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血尿灵治疗气阴两虚型肾性血尿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符合研究条件的气阴两虚型肾性血尿患者220例,随机分为血尿灵颗粒治疗组和肾炎康复片对照组各110例,疗程8周,以0周、4周、8周作为观察的时间节点,分别评价中医证候积分和检测尿常规、24 h尿蛋白定量、肾功能,8周随访结束后观察各组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血尿灵颗粒治疗组完成试验101例,失访脱落9例;对照组102例,失访脱落8例。治疗组中医证候8周较0周有明显改善,组内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灵组手足心热、午后潮热、面色少华、易感冒症状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倦怠乏力、腰膝酸软、浮肿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但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周结束时,两组尿沉渣红细胞定量均有明显下降,组内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24 h尿蛋白定量、GFR保持稳定,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尿灵具有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的功效,治疗气阴两虚型肾性血尿疗效显著,优于肾炎康复片,无明显不良反应。证明益气养阴、凉血化瘀的血尿灵治疗气阴两虚型肾性血尿是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阳参益肾胶囊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激素减量维持阶段补体水平的稳定作用和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选取经治疗后补体水平正常,而在随诊时(激素减量维持阶段)补体水平低于正常值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3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6例。对照组继续予激素和羟氯喹等药物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阳参益肾胶囊。两组疗程均为4周,分别在治疗前后测定患者补体(C3、C4)、免疫球蛋白(Ig G、Ig A、Ig M)、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血尿常规、24 h尿蛋白定量等水平以及SLE疾病活动指数评分(SLEDAI)。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补体C3、C4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或P=0.000);治疗组补体C3、C4水平正常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或P=0.023)。治疗组24 h尿蛋白定量和SLEDAI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或P=0.001)。结论:阳参益肾胶囊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激素减量维持阶段的补体水平可能具有良好的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慢性肾盂肾炎病人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肾盂肾炎患者90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成西药组和中药干预组。西药组每天口服左旋氧氟沙星胶囊0.1 g,连续服用12周。中药干预组在西药组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生理盐水100 ml+黄芪注射液20 ml 2周,间隔2周后重复使用,共完成3疗程。结果:6周后西药组Ig G、Ig A、Ig M、Ig E、补体C3、CD4/CD8含量变化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干预组Ig G、Ig A、Ig M含量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g E、补体C3、CD4/CD8含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在Ig G、Ig A、Ig M的含量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2周后西药组Ig G、Ig A、Ig M、Ig E、补体C3、CD4/CD8含量变化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干预组Ig G、Ig A、Ig M、Ig E、C3、CD4/CD8含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黄芪注射液可以调节慢性肾盂肾炎病人免疫功能,减少感染发作频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尿液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表达与肾性血尿中医分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原发性单纯性血尿(肉眼或镜下血尿且24 h尿蛋白定量1.0 g)或血尿伴蛋白尿(24 h尿蛋白定量3.5 g)的行肾穿刺的患者,排除继发性、遗传性及其他非肾小球来源的血尿患者共237例,通过中医症候辨证分型,将其分为气阴两虚型80例,风湿内扰型59例,脉络瘀阻型98例,并设40例正常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患者尿液炎症因子IL-6、TNF-α和MCP-1表达,通过免疫荧光检测肾脏组织病理改变。结果:气阴两虚型、风湿内扰型和脉络瘀阻型之间,尿液的IL-6、TNF-α和MCP-1浓度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以风湿内扰型尿液的IL-6、TNF-α和MCP-1浓度最高(P0.05~0.01);气阴两虚型、风湿内扰型和脉络瘀阻型不同中医证型与肾脏免疫病理存在相关性,气阴两虚型肾脏Ig A、Ig G和Ig M表达最低,Ig A和Ig M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IgG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脏补体C_3、C1q和Fib亦以气阴两虚型表达最低,其中C3和C1q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Fib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性血尿中医辨证分型之气阴两虚型、风湿内扰型和脉络瘀阻型,各型尿液中IL-6、TNF-α和MCP-1浓度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肾脏免疫病理的IgA、IgG、IgM和补体C_3、C1q表达亦不尽相同,该类生物标志物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物质基础的补充。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血尿安胶囊治疗Ig A肾病血尿和蛋白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经肾穿刺病理活检确诊为Ig A肾病且同时伴有血尿﹑蛋白尿的患者68例,在低盐低脂优质蛋白饮食基础上,给予ARB类药物缬沙坦胶囊80 m,每日1次,口服3月,3月后联合血尿安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再观察3月。