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6年全国儿童严重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2006年儿童严重不良反应报告为研究对象,分析基本情况及相关风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国家中心2006年收集到的1 088份儿童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儿童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占全部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8 128份)的13.40%,不良反应涉及的药品以抗微生物药物最多,其次为中药和生物制品,不良反应累及的系统-器官以全身性损害最多,表现为过敏样反应。101份儿童死亡病例报告中涉及的药物中抗微生物药物和生物制品较多,死亡原因多为过敏性休克。结论:儿童自身的免疫系统发育特点、药动学特点、儿科常用药物的使用等相关因素可能导致儿童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倪虹 《医药导报》2007,26(5):508-509
目的 了解儿童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及特点,为提高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对80份儿童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重点考察药物剂型、给药途径与药物不良反应的关系。结果 抗感染药物是引起儿童药物不良反应最常见的药物,静脉给药是所有给药途径中最易引起不良反应的因素。儿童药物不良反应以皮肤反应最常见。结论 应对儿童用药加强监管,加强儿童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报告工作,同时积极预防和治疗儿童药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某儿童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原因和特点,总结规律,减少患儿ADR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汇总统计某院2009年至2011年36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药品种类、抗感染药物、累及器官/系统及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63例ADR报告中,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最多(86.77%),其中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引起ADR185例,占比最大(58.73%),静脉滴注给药引起ADR282例,占77.69%。结论抗感染药物的不良反应应予重视,静脉给药途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4.
梁华  成志  陈岚  李根 《中国药业》2011,20(17):52-53
目的分析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9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患者年龄、性别、涉及药品种类、给药途径、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感染药物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占73.21%,其次为中药制剂,占10%。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占78.95%;药品不良反应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损害,占54.01%。结论临床用药应合理控制抗感染药物的使用,慎用中药制剂,并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中国药物警戒》2023,(6):712-719
目的 全面、客观地分析2022年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情况,提示公众安全合理用药。方法 总结2022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对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收到的报告进行统计分析,并作出解读。结果 2022年共收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202.3万份。其中新的和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64.2万份;涉及怀疑药品218.5万例次,其中化学药品占82.3%、生物制品占2.6%、中药占12.8%;涉及基本药物报告94.2万份。关注抗感染药、心血管系统用药、抗变态反应药、儿童用药的不良反应发生风险。结论 应持续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高安全用药水平,更好地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100例药品不良反应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对10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100例药品不良反应中,31岁以上的药品不良反应病例发生率相对比较高占87% 皮肤及其它附件的损害占30% 静脉途径给药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占82% 涉及药品不良反应的药物共150种,其中抗感染药占65%,其次是中药注射剂占10%.结论 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报告工作,以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临床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7.
王金玉  郑昆 《齐鲁药事》2010,29(3):187-189
目的了解我院2009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临床表现,促进临床合理、安全、有效用药。方法根据我院2009年收到的410份ADR报告,按照患者年龄性别、药物类型不良反应涉及系统、给药途径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10例ADR的报告中,静脉给药发生率最高,占85.85%;抗感染药物是引起ADR的主要药物,占58.05%;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和消化系统表现为多见,分别为48.05%和26.34%。结论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是对医疗用药安全的保障。药品不良反应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监督,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乔春凤 《抗感染药学》2020,17(2):212-214
目的:分析抗感染药物说明书中儿童用药内容标注情况及合理用药商榷。方法:采集医院2018年1月—2019年9月间抗感染药物说明书113份,统计与分析其有关儿童用药内容标注情况,并提出相关合理用药建议。结果:113份抗感染药物说明书中标注儿童用法用量80份(占70.80%),标注儿童药动学占30份(占26.55%),详细标注儿童用药注意事项24份(占21.24%);国内药品说明书中标注儿童药动学24份(占25.53%),标注儿童用药用量67份(占71.28%),详细标注儿童用药注意事项17份(占18.09%);国外药品说明书中标注儿童药动学6份(占31.58%),标注儿童用药用量13份(占68.42%),详细标注儿童用药注意事项7份(占36.84%)。结论:抗感染药物说明书中关于儿童用药内容标注状况较差,应需完善药品说明书中用药描述,加强其用药指导作用,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药品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发生特点、临床表现和治疗,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抽取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度药品不良反应报告199份,借助统计学方法进行归纳分析。结果药品不良反应涉及药品123种,其中抗感染药物36种,占药物品种数29.3%,占病例总数的18.1%;消化系统药物17种,占药物品种数13.8%,占病例总数的8.5%;心血管系统药物11种,占药物品种数8.9%,占病例总数的5.5%;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占55.8%;常见不良反应为皮肤及其附件损伤;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占0.5%。结论药品不良反应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老年患者更易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有助于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0.
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荔芬  李秀霞 《齐鲁药事》2008,27(4):252-254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引发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5年9月1日~2007年9月30日收集到的169例ADR报告分别从药物种类、抗感染药物类别、给药途径、ADR的临床表现、患者年龄及引起ADR的前十种药品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69例不良反应中,涉及抗感染药物97例,占57.40%,中药提取物22例,占13.02%,静脉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130例,占76.92%,不良反应最常见的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监测,加强儿童及老年人用药过程的监测,把好药品质量关,避免或减少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1.
