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 ACS)早期辛伐他汀治疗对血脂和炎症反应标志物的影响及差异 ,探讨他汀类药物在 ACS早期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ACS住院患者 12 3例 ,入院后测定血浆三酰甘油 ( TG)、总胆固醇 (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L DL -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HDL -C)、白细胞介素 -6( IL -6)和 C反应蛋白 ( CRP)水平 ,然后随机分为辛伐他汀治疗组和非辛伐他汀治疗组。出院时重复测定上述指标。同期测定 15例慢性稳定型心绞痛 ( SAP)患者和 15例健康者相同指标用于比较。结果  ( 1)ACS患者血浆 TC、L DL-C、IL -6、CRP显著高于健康者 ( P<0 .0 1) ,血浆 L DL-C、IL -6显著高于 SAP患者 ( P<0 .0 1)。 ( 2 )出院与入院时比较 ,辛伐他汀组和非辛伐他汀组血浆 IL-6、CRP显著降低 ( P<0 .0 1) ,但出院时辛伐他汀组血浆 IL-6、CRP显著低于非辛伐他汀组 ( P<0 .0 1)。 ( 3 )据入院时血浆 IL-6、CRP水平 ,把 ACS患者分别分为 IL-6、CRP高值组和低值组 ,出院与入院时比较 ,高值组和低值组血浆 IL-6、CRP均显著降低 ( P<0 .0 1,P<0 .0 1) ,但只有高值组 ,出院时辛伐他汀治疗者血浆 IL-6、CRP显著低于非辛伐他汀治疗者 ( P<0 .0 1,P<0 .0 5 )。结论  ACS患者早期辛伐他汀治疗有明显抗炎症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与C反应蛋白(CRP)检测对比,探讨抗炎因子白细胞介素(IL)-10、促炎因子IL-6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冠心病患者78例,其中ACS患者40例(ACS组),稳定型心绞痛(SAP组)患者38例,33例胸痛综合征(CPS组)患者作为对照。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IL-6、IL-10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RP值。结果:与SAP组及CPS组相比,ACS组血浆IL-10水平明显降低,IL-6、CRP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AP组IL-10水平低于CPS组,IL-6、CRP水平高于CP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浆IL-10水平与IL-6及CRP水平呈负相关,IL-6水平与CRP水平正相关。结论:血浆IL-10水平降低和IL-6、CRP值升高对患者ACS的发生有预测价值。抗炎因子和促炎因子水平的失衡是导致斑块不稳定、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过程中的重要事件,炎症细胞介导的斑块破裂是发生ACS重要机制[1]。我们比较ACS患者初期给予血脂康和普伐他汀短期治疗对白细胞介素-6(IL-6)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探讨ACS初期应用他汀类药物的必要性和有效性。临床资料1.对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血清白细胞介素(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IL-10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冠心病(CHD)患者91例,分为ACS组、稳定型心绞痛(SAP)组;非CHD患者5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18、TNF-α和IL-10浓度并分析。结果:CHD患者血清IL-18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血清IL-1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与SAP组相比,ACS组血清IL-18和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1),而血清IL-10水平则显著降低(P<0.01)。且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增加,IL-18的水平逐渐增高。结论:IL-18、TNF-α和IL-10可以反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严重程度和稳定状态,可作为监测病情的临床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5.
