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贮存5-7天的浓缩血小板(PC)在输注后恢复和存活不如新鲜血小板。作者首先在新鲜富血小板血浆(PRP)中加入一种生化激活剂后进行制备,并与常规PC制备法对照。方法:采集至少10天未服药的男性献血者全血,枸橼酸-磷酸-葡萄糖(CPD)抗凝,室温离心(1000g,7分钟)制备PRP。加入用正常盐水稀释的前列腺素E_1(PGE_1)使其最终浓度为1.3×10(~-8)M,然后室温3500g离心7分钟制备PC。PC于22℃±1℃贮存5天后,在使用前2-3小时以自身血浆浸泡血小板,然后弃液体,计数血小板、白细胞,测定pH,按Kunickl法作形态学积分,每个单位浓缩血小板加入250μCi铬酸钠(~(51)Cr)标记,22℃孵育30分钟,以自身血浆洗涤后配成30ml悬液,于输入后1.5、2.0、24、  相似文献   

2.
作者用6份富含血小板血浆(PRP)分别制成不除去白细胞的血小板浓缩物(PC)和用过滤法除去白细胞的PC,对另外8份PC应用血沉棕黄层(Bc)法除去白细胞。分别在贮存前、贮存第3天和第5天,测定各组TNF-α、IL-1β和IL-6的含量变化。 结果:过滤法的PC组,白细胞除去率为96.2±4.1%,PC中白细胞数为0.22±0.29×10~9/L,与  相似文献   

3.
背景:富血小板血浆凝胶生物效应的发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富血小板血浆制备的方法、血小板的完整性、抗凝剂及激活剂的选择等.目的:比较不同抗凝剂与激活剂联合应用对富血小板血浆凝胶释放生长因子影响的差异.方法:抽取新西兰兔全血制备富血小板血浆,再用牛凝血酶和Ⅰ型胶原激活,实验共分4组:依地酸钠钙-凝血酶组,依地酸钠钙-Ⅰ型胶原组,肝素-凝血酶组,肝素-Ⅰ型胶原组.分别计数各组富血小板血浆血小板数目.在激活富小板血浆后2 h,1 d,3 d,5 d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空白对照组(全血)和各组富血小板血浆凝胶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及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AB的浓度,比较各组间2种生长因子释放方式和浓度的差异.结果与结论:依地酸钠钙-Ⅰ型胶原组合制备的富血小板血浆凝胶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AB累积释放量最大(P < 0.05);使用Ⅰ型胶原作为激活剂的富血小板血浆凝胶中上述2种生长因子的释放方式均为持续缓慢,并且转化生长因子β1的释放与激活时间呈正相关关系(r=0.873);而凝血酶激活的富血小板血浆凝胶释放生长因子的速度则较为快速(P > 0.05).结果证实,依地酸钠钙与Ⅰ型胶原制备的富血小板血浆凝胶所释放生长因子的浓度较大.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多酶体系,补体激活的可能是导致血小板激活的原因之一。本文对室温下贮存5天期间的血小板浓缩制品(PC)上清液血浆中的补体功能活性及补体衍生成份的生成进行了检测研究。  相似文献   

5.
背景:血小板被认为是人体自身的生长因子库,目前多采用牛凝血酶激活血小板,促进释放其富含的多种生长因子,牛凝血酶的临床应用存在一定的风险.目的:与牛凝血酶激活方式比较,观察液氮冻融促进血小板释放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AA、转化生长因子β1的作用效果.方法:抽取5名健康志愿者静脉血,采用二次离心法制备富血小板血浆及乏血小板血浆,洗涤去除富血小板血浆中的血浆成分,制成洗涤血小板.洗涤血小板采用液氮反复冻融的方法促进其释放生长因子,而富血小板血浆采用1000,500,250,125,62.5,31.25 U/mL的牛凝血酶-氯化钙溶液进行激活.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定量检测洗涤血小板、富血小板血浆及乏血小板血浆中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AA、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质量浓度.结果与结论:液氮冻溶促进血小板释放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AA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质量浓度分别为(8.973±1.213),(27.445±2.273)μg/L,与500~1000 U/mL牛凝血酶激活血小板促进其释放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AA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质量浓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液氮冻融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激活洗涤血小板方式可以替代目前使用的牛凝血酶.  相似文献   

