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60岁以下人群(不包括60岁,下文以60岁表示)急性主动脉夹层多排螺旋CT平扫诊断征象,提高60岁人群主动脉夹层CT平扫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3年1月—2017年12月主要因突发急性胸痛、腹痛等病因急诊就诊的患者44例。60岁年龄组14例,年龄最小45岁,最大54岁,平均(49.8±3.2)岁。≥60岁年龄组30例,年龄最小61岁,最大81岁,平均(71.2±6.3)岁。均行64排螺旋CT胸部扫描或胸腹部联扫,平扫检查后当日至一周内在本院行CTA检查明确诊断为主动脉夹层。对44例确诊主动脉夹层患者平扫诊断征象进行数据总结,结果使用SPSS软件进行χ~2检验。结果 (1)主动脉增粗,(2)钙斑内移,(3)主动脉内密度不均,(4)主动脉腔见内膜片影,(5)心包积液,(6)胸膜增厚,(7)胸腔积液,(8)背侧肺野高密度影,以上诊断征象经统计学分析,(2)~(8)的诊断征象在≥60岁年龄组与60岁年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征象(2)(3)(7)在≥60岁年龄组发生率较高;征象(4)(5)(6)(8)在60岁年龄组发生率较高。结论 60岁年龄组主动脉夹层主要表现为主动脉腔内见内膜片影、心包积液、胸膜增厚、背侧肺野高密度影四个征象,以上四个征象对60岁人群主动脉夹层平扫诊断更具有特征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诊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西门子C256彩色超声诊断仪,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25例,并将其超声检查结果与CT、MRI、DSA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经胸超声心动图与CI、MRI、DSA结果的符合率在98%以上(P0.05)。结论急诊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可靠、准确,对指导临床选择最佳治疗方案起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进行血清D-二聚体(D-D)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在急性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重庆市南岸区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其中典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有26例,非典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有24例)及同期在该医院进行体检的50例健康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后的CT表现,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12/2015-12来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中医院就诊的3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CT表现特点.结果:经CT检查可见主动脉增粗,有心包及胸腔积液现象.结论:根据胸主动脉夹层破裂的病理特点及相应临床表现,并结合CT的表现,可对胸主动脉瘤破裂做出准确判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和多层螺旋CT在急诊诊断主动脉夹层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集我院2004年2月~2014年10月诊治的主动脉夹层患者,采用SONDSITE公司的M-Turbo便携式床旁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头频率为1-5MHZ,检查内容包括M型及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频率多普勒检查。多层螺旋CT检查采用GE公司的Lightspeedpro 64排螺旋CT,扫描参数,140KV,350~550ma,层厚5 mm,全部病例均行平扫加增强,造影剂选用碘海醇370 mg/m L,经右侧前臂静脉注射,注射速率为4.0ml/s,延时23~28 s,使用高压注射器,应用智能跟踪技术进行扫描,扫描范围从主动脉弓至腹主动脉分叉部下方3cm处。所得图像,重建数据后传至工作站,应用多平面重建技术显示管腔内情况。结果 TTE诊断符合率为92.2%,CT诊断符合率为100%,TTE评估主动脉弓是否受累诊断符合率为94.6%,CT诊断符合率为100%。TTE评估主动脉瓣结构及功能受累程度诊断优于CT,而螺旋CT评估胸、腹主动脉分支血管及冠状动脉受累优于TTE。结论两种影像检查各有优缺点,TTE价格低廉,重复性强、方便,易于床头急诊,对于临床休克、心衰等各种危重病人的抢救和观察具有重要价值。而螺旋CT可进一步明确诊断胸、腹主动脉分支血管及冠状动脉的受累情况,为患者作出快速准确的定位、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急性主动脉夹层(AD)尽早做出正确诊断,减少误诊,降低死亡率。方法对患者的病因及诱因、首发症状、辅助检查、误诊情况、治疗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首发症状表现各异,误诊率为21.95%,胸片、彩超、CT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0.30%、73.33%、89.29%,高血压患者与非高血压患者、非误诊与误诊患者死亡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及时正确的诊断及积极治疗是提高AD患者生存率和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在基层医院急诊的早期诊断与治疗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7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主动脉夹层患者46例临床资料,分为对照组27例和观察组19例。对照组应用传统诊治,观察组应用协定流程诊治,对比两种诊治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急诊滞留时间、急诊救治有效率及误诊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协定流程诊治可提高主动脉夹层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妊娠期并发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罕见且凶险,严重危及孕妇及胎儿的生命。