分别于入组时﹑入组后3月及6月采集患者血液及尿液标本,行尿常规红细胞计数、24 h尿蛋白定量及肝肾功能、血红蛋白检测。对比不同时间点尿红细胞计数﹑24 h尿蛋白定量及肝肾功的变化。结果:68例患者经缬沙坦胶囊3月治疗后,尿红细胞计数无明显减少(P 0. 05),24 h尿蛋白定量减少(P 0. 05)。联合血尿安胶囊3月治疗后,尿红细胞计数显著减少(P 0. 01),24 h尿蛋白定量进一步减少(P 0. 01),肾功能及血红蛋白明显改善(P 0. 05)。结论:血尿安胶囊可减少Ig A肾病患者尿红细胞计数,与缬沙坦联合可显著减少尿蛋白、延缓肾功能进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从肝论治慢性肾小球肾炎血尿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从肝论治慢性肾小球肾炎血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肾小球肾炎血尿患者(肝肾阴虚挟火证)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丹栀逍遥散加味煎剂口服治疗,并设常规西药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尿常规红细胞数、24h尿红细胞计数,尿血的疗效情况,各主要中医证候的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在减少尿常规红细胞数、24h尿红细胞计数,血尿综合疗效,改善中医证候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选用丹栀逍遥散加味从肝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血尿(肝肾阴虚挟火证)的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能明显改善证候。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分期不同分型白癜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变化情况。方法:以2015年8月-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226例白癜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疾病分期分为稳定期组(n=118)与进展期组(n=108),按照疾病分型分为节段型组(n=50)、局限型组(n=45)、散在型组(n=42)、泛发型组(n=49)及肢端型组(n=40),以同期的7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白癜风患者进行药物治疗,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治疗前后白癜风患者及对照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G(Ig G)、免疫球蛋白A(Ig A)、免疫球蛋白M(Ig M)、补体C3及C4水平。结果:稳定期患者的血清C3与C4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进展期患者的血清Ig G、Ig A、Ig M、C3及C4水平均显著低于稳定期组与对照组(P0.05);节段型患者的血清Ig G、Ig A、Ig M、C3及C4水平均显著低于其他类型患者及对照组(P0.05)。治疗后,稳定期患者的血清C3与C4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进展期患者的血清Ig G、Ig A、Ig M、C3及C4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节段型患者的血清Ig G、Ig A、Ig M、C3及C4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各组患者血清Ig G、Ig A、Ig M、C3及C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癜风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存在异常,不同分期不同类型白癜风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也存在差异,通过治疗可调节其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通络保肾方(大黄虫丸加减)对IgA肾病(CKD1~2期)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IgA肾病(CKD1~2期)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在基础治疗的同时,治疗组加服通络保肾方,对照组加服氯沙坦钾片,共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血瘀证证候、疾病疗效、血纤维蛋白原(Fb)、血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尿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尿白蛋白/肌酐比(ACR)、尿红细胞计数(RBC)、血肌酐(Sc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 GFR)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血瘀证积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血瘀证证候总有效率分别为91.4%和57.9%(P0.01),疾病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1.0%和82.5%(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血Fb降低(P0.05),血AT-Ⅲ显著升高(P0.01),尿FDP显著降低(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24 h UP均显著降低(P0.01),尿ACR、尿RBC均减少(P0.05),两组血Scr和e GFR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通络保肾方能改善IgA肾病(CKD1~2期)血瘀证临床证候,降低血Fb,升高血AT-Ⅲ活性,降低尿FDP水平,减少蛋白尿、血尿,稳定肾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比较观察没食子提取物(turkish galls extract,TGE)对Ig A肾病(Ig A nephropathy,Ig AN)大鼠IL-6水平的影响,探讨其主要的作用机制。方法:成功建立Ig AN大鼠后随机分为TGE高、中、低剂量组(300 mg/kg、150 mg/kg、75 mg/kg),设正常组及Ig AN未干预组作为对照,每组各20只。应用尿沉渣镜检法测定各组大鼠尿红细胞;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尿液IL-6含量;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肾组织IL-6表达;观察各组大鼠肾脏病理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Ig AN组大鼠尿红细胞、尿液及肾组织IL-6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Ig AN未干预组相比,高剂量组上述指标下降最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Ig AN组大鼠均出现不同程度肾组织病变,以高剂量组病变最轻微。结论:TGE可以减少尿液及肾组织IL-6的表达,减轻肾组织病理改变,起到保护肾脏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准确、无创伤的生物标志物来反映慢性肾脏病患者肾间质纤维化。