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12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方法开展健康教育,治疗组患者使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精神分裂症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结果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临床护理路径开展健康教育的治疗组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以及遵医行为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临床护理路径。对两组的护理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疾病知晓率为90%,治疗依从性为92%;对照组的疾病知晓率为78%,治疗依从性为82%,两组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中使用护理路径的护理效果十分理想,临床疾病知晓率高,依从性高,患者症状有了很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开放性护理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12月在大庆市第三医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共计92例,将全部患者分为开放组和封闭组,每组46例。封闭组采用封闭管理模式,开放组采用开放式管理模式,评估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开放组患者的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得分情况明显优于封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6400、6.7063,P均0.01)。结论开放性管理是一种人性化管理模式,是本着"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满足了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需要,减轻精神残疾,恢复社会功能,早日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探究心理护理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提供借鉴和指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研究组在常规方法上加上心理护理,对治疗效果进行记录和分析对比。结果通过两组患者的对照治疗,在基本病情相近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治疗的效果优于常规方法治疗的效果。结论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的治疗过程中,加入心理护理,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个性化护理对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遵医行为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抽选2015年5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40例男性精神分裂症,以随机法分组:予以个性化护理的20例作为实验组,予以常规护理的2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展开不同护理后,实验组遵医行为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SSPI评分比对照组高,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男性精神分裂症配合个性化护理,可在提升患者遵医行为的基础上,改善其社会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1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对象,分成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护理组进行优质护理,分析效果。结果护理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和比对照组高(P0.05);护理组满意度为94.7%,对照组为7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时间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方法选取8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3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43例患者采用时间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采用N-BPRS(简明精神病量表)和问卷方法对两组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两组N-BPR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观察组入院初期教育、康复指导、出院指导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时间护理的方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能够减轻患者的症状,使患者更容易掌握健康教育的内容,显著增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危险行为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发生危险行为的次数。结果观察组35例患者经过上述综合方式精心护理后,危险行为发生的次数明显降低,35例患者共出现10次危险行为,对照组35例患者共发生20次危险行为,观察组患者发生危险行为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上述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能有效地降低患者发生危险行为的次数。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分析临床护理路径(CNP)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护理方法进行平均分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临床护理路径。观察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及家属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精神状况恢复明显好于对照组,实验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CNP)在护理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显著优势,加快了患者的恢复进程,提高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临床医学中重症呼吸内科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措施。方法根据临床医学上重症患者的突出性临床表现,对照临床医学护理的相关资料,对重症呼吸患者的护理进行分析。结果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呼吸治疗和护理,确保重症患者呼吸道通畅,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结论临床重症呼吸内科患者情况特殊,具有发病急、发展快等特点,及时抢救治疗并辅以有效的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分析临床外科的老年患者的相关综合性的护理过程和方法实现有效化的、合理化的安全护理过程,实现有效的老年患者护理。方法对老年患者手术前后注意的问题处理,实现护理过程的有效提升。结果通过合理的控制老年患者的综合性外科临床治疗过程,保证合理的治疗心态的引导过程控制。结论采用合理的护理方法可以提升外科老年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护理门诊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与生活质量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76例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并按照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予以综合护理,并对两组患者BPRS、SDSS评分、依从率与生活质量评分予以评定。结果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BPRS与SDSS评分分别为(24.34±3.83)分、(4.15±1.3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患者治疗依从率97.37%,高于对照组的78.95%(P 0.05);实验组患者在生理(15.41±3.85)分、社会((15.77±3.82)分、环境(16.73±4.55)分以及心理(16.77±4.25)分等生活质量方面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护理门诊可促使精神分裂症患者快速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处于康复期阶段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工作中落实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为精神分裂症临床治疗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以促进患者病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选择本院收治住院治疗的处在康复期阶段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总计80例。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在常规临床用药治疗期间,进行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1:1比例分组护理干预,常规护理组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疾病常规护理,联合护理组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干预。对比常规护理组与联合护理组精神分裂症患者干预8周后焦虑、抑郁HAMD、HAMA负性情绪评分以及阳性、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后,联合护理组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情绪、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从而促进患者病情进一步控制和改善,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期接受护理干预之后,功能恢复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的200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将这些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对两组患者使用不同护理方式,对照组使用随机访问的治疗方式,干预组使用护理干预,对两组的副反应、社会功能缺陷等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干预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比对照组低,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结果较好而其他量表的因子分数比对照组低,两组的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让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功能得到恢复,对患者的症状进行改善,提升患者的社会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心理护理干预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情绪等状况的影响,为精神分裂症护理提供参考,以促进患者病情转归与康复。方法选择本院收治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总计74例。在住院期间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7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护理,对照组37例患者接受疾病常规护理,观察组37例患者加行心理护理干预。对比对照组与观察组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负性焦虑情绪、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后,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组间精神症状以及负性焦虑情绪评分比较,观察组[(22.0±2.1)分,(35.5±5.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2.2±2.3)分,(45.2±5.9)分];组间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观察组(72.0±4.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60.6±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治疗期间除常规护理外,心理护理干预的应用可以进一步稳定患者的身心状况,促进患者病情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整体上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患者82例,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给予心理护理,并对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疗效、复发率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有效提高疗效,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析康复护理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住院时间超过2年的5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而对其进行护理,并且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9例。通过不同方式进行护理之后,护理人员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两组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通过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的评分(4.69±2.36)分,低于而对照组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的评分(10.96±1.69)分,两组体检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康复护理结合药物治疗的方式进行护理治疗之后,对患者产生了良好的效果,能够有效地帮助患者减缓精神衰退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压力之下,精神分裂者患者的幅度有所提高。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便秘情况和原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具有可靠性的护理对策,是当前医疗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浅析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疏导及精神护理措施。方法将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收集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0例)和讨论组(30例),对照组按照精神科基本要求护理,讨论组实施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率与讨论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运用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可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增加患者满意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深入探讨将无陪护护理措施作用于精神分裂症长期住院患者护理中的整体效果。方法 将2014年9月~2015年11月我院接收的60例精神分裂症长期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所有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进行总结,并与实施无陪护护理措施前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实施无陪护护理措施前后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实施无陪护护理措施后,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措施前,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精神分裂症长期住院患者实施无陪护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各类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