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血管造影34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春瑞  李军  杨睿海 《吉林医学》2010,31(16):2474-2475
目的:观察以眩晕为唯一或主要症状的患者的脑血管造影的结果,从而对眩晕的血管原因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34例患者均经临床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按改良的Seldinger技术进行全脑血管造影,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34老年患者中共有例22(64.7%)患者存在颈及颅内血管结构异常,其中单纯前循环病变3例(8.8%),单纯后循环病变12例(35.3%),前后循环同时受累的复合病变7例(20.6);其余12例(35.3%)造影未见血管结构异常。结论:后循环血管结构异常是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重要病因,前循环狭窄亦是病因之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安全准确的检查手段,有助于临床诊断和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2.
中枢性眩晕患者的92例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结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利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技术观察中枢性眩晕患者脑血管的形态变化,为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临床拟诊为中枢性眩晕的92例患者,全部进行全脑血管DSA检查,并分析血管结构异常的类型、比例及分布(好发部位以及受累血管数目).结果:中枢性眩晕患者92例,病变137侧,其中前循环(颈动脉系统)病变15侧(10.95%);后循环(椎-基底动脉系统)病变122侧(89.05%),累及两条或两条以上血管的共31例(33.70%),以椎动脉合并其他血管狭窄最为常见.椎-基底动脉系统病变中椎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39侧(28.47%),大脑后动脉狭窄或闭塞13侧(9.49%),后循环变异59侧(43.06%).结论:后循环狭窄和变异可能是中老年人中枢性眩晕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利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观察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脑血管的形态变化,进一步为该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观察对象为临床诊断为后循环短暂脑缺血发作性的92例患者,全部进行全脑血管DSA检查,分析血管形态异常的类型、部位以及受累血管数目。结果:后循环TIA患者92例,病变137侧,其中前循环(颈动脉系统)病变l5侧(11%);后循环(椎-基底动脉系统)病变122侧(89%),累及两条或两条以上血管3l例(34%),以椎动脉合并其他血管狭窄最为常见。椎-基底动脉系统病变中椎-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39侧(28%),大脑后动脉狭窄或闭塞13侧(9%),后循环变异59侧(43%)。结论:后循环狭窄和变异可能是中老年人后循环TIA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血管结构异常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昊明  刘振华  刘亚杰  黎洪展 《广东医学》2006,27(10):1476-1477
目的应用数字减影主动脉弓及全脑血管造影方法观察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血管结构异常表现,探讨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年来收治的54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54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中,共有38例(70.4%)患者存在颈及颅内血管结构异常:其中单纯前循环病变6例(11.1%);单纯后循环病变22例(40.7%),前后循环同时受累复合病变10例(18.5%);其余16例(29.6%)造影未见血管结构异常。除1例患者在造影过程中出现短暂的椎动脉痉挛外。未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后循环血管结构异常是最常见的导致椎基底动脉缺血的血管性病因。前循环狭窄亦是致病因素之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安全准确的检查手段,有助于临床诊断和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5.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DSA检查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研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供血脑动脉病变的关系,探讨TIA发病机制。方法:选择TIA患者30例行DSA全脑血管造影,观察患者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椎-基底动脉颅内、外段血管有无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及狭窄程度。结果:行DSA检查60例中48例(80%)有粥样硬化斑块,其中重度狭窄即狭窄程度≥50%的有30例(50%)。结论:DSA检查在诊断TIA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从而可以明确TIA患者血管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狭窄程度,对指导有效治疗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后循环缺血患者椎基底动脉血管结构及血流动力学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莉莉  李敬诚  谢鹏  王琳  王景周 《重庆医学》2008,37(18):2022-2024
目的 对后循环缺血患者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血管结构异常和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分析,明确椎基底动脉系统病变的具体情况.方法 收集132例后循环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经颅内多普勒(TCD)的方法对椎基底动脉的结构和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评价.结果 后循环缺血患者椎基底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平均流速以及血管搏动指数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DSA发现其血管狭窄和扩张延长率也较对照组明显增多.结论 后循环缺血患者椎基底动脉血管狭窄和扩张延长较多见,并伴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TCD表现.  相似文献   

7.
