变后,受试者在-15°/+50°立位应激时SBP、MBP、SV、CO下降幅度有所增加. 结论 头高、头低反复体位改变试验中人体心血管参数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变化;该模式的反复体位改变对人体立位耐力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健康招飞学员心血管反射功能和自主神经调节能力,为飞行员选拔提供依据。方法对23名男性招飞对象[年龄17~19岁,平均(18.2±1.5)岁],进行了4种无创性心血管反射功能测定与评价(即:平卧位自主呼吸、瓦氏动作、握力试验、直立试验),并对直立位前后的心率、血压、短时心率变异性(HRV)及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①直立位前后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有明显变化,即直立位血浆肾素和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明显高于平卧位;②4种心血管反射试验中心率、RR间期标准差(SDRR)、收缩压及平均动脉压等指标均有明显变化,其中以直立试验的影响最显著。结论短期心率、血压的波动变化与心血管反射功能密切相关,心血管反射试验结合短时HRV分析及神经内分泌激素测定能对此作出较客观的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飞行学员入校时及入校6个月后BRS的检测,客观地评判飞行学员运动锻炼对压力感受器敏感性的影响。方法(1)调查问卷:主要收集飞行学员体育锻炼情况;(2)检测仪器:Portapres逐跳血压记录仪;(3)检测流程:采用主动立位耐力检查方法(即平卧10min后主动直立20min,再平卧10min),全程监测左手中指逐跳血压;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研究人体体位改变时心率变异性(HRV)、血压变异性(BPV)和综合反射系数(SEC)评价心血管自主神经调节功能的敏感性和可靠性,为航天医学研究探索一种能简单、无创反映心血管自主神经调节功能的新方法。方法10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坐位(Z)5 min,平卧位(P1)10 min,头低位(HDT)15°10 min,后转平卧位(P2)10 min,接着+75°被动立位(HUT)10 min,采用LXJ12立柱式水银血压计测血压、SZ-Ⅱ型多用途无创心功能检测分析系统和Cardio-Win心电工作站同步检测心血管功能。结果从Z转P1、HDT和P2期间HRV值增大,动脉收缩压变异性(SBPV)和SEC值减小;HUT期间HRV值显著减小,SBPV和SEC值显著增大。HRV、SBPV和SEC间有很好的相关性。结论HRV、SBPV和SEC均能反映人体体位改变时心血管自主神经调节功能状态,SEC作为一种简单、无创和可靠的检测指标,在航天医学研究中心血管自主神经调节功能评价方面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分形维数在头低位期间心率变异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将分形维数应用于心率变异性分析,分析头低位实验过程中心血管系统的非线性变化趋势。方法对10名被试者进行头低位模拟失重实验,每个人前后做2次,共20组实验数据,记录心电信号并用分形维数进行分析。结果与平卧位相比,头低位15~20min、20~25min、25~30min和恢复期的R R间期的标准差显著升高;头低位20~25min的相邻R 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显著升高;头低位0~5min、5~10min、10~15min、20~25min、25~30min和恢复期的分形维数显著高于平卧位。结论头低位期间心率变异性升高,心血管系统复杂性升高;分形维数应用于心率变异性的分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将分形维数应用于心率变异性分析,分析头低位实验过程中心血管系统的非线性变化趋势。方法对10名被试者进行头低位模拟失重实验,每个人前后做2次,共20组实验数据,记录心电信号并用分形维数进行分析。结果与平卧位相比,头低位15~20min、20~25min、25~30min和恢复期的R-R间期的标准差显著升高;头低位20~25min的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显著升高;头低位0~5min、5~10min、10~15min、20~25min、25~30min和恢复期的分形维数显著高于平卧位。结论头低位期间心率变异性升高,心血管系统复杂性升高;分形维数应用于心率变异性的分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短臂离心机暴露对心血管及前庭功能的影响(摘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体位下短臂离心机暴露所引起的心血管及前庭功能反应,进一步明确短臂离心机暴露下体位因素对心血管和前庭功能的影响。方法10名健康男性受试者,依次进行75°、45°、15°体位的短臂离心机暴露,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乳腺癌根治手术中运用喉罩通气对血流动力学和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50例,年龄25~65岁,ASAⅠ-Ⅱ级,随机分为气管导管组(T组)和喉罩组(L组),每组25例。记录患者人室安静5min时(TO),插管前即刻(T1)、插管后即刻(T2)、插管后3min(T3)、拔管时(T4)和拔管后3min(T5)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记录间歇通气10min时(T6)、30min时(T7)和60min时(T8)的气道峰压(Ppeak)、分钟通气量(MV)、潮气量(VT)、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阿组插管时、间歇通气10min、30min时MV、VT、SPO2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组间歇通气60min时的Ppeak和PETCO2高于T组(P〈0.05),L组插管后即刻、插管后3min、拔管时和拔管后3min的MAP和HR较T组降低(P〈0.05)。结论喉罩通气麻醉操作简便,对心血管系统刺激性小,通气可靠。  相似文献   

11.