6.
背景 血小板输注后发生反应较为普遍,而反应常是血小板制剂中血浆引起的。最近,发展了一种血小板添加液(PAS-2)用于制备和贮存浓缩血小板(PCs),经证明PAS-2很适合血小板保存。应用PCs的一个最大缺点是在贮存期间P-选择索-阳性血小板累积增加。本文对应用PAS-2作为制备和贮存血小板输注的临床优势进行了研究。研究设计和方法 将从白膜层制备的浓缩血小板以血浆或以PAS-2作为保存液保存5天。输注后的临床评价是在对21例恶性血液病接受强力化疗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中进行的。符合试验要求的患者被随机分为2组,分别辅给血浆或PAS-2保存的PCs。记录每次输注后的反应和CCIs。结果 12例输注血浆保存血小板的患者;出观临床反应率为12%,9例输注PAS-2保存血小板(n=132)的  相似文献   

7.
背景和方法由白膜制备保存5天后的血小板浓缩物(PC) 质量的数据不多,作者用去除白细胞的全血(Terumo WBSP,n =10)或白膜(Pall Autostop,n=10)制备的PCs在血浆中保存 7天,测定血小板参数和血小板激活标志物来评估PCs质量。结果两种类型的PC在保存过程中葡萄糖水平降低,但不是完全消失(>11 mmol/L,保存的第7天)。在保存中乳酸水平增加,一直<20 mmol/L,所有单位在第7天时pH维持>6.8,低渗休克反应计分>47%。第1天血小板激活标志高于WBSP PC,但到  相似文献   

8.
白膜法制备的浓缩血小扳(BC-PC_s)混合后,于无糖(葡萄糖)晶体保养液中贮存4到12天后对血小板减少病人是有效的,它同富含血小板血浆法制备的浓缩血小板(PRP-PC_(?))贮存1到3天输注后的血小板增加量相似。本文详细研究和比较了BC-PC_s和传统的PRP-PC_s 及混合PRP-PC_s(P-PRP-PC_s)在15天贮存期间血小板的质量。浓缩血小板在离心和贮存时温度均为22±2℃。BC-PC_3(n=8):450ml 全血在采集后2小时内,5000g 离心5分钟,压出约25ml 白膜,6转/分旋转贮存一夜,混合6份白膜于300ml 无糖晶体保养液内,1000g 离心7分钟,分出上层含有血浆的血小板于1升聚烯烃贮存袋中,置平板振荡仪70转/分贮存.PRP-PC_s(n=8):取60—70mlPRP-PC_s,置300ml 聚烯烃袋中,以6转/分旋转贮存。P-PRP-PC_s(n=3):取4份(30ml/份)PRP-PC_s,贮存一夜后,混合于含300ml 保养液的1升聚烯烃塑料袋中。三种方法制备的浓缩血小板分别于采血后1、7、11  相似文献   

9.
血小板添加液延长血小板保存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血小板浓缩液(PC)加入血小板添加液延时贮存后的质量。方法将新鲜全血(400ml/袋)在4—6h内分离出的白膜层(BC)于22℃静置过夜,取同血型的7袋BCs汇集制备成PC后滤白,用血小板添加液(PAS-ⅢM+血浆)贮存21d,并在存储期内分时间段测定其血小板含量、红细胞和白细胞残留量、最大聚集率、CD41和CD62p阳性表达率、代谢产物和pH值等。结果血小板含量≥2.5×1011/袋,WBC残留量≤3.0×105/袋;贮存至d10,其pH值维持在7.00左右,CD62p阳性表达率45%,ADP和肾上腺素合用诱导的聚集反应率为15%—88%,凝血酶诱导的聚集反应率为89%—99%,HSR恢复率为41%—69%。10d内有可供血小板代谢需要的葡萄糖,乳酸盐浓度随着葡萄糖含量降低而升高,PO2随着PCO2降低而增加。结论加入PAS-ⅢM+血浆的PC贮存10d仍含有可供血小板正常代谢的能量物质,具有较好的聚集功能和抗低渗休克反应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正> 血小板输注在近10年来有了较大的发展,我国通常采用制备浓缩血小板(PC)的方法是先用全血制备富含血小板血浆(PRP),然后用PRP经重离心制备PC,这种PC制成时血小板沉积于袋底即压积血小板浓缩液(PPC),需静置1~2小时后方可混匀使用。曾有报道,PPC与PRP中的血小板比较,显示异常的聚集和分泌反应,提示离心后沉积的血小板可以引起血小板体外功能的降低。为此,近  相似文献   