DSA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病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数字减影主动脉弓及全脑血管造影显示的血管结构异常的类型、比例及其分布。方法观察对象为临床拟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患者,全部进行数字减影主动脉弓及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分析血管结构异常的类型、好发部位以及受累血管数目。结果参加实验57例患者,1例患者因左椎动脉不能进入而放弃。1例在行主动脉弓造影时并发大面积脑梗死手术中止。进入结果分析55例。经检查发现共有39例(39/55,70.90%)患者存在颈及颅内血管结构异常,单纯前循环病变6例(6/55,10.90%):后循环病变33例(33/55,60%),其中合并有前循环异常的复合病变9例(16.36%),累及两争或两争以上血管的共24例(24/55,43.64%),以椎动脉合并其他血管狭窄最为常见;其余16例(16/55,29.09%)造影未见血管结构异常。结论各种类型的血管结构异常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主要病因,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的金标准应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MRA诊断情况与DSA结果的对比研究及脑血管狭窄分布情况。方法:选择100例在住院期间同时进行过MRA和DSA检查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分别记录患者的MRA及DSA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0例患者MRA检查共发现81例患者173条血管病变,DSA检查共发现86例患者118条血管病变,而MRA未发现病变但DSA诊断出狭窄病变13例(13%)。各血管MRA结果与DSA结果进行χ2检验,其中ACA、MCA、PCA三条血管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血管无显著性差异。所有血管DSA结果统计发现轻度狭窄10例,中度狭窄39例,重度狭窄40例,闭塞25例,发育不良4例。结论:绝大多数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脑血管狭窄病变,MRA检查对于颅外血管及后循环血管狭窄的判断基本与DSA一致,但在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的血管成像与DSA结果有显著性差异,DSA仍然是判断脑血管狭窄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对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脑血管病患者进行DSA检查,观察血管病变及侧支循环建立情况,分析疾病与血管病变的关系。结果:36例中,颅内外血管病变24例,阳性检出率66.7%。术中发现血管病变37处,其中狭窄29处,闭塞7处,动脉瘤1处。术中出现脑血管痉挛1例。结论:DSA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检查方法;颈内动脉病变在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疾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延晓勇  杨兴亮  崔胜宏 《安徽医学》2013,34(9):1389-1391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经临床及影像检查确诊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36例患者,全部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MRA检查,对MRA、DSA对后循环血管异常的显示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MRA检查显示左椎动脉狭窄11例,左椎动脉起始变异3例,左椎动脉迂曲5例。右椎动脉狭窄8,右椎动脉迂曲2例,基底动脉狭窄2例,大脑后动脉狭窄5例,MRA检查血管后循环血管异常率与DSA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A可良好显示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走行情况,异常血管检出率与DSA无显著差异,可为诊断、治疗提供有效支持。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探讨后循环缺血与供血脑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对76例后循环缺血患者进行DSA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并对其病变血管进行综合性分析。结果:90.79%患者存在血管病变,按血管病变部位分类最常见的是单纯后循环血管病变47例(68.11%),其次是前后循环均受累9例(13.03%),单纯前循环病变8例(11.59%),锁骨下动脉起始处病变伴后循环病变5例(7.24%)。后循环血管闭塞/狭窄常见部位依次是椎动脉V1段病变最多见(42处,60%),椎动脉V4段(7处,10%)及BA(6处,8.57%)。结论:PCI主要累及后循环动脉,后循环血管闭塞/狭窄部位依次是VA颅外段、VA颅内段及BA,盗血综合征及后循环血管变异均是引起PCI的发病因素之一,因此DSA检查是诊断后循环缺血血管病变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2.
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岩 《中国厂矿医学》2008,21(2):220-221
目的探讨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CE—MRA)技术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行椎基底动脉3DCE—MRA检查。结果80例患者中椎基底动脉MRA异常69例(86.25%),其中椎基底动脉管腔狭窄83支,迂曲27支,闭塞10支,发育异常25支。结论3DCE—MRA能够较清楚显示椎基底动脉形态,对椎基底动脉病变能提供直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车楠 《当代医学》2009,15(4):69-69
目的观察以眩晕为唯一或主要症状的患者的脑血管造影的结果,从而对眩晕的血管原因进行分析。方法对我科的15例均以眩晕为唯一或主要症状的患者按改良的Seldinger技术进行全脑血管造影。定义①对于有狭窄的血管,凡是直径狭窄率大于40%的病变侧的血管,或无症状但直径狭窄率大于50%,均视为有病变的血管;②有动静脉畸形;③动脉瘤;④有造影剂明显滞留,为血管病变。结果①所有患者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②所有眩晕患者行脑血管造影检查后,血管病变的发生率分别为颈动脉系统6例(40%),椎基底动脉系统2例(13%),无血管异常7例(47%)。结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原因可能是椎基底动脉系统病变,也可能是功能性或前循环缺血的表现。  相似文献   

14.
