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脑血管病患者中脑微出血的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连续入组的385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常规行核磁共振T2梯度回波加权扫描,并登记所有患者的基线资料,分析不同类型脑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的患病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脑微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脑出血、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脑白质病患者中脑微出血的患病率分别为68.75%、49.52%、12.5%及63.13%;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微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为男性(OR=0.45,P=0.01)、高血压病(OR=2.92,P=0.01)、脑白质病(OR=9.57,P=0.00)、脑梗死(OR=2.91,P=0.00)及脑出血(OR=13.09,P=0.00)。结论脑出血、脑梗死及脑白质病患者中脑微出血患病率较高,脑微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为男性、高血压病、脑梗死、脑白质病及脑出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伴高血压患者的24 h动态血压与脑微出血的相关性。方法对连续缺血性卒中伴高血压患者进行脑核磁磁敏感加权成像检查,明确是否存在脑微出血,在入院24 h内测量患者动态血压,并收集患者一般情况、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实验室指标。用Logistic回归分析CMBs与动态血压指标的关系。结果 186例缺血性卒中伴高血压患者纳入研究,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24 h平均收缩压、日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与脑微出血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24 h平均收缩压与脑微出血相关。结论在缺血性卒中伴高血压患者人群中,24 h平均收缩压是脑微出血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波动类型与脑微出血(CMB)的关系.方法 选取有高血压病的中老年患者,通过24 h动态血压仪监测血压及颅脑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序列检测脑微出血,对年龄分组后,比较脑微出血患者的危险因素,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血压昼夜节律波动类型和CMB、CMB发生位置的关系.结果 ...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微出血的临床、影像学及血清生物学的危险因素,以及不同部位微出血与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纳入15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磁敏感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技术检测脑微出血,计数并记录其部位。颅脑MRI的脑白质病变的严重程度采用Fazekas评分进行评估。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研究缺血性脑卒中合并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并研究危险因素与不同部位脑微出血数量的关系。结果 59例(38.6%)患者存在CMBs。皮层-皮层下CMBs出现率为34.0%,深部CMBs为24.8%,幕下CMBs为27.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男性、高血压病及中重度深部脑白质病变是伴有CMBs的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P0.05)。校正年龄及性别后,偏相关分析显示,高血压病仅与深部CMBs的数量仍然显著相关(r=0.174,P=0.032)。中重度深部脑白质病变与皮层-皮层下CMBs及深部CMBs数量存在显著相关(r=0.285,P0.001,r=0.258,P=0.001)。结论男性、高血压病及中重度深部白质病变为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病主要与与脑深部微出血的数量相关,而中重度深部脑白质病变与脑皮层-皮层下及深部微出血数量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微出血与脑白质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通过核磁共振成像扫描患者头部观察各脑区脑微出血、脑白质病变情况,并对脑微出血情况进行分级,对脑白质病情情况进行评分; 采用Log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各危险因素与脑微出血、脑白质病变的关系; 通过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脑微出血分级与脑白质病变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有脑微出血患者中皮质及皮质下出现脑微出血占比61.46%明显高于基底及丘脑23.96%及幕下区41.10%(P<0.05); 有脑白质病变患者中额区脑白质病变占比69.44%明显高于颞区14.81%、顶枕区6.48%、基底节3.70%(P<0.05); Log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有高半胱氨酸血症及合并心房颤动是发生脑微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年龄>60岁是发生脑白质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脑微出血各级与脑白质病变各评分均呈正相关(r=0.327,0.311,0.401,0.362,P<0.05)。结论 年龄>60岁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脑微出血及脑白质病变的危险因素; 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脑微出血与脑白质病变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脑微出血及脑微出血分度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在该院进行磁共振多回波采集重度T2*WI三维梯度回波序列(ESWAN)检查的患者132例,最终纳入资料完整且符合标准的患者118例,分为脑微出血组(82例)和非脑微出血组(36例),脑微出血组再分为轻度组(27例)、中度组(32例)及重度组(23例)。将各组间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脑微出血组与非脑微出血组在年龄、性别、高血压、脑梗死、脑出血、舒张压、糖化血红蛋白、同型半胱氨酸、肌酐、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及脑白质病变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舒张压、同型半胱氨酸和脑白质病变是脑微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轻、中、重度组在糖尿病、高血压、脑梗死、糖化血红蛋白、同型半胱氨酸、肌酐及脑白质病变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血压和脑白质病变是发生不同程度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脑白质病变与脑微出血相关性分析显示,发生脑微出血程度与脑白质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舒张压、同型半胱氨酸及脑白质病变是脑微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或脑白质病变患者更易发生严重脑微出血,且脑白质病变越严重发生脑微出血程度越严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有无脑微出血2组的临床生化和脑白质疏松患病率,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 64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按照头颅磁共振结果分为脑微出血组22例和对照组42例,分析2组患者纤维蛋白原、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及脑白质疏松患病率。