汪洁 《山东医药》2006,46(20):54-55
将56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和常规组,各28例,两组均予溶栓剂、抗凝剂、B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治疗,辛伐他汀组在此基础上口服辛伐他汀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检测血清IL-6和TNF-α。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同法测上述指标。结果ACS患者治疗前血清IL-6、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辛伐他汀组治疗后血清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常规组治疗后血清IL-6、TNF-α降低不明显(P〉0.05)。认为血清IL-6、TNF-α水平升高与ACS发病密切相关,辛伐他汀可降低ACS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即有减轻病变部位炎症反应和保护内皮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27(IL-27)水平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远期预后和心脏重构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75例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ACS患者为不良事件组,并以同期75例无MACE发生的ACS患者为对照组。通过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的入院时血清IL-27水平,并比较血清IL-27水平与MACE发生、左心功能参数的相关性。结果不良事件组的血清IL-27水平[12. 57(10. 26~15. 56) ng/m L]显著高于对照组[9. 45(7. 56~11. 79) ng/m L,P 0. 05]。血清IL-27对MACE发生的预测阈值为11. 30ng/m L,灵敏度为78. 38%、特异度为86. 32%。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血清IL-27升高对ACS患者一年内发生MACE的独立预测因素(OR=2. 38,95%CI:1. 46~5. 33,P 0. 05)。基线IL-27水平与ACS患者随访一年时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 20,P 0. 05)、但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内径、左心室质量参数和左心房容积指数等呈正相关(r=0. 22~0. 37,P 0. 05)。结论 ACS患者血清IL-27水平的升高与远期预后不良和左心功能减弱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素-1(ET-1)及血脂的影响,探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在血管内皮功能、斑块稳定性和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选取临床确诊为ACS患者80例,均总胆固醇(TC)≥4.68mmol/L和(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咏LDL—c)≥2.6mmol/L,年龄52岁~75岁。入院48h内空腹采静脉血测定血脂等生化指标及hsCRP、ET-1,将患者随机分为20mg纽A组,40例)和40mg垂且(B组,40例),均为每晚服药1次,分别于用药前,用药后4、12周测定TC、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西享(HDL—C)、甘油三脂(TG)及hsCRP、ET-1,随访3个月内所有不良反应,观察终点为6个月后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结果(1)两组服药后4、12周后TC、LDL-C、hsCRP、ET-1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B组较A组降低更明显,P〈0.05;(2)B组累及心脏事件发生率较A组明显减少(P〈0.05);(3)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ACS患者应用辛伐他汀40mg/d,能更有效地降脂,提高达标率,明显抑制炎症因子,改善内皮功能,稳定粥样斑块,减少住院率及心脏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且安全、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冠心病不同类型患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细胞因子之间的关系,探讨二者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发病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ACS组(50例)、稳定型心绞痛组(46例)和正常对照组(45例)血浆oxLD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结果ACS组oxLDL、TNFα和IL6水平均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稳定型心绞痛组oxLDL和IL6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TNFα水平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患者血浆oxLDL水平与TNFα呈显著正相关(r=0.485,P<0.01),与IL6呈显著正相关(r=0.574,P<0.01)。结论ACS患者血浆oxLDL和细胞因子TNFα、IL6水平均明显升高,且呈显著正相关,升高的程度可以作为炎症反应增强和病情严重程度判断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中白细胞介素(IL)-18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以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是否相关.方法 冠心病患者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和稳定型心绞痛(SAP)共86例;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L-18水平;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进行Braunwald分级,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Killip分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按Gensini评分,用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CS患者血清IL-18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存在良好相关性.ACS组IL-18水平高于SAP组(P<0.01),且与Gensini法评分呈线性正相关(r=0.357,P=0.005).结论 ACS患者IL-18浓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病变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炎性因子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预测价值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观察冠心病不同类型患者中血清炎性递质C反应蛋白(CRP)、淀粉样蛋白A(SAA)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以及炎症递质之间的关系,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预测的炎症指标。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了32例急性心肌梗死,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0例稳定型心绞痛和16例健康对照者血清CRP、SAA、IL-6水平,并比较上述指标与不同类型冠心病,ACS与非ACS之间的关系。结果:ACS患者血清CRP、SAA和IL-6均高于非ACS患者,分别为(6.94±4.56)∶(2.48±2.32)mg/L;(217.23±441.14)∶(18.18±28.05)mg/L;(4.37±6.35)∶(1.31±0.98)ng/L(均P<0·01)。CRP、SAA和IL-6三者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以CRP、SAA和IL-6的x-±2s为截断值联合预测ACS的灵敏度为73.8%,特异度为91.7%,准确性为80.4%。结论:ACS患者血清SAA、CRP、IL-6水平升高,提示与ACS的发生有关,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标志,可以作为ACS的早期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1.