方法:以慢性肾脏病患者为研究介入点,拟通过探索尿液 miR -21表达水平与肾纤维化程度、肾小球滤过率及气虚血瘀证积分等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1)慢性肾脏病患者尿沉渣 miR -21水平与健康组比较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IgA 肾病患者与健康组比较,尿沉渣的 miR -21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与非 IgA 肾病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 IgA 肾病患者与健康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3)肾间质纤维化分别与尿沉渣 miR -21、气虚血瘀证积分呈正相关关系,与 eGFR呈显著负相关;尿沉渣 miR -21与肾间质纤维化、气虚血瘀证积分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尿沉渣 miR -21可能是 IgA 肾病合并肾间质纤维化患者尿沉渣中的特异性指标之一;尿沉渣 miR -21与气虚血瘀证积分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血尿康胶囊治疗IgA肾病血尿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IgA肾病随机分为血尿康胶囊组(治疗组)50例,雷公藤多苷片组(对照组)50例,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中医症候积分,尿红细胞,24h尿蛋白定量,尿ANG、尿β2微球蛋白,血TGF-β1改善情况及疗效,辨证分型与疗效的关系。结果:血尿康胶囊有减轻IgA肾病血尿、蛋白尿作用,控制血尿疗效优于雷公藤多苷(P〈0.05)。改善中医临床症候积分、改善腰膝酸软等症状方面优于雷公藤多苷(P〈0.05)。降低血TGF-β1、尿NAG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对照组均能稳定BUN、Scr、Ccr水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症候、西医疗效有效率分别为98%,88%;对照组有效率74%,70%,治疗组优于雷公藤对照组(P〈0.05)。阴虚火旺、瘀血阻络两证型治疗组疗效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尿康胶囊可能通过多种调节机制,具有一定的减轻IgA肾病血尿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用尿红细胞激光参数测定来辅助鉴别血尿来源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UF-100流式尿沉渣分析仪对79例肾性血尿(经肾活检证实)标本和128例非肾性血尿标本进行尿红细胞各项激光参数的测定,并将仪器红细胞信息与普通光镜红细胞形态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肾小球性血尿和非肾小球性血尿标本的70%红细胞前向散射光强度(RBC-P70Fsc)分别为(58.5±11.5)ch和(113.3±9.3)ch(P<0.01)、未溶解的红细胞比例(Non-Lysed RBC%)分别为(65.7±26.8)%和(85.6±10.6)%(P<0.01)、红细胞平均散射光强度(RBC-MFsc)分别为(56.1±13.9)ch和(92.8±6.3)ch(P<0.01)、红细胞前向散射光分布宽度(RBC-Fsc-DW)分别为(30.7±9.1)ch和(19.6±6.8)ch(P<0.05);仪器提示红细胞信息与普通光镜红细胞形态检查结果判断肾小球性血尿的敏感性分别为91.1%和81.0%,特异性分别为83.6%和85.2%.结论:流式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尿红细胞激光参数敏感准确、客观可靠,是一种有价值的鉴别肾性和非肾性血尿的过筛试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对消化道肿瘤切除手术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消化道肿瘤术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静脉滴注,3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1次/d,疗程3周。对照组用法同观察组,但仅含维生素B6。两组在术前、术后4、8 d分别检测免疫球蛋白Ig A、Ig G、Ig M、补体C3、C4和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结果术后4 d两组Ig A、Ig G、Ig M、补体C3、C4和CD3、CD4、CD8、CD4/CD8较术前均下降(P0.05),而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8 d观察组Ig A、Ig G、Ig M、补体C3、C4和CD3、CD4、CD8、CD4/CD8恢复更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应用斑螯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可逐渐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以单纯血尿为主的Ig A肾病患者的预后及验证牛津分型在预后评价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以单纯血尿为主Ig A肾病患者,根据临床特点分为单纯性镜下血尿组、发作性肉眼血尿组、镜下血尿合并少量蛋白尿三组,根据预后分为临床缓解组、持续存在组、临床进展三组;根据牛津分型中提出的四项病理指标及排除的两项病理指标(球性硬化Y、新月体形成C),来综合分析牛津分型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1)纳入临床预后随访患者共55例,70.9%的患者病情得到缓解或无变化,29.1%的患者发生临床进展,其中3例发生肾功能恶化,(2)牛津病理分型以M1S0E0T0及M1S1E0T0所占比例最大,其中单项病理指标S、E、T、Y在临床分组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Y、C在临床分组分布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T、Y在临床预后分组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E、T与临床预后具有相关性,为预后不良指标。结论:以单纯性血尿为主的Ig A肾病患者30%左右出现临床进展,6%患者预后差,牛津分型中内皮细胞增生(E)及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T)与临床进展相关,为预后不良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药柴芩方及其加味方治疗Ig A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观察88例患者,运用电子化临床数据采集与管理(EDC)系统,采用其中央随机系统将患者分为对照组(缬沙坦+柴芩方颗粒安慰剂)及治疗组(缬沙坦+柴芩方颗粒剂及加味),疗程6个月,观察两组病例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ro)、尿红细胞计数、肾功能等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纳入统计共有79例患者,治疗组(n=40)和对照组(n=39)的总有效率分别77. 5%vs56. 4%(P <0. 05)。治疗6月后,治疗组的24 h upro、尿红细胞计数、血肌酐(Scr)、血尿酸(UA)均有下降。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尿红细胞转阴率及尿红细胞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中西医病证结合采用柴芩方治疗Ig A肾病可减少尿红细胞、Scr、UA及尿蛋白排泄,提高肾小球滤过率,疗效优于单用缬沙坦,且安全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伴部分新月体形成的Ig A肾病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比较115例伴部分新月体形成的Ig A肾病患者与91例不伴新月体形成的患者临床表现、肾脏病理等方面异同。