11.
室温下贮存的血小板其功能和完整性受损,称为"贮存损害",通常认为血小板因产生的乳酸使细胞外基质酸度增加而引起损害.近期有人指出在制备、贮?过程中血小板暴露于非生理性表面和血浆中所产生的促激活物质使血小板激活是致损原因.本文对激活致损的论点提供补充论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普通血袋常温分离富含血小板血浆(PRP)后保存24 h再制备的浓缩血小板(PC)质量。方法将采集的400 mL全血50袋,保存在20-24℃的恒温保存箱内,采集后4 h经1次轻离心分离出PRP,容量(200±10)mL/份,再每份均分成2袋存放于普通血袋中,分别标识为实验组:将PRP放置20-24℃的恒温保存箱内过夜,次日2次重离心,分出上清血浆,制备成PC,从全血采集时间算起,24 h完成制备;对照组:将PRP立即2次重离心,分出上清血浆,制备成PC,从全血采集时间算起,6 h完成制备。采集后24和48 h,分别检测2组PC中血小板、红细胞含量和pH值。结果 2组PC中红细胞混入量和pH值差异甚小(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血小板含量(×1010/袋)分别为1.36±0.33和2.63±0.46(P0.05);对照组3项指标均合格,实验组只有红细胞混入量与pH值合格。结论分离PRP后,在普通血袋常温保存24 h再制备浓缩血小板,质量达不到《全血与成分血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一种制备血小板浓缩物的新方法:保存在室温下6~12小时的CPD全血分别经3500rpm10分钟、4000rpm12.5分钟离心制备成两组白膜,一组汇集6单位和另一组汇集4单位白膜。第一组大约42g白膜被挤入子袋,而第二组留存大约55g白膜。第一组白膜在血小板浓缩物(PC)的制备中加入添加液(PAS)250ml,而第二组加入300ml,制备后的PC(第二组)在贮存前,分装成相等的两部分。将贮存1、2、4、7天的PC取4毫升进行  相似文献   

14.
由全血制备临床用血小板制剂的经典方法是首先制备富血小板血浆(PRP),再经第二步离心将血小板球聚并重悬于小量血浆中,欧洲则流行用另一种方法制备浓缩血小板(PC):首先沉降全部血细胞,回收上清血浆和“白膜(BC)”,再沉降BC中红细胞和白细胞,收获上清即得PC。后一方法的优点是在较柔和的初始离心条件下即可获得相当数量的血浆,PC成品悬浮于含少量血浆的添加液中,其中混杂的白细胞和红细胞很少。  相似文献   

