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肿瘤相关糖蛋白72(TAG72)靶向性嵌合锚定T淋巴细胞的制备方法,并检测它对TAG72阳性肝癌细胞增殖的阻滞效应.方法 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然后用免疫磁珠法分离得到CD8+T淋巴细胞.将重组真核表达载体anti-TAG72-scFv-CD28-pcDNA3.0采用脂质体介导的细胞转染和细胞培养,以制备TAG72靶向性的嵌合锚定T淋巴细胞;将嵌合锚定T淋巴细胞与TAG72阳性肝癌细胞SMMC7721共培养,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癌细胞的周期变化,分析嵌合锚定T淋巴细胞对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效应.结果 TAG72靶向性嵌合锚定T淋巴细胞可识别肝癌细胞SMMC7721;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嵌合锚定T淋巴细胞可引起肝癌细胞SMMC7721的增殖阻滞.结论 TAG72靶向性嵌合锚定T淋巴细胞可特异性识别TAG72阳性肝癌细胞SMMC7721并引起其增殖阻滞.  相似文献   

2.
抗肿瘤相关糖蛋白-72单抗在人乳腺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检测肿瘤相关糖蛋白-72(TAG-72)在人乳腺癌细胞系的表达,为利用抗TAG-72单链抗体(single chain variable fragment,scFv)诊治乳腺癌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和Bcap-37通过细胞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并固定于载玻片上。用原核表达的抗TAG-72scFv经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TAG-72在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TAG-72在乳腺癌细胞系MCF-7中表达为阳性,在Bcap-37中表达为阴性,表明TAG-72在部分人乳腺癌细胞中得以表达。结论 TAG-72在人部分乳腺癌中阳性表达,表明TAG-72抗原可作为一个肿瘤标志物在临床中应用,也为抗TAG-72scFv在乳腺癌诊治中应用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间充质同源盒蛋白(Meox2)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能力及其机制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腺病毒转染调高细胞Meox2基因的表达,常规无额外基因序列添加的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细胞设为Control组,含有Meox2基因的腺病毒(Ad-Meox2)转染细胞后设为Ad-Meox2组,以空载体Ad-GFP转染细胞后设为Ad-GFP组。荧光显微镜观察其转染率。采用MTT法和流式细胞仪分别验证过表达的Meox2对乳腺癌细胞在24、48、72 h后细胞的增殖及周期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Meox2及其下游PI3K/AKT通路蛋白的表达。结果:腺病毒转染的MCF-7细胞中Meox2基因表达上调,转染率为95%以上。MTT显示,Ad-Meox2组可明显呈时间依赖性地抑制细胞增殖(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Ad-Meox2组可显著阻滞细胞周期的进行,使更多的细胞停滞于S期与G2/M期(P0.05),同时,阻滞细胞进入下一个周期,即G0/G1期(P0.05)。Western blot显示各组的MCF-7细胞中PI3K和AKT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但Ad-Meox2组的p-PI3K和p-AKT蛋白含量较Control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Meox2基因可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乳腺癌细胞周期的进程,进而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提示Meox2可能是乳腺癌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p21waf1基因转染对人乳腺癌细胞增殖活性和中心体复制的影响.方法 应用脂质体介导法将pIRES-p21waf1真核表达载体转染人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MTF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乳腺癌细胞的中心体复制情况.