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Reflotron快速全血生化分析仪在街头采血点进行ALT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Reflotron快速全血生化分析仪和日立7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街头1295名献血者的ALT进行检测,结果用x2检验统计分析.结果用Reflotron快速全血生化分析仪对街头1295名献血者的ALT进行检测,其中ALT>40U/L(我站将献血者ALT正常值定为40U/L)为115人.回到站内对ALT检测合格的1180袋血液应用7072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ALT复检,其中3人ALT>40U/L,复检不合格率为0.25%,比未应用Reflotron快速全血生化分析仪检测前,复检不合格率有显著性下降(x2=20.62,P<0.01).结论 Reflotron快速全血生化分析仪对于街头采血点ALT的检测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它不仅进一步保障了街头采血的血液质量,而且大大降低了由于ALT复检不合格而引起的血液报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分析邯郸地区无偿献血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检测不同结果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值的关系。方法对邯郸市2009年3月-2010年2月参加无偿献血的20847名献血者的血样进行抗-HCV和ALT值检测,使用SPSS13.0软件对抗~HCV阳性者与阴性献血者ALT异常升高的人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847名献血者中抗-HCV阳性者127例,其中23例ALT值〉40EU/L;抗-HCV阴性的献血者20720名,其中2019名ALT值〉40EU/L。经统计学处理,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999,P〈0.05)。结论无偿献血抗-HCV阳性者ALT值异常人数明显高于抗-HCV阴性者,检测献血者ALT值有助于判断献血者血液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采血前筛查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对血液报废的影响,探讨其降低血液报废的意义。方法统计2009年及2010—2012年所有采血样本277724份ALT及HbsAg、抗HCV、HIV、梅毒的ELISA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开展采血前筛查ALT对血液阳性不合格率的影响。结果血液各种检测结果的阳性报废率:2009年分别与2010、2011、2012年相比不仅ALT阳性报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ELISA检测项目(HBsAg、抗-HCV、抗-HIV、梅毒)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采血前筛查ALT不仅能显著降低ALT不合格造成的血液报废,而且能降低血液其他检测项目阳性的报废率,对血液安全和提高采供血效率、保护血源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谭柏松  伍金华 《海南医学》2011,22(8):115-117
目的分析抗-HCV阳性患者血清水平HCVRNA与AST/ALT活性的关系;评价AST/ALT比值,HCVRNA水平在判断丙肝患者预后方面的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抗-HCV,阳性标本分别用荧光PCR试剂盒测定HCVRN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ST/ALT。结果 78份抗-HCV阳性标本经PCR检测后有31份标本含有HCVRNA,HCVRNA拷贝量与AST/ALT比例呈正相关。结论动态监测AST/ALT比例和HCVRNA的水平,可用于丙型肝炎的预后估计。  相似文献   

5.
刘明莉  邹涛  关莉 《中外医疗》2013,32(26):188+190-188,190
目的探讨干式生化法应用成分献血者采集前ALT的快速检测,减少献血后的成分血报废。方法选取献血者351名,成分血采集前ALT检测干式生化法与全自动生化速率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成分献血者351份标本二种方法 ALT检出率χ2=31.82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份标本两种仪器ALT检测结果比较干式生化法的检测结果为(35.9±2.5)U/L,(t=2.434)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方法检测结果为(29.1±1.1)U/L,(t=2.46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式生化法适用成分献血者采集前ALT的快速检测,有效降低血液报废,有利于保护和保留成分献血者。  相似文献   

6.
献血者血清抗-HCV阳性与ALT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献血者血清抗-HCV抗体及丙型肝炎病毒核酸(HCVRNA)含量与ALT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抗-HCV抗体。阳性标本用荧光PCR试剂盒测定HCVRNA,分析ALT活性与HCVRNA水平的关系。结果 83份抗-HCV抗体阳性标本经PCR检测后有37份标本含HCVRNA,HCVRNA拷贝量与ALT活性呈正相关,且标本的HCVRNA含量越多,ALT活性也越高(P〈0.01)。结论 献血者中筛查ALT并结合PCR技术,能减少HCV经血传播的危险。  相似文献   

7.