2008—2010年我院28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仝敏  吴琳 《中国药业》2011,20(21):42-43
目的分析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和特点。方法对2008年至2010年上报的283例药品不良反应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报告科室、给药途径、用药情况、药品不良反应涉及系统或器官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8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由干内科上报最多(47例,占16.61%);抗感染药物引起的比例最高(占49.82%),其次为中药注射剂(占17.31%);给药途径中静脉滴注引起的249例,占87.99%;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占45.58%。结论临床用药应注意抗感染药物与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减少静脉给药,并考虑老年人的体质特点,以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25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阜阳市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方法对阜阳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8年收到的259份报表进行分析。结果259份药品不良反应报表中,96.5%的给药方式为静脉滴注;抗感染药物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最多;累及的器官和系统以皮肤及附件所占比例最大。结论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居首位,ADR与患者的年龄以及给药途径关联性较强,临床监测ADR的能力和意识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3.
我院2006~2009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规律和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 ,对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2月的24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按不良反应发生的年龄、性别、药物品种、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累及的器官及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43例药品不良反应中,抗菌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居首位,占44.0%,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发生率位于第2位,占22.6%;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为常见,占总例数的58.8%;给药途径中,由静脉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占90.5%。结论应继续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合理用药和保障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解淑琴  柯园  贾丹春 《安徽医药》2013,17(2):350-351
目的了解我市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促进合理用药水平,提高监测报告的质量。方法对我市2009年争2011年上报的142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别从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发生的原因、药品种类、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142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医疗机构上报984例,药品零售店上报443例,药品生产企业报告数为零。抗感染药物引起的占47.93%,中成药及中药注射剂占22.56%;静脉给药引起占52.42%,口服药品占39.45%;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占37.63%。结论加强和重视药品不良反应在涉药单位的监测,注意抗感染药物与中成药及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选择适宜的给药方法,避免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5.
《中国药房》2013,(42):3999-4001
目的:了解某院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该院2012年收集并上报的181例儿童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81例ADR报告中,男性多于女性,>13岁患儿比例最高(29.83%);ADR涉及药品种类有34种,抗感染药物占13个品种(124例,占68.51%);静脉给药引发的ADR为168例;引起皮肤及附件损害的ADR最多,有121例;严重ADR占19.89%,主要表现为过敏性休克,其中抗菌药物所致严重ADR最多(44.44%)。结论:医院应重视儿童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加强儿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我院32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国强  刘杰 《中国药业》2011,20(16):56-57
目的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8年至2009年医院上报的327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静脉滴注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共191例,占58.41%。抗感染药引发药品不良反应的比例最高,共216例,占66.06%,头孢菌素类是引发药品不良反应的主要抗染药物(共64例,占19.57%),其次为中药制剂。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结论临床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以避免或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基本药物在基层医疗机构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R)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百色市2011年涉及基本药物ADR报告。结果:涉及国家基本药物的ADR报告有1 097份,占总报告数(1 748份)的62.76%,其主要来源于医疗机构,占98.18%;≤10岁儿童ADR比例最高,占17.68%;静脉给药方式是引发ADR的重要途径,占82.68%;以抗微生物药品最多,占63.17%;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40.96%。结论:应重视基本药物ADR报告和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抗感染药学》2017,(2):341-343
目的:分析妇幼保健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相关因素,为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6年4月间上报的34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引起药品不良反应患者年龄以及涉及的药物类别、给药途径、累及器官等因素。结果:34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年龄段在18~40岁患者占41.45%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患者;药物类别中抗感染药物占36.52%显著高于其他类别药物;心血管系统药物、神经系统药物构成比分别占13.91%和10.14%,仅次于抗感染药物;给药途径中,静脉滴注占55.65%显著高于其他给药途径;口服给药占26.38%仅次于静脉滴注;累及消化系统占56.52%显著高于其他脏器和系统,累及心血管系统占24.93%仅次于消化系统。结论:对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予以全面分析,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存在一定规律与特征,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有效指导,从而提高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7月份收集到的148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的年龄、药物种类、抗感染药的种类、临床具体表现给药途径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8例ADR报告涉及14类药物,其中最容易引起ADR为抗感染药物,其次为心脑血管系统药物及中药注射剂。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其次为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反应。静脉滴注所引发的ADR占82%,给药时间在60min内引发的ADR占56.7%。结论药品不良反应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监督,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制定完善药品不良反应制度建设及落实,加强临床不良反应报告的收集,整理、归纳,并作详细的分析,分析报告用于提示医护人员在临床药物的使用中减少、避免药物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2019年01月~2019年06月我院临床出现的药品不良反应,由专门负责的药师在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上报、筛选,被确认通过的有207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静脉滴注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共164例,占比79.2%;抗感染药引发药品不良反应的比例最高,共98例,占47.34%;头孢菌素类是引发药品不良反应的主要抗感染药物(36例,占36.7%);其次是循环系统药物。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结论临床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减少、避免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提高药物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