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施自我管理教育预防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教育对预防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将70例髋部骨折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实施自我管理教育(即进行知识教育康复锻炼、自我监测、出院指导)。结果观察组健康教育后疾病知识知晓率、健康信念形成率、健康行为执行率、遵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实施自我管理教育可提高患者对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患者对康复治疗的依从性,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预警性护理干预对预防肺癌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将肺癌术后患者110例根据住院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护理,如抬高双下肢、协助患者活动、翻身、下肢伸屈锻炼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预警性护理干预,首先对患者进行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根据预警级别实施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深静脉血栓、下肢肿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预警性护理对降低肺癌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显著,同时还能够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和减少老年外科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将2013-06—2013-12行腹部手术的120例老年患者做为对照组,将2014-01—2014-07间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134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下肢深静脉血栓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回顾性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高危因素及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无深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4例。2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腹部术后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焦虑抑郁情绪、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01—2019-01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东院区)大血管外科收治的84例术后下肢DVT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等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焦虑、抑郁(HAD)评分,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结果综合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HAD评分、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等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下肢DVT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升其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ICU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将80例ICU重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预防DVT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健康指导、饮食护理、机械护理等综合预防DVT护理措施。比较两组住院期间下肢DVT发生情况。结果住院期间对照组下肢DVT发生率7.50%,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2.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后痊愈出院。结论实施健康教育、饮食、机械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减低下肢DVT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预防外科手术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有效方法。方法将200例接受外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00例)。对照组采取外科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自制血栓危险因素评估治疗执行表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实施分级干预措施。比较两组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及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2例患者(2%)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对照组发生7例(7%),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根据外科手术患者静脉血栓风险评估结果采取分级干预能有效降低患者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陈杏瑛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13,13(2):170-170,F0003
【摘要】目的 探讨针对下肢骨折患者采取特殊制定的护理评估和干预对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118例下肢骨折患者根据采取新的早期评估干预护理(59例)和选择以往的常规护理(59例)分为2组,比较2组护理在骨折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不同。结果 早期评估干预护理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针对骨折患者制定的护理干预对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及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提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行Angiojet吸栓术患者康复信念及运动效能,促进其康复。 方法 将10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行Angiojet吸栓术患者按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构建和实施基于时机理论的康复信念干预方案。干预至患者出院3个月时评价效果。 结果 出院3个月时,观察组服药信念与运动效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未发生肺栓塞、无复发病例。 结论 康复信念干预方案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行Angiojet吸栓术患者,可有效提高患者服药信念及运动效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康脉Ⅱ号胶囊防治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康脉Ⅱ号胶囊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下肢骨折术后的患者32例为观察组,未采用中药预防的32例下肢骨折术后的患者为对照组.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抗凝血酶Ⅲ、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观察组在临床疗效、凝血功能、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探查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特别在改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两组患者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康脉Ⅱ号胶囊可以安全有效地防治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康脉Ⅱ号胶囊防治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康脉Ⅱ号胶囊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下肢骨折术后的患者32例为观察组,未采用中药预防的32例下肢骨折术后的患者为对照组.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抗凝血酶Ⅲ、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观察组在临床疗效、凝血功能、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探查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特别在改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两组患者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康脉Ⅱ号胶囊可以安全有效地防治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模式在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术后下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住的80例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术后3 d复查下肢血管彩超,术后7 d复查凝血指标,比较DVT及肺栓塞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预防护理干预在降低老年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老年术后患者47例为对照组,随机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老年术后患者47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一般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预防护理干预方法进行护理,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分别为4.2%(2/47)、23.4%(11/47),组间差异经统计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预防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老年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值得临床选择和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穴位电刺激联合间歇性充气加压预防颅脑损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将80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间歇性充气加压等常规护理措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穴位电刺激。连续10d后评价效果。结果观察组D-二聚体及股总静脉血流速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穴位电刺激联合间歇性充气加压可有效预防颅脑损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4.
傅瑛  黄焕玲 《中国科学美容》2014,(5):120-121,131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颅脑术后昏迷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改善患者临床预后。方法将76例颅脑术后昏迷患者按不同护理方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Routineeare,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给予预防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下肢肿胀发生率、肺栓塞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下肢肿胀发生率、肺栓塞发生率分别为2.63%(1/38)比15.79%(6/38),5.26%(2/38)比21.05%(8/38),0(0/38)比2.63%(1/38),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下肢肿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降低颅脑术后昏迷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及下肢肿胀发生率,改善临床预后,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互联网+”自我管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出院后的干预效果。方法将400例血管外科住院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2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互联网+”自我管理干预。出院12个月比较两组疾病认知、疾病相关自我管理行为、血栓复发及血栓后综合征的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174例、干预组189例完成研究。干预后干预组疾病认知及疾病相关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复发率及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互联网+”自我管理干预可提高患者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认知水平,促进患者疾病相关自我管理行为,降低血栓复发率及血栓后综合征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预防脊柱外伤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共选择2017年3月至2019年4月期间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脊柱外伤患者150例,以随机原则分成两组,包括观察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深静脉血栓针对性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综合干预对高危孕妇分娩后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价值。方法 收集2016年3月至2021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进行分娩的329例高危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住院期间是否接受综合干预将其分为干预组(n=148)和对照组(n=181),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D-二聚体水平升高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住院期间,干预组患者D-二聚体升高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死亡,出血率、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干预可显著降低高危孕妇分娩后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预防PICC置管化疗所致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根据住院时间将100例PICC置管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基于FMEA理论分析PICC置管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失效模式,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失效模式RPN评分、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满意度及血管内皮功能。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及其评估、导管因素、置管、冲管和封管、健康教育因素、置管后的日常照护6个失效模式的RPN值、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内皮微粒显著低于对照组,血管扩张反应、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基于FMEA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预防PICC置管化疗所致深静脉血栓,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家庭护理干预对白血病缓解期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白血病缓解期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50例白血病缓解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进行家庭护理干预.比较两组遵医率、白血病复发再住院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遵医率显著提高,复发率显著降低,生活质量显著提高(P<0.05,P<0.01).结论家庭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白血病缓解期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置管溶栓与系统溶栓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2月—2015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单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102例,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1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行系统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行置管溶栓治疗。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大腿消肿率、小腿消肿率、静脉通畅率、溶栓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溶栓时间为(5.2±1.7)d,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8±2.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29,P=0.000);观察组血管通畅例数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残留大量血栓例数占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显著,能缩短血流恢复时间,且深静脉通畅率远优于系统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