康瑞博  王戴 《吉林医学》2012,(5):906-907
目的:探讨ALT单项不合格献血者与HCV检测结果的相关性。方法:统计ALT的检测和HCV检测结果的相关性。结果:献血员的抗-HCV检出率在逐渐增多,血液的安全性更值得注意,而且ALT的检测和抗-HCV检出率有很大关系。结论:ALT可为血液安全和疾病预防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为制定更加合理、科学的血液筛查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G B18467-2001献血者健康检查的要求,ALT是献血者血液检测的一个项目.ALT存在于肝细胞中,血站检测ALT,可以从一个侧面反应整个肝细胞的损害程度,作为非特异性检测肝炎的替代实验,然而ALT广泛存在于人体的血液和组织器官中,一些基疾病和非疾病因素均可造成ALT升高,致使采集后的血液大量报废,给血液资源和血站造成较大的损失.本站于2010年6月在采血车上应用艾康MissinC100干式生化分析仪,对献血者采血前进行ALT快速初筛,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常州地区单采献血人群中的抗丙型肝炎病毒(HCV)以及输血传播病毒(TTV)-DNA感染的状况,探讨TTV-DNA对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对丙氨酸转氨酶(ALT)的影响。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单采献血小板以及单一献全血人群中的抗-HCV;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以及献全血者TTV-DNA;并应用全自动生化速率法检测TTV-DNA阳性及阴性献血者血清ALT。结果单采献血者抗-HCV、TTV-DNA的阳性率分别为0.15%、14.16%,普通献全血者则分别为0.43%、5.83%;和单一献全血者相比,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抗-HCV阳性率低于献全血者(χ2=10.22,P<0.01);TTV-DNA阳性率则高于献全血者(χ2=6.57,P<0.05);单采献血者中TTV-DNA阳性和阴性献血者ALT水平分别为(22±7)、(17±10)U/L,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3,P>0.05)。结论单采献血小板者感染者抗-HCV低于单一献全血者,可能与其反复多次的检验有关;而单采献血者TTV-DNA感染者高于献全血者,可能和其频繁采血有关;单采献血者TTV-DNA阳性对单采献血者ALT无影响,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丁永波 《新疆医学》2011,41(3):35-36
目的:为降低献血者献血后因血清ALT单项活性增高而淘汰造成所采集血液报废。方法:对2007—2008年578名ALT检测不合格的自愿无偿献血者在结果反馈时通过追踪、询问、记录、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578名献血者分别因饮酒、服用药物、脂肪肝、高脂血症、过度疲劳、抗HCV阳性、HBsAg阳性及其他不明原因增高而造成ALT检测不合格。结论:为确保血液质量在采血前对献血者仔细询问健康信息和在筛查过程中注意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可有效降低献血者淘汰率和血液报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保证在集体无偿献血时减少献血者的等候时间和造成血液资源的流失.方法严格照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2版)对献血者进行ALT初筛检测.结果 C-300干生化分析仪比单通道C-100干生化分析仪检测ALT时间缩短了三分之二.结论增加了快速检测ALT的速度,减少献血者的等待时间,从而提高了整个献血工作的效率,也减少了血液资源不必要的流失.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赤峰市无偿献血人群5项感染性标志物的感染状况,保证血液采集充足和安全,减少血液资源浪费.方法:对2009~2011年本市无偿献血者标本HBsAg、抗-HCV、抗-HIV、梅毒-TP及ALT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5项指标检测总阳性率为3.67%,HBsAg、抗-HCV、抗-HIV、梅毒-TP及ALT检测阳性率分别为:0.68%、0.27%、0.09%、0.74%、1.89%.结论: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力度,从低危人群中招募献血者,建立一支固定的自愿献血者可有效保障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降低输血风险,统计分析深圳市龙岗区无偿献血者中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不合格人群的分布特征及合并其他传染指标的情况。方法:采用速率法对献血者标本中的ALT进行筛查,其他传染指标均按国家的规定用ELISA方法进行初复检。结果:2002年至2004年筛查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38534人份,经查ALT不合格有1095人份,不合格率为2.84%。统计显示ALT不合格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在性别、年龄和职业分布上差异存在显著性;在合并其他传染指标阳性中,ALT不合格者和合格者在合并检测出梅毒和抗-HCV阳性上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在实验室检测项目的不合格率中,ALT位居首位,因此应加强对献血员献血前饮食、休息等注意事项的宣传,如条件允许,应在献血前进行ALT初筛;鉴于ALT不合格者在合并梅毒和抗-HCV指标阳性上有密切相关性,在现阶段,加强对献血员的ALT检测仍然必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在患者血液中存在病毒抗体(抗-HCV)、丙氨酸转氨酶(ALT)、丙肝病毒核糖核酸(HCV-RNA)等的情况.