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生儿因大小便较频繁 ,皮肤又细嫩 ,如不及时更换尿布 ,加之护理方法不当 ,极易造成红臀。传统的方法是涂小儿爽身粉 ,但有一定弊端。而一次性纸尿裤价格较贵 ,不能广泛应用。笔者用香油代替爽身粉预防红臀 ,效果满意 ,现介绍如下。1 护理方法新生儿便后 (如大便 ,先清理粪便  相似文献   

2.
红臀为新生儿常见病,如治疗不及时可致臀部皮肤破溃,患儿疼痛哭闹不止。几年来,笔者采用思密达油膏治疗新生儿红臀30例,其中单纯臀红者2 0例,兼有破溃创面者1 0例,均无细菌感染,取得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治疗方法取思密达(博福-益普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3g,加适量香油调制成糊状。将调好的油膏均匀涂布于患处,每8h涂抹1次。如臀部表皮已破溃,则可于患儿每次便后用温水洗净臀部,用纱布轻拭干,用油膏涂抹患处。体会红臀是由于尿布更换不及时,臀部受尿液浸渍,或由于大便中产氨杆菌释放出的氨刺激皮肤而形成的尿布疹,加上护理不当,尿布疹被擦…  相似文献   

3.
湿润烧伤膏预防新生儿红臀165例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生儿红臀又称尿布皮炎,是发生在新生儿尿布覆盖区的一种接触性皮炎。新生儿皮肤细嫩,角质层很薄,血管较丰富,易受损伤及发生继发感染。新生儿大小便不能自理,大小便后皮肤被浸渍,臀部经常浸泡在尿液或粪便中,受物理、化学物质的刺激易出现红臀。为了减少新生儿红臀的发生,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对165例新生儿用湿润烧伤膏涂抹臀部,预防新生儿红臀,取得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红臀俗称尿布疹,为临床儿科常见病,笔者近几年来采用大蒜、蜂蜜、制霉菌素油膏配方治疗本症34例(男18例,女16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治疗方法蜂蜜30g、香油60ml调成稀糊状,加热煮沸约1min,待完全冷却后,将制霉菌素180万u研为粉末,与蒜汁30g加入蜂蜜油膏中反复调匀即成。用时以温水洗净臀部,以棉签蘸油膏均匀涂患处。如表皮已破溃,则每次便后均要涂抹,如仅为一般皮肤发红,则每4小时涂抹1次即可。治疗效果本组中24例一般红臀经治疗后2~3天获愈;另10例创面破溃者用药后第2天逐渐干燥,3~4天获愈。典型病例患儿男性,20天,以…  相似文献   

5.
中药提要     
王益平 《现代中医药》2002,(1):45-48,F003
1.辛温解表药 发散风寒治表寒证。兼止咳平喘紫苏:力弱,兼行气宽中,解鱼蟹毒。麻黄:力强,长于发表宣肺,又可利水消肿。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湿润烧伤膏对早产儿臀红中的作用.方法:将14例患新生儿臀红的早产儿随机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涂抹湿润烧伤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之间的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的臀红治疗有效率(7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臀红有效率(28.57%),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湿润烧伤膏可有效的治疗新生儿臀红.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湿润烧伤膏对早产儿臀红中的作用.方法:将14例患新生儿臀红的早产儿随机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涂抹湿润烧伤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之间的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的臀红治疗有效率(7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臀红有效率(28.57%),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湿润烧伤膏可有效的治疗新生儿臀红.  相似文献   

