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子宫内膜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是治疗子宫内膜癌重要手段。给患者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身心痛苦,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和技巧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改善疾病的预后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治疗程序。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16例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子宫内膜癌患者中,腺癌14例,癌肉瘤2例。病理分级Ⅰ的为13例,Ⅲ级有3例。结论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原则上以手术为主。根据手术、病理期别、细胞分级以及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配合术前或术后放射治疗及辅以激素类和非激素类化学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I期子宫内膜癌临床治疗中的辅助内分泌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3月—2012年9月收治的68例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4例,不采用辅助内分泌治疗;观察组34例,采用辅助内分泌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对比。结果对照组死亡率与复发或转移发生率高于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患者的3年无瘤存活率,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低于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Ⅰ期子宫内膜癌治疗中,辅助内分泌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复发、转移与死亡发生率,临床疗效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先决条件。方法收集100例患有子宫内膜癌的患者的病例情况,使用宫腔镜以及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与磁共振成象(MRI)CT对其进行了腹部的观察和扫描,对其结果进行分组比较研究。结果子宫内膜癌的高发年龄段是40~52岁,早发病例一般从24岁开始。且晚期患者的子宫内膜癌范围高于早期患者的子宫内膜癌范围。讨论手术是解决子宫内膜癌的较好方法,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患者需定期到医院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手术配合中存在的问题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48例在腹腔镜下行"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手术的患者,进行严密的护理干预和配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结果本研究中48例宫颈癌、内膜癌,并行"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无一例进行中转开腹,腔镜手术均顺利进行,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在患者行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手术前护理人员要熟悉手术流程,并对于患者在围手术期可能出现的低体温危险、皮下气肿现象气腹相关并发症、皮肤压疮等问题要做到预防性护理和充分的应对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做好患者在术中得分护理工作,有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和减少患者术后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远端胃癌淋巴结转移具体规律与淋巴结清扫方式有效选择。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66例远端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浸润深度分层,对比各组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 66例患者淋巴结平均检出(26.1±13.2)枚,其中(4.1±3.9)枚发生转移,本组患者淋巴结转移率是36.36%(24/66);局限于黏膜部位患者淋巴结转移率只有8.3%,小于黏膜下肿瘤淋巴结转移率27.3%(χ~2=12.336,P0.05);当肿瘤浸润深度逐渐达到肌层后,患者淋巴转移率也随之提升(P0.05);肿瘤侵犯达到浆膜时,发现第3站淋巴结产生明显转移,其中第2组为25.0%,第4sb组为6.7%。结论若远端胃癌患者仅局限于黏膜内,则只需实施D_1清扫术;若为浸润肌层以及更深层远端胃癌,则需实施D_2清扫术;若位于黏膜下,必须扩大D_1+清扫术具体范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甲状腺微小癌的价值。方法选择在本院进行治疗的甲状腺微小癌患者321例,选择时间为2012年1月—2018年4月,所有患者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本组321例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869%(6例),其中感染1例,出血2例,喉返神经短暂麻痹1例,一过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2例。321例中,术后病理证实有180例出现淋巴结转移情况,占比56.1%。随访1-6年无复发。结论通过对甲状腺微小癌患者进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低,同时发现,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使用价值。也同时说明微小癌并不完全等于低危癌。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并研究术前诊刮病理对子宫内膜癌进行诊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进行调查,所有研究对象均为我院在2008年3月—2017年10月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共选入3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于所有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且将术后病理作为金标准,对于术前诊刮病例诊断的肿瘤相关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本研究300例患者在进行术前诊刮病理提示为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患者159例,术后141例患者子宫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腺癌,术后病理升级。15例患者术后病检和之前相符,术前组织学分级仅233例,G1和G2级患者极少,G3患者30例,术后22例患者符合。结论术前诊刮对于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诊断方法,但因为诊刮病例诊断当中子宫内膜癌肿瘤细胞组织学级别会被降低,因此临床应该重视诊刮的内膜癌病理报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淋巴结阴性食管鳞癌患者术中淋巴结清扫数量与5年生存率的关系。方法:收集近5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50例淋巴结阴性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可能影响患者5年生存率的风险因素,比较淋巴结清扫数量与患者5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结果显示,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切除数量为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P0.05)。T1、T2及T3浸润深度患者5年生存率随淋巴结切除数量增多而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次研究认为淋巴结阴性食管鳞癌患者术中淋巴结清扫数量与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CA125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0年12月经手术治疗,并经病理确诊的10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血清CA125水平与子宫内膜癌患者年龄、手术分期、盆腔淋巴结转移、组织学类型、病理学分级的关系。