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是成人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占老年人肾病综合征发病率的23%~75%[1],占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9.89%[2].  相似文献   

2.
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是成人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占老年人肾病综合征发病率的23%~75%[1],占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9.89%[2].  相似文献   

3.
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是成人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占老年人肾病综合征发病率的23%~75%[1],占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9.89%[2].  相似文献   

4.
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是成人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占老年人肾病综合征发病率的23%~75%[1],占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9.89%[2].  相似文献   

5.
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是成人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占老年人肾病综合征发病率的23%~75%[1],占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9.89%[2].  相似文献   

6.
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是成人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占老年人肾病综合征发病率的23%~75%[1],占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9.89%[2].  相似文献   

7.
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是成人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占老年人肾病综合征发病率的23%~75%[1],占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9.89%[2].  相似文献   

8.
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是成人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占老年人肾病综合征发病率的23%~75%[1],占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9.89%[2].  相似文献   

9.
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是成人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占老年人肾病综合征发病率的23%~75%[1],占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9.89%[2].  相似文献   

10.
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是成人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占老年人肾病综合征发病率的23%~75%[1],占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9.89%[2].  相似文献   

11.
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是成人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占老年人肾病综合征发病率的23%~75%[1],占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9.89%[2].  相似文献   

12.
<正>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是导致成人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病理类型,其发病率大约为1.2/100 000/年,我国学者报道IMN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比例约为9.89%[1],近年来儿童特发性膜性肾病也逐渐受到重视,来自对全球范围内原发性肾脏病的研究认为儿童膜性肾病发病率约为0.1/100 000/年[2],我国最新的数据显示儿童膜性肾病的发病比例约为7.5%[3]。IMN通常起病隐匿,大约50%~  相似文献   

13.
<正>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以肾小球基底膜上皮细胞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伴基底膜弥漫增厚为特征的一组疾病[1],临床主要表现为水肿及大量蛋白尿,是成人肾病综合征的常见原因。Sangeetha等[2]回顾性分析美国亚利桑那州2004年~2014年肾活检结果,发现MN占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20.28%,在导致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病因中居第二位;来自北  相似文献   

14.
<正>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 MN)是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病理类型,其特征性表现是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 GBM)上皮细胞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且伴有GBM弥漫性增厚[1]。MN可分为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 IMN)和继发性膜性肾病(secondly membranous nephropathy, SMN),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老年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内科2009年3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287例成人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资料,按WHO1995年肾小球疾病分类标准进行病理学分类。结果住院成人肾病综合征患者共287例,其中(年龄≥60岁)老年肾病综合征61例,约占21.2%。61例老年肾病综合征的原发病:原发性肾病综合征53例,占86.9%;继发性肾病综合征8例,占13.1%,其中肾淀粉样变3例,狼疮肾炎2例,多发性骨髓瘤2例,血管炎1例。老年肾病综合征临床表现以浮肿、血尿为主,合并血尿者占67.2%(41/61);53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中,合并贫血者占52.8%(28/53);急性肾衰竭的发生率为42.6%(26/61),慢性肾衰竭的发生率为6.6%(4/61);感染的发生率59.0%(36/61),包括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其中16例发生于激素或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前,20例发生于治疗后;血栓、栓塞的发生率11.5%(7/61)。53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17例行肾穿刺活检术,其中膜性肾病10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3例,IgA肾病2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1例,弥漫增生硬化性肾小球肾炎1例,以膜性肾病为主(58.8%)。结论在肾病综合征患者中,老年人所占比例并不高(21.2%),其临床表现与年轻人的肾病综合征相似,但较复杂,合并贫血、急慢性肾衰竭和感染的比例较高,最常见的病因是仍是原发性肾小球疾病(86.9%),其病理类型以膜性肾病最常见。  相似文献   

16.
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是肾小球系膜区以IgA或IgA为主的免疫球蛋白沉积,以肾小球系膜增生为基本组织学改变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在我国IgA肾病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40%~47.2%[1],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病的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之一,15%~40%的患者在发病15年后进展成终末肾衰竭(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2]。在我国IgA肾病占终末期肾病的18.3%[3]。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均有利  相似文献   

17.
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 MN)是临床上以无症状蛋白尿或肾病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病理以肾小球基底膜上皮下弥漫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伴基底膜弥漫增厚为特点的一组疾病,分为特发性和继发性.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病因不明,继发性MN常继发于肿瘤、感染、药物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在诊断为IMN之前须排除继发因素[1].MN是白种人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的最常见病因,约占25%~40%[2],在国内南京军区总院的单中心研究报道中,其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9.98%[3].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邯郸地区成人肾活检患者中原发肾小球疾病病理类型及流行病学演变特点。方法 2002年4月至2017年4月就诊于邯郸市中心医院肾内科行经皮肾穿刺术患者中成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共1 627例。回顾性分析邯郸地区成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病理类型分布特点及15年流行病学演变规律。结果邯郸地区成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1 627例,男876例,占53.84%,女751例,占46.16%。男女比1.17:1,平均年龄(40.1±15.8)岁(18~79岁)。原发肾小球疾病多发于青壮年(18~40岁占51.69%),男性高发(占53.84%)。病理类型以膜性肾病最多见,占46.28%,其次微小病变(19.18%)和IgA肾病(17.33%);近几年来膜性肾病构成比明显增高(从23.98%提高到55.84%),好发于中年,IgA肾病及微小病变以青年男性高发,构成比较前有所下降(分别由27.46%降至12.99%,22.75%降至17.65%)。最常见的临床综合征是肾病综合征(占64.84%)和慢性肾炎综合征(占24.65%);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膜性肾病(占54.22%)和微小病变(占26.87%),慢性肾炎常见的病理类型是IgA肾病(占37%)和膜性肾病(占36.75%)。结论邯郸地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好发于青壮年男性。病理类型以膜性肾病最多见,且构成比呈明显上升趋势,其次微小病变和IgA肾病较为多见,最常见临床表现是肾病综合征。  相似文献   

19.
中医药治疗膜性肾病的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膜性肾病 (MN)是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本病的发病率较高 ,国内报道其占成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 8.8% ,居第 3位[1] 。 80 %的膜性肾病临床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 ,占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 2 0 %~30 %。西医多用类固醇激素和 (或 )细胞毒药物治疗 ,疗效不佳 ,且副作用大。我国中医、中西医结合工作者经过大量研究证实中医药治疗本病有效 ,故本文将近 10年来中医药治疗MN的实验研究综述如下。   1 膜性肾病动物模型的选择随着免疫学的不断发展和对MN发病原理研究的不断深入 ,形成了两种比较公认的MN的实验动物…  相似文献   

20.
正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是临床上成人肾病综合征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男女的比例为2∶1。其病理特征包括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basement membrane,GBM)上皮细胞侧出现免疫复合物沉淀(光镜)、肾小球毛细血管网呈结节状改变(光镜)、GBM肥厚(电镜)以及上皮下致密沉积物(电镜)等[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