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方法及经验。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82例,划分为观察组41例,均行腹腔镜下辅助开展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余下的41例作为对照组,行常规开放手术取石治疗。对两种治疗方案下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均成功取石治疗,手术耗时41~88 min,平均耗时(51.39±5.67)min,其中32例患者通过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治疗,余下9例患者则实施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处理,住院时间(10.35±2.16)d,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为(1.35±0.47)d,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病症复发率为9.76%,而对照组为24.39%,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胆总管结石采取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效果确切,手术风险低,创伤少、恢复快。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残余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2年3月—2018年5月,共对37例既往有胆囊或胆道手术史的患者行腹腔镜残余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术中常规采用三孔法腹腔镜分离粘连后暴露胆囊管、胆总管,行残余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术,记录手术资料,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37例患者均获得成功,平均手术时间(94.4±11.4)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7.6±0.6)ml;术后引流2~7 d,平均(4.0±1.2)d,术后住院时间4~12 d,平均(6.0±2.1)d。术后4周行经T管窦道胆道镜检查,取出残余结石并胆道冲洗后拔除T管。结论腹腔镜下残余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和预后。方法选取8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2015年1月-2016年1月),按照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平均分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观察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29.9±13.5)min,术中出血量为(36.0±5.0)ml,住院时间为(8.0±2.3)d,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1.5±0.5)d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显著,并发症少,有利于预后情况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纤维胆道镜配合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医院在2014年5月~2015年3月收治的2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组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例。其中对照组使用常规开腹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应用纤维胆道镜配合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结果研究组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经纤维胆道镜配合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后,临床疗效较高治疗有效率达到90.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达到70.0%,两组对比有统计差异(P0.05);同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研究组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中,采取纤维胆道镜配合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改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发挥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在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0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进行调查分析,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放取石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采用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42.13±8.72)min,术中出血量为(46.61±10.38)ml,均明显低于采用常规开放取石术的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后出现1例肠管损伤患者,并发症总数为1例(5.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不仅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患者恢复快等优点,同时也降低了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值得广泛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6例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取石术,并根据取石满意度、胆总管直径及下段通畅情况、肝内胆汁淤积程度,选择留置T管引流或行胆总管一期缝合。结果:94例患者成功完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取石术。其中,留置T管引流63例,行胆总管一期缝合31例;手术时间为(135±34)min,术中出血量为(65±10)ml,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3.5±1.5)d,术后住院时间为(7±3)d,术后复查均无结石残留,术后随访均无结石复发及其他并发症发生;2例分别因腹腔粘连严重和腹腔镜下出血难以控制中转开腹。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安全可行、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输尿管中上段结石治疗的手术技巧及效果。方法以2013年1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72例输尿管中上段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行腹膜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观察患者基本手术指标,统计手术成功率、结石清除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72例患者后腹腔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病例,手术成功率100%。术后复查取石干净、彻底,无残留,结石清除率100%,并发症发生率0%。患者平均手术时间(65.5±10.4)min,术中出血量(38.5±5.2)ml,术后住院时间(5.1±1.2)d。结论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中上段结石创伤小、净石率高,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予以开腹取石术治疗,观察组予以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取石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效果好,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患者可更快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开放术以及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在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来我院就医的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50例,2014年11月22日—2017年11月11日),通过就诊顺序单双号分组(分2组)。分别给予开放术、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对比2组相关临床指标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石清除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25.45±15.51)ml、下床活动时间为(2.11±0.51)d、住院时间为(7.77±0.52)d、结石清除率为100.00%,数据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3年1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3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以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探查胆道取石。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等相关手术指标,统计患者手术成功率、结石残余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本组手术成功率100.00%,平均手术时间(121.0±14.3)min;平均术中出血量(42.5±8.1)ml;平均肛门排气时间(32.3±9.5)h;平均住院天数(12.4±1.6)天。结石残余率0.00%,并发症发生率16.67%,镇痛率6.67%,VAS均值(2.24±0.97)分。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创伤小,恢复快,预后良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联合腹腔镜硬质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14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集35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住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18例运用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而观察组17例运用ERCP取出胆总管结石,再联合腹腔镜硬质胆道镜行保胆取石术。分别记录两组中手术时间、术后残余结石率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腹泻消化不良发生率。结果:研究过程中除观察组1例因ERCP取石失败外其余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残余结石、手术并发症、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CP联合腹腔镜硬质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手术相对传统开腹手术成功率高、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3月~2015年3月入院的60例行胆总管结石取出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给予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取石术,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开腹取石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有关临床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时间、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术后切口疼痛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LC+LCBDE(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与EST+LC(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这两种不同术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方式将2015年5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68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采用EST+LC治疗,观察组给予LC+LCBDE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费用,对比手术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费用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采取LC+LCBDE进行治疗,安全有效,且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较少,可作为临床上首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后腹腔镜切开取石手术的临床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50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患者(25例;后腹腔镜输尿管上段结石切开取石术)和对照组患者(25例;开放手术)。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腹膜损伤率、手术时间、皮下水肿率、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总耗时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腹腔镜输尿管上段结石切开取石术具有微创性、安全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开腹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取石并T管引流治疗15例(对照组);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并T管引流治疗17例(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方法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采取不同方式治疗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180.3±14.2)m L、肛门排气时间(3.2±1.4)天、住院时间(15.2±0.9)天;观察组术中出血量(85.3±11.2)m L、肛门排气时间(1.3±0.9)天、住院时间(8.4±1.1)天,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选择使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患者住院时间短以及恢复快等诸多优点,同时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道取石术与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22年12月于常熟市第五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02例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患者,通过随机分组法分为试验组和常规组,各51例。常规组采取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试验组采用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道取石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常规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IL-6、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两组IL-6、CRP高于术前,但试验组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相比,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道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患者可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加速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在胆总管结石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两组均给予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观察组采用一期缝合,对照组采用T管引流。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前和术后3 d炎症因子、肝功能指标,术前和术后6 h疼痛程度,并发症。结果:观察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早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比术前低(P<0.05),观察组IL-6、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 h,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均低于术前,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析后腹腔镜技术治疗输尿管结石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收集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月-2014年12月接收的8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实施后腹腔镜技术治疗;对照组实施传统开放性输尿管切开取石术进行治疗,对比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抗生素使用时间分别是(74.6±52.2)min、(1.35±0.45)d、(8.6±2.6)d、(5.7±1.8)d,对照组分别是(166.7±45.3)min、(2.06±0.76)d、(12.6±2.5)d、(8.6±1.4)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引流管拔除时间、导尿管拔除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腹腔镜技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较好,且患者术后恢复较快,大大降低患者的痛苦与经济压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在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4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开腹腔当总管切开取石术开展治疗;观察组应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行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开展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予以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切口感染情况等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行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能够有效缩短平均手术时间,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不同微创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将72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6例,研究组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LCBDE)治疗,对照组采用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EST)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LC+LCBDE疗效较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