结果:Ⅰ、Ⅱ期与Ⅲ、Ⅳ子宫内膜癌患者的CA125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特殊类型癌CA125值与子宫内膜样腺癌、腺鳞癌/腺棘癌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组织分化Ⅰ级、Ⅱ级及Ⅲ级的患者CA125值三者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有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CA125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绝经前后患者CA125值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CA125值对判断子宫内膜癌的手术分期、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的意义,具体数值倾向于CA12535U/ml。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分析剖宫产术中子宫单层缝合与双层缝合两种缝合方式对盆腔粘连及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二次剖宫产手术的215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首次剖宫产中的子宫缝合方式分为单层缝合组108例和双层缝合组107例,二次剖宫产中观察两组患者首次术后盆腔粘连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A组盆腔粘连发生率12.04%,高于B组3.74%,χ~2=5.083 4,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组切口愈合良好率96.26%,高于A组87.96%,χ~2=5.083 4,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层子宫缝合方式下子宫粘连发生率更低,切口愈合效果更佳,建议剖宫产中选择子宫双层缝合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腹腔镜组以及开腹组,每组各60例。开腹组实行开腹手术治疗,腹腔镜组实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留置尿管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留置尿管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与开腹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疗效显著,对患者的创伤较小。  相似文献   

13.
子宫内膜癌是50岁以上妇女群体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并呈现年轻化趋势,目前治疗上手术为主,术后以放、化疗为辅的综合治疗.但辅助治疗方案的选择一直是妇科肿瘤学家争论的主题,虽然术后放疗可以明显降低局部复发和死亡率,但无法控制癌细胞转移;化疗对于控制转移有很好的效果,近年来联合放化疗在子宫内膜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子宫内膜癌术后患者中远期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74例子宫内膜癌术后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行延续性护理。对比分析两种护理方法对患者中远期并发症、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中远期并发症较对照组低,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较对照组高。结论对子宫内膜癌术后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能够降低中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且能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析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自主性感知现状,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20年4月—2022年4月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7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简版自主感知量表(PEAS-SCV)评估患者自主性感知水平,设计基线资料调查表,详细统计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调查并对比患者相关资料差异,将可能的因素纳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自主性感知相关影响因素。结果:7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PEAS-SCV评分范围50~71分,平均得分(60.50±5.29)分;不同文化程度、社会支持、希望水平及家庭关怀度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社会支持、希望水平及家庭关怀度是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自主性感知现状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自主性感知水平略低,文化程度、社会支持、希望水平及家庭关怀度是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自主性感知现状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3月在我院诊断治疗的老年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淋巴结切术数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期间无复发及死亡病例。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早期子宫内膜癌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能够达到与传统手术相似的远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在胃癌的临床手术治疗中淋巴结清扫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3年2月我院消化科胃癌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分别进行D1和D2淋巴结清扫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远期生存率。结果采用D2术式进行淋巴结清扫治疗的患者其3年生存率高于D1淋巴结清扫手术治疗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癌手术治疗中结合病灶部位切除以及D2淋巴结清扫手术治疗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阴式子宫全切术与开腹子宫全切术的临床价值与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子宫全切术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其中观察组采用阴式子宫全切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服子宫全切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疼痛等级。结果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疼痛等级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腹子宫全切术相比,阴式子宫全切术更具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152例,根据诊断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诊刮术组与宫腔镜组,主要观察两组术前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诊断符合率,以及病理学分期准确率。结果宫腔镜组诊断符合率高于诊刮术组(P0.05),且其Ⅰ期和Ⅱ期的分期符合率高于诊刮术组(P0.05)。结论采用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癌具有准确率较高、安全系数较高以及损伤较小等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绝经前后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4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未绝经组(47例)和绝经组(98例),比较两组的病因及高危因素。结果两组的发病年龄、病程、孕产次、合并不孕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未绝经子宫内膜癌患者多伴有不孕、少孕、少产史,其出现症状到确诊的时间较长,重视未绝经者月经紊乱可早期发现和诊断子宫内膜癌。绝经后子宫内膜癌患者多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有上述高危因素绝经后妇女异常阴道出血应注意子宫内膜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