8.
黄明桂 《四川中医》2013,(10):77-78
目的:观察湿润烧伤膏联合中药制剂治疗小儿臀红的效果。方法:将我院儿科住院的臀红患儿随机编单双号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湿润烧伤膏联合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院自制外用中药制剂冰柏液,对照组应用院内外用制剂冰柏液,分别观察效果。结果:治疗组痊愈16例,有效4例,无效0例。对照组痊愈9例,有效8例,无效3例。治疗组疗效显然高出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湿润烧伤膏联合中药制剂对于小儿臀红的治疗有着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总结两年里笔者运用足月异性羊水外用对28例婴儿臀红患儿的治疗护理。包括取材、局部皮肤清洁、使用方法等。认为应用足月异性羊水治疗护理臀红患儿,取材简单,使用方法易行,节约了家庭医疗费用,且临床应用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京万红烫伤膏联合吹氧疗法在新生儿臀红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126例臀红新生儿,并随机分为对照组1(在患处采用吹氧疗法及常规护理)42例、对照组2(采用金霉素软膏联合吹氧疗法及常规护理)42例、观察组(采用京万红烫伤膏联合吹氧疗法及常规护理)42例,比较三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对照组2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1(P0.05),对照组2与观察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时间较对照组1、对照组2显著缩短(P0.05)。结论:京万红烫伤膏联合吹氧疗法在新生儿臀红护理中的应用可取得显著疗效,治愈时间显著缩短,方法简单经济,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紫苏药理作用及其化学物质基础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紫苏为我国传统的解表药之一,中国大部分地区均产。紫苏中含有丰富的化学成分,包括挥发油类、脂肪酸类、黄酮类、酚酸类及色素等成分。因其具有发表散寒、行气和胃之功,传统上常用于风寒表证、脾胃气滞、呕吐、鱼蟹中毒等疾病的治疗。研究表明,紫苏除具有基于传统功效的止咳平喘、抑菌、解热、止痛等药理活性外,还具有镇静、抗氧化、抗抑郁、降血压、调节糖脂代谢等多种药理活性。对紫苏的化学成分及其主要药理活性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其药效物质基础,为更好地开发利用紫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氧化锌糊预防新生儿红臀的效果.方法:将2007年8月~2008年3月无红臀新生儿3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每次大便后温水清洗肛周皮肤,用氧化锌糊剂外涂.对照组患儿每次大便后用温水清洗肛周皮肤.保持清洁.观察两组红臀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轻度、Ⅰ、Ⅱ、Ⅲ度红臀比较,经统计学X2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氧化锌糊预防新生儿红臀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生儿红臀的主要诱因,交流新生儿红臀的护理方法.方法:采用以含酚乳、派瑞松、百多邦等药物干预,以烤灯、电热吹风等为物理干预,两者相配合的方法.结论:充分认识新生儿红臀的危险性,加强对新生儿红臀的科学护理,以药物干预及护理相结合的办法,达到理想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中药配方,起到了病人与医师之间桥梁的作用.也是中医为病人服务的一个重要窗口。因此中药配方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医疗质量和治疗效果,关系到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信誉。本人从事中药调剂工作已20多年,调配过数以万计的中医处力。现结合工作实际将本人的一点体会浅述如下:1药用部位不清而设配1.1苏梗、苏叶、苏子:三者药用部位不同、功效也不同。苏梗是紫苏之茎,多用于理气和中.主治脾胃气滞之恶心呕吐、胸闷腹满、胎动不安等证;苏叶效用发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苏子是紫苏之子,功用是下气开郁,祛痰定喘,主治疾…  相似文献   

15.
正红臀是婴儿中常见的皮肤病,指发生在尿布包裹部位的局限性片状红斑或水疱的病证,是一种皮肤炎性病变。患儿临床多表现为皮肤或黏膜发红、糜烂、渗液等,甚至出现水疱、脓疱等,严重者会引发败血症,威胁患儿的生命健康。中医认为红臀是湿热之气交蒸,导致皮肤湮尻而成。笔者对46例新生儿中重度红臀患儿采用制霉菌素、炉甘石联合暴露疗法,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1月浚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生儿红臀的主要诱因,交流新生儿红臀的护理方法。方法:采用以含酚乳、派瑞松、百多邦等药物干预,以烤灯、电热吹风等为物理干预,两者相配合的方法。结论:充分认识新生儿红臀的危险性,加强对新生儿红臀的科学护理,以药物干预及护理相结合的办法,达到理想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7.
吴建军 《养生月刊》2008,29(7):633-635
紫苏,别名红苏子、香苏、山苏、野苏,<肘后方>中称"赤苏".紫苏是荏类,味道很辛,像桂,所以,<尔雅>中又称"桂荏"或"苏".其处方用名为"紫苏".紫苏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全国各地均有野生或种植,性舒畅,能和血行气,叫紫苏是区别白苏的.  相似文献   

18.
中药紫苏(Perillafruescens(L:)Britt)为唇形科紫苏属植物 ,是临床常用的中草药之一。原产于我国 ,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 ,一般药用部位是紫苏子、紫苏叶、紫苏梗 ,分别来源于紫苏的果实、干燥叶和干燥茎。中医药文献记载 :紫苏子辛温 ,归肺经 ,有降气化痰、平喘润肠之功 ,临床用于痰壅气逆、咳嗽气喘、肠燥便秘等症 ;紫苏叶辛温 ,归肺、胃两经 ,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之功 ,临床用于风寒感冒、咳嗽呕恶、妊娠呕吐 ,有解鱼蟹中毒之功 ;紫苏梗辛温 ,归肺、脾两经 ,有理气宽中、止痛安胎之功 ,临床常用于胸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应用茶籽油预防新生儿臀红的疗效。方法:96例足月新生儿腹泻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为常规护理,观察组48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运用茶籽油外涂患儿肛周、臀裂皮肤粘膜。结果:观察组臀红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5)。结论茶籽油能有效预防新生儿腹泻患儿臀红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香薷紫苏均辛温而芳香,发散表邪。二药发散力不及麻黄、桂枝强。紫苏长于发散风寒,多用治外感风寒无汗之轻证。尚能行气宽中、安胎、解鱼蟹毒。香薷长于发汗解暑,多用治夏月阳气受遏,发热无汗之阴暑证。尚能化湿和中。香薷扁豆均能化湿,和中,用于夏月外感于寒,内伤于湿致发热恶寒,无汗头痛,头重身倦,腹痛吐泻等,常同用,如三物香薷饮。香薷解暑化湿作用胜于扁豆。且能利水消肿。扁豆和中升清作用胜于香薷,且能健运脾土。荆芥紫苏均辛温,发汗解表,用于外感风寒证。紫苏散寒力胜,偏入气分,且理气宽中,又能安胎。理气方中常用之。荆芥祛风力胜,亦入血分,炒炭能止血,又能透疹。理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