结果 p21waf1基因转染后乳腺癌细胞生长显著受抑制,细胞周期停滞于G1期,转染组G1期、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分别为(70.52±3.21)%、(16.38 4±1.17)%、(9.42 ±0.98)%,未转染组则为(49.84±1.58)%、(36.83±1.36)%、(15.64±1.0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0.01、《0.05、《0.05.中心体复制异常的乳腺癌细胞数较转染前明显减少(P《0.01).结论 p21waf1基因转染能够抑制人乳腺癌细胞增殖和中心体的异常复制,进而阻止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可能成为乳腺癌治疗的一种新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克隆人类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HIT)并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FHIT,将人FHIT基因转染人乳腺细胞MCF-7中稳定表达,检测转染后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变化.方法 构建FHIT基因表达载体pcDNA3.1(+)/FHIT,用脂质体法将FHIT基因的真核质粒表达载体pcDNA3.1(+)/FHIT导入人乳腺癌细胞MCF-7中,细胞计数、流式细胞术分析转染后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变化.结果 将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后的产物克隆到表达载体peDNA 3.1(+)上,经PCR扩增筛选鉴定和测序鉴定证实为所需序列,转染乳腺癌MCF-7细胞后,FHIT基因的表达明显增强,细胞周期分析发现MCF-7/FHIT与MCF-7比较S期及G2/M期的细胞减少,G0/G1期的细胞增加,MCF-7/FHIT细胞的凋亡率为(29.75±5.90)%,MCF-7细胞的凋亡率为(11.21±6.10)%,和MCF-7比较,转染后的MCF-7/FHIT细胞的凋亡明显增加,MCF-7细胞的增殖明显抑制.结论 FHIT基因表达载体可有效抑制乳腺癌细胞MCF-7的增殖.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含抗肿瘤相关抗原TAG-72单链抗体及CD28胞内区及跨膜区融合基因的哺乳细胞表达载体,为制备消化道肿瘤靶向性嵌合锚定T细胞,并探讨其对消化道肿瘤的杀伤活性。方法:应用PCR法,将抗TAG-72单链抗体(single chain variable fragment,scFv)克隆人哺乳细胞表达载体pcNDA3.0,在5′端及3′端分别引入相应酶切位点;用RT-PCR法从正常人外周血T细胞克隆CD28胞内区及跨膜区的cDNA,然后将其克隆于scFv的下游,并在5′端及3′端引入相应的酶切位点。结果:抗TAG-72scFvcDNA片段为729bp,与已知的序列相符;CD28胞内区及跨膜区的cDNA片段为240bp,与Genebank公布的序列一致。重组的表达载体经酶切琼脂糖电泳测序加以证实。结论:完成了抗肿瘤相关抗原TAG-72scFv及CD28胞内区及跨膜区融合基因scFv-CD28-pcDNA3.0的构建,为制备消化道肿瘤靶向性嵌合锚定T细胞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含有由抗肿瘤相关糖蛋白72(anti-TAG72)单链抗体片段(single chain variable fragment,scFv)及CD28胞内区及跨膜区的融合基因anti-TAG72 scFv-CD28的重组绿色荧光表达载体pEGFP-C3-anti-TAG72 scFv-CD28,并转染获得嵌合锚定T淋巴细胞。方法将anti-TAG72单链抗体及CD28胞内区及跨膜区基因的嵌合锚定融合分子克隆入绿色荧光蛋白真核表达载体pEGFP-C3,获得pEGFP-C3-anti-TAG72 scFv-CD28表达载体。用卡那霉素筛选阳性克隆,经酶切和测序鉴定。将上述重组质粒pEGFP-C3-anti-TAG72 scFv-CD28以脂质体法瞬时转染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以获得嵌合锚定T淋巴细胞,用荧光显微镜检测嵌合分子anti-TAG72 scFv-CD28在PBMC中的表达,并检验嵌合锚定融合分子anti-TAG72 scFv-CD28的表达。结果重组绿色荧光表达载体pEGFP-C3-anti-TAG72 scFv-CD28中anti-TAG72 scFv-CD28片段为1 002 bp,与已知的序列相符。酶切、测序结果表明,嵌合锚定融合分子基因片段anti-TAG72 scFv-CD28被正确插入pEGFP-C3载体;转染后anti-TAG72 scFv-CD28片段及绿色荧光物质表达于嵌合锚定T淋巴细胞胞膜表面及胞浆中,为绿色荧光显色。结论完成了绿色荧光表达载体pEGFP-C3-anti-TAG72 scFv-CD28的构建,并成功在PBMC瞬时表达。  相似文献   

8.