一旦确诊应紧急行外科手术治疗,在治疗夹层的同时尽可能保证胎儿成活。围术期麻醉管理的难度在于麻醉药物的选择和术中患者生命体征的维持,尤其是在体外循环期间患者血流动力学及体温的调控,对降低麻醉药物对胎儿的影响、提高孕妇及胎儿的存活率至关重要。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妊娠中期合并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手术麻醉过程,并结合文献回顾,以期为该类患者的救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超声心动图在鉴别诊断急性胸痛病因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6月本院接收的急性胸痛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以造影检查联合实验室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检查结果。结果与金标准进行比较,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急性胸痛的灵敏度为85.00%,特异度为0.00%,准确率为85.00%;急性心肌梗死、心尖部室壁瘤、高血压性心脏病、急性肺动脉栓塞、肥厚型心肌病、室间隔穿孔、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心肌梗死并发症心脏破裂等疾病均可能引起急性胸痛。结论超声心动图可有效鉴别诊断急性胸痛的病因,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双源螺旋CT支气管动脉成像在原发性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肺癌患者40例为观察组,同期肺部肿块者40例为对照组,使用西门子双源螺旋CT检查,统计其平均容积CT增强值、容积CT净增值,比较两组检出支气管动脉管径情况。结果观察组支气管动脉管径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灶体积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平均容积CT增强值高于对照组(P0.05),容积CT净增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源螺旋CT支气管动脉成像能有效显示原发性肺癌支气管动脉情况,为影像学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3DCE-MRA在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GESigna1.5TMR扫描仪,对8例临床怀疑主动脉夹层的患者行MRA平扫及单次屏气三维增强检查,扫描后在工作站重建图像,并分析其结果。结果 8例患者均为主动脉夹层,根据DeBakey分型,I型3例,Ⅱ型2例,Ⅲ型3例,增强扫描后均清晰显示真假腔及内膜破裂口,3例合并附壁血栓,7例患者主动脉分支受累,MR能清晰显示真、假腔,内膜瓣及破口。结论 MR成像,尤其三维CE-MRA是一种无创、快速成像、准确诊断主动脉病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为临床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主动脉夹层进行临床分析及随访,以了解该病的诊治方法及影像学意义。方法选取本院接收的190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 190例患者中男性有145例,女性有45例,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守治疗患者的死亡率为17.35%,血管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的死亡率为4.35%,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Ⅲ型患者中,保守治疗的死亡人数为14.86%,血管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的死亡率为2.70%,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动脉夹层中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高血压是影响病情发展及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彩超能更好的表现出主动脉夹层的间接征象,在其诊断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给予患者血管介入和外科手术治疗,能有效提升患者的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分析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反复胸痛的外科急诊救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胸科医院心血管外科八病区同一手术组于2014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29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反复胸痛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 29例患者中, 11例于术前死亡, 18例行急诊手术治疗, 门诊至手术室时间31~97(39±27)min, 手术时间253~455(415±23)min, 深低温停循环时间11~23(14.0±4.7)min, 主动脉阻断时间89~129(105±17)min, 体外循环时间132~223(186±31)min。18例手术患者死亡4例, 死因:术后严重脑部并发症2例、严重消化道出血伴肠梗阻导致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严重感染导致多脏器功能不全死亡1例。术后随访3个月~7年, 随访期间2例失访, 1例猝死(死因不详), 1例于术后2年突发脑出血伴右侧肢体偏瘫, 其他患者CT血管造影检查未见支架膨胀不全和吻合口漏。