结果脑微出血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总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脑微出血组患者脑白质疏松的患病率高于对照组。结论脑微出血和脑白质疏松具有显著相关性,保持血脂正常对脑微出血患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脑微出血是由于脑微小血管病变所致的以脑微小出血为主要影像学表现的脑血管病,与各种神经系统疾病具有相关性.由于脑微出血有时并不会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而易被患者忽视,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现对脑微出血的发病机制、临床意义及检查手段作一综述,以提高临床检出率,并为脑微出血的防治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较高的患病率及致死致残率,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血脂水平异常是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1]。本文评估短期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强化降脂治疗中的安全性及可靠性,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 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于我院康复科及脑病科治疗的8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做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标准,病情稳定且能够定期进行随访复查;(2)头部MRI磁敏感加权成像(SWAN)序列提示脑微出血(CMBs)。排除标准:(1)大面积脑梗死;(2)既往脑出血或脑外伤患者;(3)严重心肝肾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脑内微出血的常规MRI与SWI图像表现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的脑血管病患者100例,对100例患者的常规MRI图像和SWI图像进行分析,并探讨脑出血和脑内微出血(CMB)的相关因素。结果 100例患者中发生过脑出血的患者10例(10.0%),发生过脑梗死的患者64例(64.0%),包括脑叶梗死和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出现脑内微出血的数目为0~68个,脑微出血数目>10个的患者19例(19.0%),脑微出血数目为6~10个的患者12个(12.0%),脑微出血数目为0~5的患者69例(69.0%); 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高脂血症与脑出血的发生有关(P<0.05),年龄、性别、糖尿病、高血压病、微出血、脑梗死等与脑出血的发生无明显关系(P>0.05); 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脑出血与脑内微出血数量有关(P<0.05),年龄、性别、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病、脑梗死与脑内微出血数量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 脑内微出血数量可能与脑出血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1.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脑微出血的临床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不同类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合并脑微出血(CMB)的患病率及分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及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内科自2009年9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259例,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146例、心源性脑栓塞28例、小动脉性脑梗死50例、不明原因脑梗死19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16例,同期体检者96例作为对照.常规行核磁共振T2梯度回波加权扫描(GRE-T2*WI),比较不同类型脑血管病患者CMB的患病率、分级以及初发性和复发性各亚型脑梗死患者CMB的患病率.结果 不同类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CMB的患病率、分级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TIA外,脑梗死患者CMB的患病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小动脉性脑梗死组最高(68.0%);复发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患者CMB的患病率高于初发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MB在各亚型脑梗死患者中患病率较高,其中在小血管性脑梗死中最高且严重;复发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患者较初发性患者CMB的患病率高,提示CMB可能与缺血性卒中的复发有关.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prevalence and grade of cerebral microbleeds (CMB) among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subtypes of acute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and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CMB.Methods Consecutive 259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s from September 2009 to July 2010, were included; according to the stroke subtypes, these patients were classified into groups of atherothrombotic infarction (n=146),cardioembolic infarction (n=28), small artery infarction (n=50), infarction of unknown origin (n=19) and transient ischemia attack (TIA, n=16). The patients without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s were served as controls (n=96). The baseline data were registered and all patients were performed gradient echo-T2*weighted imaging (GRE-T2*WI); the prevalence and grade of CMB between each 2 different subtypes of acute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were