为观察高原飞行训练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对进驻海拔3600m高原进行飞行训练3个月的10名飞行员进行了13项心血管功能指标及动态和常规心电图测定,并与同期进入高原的10名地勤人员及10名驻平原地区的飞行员作对照研究。结果表明:①除高原飞行员的有效血容量(BV)低于平原飞行员(P<0.05)外,3组人员其余12项心功能招数之间均免显著差异;②24hHolier监测显示,高原飞行员24h平均心率、最高心率及最低心率与高原地勤人员及平原飞行员基本一致。除实性心动过速、过缓外,高原飞行员中有房性早搏者8人,室性早搏3人,均<100次/24h或<1次/1000心搏,为偶发早搏,无重要临床意义;③常规心电图表现,高原飞行员与其他两组人员基本一致。提示:飞行员在高原训练3个月中,心血管功能无显著改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立位心脏R-R间期信号的非稳定周期轨道的结构,进一步探讨心率变异(HRV)的动力学特征。方法 记录8名受试者平卧位5min和立位20min过程中的心电图,检测HRV信号的非稳定周期轨道。结果 立位时高周期数(周期2和周期3)的非稳定周期轨道出现率降低,HRV吸引子变得相对简单;非稳定周期1轨道位置随着体位和时间的改变而改变1。说明HRV的动力学特征有改变,心血管系统的调节功能有改变。结论:非稳定周期轨道可以刻划HRV的动力学性质,是分析HRV的潜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硬膜外阻滞麻醉联合全麻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玉良  丁冬  张魁  刘晨  尹尧 《人民军医》2011,(9):784-785
目的:观察硬膜外阻滞麻醉联合全麻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效果。方法:将妇科腹腔镜手术21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06例和观察组105例。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观察组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联合全麻。比较两组麻醉不同时间节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术中牵张体动反射及术中痛觉知晓率等。结果:对照组气腹后10 min、40 min、60 min和放气后10 min HR、PeTco2显著或非常显著高于麻醉前(P〈0.05,P〈0.01);MAP显著低于麻醉前(P〈0.05)。观察组气腹后10 min、40 min MAP显著低于麻醉前(P〈0.05);SO2、PeTco2显著或非常显著高于麻醉前(P〈0.05,P〈0.01)。气腹后10 min4、0 min、60 min和放气后10 min SO2、PeTco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牵张体动反射和术中疼痛知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麻醉联合全麻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效果优于单纯硬膜外阻滞麻醉。  相似文献   

14.