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术后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介入术(PCI)后患者调脂疗效及临床事件的影响。方法57例入选的ACS患者行PCI术后按辛伐他汀不同的剂量分为10mg(A组)、20mg(B组)、40mg(C组)3组,每组各19例。分别于服药后12、24周检测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脂水平,肝、肾功能,同时观察心脏不良事件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所有病例均按时随访。不良反应C组明显高于B组,A组无不良反应。血脂下降程度24周时A、B、C组分别为总胆固醇(TC)10.1%、16.8%、19.1%,A、B两组比较,P<0.05,B、C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为8.9%、19.4%、28.7%,各组比较,P<0.05;hs-CRP在服药后24周分别下降19.8%、38.4%、51.2%,三组比较P<0.05。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A组偏高,但与B、C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辛伐他汀减少ACS患者PCI术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且一定范围内与剂量呈正相关,但40mg/d与20mg/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明显增多,收益与风险不成比例。②常规剂量辛伐他汀可达到ACS患者PCI术后调脂目标。③调脂程度与hs-CRP下降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早期辛伐他汀治疗对血脂和炎症反应标记物的影响及差异 ,探讨他汀类药物在ACS早期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 ACS住院患者 12 3例 ,入院后测定血浆甘油三酯 (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白细胞介素 6 (IL 6 )和C反应蛋白 (CRP)水平 ,然后随机分为辛伐他汀治疗组和非辛伐他汀治疗组。出院时重复测定上述指标。同期测定 15例慢性稳定性心绞痛 (CAP)患者和 15名健康者作对照比较。 结果  1 ACS患者血浆TC、LDL C、IL 6、CRP显著高于健康者 (P <0 0 1) ,血浆LDL C、IL 6显著高于CAP患者 (P <0 0 1)。 2 出院与入院时比较 ,辛伐他汀组和非辛伐他汀组血浆IL 6、CRP显著降低 (P <0 0 1) ,出院时辛伐他汀组血浆IL 6、CRP也显著低于非辛伐他汀组 (P <0 0 1)。 3 据入院时血浆IL 6、CRP水平 ,把ACS患者分别分为IL 6、CRP高值组和低值组 ,出院与入院时比较 ,高值组和低值组血浆IL 6、CRP均显著降低 (P<0 0 1,P<0 0 1) ,但只有高值组 ,出院时辛伐他汀治疗者血浆IL 6、CRP显著低于非辛伐他汀治疗者 (P <0 0 1,P <0 0 5 )。 结论 ACS患者早期辛伐他汀治疗有明显抗炎症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按照诊断标准入选研究对象137例,分为两组:冠状动脉造影无异常者为对照组,21例,ACS组116例,男86例,30例,年龄35~77(56.9±12.6)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88例,急性心肌梗死28例。采集患者空腹肘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测定血清sCD40L浓度和hs-CRP浓度。所有患者入院第2~4天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用直径法测定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用Gensini评分系统进行评分,累计积分。结果 ACS组sCD40L与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sCD40L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关系(r=0.328,P=0.000),hs-CRP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关系(r=0.748,P=0.000),sCD40L与hs-CRP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192,P=0.039)。结论 ACS患者外周血清sCD40L和hs-CRP水平明显升高,提示CD40/CD40L系统与ACS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4.
INTRODUCTIONCoronaryarterydisease(CAD),whichfrequentlybecomesmanifestasmyocardialinfarction(MI),con-tinuestoexactanenormoustollinWesternsociety.Despiteprogressinitsprevention,detectionandtreat-ment,itcontinuestobetheleadingcauseofdeath犤1犦.S  相似文献   

15.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血脂、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metalloproteinases,MMP)、高敏C反应蛋白C(highsensitivity-Creactiveprotein,hs-CRP)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51例,随机分为小剂量治疗组28例,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每日1次,共30d;大剂量治疗组23例,口服阿托伐他汀80mg,每日1次,共30d,治疗前和治疗30d时测定血脂、MMP-1、MMP-9、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和hs-CRP,并进行活动平板检查。病人每周接受门诊或电话随访。结果30d后,两治疗组血脂水平、血清MMP-1、MMP-9、hs-CRP水平均降低,两组下降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胸痛发作次数减少,硝酸甘油用量减少和运动平板运动持续时间增加,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可减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斑块基质成分降解和炎症反应,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应用获益更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n=37)、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n=24)、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n=29)和健康体检者(n=32)的hs-CRP和PAPP-A水平。