高频彩超对椎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政文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8):3869-3870
目的:探讨高频二维彩色多普勒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进行病因分析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进行椎动脉的彩超检查及回顾性分析。结果:64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因椎动脉本身病变引起症状为54例,占84.4%,单侧血管病变为40例,占62.5%,双侧血管病变14例,占21.8%。结论:椎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病因诊断确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诊断方法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峰  王慧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9):402-404
目的分析、探讨TCD、CDFI和椎动脉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价值和意义。方法共30例患者,男16例,女14例,年龄41岁 ̄72岁,平均年龄53.89±9.27岁。符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标准,分别进行椎动脉MRA、TCD和椎动脉超声等检查。结果30例患者中椎动脉MRA异常18例(60.0%),TCD异常23例(76.7%),椎动脉B超异常17例(56.7%)。结论椎动脉MRA、TCD和椎动脉超声3种方法合用,有助于全面客观诊断椎基动脉供血不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64-slice CT angiography,64-SCTA)、MR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对椎-基底动脉穿颅底段血管狭窄程度及管壁斑块性质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后循环缺血并同期行64-SCTA、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的50例患者图像。比较64-SCTA、MRA、DSA3种检测法对评价椎-基底动脉穿颅底段血管狭窄程度构成比的能力;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64-SCTA及MRA对椎-基底动脉穿颅底段血管狭窄程度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测量椎-基底动脉穿颅底段管壁斑块的密度,比较64-SCTA、MRA及DSA发现椎-基底动脉穿颅底段管壁斑块及评估斑块性质的能力。结果64-SCTA、MRA、DSA3种检测法对评价椎一基底动脉穿颅底段血管狭窄程度构成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评价椎-基底动脉穿颅底段狭窄程度方面,64-SCTA、MRA对V。和V,段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较高,MRA对V2和V3段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最低;64-SCTA、MRA及DSA发现椎-基底动脉穿颅底段血管斑块能力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64-SCTA、MRA对椎-基底动脉V4和V5段血管狭窄程度的评估有着较高的诊断价值;64-SCTA发现椎-基底动脉穿颅底段血管斑块和评估斑块性质能力优于DSA和MRA,64-SCTA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全脑血管造影技术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方法:2008~2010年收治患者64例,行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观察患者颈动脉系统和椎动脉系统责任血管的病变情况.结果:64例TIA患者DSA检查发现脑血管正常8例.56例(87.5%)患者存在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共检出病变127处,颅外病变62处,颅内病变65处,轻度狭窄47处(37%),中度狭窄30处(23.6%),重度32处(25.2%),闭塞28处(22%).结论:颅内外血管狭窄是TIA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DSA和MRA检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42例糖尿病患者,使用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测颈动脉血管病变.结果 DSA与MRA检查颈总动脉血管按有无狭窄和狭窄程度分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SA与MRA检查颈内动脉血管按有无狭窄和狭窄程度分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RA对颈总动脉狭窄的灵敏度为97.3%,特异度为92.6%;MRA对颈内动脉狭窄的灵敏度为96.9%,特异度为91.0%.结论 MRA与DSA均可应用于诊断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病变,MRA的无创性检查优势值得临床医师关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椎动脉彩超检测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临床已确诊的6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椎动脉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检出异常47例,占78.33%;单侧血管病变39例,占82.97%,双侧病变8例,占17.02%.其中检出血流频谱异常者34例,占72.34%;局部斑块导致狭窄者2例,占4.26%;检出椎动脉走行迂曲6例(12.77%),单侧闭塞1例(2.12%),发育异常4例(8.51%).显示椎动脉彩超检测椎动脉病变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结论 椎动脉彩超检测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88例脑梗死患者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方毅  袁良津  蒋鸣坤  施雪英 《安徽医学》2010,31(9):1035-1036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所显示的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比例及其分布。方法 88例脑梗死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确诊并排除出血。上述患者全部进行选择性颈部和颅内血管造影。观察血管狭窄部位、受累血管数目以及血管狭窄形态并判断血管狭窄程度。结果 88例脑梗死中血管造影显示69例(78.41%)有血管狭窄或闭塞,其中58例有颈动脉系统受累,29例有椎基底动脉系统受累,锁骨下动脉受累8例。其中38例同时有多部位受累。颈动脉系统中以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受累最为常见,椎基底动脉系统受累的以椎动脉开口处最为常见。19例血管造影正常。结论脑梗死患者DSA显示血管病变以颈内动脉及椎动脉开口部位病变为主。DSA是一项安全有效的诊断脑血管病变的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