结果:(1)一般情况:伴部分新月体形成的Ig A肾病患者病程短于不伴新月体形成组(P0.05),且伴部分新月体形成组扁桃体肿大出现的比例高(P0.05)。(2)理化指标:伴部分新月体形成组血肌酐水平、Ig A/C3比值显著高于不伴新月体形成组(P0.05),e GFR、血红蛋白水平低于不伴新月体形成组(P0.05);两组间24小时尿蛋白定量、Alb、UA、TC、TG、LDL、血清Ig A、补体C3及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肾脏病理:两组病理类型均以局灶增生型为最多,伴部分新月体形成组病理类型其次为局灶增生硬化型,而不伴新月体形成组其次为轻度系膜增生型(P0.05);伴部分新月体形成组炎细胞浸润积分、肾间质纤维化积分、肾小管萎缩积分明显高于不伴有新月体组(P0.05)。结论:伴部分新月体形成的Ig A肾病患者病情进展较快,基础肾功能(血肌酐、e GFR)偏差,肾小管间质病变重,提示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高通量透析(HFHD)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中医证候以及营养不良和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A组应用高通量透析,B组应用普通透析,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TCM syndromes cores),及治疗后血红蛋白(Hb、血浆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肱三头肌皮皱厚度(TSF)、上臂中段肌肉周径(MAMC)等指标变化。结果:(1)治疗4周、8周后,A组中医实证积分、虚证积分、总积分与治疗前相比有降低趋势,但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A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下降(P〈0.05),B组证候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A组临床疗效优于B组(P〈0.01)。(2)治疗12周时,A组Hb、Alb、PAB明显上升(P〈0.05),hs-CRP、IL-6、TNF-α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P〈0.01),TSF升高(P〈0.01),MAMC有升高趋势,但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B组患者Hb、Alb、PAB、hs-CRP、IL-6、TNF-α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2周后,A组IL-6水平低于B组患者(P〈0.05)。结论:HFHD可减少MHD患者中医证候临床积分,改善患者营养不良及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清上温下中药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定量、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一般情况、证候积分、尿蛋白定量、UACR、肾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临床疗效、证候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可改善DN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及UACR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血肌酐值、eGFR值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肌酐较前降低,eGFR较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上温下中药可显著改善DN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蛋白尿,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细胞性排斥伴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补体裂解片断(C4d)沉积对移植肾预后的影响。方法经病理证实的急性细胞性排斥肾移植患者145例,根据病理表现有否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C4d沉积,将其分为细胞性排斥+C4d阳性组(C4d阳性组)64例,单纯细胞性排斥组(C4d阴性组)81例。比较两组术前一般情况、排斥反应发病情况、抗排斥治疗、移植肾失功率及移植肾存活率。结果两组的术前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4d阳性组的急性细胞性排斥反应发生时间明显早于C4d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anff分型Ⅰ型与Ⅱ型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期间C4d阳性组有22例(34%)移植肾失功,明显高于C4d阴性组的11例(1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Kaplan-Meier法分析发现C4d阳性组的移植肾存活率明显低于C4d阴性组(P0.01),移植肾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1%、79%。结论急性细胞性排斥反应伴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C4d沉积的肾移植患者,术后较早发生排斥反应,抗排斥治疗效果较差,移植肾存活率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温阳活血法治疗早期浆细胞性乳腺炎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4月—2022年12月于我院治疗的80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患者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40例,在常规西医治疗同时给予患者温阳活血法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评价患者各项中医证候评分,以及乳房红肿部位温度评分,通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患者乳房疼痛情况,比较治疗前、后检测患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白细胞计数(WBC)、泌乳素(PRL)、补体C4、免疫球蛋白IgM水平,记录两组患者6个月内复发率。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复发率为2.5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中医证候评分、乳房疼痛评分、肤温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MGB1、CRP、NEUT、WB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补体C4、免疫球蛋白IgM、PR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阳活血法治疗早期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可降低患者HMGB1、CRP、NEUT、WBC水平,抑制机体炎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降低PRL水平,减轻患者乳房疼痛,缓解患者病情,提升临床疗效,减少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