同时将ACS患者(包括UAP和AMI组,n=61)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30)和阿托伐他汀干预组(阿托伐他汀10mg/d,n=31),并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清hs-CRP和PAPP-A水平。结果(1)hs-CRP和PAPP-A水平在UAP组[(16.7±1.24)mg/L,(63.88±1.82)μg/L]、AMI组[(18.52±1.96)mg/L,(66.41±1.24)μg/L]比SAP组[(4.6±1.16)mg/L,(47.56±0.72)μg/L]、正常对照组[(3.2±0.88)mg/L,(45.17±1.28)μg/L]显著升高(P<0.05)。(2)2周后,阿托伐他汀干预组血清hs-CRP和PAPP-A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hs-CRP(18.52±2.37)mg/Lvs.(3.58±1.33)mg/L;PAPP-A(67.83±2.15)μg/Lvs.(45.62±1.58)μg/L,P<0.05],且较常规治疗组治疗2周后亦有显著降低[hs-CRP(3.58±1.33)mg/Lvs.(5.23±1.98)mg/L;PAPP-A(45.62±1.58)μg/Lvs.(51.35±2.15)μg/L,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干预可以减少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炎症反应,具有稳定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的变化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ACS患者195例,慢性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48例和非冠心病对照73例。ACS包括非ST段抬高型ACS(NSTEACS)114例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81例,又分为合并糖尿病患者66例和未合并糖尿病患者129例。测定MPV、血小板压积(PCT)等。结果与对照组[(9.59±1.40)fl]和SA组[(9.61±1.42)fl]比较,ACS组[(10.19±1.26)fl]、NSTEACS亚组[(10.12±1.35)fl]和STEMI亚组[(10.29±1.33)fl]的MPV均显著升高(均为P<0.01);与对照组(45.2%±49.9%)和SA组(49.6%±55.4%)比较,ACS组(33.1%±35.4%)及STEMI亚组(29.9%±29.8%)的PCT均显著降低(均为P<0.05);合并糖尿病亚组MPV显著高于未合并糖尿病亚组[(10.48±1.29)fl比(10.05±1.23)fl,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HDL-C是MPV的独立影响因素(r=0.209,-0.191,均为P<0.01)。结论ACS患者MPV显著升高,糖尿病、血清hsCRP水平和HDL-C与MPV的升高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调脂对急性冠状动脉 (冠脉 )综合征 (ACS)患者冠脉病变炎症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 12 5例ACS患者 (在常规治疗下 )分为他汀治疗组 (6 3例 )和非他汀治疗组 (6 2例 ) ,另选健康对照者6 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在治疗前、治疗后 8周血浆高敏C 反应蛋白 (HS CRP)、P 选择素、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 (ox LDL)、血清一氧化氮 (NO)水平的变化。结果 :①ACS患者的血浆HS CRP、P 选择素、ox LDL水平明显增高 ,血清NO水平明显降低 ,血浆HS CRP、P 选择素水平与ox LDL、血清NO水平有明显直线相关性。②他汀治疗组在治疗 8周后其血浆HS CRP、P 选择素与ox LDL水平明显下降 ,血清NO水平明显上升 ,非他汀治疗组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 :他汀调脂可阻滞ACS患者冠脉病变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戒烟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炎症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 对216例有吸烟史的ACS患者进行一般情况调查,按是否戒烟分为两组:戒烟组和吸烟组,另取同期40例无吸烟史的ACS患者为对照组.检测所有患者空腹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水平和白细胞计数.结果 ①三组之间年龄、收缩压、LDL-C、TG、血糖、饮酒、运动、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②三组之间hs-CRP(mg/L)(4.16±0.52、5.46±0.68、2.68±0.32)、纤维蛋白原(g/L)(3.84±0.41、4.38±0.53、2.52±0.33)、白细胞计数(×109/L)(6.23±0.82、7.58±0.78、5.44±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戒烟组依据戒烟时间亚组分析,戒烟0~1年、1~5年、5年以上各组之间hs-CRP、纤维蛋白原、白细胞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戒烟5年以上者血清炎症标志物水平接近无吸烟史患者.结论 戒烟可以降低ACS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明显降低ACS患者血清炎症标志物水平,且与戒烟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介入治疗术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炎症因子影响及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住院已行介入治疗单支病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97例,分为辛伐他汀40mg组、辛伐他汀20mg组和对照组,正常组为20名健康成人;测定治疗前、治疗4周后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用药4周后,辛伐他汀40mg组及辛伐他汀20mg组的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1).而辛伐他汀40mg组较辛伐他汀20mg组更低(P〈0.05)。结论辛伐他汀可减轻介入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炎症反应;高剂量辛伐他汀抗炎效果更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