15.
深低温保存新鲜富含血小板血浆质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评价批量制备的深低温保存富含血小板血浆(cryo-FPRP)的效率和效果,在优化建立的无偿献血者血小板的批量分离和制备cryo-FPRP过程中测定了ACD抗凝的200ml全血、FPRP、含5%DMSO的FPRP(DM-SO-PRP)和-80℃冰箱然冰冻保存后复温的FPRP(Cryo-FPRP)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浆内pH、血浆乳酸(LA)浓度和乳酸脱氢酶(LDH)浓度、细菌培养、血小板CD62p阳性率、PAC-1阳性率及抗GPIb-Ⅸ-Ⅴ荧光强度,也测定了FPRP和cryo-FPRP的促凝血活性.结果表明①血小板的总平均得率为70%;FPRP中残余的红细胞≤1×109/袋;白细胞≤1×107/袋.②血浆pH、LA浓度和PAC-1阳性率在整个制备和保存过程中没有明显变化.③血浆内LDH、血小板CD62p阳性率和血小板抗GPIb-Ⅸ-Ⅴ荧光强度在血小板冰冻保存后出现明显升高.④与FPRP比较,cryo-FPRP诱导的血浆凝固时间明显缩短.结论①本研究选择的离心分离制备FPRP条件可高效分离无偿献血者的血小板,同时不会导致血小板激活率增加.②深低温保存无偿献血者的新鲜富含血小板血浆可有效防止代谢产物的积累和pH下降,并且可以高效预防血小板GPⅡb/Ⅲa的激活.③冰冻保存后部分血小板胞膜受到明显损害.④血小板胞膜表面GpIb-Ⅸ-Ⅴ复合物的数量增加,促凝血活性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6.
血样取自5名健康志愿献者,分别制备白细胞血小板浓缩物(GPC)和血小板浓缩物(PC),在20—24℃贮存16—18小时后,pH均在7.0左右;释放的β-TG,GPC偏高,而形态计分PC显著优于GPC;渗透恢复率也高于GPC;体内指标:回收率,存活率PC均优于GPC。储存20~(?)—24~(?)C16—18小时后,经轻轻振荡者GPC较之PC中的血小板在体内指标中显示有损伤。在体内恢复率及存活期均降低。  相似文献   

17.
本文比较两种方法制备的浓缩血小板(PC);一种是用常规的方法从富含血小板血浆制备PC(PRP-PC),另一种为BC-PC,制备方法为:四联袋采集2小时内的血单位,以5000×g离心5分钟.将白膜层(BC,红细胞-血浆界面间约25ml,含8%的红细胞、60%的白细胞和80%的血小板)挤入子袋,然后断开,  相似文献   

18.
血小板保存对P—选择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对浓缩血小板保存过程对血小板膜表面 P选择素 ( P- selectin)分子数及血浆 P-选择素 ( SP-selectin)的含量进行动态观察 ,并对不同性别供血者的血小板激活差异进行比较。材料和方法一、浓缩血小板制备 采用富含血小板血浆( PRP)法 ,并将制备的浓缩血小板按供血者性别进行了分组。所选择的男女供血者在年龄及浓缩血小板中的血小板计数等均无统计学差异。浓缩血小板制备后于血小板保存箱内 2 2℃振荡保存 ,并分别于保存 0 ,1 ,3,5d后取样待检。二、血小板表面 P-选择素分子数测定 采用12 5I标记的单克隆抗体 SZ51 (苏州医学院血栓…  相似文献   

19.
为了评价照射后在标准条件下于室温贮存5天的浓缩血小板(PC),作者应用成对的山同一单位全血制备的PC进行研究。方法:15单位全血采于Fenwal 1618PL1240四联袋,于采血后立即制备PC,用Bcckman离心机1700 g离心4分钟,随后将富血小板血浆移至两个相同体积的袋中。然后再以2500 g离心10分钟,弃上层血浆,在每一袋中得到50-60mlPC,于室温放置60分钟,悬浮后每对PC中的一份立即应用Gamma Cell 2000,铯  相似文献   

20.
制备浓缩血小板(PC)一般是通过两次离心程序来完成。先将抗凝全血离心制备富血小板血浆(PRP),再以更高的离心力第二次离心。结果沉淀中常含有不易再混悬的血小板聚集物。有两种方法可使压实的血小板沉淀物容易再混悬:(1)在第二次离心前加ACD,使PRP的pH降低;(2)在第二次离心后将PC在室温静置1小时。本文比较了从CPD全血制备PC的这两种方法。作者对14名健康人,每人采450ml全血,置含有63mlCPD抗凝剂的标准塑料袋中。在采血过程中不断摇动血袋,采后1小时内将血袋在20℃以275g离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