单侧腰麻对下肢手术患者术后尿潴留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单侧腰麻对单侧下肢手术患者术后尿潴留的影响。方法:将择期单侧下肢手术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在蛛网膜下隙穿刺成功后,注入0.33%布比卡因后平卧,调控麻醉平面双侧均达T10;观察组注入0.33%布比卡因后,继续维持患侧在上体位20 min,调控患侧麻醉平面至T10,健侧麻醉平面在L3以下。比较两组麻醉完全消退时间、尿意产生时间及尿潴留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健侧麻醉消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健侧(P〈0.01),患侧麻醉消退时间和尿意产生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观察组自行排尿率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尿潴留发生率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单侧腰麻患者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显著低于双侧腰麻。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仰卧位通气与俯卧位通气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呼吸参数,探讨俯卧位通气在爆震伤、烧伤并发ARDS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分别记录23例ARDS患者每次仰卧位(翻身前)及俯卧位(翻身后)5min、30min、60min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呼吸参数。结果俯卧位通气对Hr、PIP、Raw、SaO2改善在俯卧位后5min、30min较明显,与仰卧位通气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对CVP、Vt改变不明显(P〉0.05)。结论俯卧位通气较仰卧位通气能明显改善ARDS患者的氧合,对血流动力学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利用短臂离心机进行梯度G值联合运动负荷锻炼,观察间断性锻炼3周后人体心血管自主神经调节功能的变化.方法 8名健康青年男性间断进行离心机梯度G值(1~2 G)暴露联合30 W运动负荷锻炼,每天30 min,持续3周.记录心电图和逐跳连续血压,运用自回归谱分析法得到心率变异性(HRV)与收缩压变异性功率谱.锻炼前后进行头高位倾斜联合下体负压测试,观察立位应激时心血管功能变化.结果 在卧位休息时,锻炼3周后被试者HRV的低频与高频比值较锻炼前显著下降(P<0.05),收缩压变异性的低频功率较锻炼前显著增加(P<0.05).在头高位倾斜联合下体负压实验时,锻炼后被试者心率较锻炼前显著下降(P<0.05),总外周阻力显著增加(P<0.05),每搏量呈增加的趋势.结论 离心机+Gz暴露联合30 W运动锻炼3周可以增加平卧位心脏迷走神经与外周血管交感神经活动水平,增强立位应激时血压调节能力,提高了心血管功能储备.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探讨加大翻转角(FA)扫描对缩短钆塞酸二钠(Gd-EOB-DTPA)肝胆期延迟时间的可行性。方法:对71例患者(共107个病灶)分别行延迟10min FA20°和FA30°、延迟20min FA10°Gd-EOB-DTPA肝胆期成像,计算并比较3组扫描方式的肝信噪比(SNR肝)、病灶信噪比(SNR病灶)、肝-病灶比值(LLR)、胆道-同层脊柱旁肌肉比值(BMR)。由2名放射诊断医师对所有图像进行独立判定,对比分析3组扫描的肝内病灶检出率。 结果:10min FA30°组的LLR高于10min FA20°组和20min FA10°组(P均<0.05),但其SNR肝、SNR病灶明显低于10min FA20°组和20min FA10°组(P均<0.001);20min FA10°组的BMR明显高于10min FA30°组和10min FA20°组(P均<0.001);10min FA20°组和20min FA10°组组间LLR、SNR肝、SNR病灶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3组扫描方式的总病灶检出率、不同大小的病灶检出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10min FA20°扫描组的SNR及病灶检出率与20min FA10°扫描组相似,10min FA20°能替代20min FA10°从而缩短Gd-EOB-DTPA肝胆期延迟时间,但10min FA20°扫描显示胆道能力有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及皮质醇(Col)浓度的变化,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47例患者气腹前10min、气腹建立后10min、30min、60min及解除气腹后10min血浆中ACTH及Col的含量。结果:气腹前与气腹解除后血浆中ACTH、Col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气腹建立后10min及30min两种激素含量均比气腹前升高(P〈0.05)。气腹建立后60min,Col含量仍比气腹前明显升高(P〈0.05),ACTH含量无差异性改变(P〉0.05)。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中,C02气腹对血浆ACTH及Col浓度具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评价中药复方红景天对低氧劳动能力的改善效果,采用交叉试验设计的方法,在模拟海拔4300m的低压舱内对10名世居平原成年男子进行负荷运动试验,观察复方红景天对运动心率、PWC170(心率在170次/min时体力劳动能力)和无氧阈的影响。结果显示,药物组(服用复方红景天,2次/d,4丸/次,共9天)和对照组(服安慰剂)在150W时的心率为163.8±10.2和172.7±8.4次/min(P<0.05)、PWC170为980.4±127.0和866.4±80.9kg·m-1/min(P<0.01)、无氧阈为1.089±0.238和0.904±0.228L/min(V02)(P<0.05)。结果提示,复方红景天在提高人体低氧劳动能力方面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复制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缺血10min和缺血60min两种模型观察缺血性心律失常,观察发生率最高的缺血10min后再灌注心律失常,对照组和参麦注射液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参麦注射液1.5ml/kg,动态Ⅱ导心电图监测室性早搏(PVB)、室性心动过速(VT)及心室颤动与扑动(VF)的发生率。结果参麦注射液可明显减少缺血10min和60min心律失常PVB、VT、VF的发生率(P〈0.01),亦可明显减少再灌注10min心律失常VT(P〈0.05)及VF(P〈0.01)的发生率。结论参麦注射液可明显减少大鼠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