compared; the prevalence of CMB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infarction for the first time and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cerebral infarction was compared.Results The prevalence and grade of CMB between each 2 different infarction subtypes varied with a statistical difference (P<0.05). Apart from that of TIA group, the prevalence of all infarction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s (P<0.05) with small artery infarction group being the highest (68.0%). The prevalence of CMB in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infarction was statistically higher than that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infarction (P<0.05).Conclusion The prevalence of CMB among different subtypes of infarction is high with the subtype of small artery infarction enjoying the highest rate; the prevalence of CMB in recurrent infarction goes higher as compared with that in primary infarction; the relapse of the cerebral infarction is possiblely related to the presence of CBMs.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及其基因多态性与脑微出血的关系。方法纳入2017-12—2019-09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二科收治的脑微出血患者55例为病例组,同期健康体检者55例为对照组。采用PCR-RFLP法检测PEDF基因启动子区rs12948385的多态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PEDF水平。结果2组血清色素上皮衍生因子浓度分别为112.08±36.67、152.77±4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PEDF是脑微出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基因启动子区rs12948385的基因型(GG、GA和AA型)与等位基因(G/A)在脑微出血组与健康对照组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A+AA型基因发生脑微出血的风险是GG型基因的6.271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微出血患者PEDF水平较正常人低,PEDF水平与脑微出血发生相关。PEDF基因启动子区rs12948385多态性与脑微出血相关,携带A等位基因可能增加脑微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急性脑梗死合并CMBs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CMBs的机制.方法 2005年3月~2007年12月住院的脑梗死患者651例,全部研究对象进行MRI自旋回波序列(SE)、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SE)、场回波序列(FE)、梯度回波(GRE)扫描,并对58种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对有关危险因素进行分型、分类、分级后,用卡方检验和多元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平均动脉压、心衰、APTT为微出血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Ⅲ级高血压是CMBs的相关因素(P=0.024),入院时平均动脉压每增高1mmHg,微出血风险加大5.5%(P=0.000);有心衰史的患者微出血风险增加5.299倍(P=0.042);APTT升高1秒,微出血发生的可能增加6%(P=0.007).Ⅱ级及以上脑白质稀疏、Ⅱ~Ⅲ级腔隙性梗死亦是脑微出血的相关因素.结论 (1)平均动脉压、心衰、APTT为微出血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2)CMBs的发生可能与急性脑梗死无直接关系;(3)抗栓溶栓治疗不是CMB发生的危险因素;(4)急性脑梗死合并CMBs的患者在颅内较大血管病变的同时,亦存在着广泛的微血管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CMB)的临床资料,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1年5月期间收治的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有无合并CMB两组患者MRIGE-T2Wl检查资料及相关生化指标差异,并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以急性脑梗死患者是否合并有CMB为应变量,以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变量为自变量进行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高血压病史及纤维蛋白原含量有相关性。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合并CMB发生率较高,病例检查资料对比与患者年龄、高血压病史及纤维蛋白原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5.
脑微出血是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vascular cognitiveimpairment, VCI) 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在VCI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就脑微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 病理基础, 以及导致血管性认 识功能障碍的可能机制、 相关治疗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6.
徐欣  徐运 《中国卒中杂志》2017,12(8):710-714
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作为脑小血管病的一种,与各种血管危险因素密切 相关,其中脑叶CMBs还与淀粉样脑血管病相关。CMBs不仅提高了复发症状性脑出血的风险,还可能引 起认知障碍甚至痴呆。本文主要就CMBs在磁共振磁敏感序列的影像特点和诊断标准等方面进行综 述,通过神经影像学检查方法提高CMBs诊断的准确率,为CMBs的精准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脑出血并脑微出血的临床与影像特点.方法 分析16例自发性脑出血并脑微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与MRI-SWI影像表现.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67.9岁.14例患者合并高血压病,9例为首次发病的脑出血患者,7例为再发脑出血患者.再发脑出血患者SWI检查全部发现脑微出血,其中6例(85.7%)微出血同时累及双侧半球多个脑叶及深部脑组织.首发脑出血组合再发脑出血组患者脑微出血的病灶数量均数分别为5.22±2.82和9.71±3.50,2组间微出血病灶数量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3).结论 脑微出血与自发性脑出血关系密切,较多的脑微出血病灶可能预示着再发脑出血的风险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