熊果酸对MCF-7乳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熊果酸对MCF-7乳腺癌细胞增殖、凋亡、细胞侵袭及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 将1、10、100 μmol/L的熊果酸分别作用于乳腺癌MCF-7细胞12、24、48 h,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变化及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术及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熊果酸作用48h时MCF-7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率及细胞侵袭力.将乳腺癌MCF-7细胞接种于裸鼠,成瘤后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熊果酸低剂量组(每日1 mg/kg)、中剂量组(每日5 mg/kg)和高剂量组(每日25 mg/kg),检测5、10、15 d裸鼠移植瘤体积、肿瘤生长抑制率及15 d时肝肾功能、血常规变化.结果 随熊果酸浓度增加及作用时间延长,MCF-7细胞生长及凋亡发生受到显著影响,100 μmol/L熊果酸作用48 h时,细胞生长抑制率为46.0%,生长周期阻滞于G0/G1期,细胞凋亡率为(16.48±2.46)%,细胞侵袭力显著下降.熊果酸组裸鼠移植瘤体积显著小于对照组,15 d时熊果酸高剂量组肿瘤体积为(323.5±33.5)mm3生长抑制率为50.9%.各组肝肾功能和血常规无明显变化.结论 熊果酸可引起体外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率增加及细胞侵袭力下降,可显著抑制裸鼠乳腺癌移植瘤生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野生型p53基因对乳腺癌耐药细胞株MCF-7/A耐药性的逆转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选用含野生型p53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转染乳腺癌耐药细胞株MCF-7/A,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利用流式细胞计数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及凋亡分析、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的发生,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印迹转移检测p53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野生型p53基因转染MCF-7/A后的24、48 h均检测到p53基因的表达,并显著抑制MCF-7/A细胞的增殖;细胞周期发生改变,转染后的MCF-7/A的G0%G1期DNA百分含量(76.22%)明显高于对照组(43.64%,P<0.05),凋亡率(10.76%)与对照组(1.48%)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组腺病毒介导的野生型p53基因对乳腺癌耐药细胞株MCF-7/A的耐药性有明显的逆转作用,其机制可能是引起明显的G1期阻滞并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联合应用靶向survivin的反义寡核苷酸(ASODN)和三苯氧胺(TAM)对MCF-7乳腺癌细胞的作用。方法将一条20mer的ASODN序列与TAM作用于MCF-7乳腺癌细胞,分别为TAM组(单独应用TAM)、ASODN组(单独应用ASODN)及TAM+ASOND联合组(联合应用TAM+ASODN).运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试验(MTT)、流式细胞仪(FCM)、原位杂交以及分光光度法分别检测各组MCF-7细胞的抑制率、细胞周期和凋亡率、survivin mRNA表达和caspase-3活性。结果 TAM+ASOND联合组对MCF-7细胞的抑制率〔(62.26±3.92)%〕明显高于TAM组〔(42.30±6.63)%〕及ASODN组〔(54.77±9.99)%〕,P0.05.TAM+ASOND联合组的细胞凋亡率为(28.08±4.32)%,明显高于TAM组〔(18.94±4.01)%〕及ASODN组〔(21.12±3.95)%〕,P0.01.TAM+ASODN联合组对MCF-7细胞的G0/G1期阻滞作用明显强于TAM组和ASODN组(P0.05,P0.01);TAM+ASODN联合组survivin mRNA表达阳性率为(13.38±3.45)%,明显低于TAM组〔(39.67±7.42)%〕或ASODN组〔(27.50±5.80)%〕,P0.01.TAM+ASOND联合组MCF-7细胞的caspase-3活性(0.93±0.13)高于TAM组(0.50±0.09)或ASODN组(0.64±0.08),P0.01.结论靶向survivin的反义寡核苷酸能够促进MCF-7乳腺癌细胞凋亡,增加其对TAM治疗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