结论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反复胸痛术前猝死风险高, 急诊手术是救治的唯一有效手段, 且手术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双源CT增强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对冠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150例冠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75例,实施冠状动脉双源CT增强扫描,B组75例,实施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对两组检出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检查结果显示,A组诊断符合率为93.33%,B组诊断符合率为84.00%,A组明显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后经介入手术确诊发现,A组有轻度狭窄3例确诊为中度狭窄,中度狭窄2例确诊为重度狭窄。B组有管腔闭塞4例和中度狭窄3例均确诊为重度管腔狭窄;中度狭窄2例和轻度狭窄3例,经介入治疗中显示,均为重度主干狭窄,或为多支病变。结论:对冠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诊断时,选择冠状动脉双源CT增强扫描,可显著提高诊断率,减少误诊率和漏诊率,促使患者早期确诊,及时采取措施治疗,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确切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分析胸主动脉钝性伤采用CT影像进行诊断所具有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48例胸主动脉钝伤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急诊手术诊断方式与CT影像诊断方式。结果通过观察CT影像可以看出所表现的征象为蛛网征、双控征、内膜瓣钙化等,从增强图像中可以看到患者管腔内出现"Y"形的低密度阴影间隔。将手术诊断方式作为基础,胸主动钝性伤患者的CT影像诊断敏感度是100.0%,特异度是83.3%。结论对胸主动脉钝伤性患者采用CT影像诊断的方式能够获得正确信息,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与敏感性,在临床医学上存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使用双源CT观察关节及周围组织的尿酸盐结晶,探索临床诊断痛风及鉴别诊断其他关节疾病。方法选择最近2周发作过单关节肿或关节痛患者19例,行双源CT检查,部分患者在B超下穿刺取关节液镜检。结果 16例痛风患者发现有36处有尿酸盐结晶,好发于双侧足趾关节、近端指关节、远端指间关节周围、跖关节、胫骨下端,尿酸盐结晶易沉淀在近关节骨表面,肌肉、韧带等关节周边软组织,并且关节疼痛的部位与尿酸盐结晶沉淀部位一致,尿酸盐结晶的大小可以测量。结论双源CT可以清晰显示尿酸盐结晶,为无创检测手段,在鉴别诊断不明原因单关节肿痛方面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主动脉壁内血肿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为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经临床检查证实为主动脉壁内血肿的46例患者,分析其胸部X线平片、CT及MRI特点,对比X线、CT以及MRI诊断主动脉壁内血肿的准确率。结果:46例主动脉壁内血肿,表现为主动脉壁环形增厚17例,新月形增厚15例,环形和新月形增厚同时存在或不规则增厚14例,腔内无内膜片及真假两腔形成,增厚的血管壁内无对比剂进入。胸部X线平片、增强CT、MRI均可见阳性征象,CT、MRI直接观察到病变程度及累及的范围。X线、MRI以及CT诊断主动脉壁内血肿的准确率分别为60.0%、71.7%、100%。结论:CT扫描及MRI成像能够诊断较为典型的主动脉壁内血肿,并与主动脉其他常见疾病相鉴别,是主动脉壁内血肿诊断的有效手段,综合分析临床表现利于早期确诊,加强血压控制利于病变稳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在急性阑尾炎中的诊断意义。方法抽取2017年7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80例疑似急性阑尾炎患者开展研究,在手术病理确诊前,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检查与超声检查诊断,并以手术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分析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阑尾炎病理类型意义。结果手术病理检查确诊为急性阑尾炎者62例。多层螺旋CT诊断出急性阑尾炎者60例;超声诊断出出急性阑尾炎者49例。多层螺旋CT诊断符合度与金标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检查与超声诊断符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可有效辨证病情,为临床诊治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在主动脉夹层术后并发神经系统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对2015年9月—2017年9月我院急性主动脉夹层手术治疗后并发神经系统损伤的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有3例出现苏醒延迟,3例未苏醒;1例患者心搏骤停死亡,死因为多器官功能损害;2例患者家属要求自动出院;脑梗死1例;脑出血1例;偏瘫1例;术后出现精神症状12例。结论对主动脉夹层术后并发神经系统损伤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不良事件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在诊断糖尿病伴发冠心病中采取心电图、双源CT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中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参与诊治分析的49例糖尿病伴发冠心病患者所有临床数据,参照组实行心电图,实验组实行双源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观察不同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依据敏感性。结果根据选择性冠脉造影作为判断标准,参照组诊断符合率55.10%,诊断敏感性56.25%;实验组诊断符合率为97.95%,诊断敏感性为100%。结论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诊断中双源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具有简单、安全、可靠的一种措施,可提升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