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血液检验科自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接收的160例献血者血液样本,采取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随机分为两组,即为参照组(n=80)与实验组(n=80),将实行ELISA检测的患者作为参照组,将实行NAT检测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分析对比两组患者HCV-RNA、抗-HCV以及ALT检测结果.结果 实验组献血者合格人数为71例,不合格人数为9例,总合格率为88.75%,参照组合格人数29例,不合格人数51例,总合格率36.25%,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检测献血者血液中HCV-RNA、抗-HCV以及ALT时ELISA检测与NAT检测均具备一定效果,但是NAT检测能够有效弥补ELISA检测的风险,需要进一步深入分析血液样本传染病检测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干化学方法检测ALT时,血液标本中抗凝剂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将抗凝剂与血液从1:1到1:10配制成6个浓度的血液标本以及不加抗凝剂的血液标本,进行检测对比结果。结果随着抗凝剂含量增大,回收率越低,即检测的结果误差越大。结论流动采血点直接采指血与此献血者采血后含有抗凝剂试管中的血液之间ALT检测结果有区别,所以在制订ALT判断标准时应根据同一标本含有不同的抗凝剂来制订。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异常与HBsAg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及非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对242480例献血者标本进行检测,统计ALT、HBsAg和抗-HCV阳性不合格项目的构成比,分析ALT水平与HBsAg和HCV感染的相关性。结果 ALT水平与HBsAg阳性显著相关(r=0.6140,P<0.005),与抗-HCV阳性呈低度相关(r=0.3684,P<0.001)。结论 ALT水平与HCV和HBsAg感染呈正的直线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抗-HIV、HBsAg、抗-HCV和梅毒螺旋体抗体的ELISA单试剂阳性反应的献血者进行追踪研究,确定屏蔽献血者的解除屏蔽时间,避免误淘汰合格献血者,建立和加强固定献血者队伍。方法对检测结果异常的246名无偿献血者,包括血站血液常规检测项目:抗-HIV、HBsAg、抗-HCV、抗-TP等四项输血传染病标志物任何1项或1项以上单试剂检测阳性反应者,6个月后再抽取其血液标本,用两种不同试剂追踪检测研究,对检测结果统计分析。结果追踪研究各个检测传染病标志物项目的合格率分别为:HBsAg为35.5%、抗-HCV为39.4%、抗-HIV为33.3%、抗-TP为24.6%,总合格率为32.9%。经χ2检验,各项目追踪研究的合格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在追踪研究前、后单试剂阳性反应标本中,HBsAg、抗-HCV、抗-HIV三者的进口试剂所占比率比国产试剂明显升高(P0.05),显示进口试剂灵敏度较高。抗-TP两次检测均使用国产试剂,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单试剂检测不合格献血者四种输血传染病标志物的追踪检测和研究,排除检测方法学的误差,尽量消除因为试验假阳性等原因引起的献血者误淘汰,对无偿献血的宣传、招募和建立、保留固定献血者队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1 目的 对和田地区献血者血液ALT、HBSAG、抗-HCV、抗-HIV、梅毒抗体检测结果进行调查. 2 方法 ALT检测采用赖氏法和酮体粉法.HBSAG、抗-HCV、抗-HIV、梅毒抗体检测为EILSA法.  相似文献   

19.
杨重旺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7):2407-2408
目的:探讨对街头无偿献血者有选择地进行献血前ALT检测的可行性。方法:对体检合格的街头无偿献血者用Reflotron plus快速全血生化分析仪作ALT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年街头无偿献血者ALT男女不合格率比约为6.68∶1,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χ2=21.99,P<0.01);男性ALT不合格献血人群中,ALT不合格率在不同体重组间存在明显差异(χ2=116.70,P<0.01)。结论:对女性无偿献血者不作献血前ALT筛查,仅对男性(特别是体重>70 kg的男性)作快速ALT筛查可以较好地达到献血前ALT筛查的目的,有效地节约成本,方便献血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情况,以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血液报废。方法:统计2008年—2012年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率。结果:5年来血液检测总不合格率5.12%,其中ALT不合格3.25%,抗-HCV不合格率0.86%,ALT和抗-HCV为主要不合格项。结论:加强献血前征询工作以淘汰有高危行为的献血者,对献血者献血前进行ALT、HBs Ag、TP快速初筛,合格后再献血可大大降低不合格率,以降低血液报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