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研究妊娠期糖尿病即时糖化血红蛋白检验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行产前检查的孕妇90例,其中50例为糖尿病孕妇作为糖尿病组,另有40例身体正常孕妇作为健康组以便对照实验。所有孕妇均行口服糖耐量、空腹血糖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指标等检测。结果健康组与糖尿病组在空腹血糖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糖尿病孕妇的糖化血红蛋白指标与健康孕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统计学相关性分析,妊娠糖尿病的糖化血红蛋白诊断敏感度大于80%。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即时检验糖化血红蛋白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有助于孕妇糖尿病的诊断,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糖化血清白蛋白检验应用于糖尿病诊治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和分析,对其诊断和血糖监测价值进行总结。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血糖控制较为平稳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100例血糖变化幅度较大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糖化血清白蛋白(GA)检验,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GA、Hb Alc、FPG、2h PG、动态血糖均值及尿糖定量等临床指标。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相较,两组患者的GA、Hb Alc、FPG、2h PG、动态血糖均值及尿糖定量等临床指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A检测可以较好地反映患者的血糖变化,与糖尿病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变化密切相关,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为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较为科学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格列齐特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72例,均分为研究对照两组,研究组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格列齐特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FBG、2 h FBG及Hb Alc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F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 Alc)等水平明显下降;降程度优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2型糖尿病患者格列齐特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糖化血红蛋白随机检验用于妊娠糖尿病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FPG、GCT、Hb Alc随机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妊娠期糖尿病组FPG、GCT、Hb Alc分别比健康组结果高。三种方法阳性检出率大小顺序依次为GCTHb AlcFPG。结论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是一种简便、可靠的方法,可作为妊娠糖尿病诊断的筛查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检验在糖尿病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6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来院体检健康者36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研究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可有效提高糖尿病的临床诊断和疗效判定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与瑞格列奈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5月~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2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3例,分别给予皮下注射预混胰岛素、甘精胰岛素与瑞格列奈联合治疗,对比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经过相应的治疗后,研究组的FPG、2 h PG、Hb A1c均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有明显升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甘精胰岛素与瑞格列奈联合治疗疗效确切,可明显降低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 Alc)检测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评估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89例糖尿病患者,依据病症分成微血管病变组(48例)、无微血管病变组(41例),且收集同时期的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临床比较,检测两组观察对象的Hb Alc和空腹血糖(FBG)水平。结果微血管病变组患者的Hb Alc、FBG水平与无微血管病变组、对照组比较均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微血管病变组的Hb Alc、FBG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 Alc检测应用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评估可有效判断其发生、发展过程,可作为糖尿病的早期诊断的标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型饮食疗法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食物交换份干预法,干预组采用新型饮食疗法进行干预,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组出院后半年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 Al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期间,干预组的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新型饮食疗法进行干预,有助于提高饮食治疗依从性,增强血糖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利拉鲁肽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11月我院收治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A组)与对照组(B组),各39例,治疗组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利拉鲁肽治疗,对照组应用甘精胰岛素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P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lc等指标以及体质、BMI等体重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利拉鲁肽的运用,能更有效的控制血糖,减轻体重,疗效更佳,而且没有低血糖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社区规范化管理对于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1日~2017年1月1日接收的80名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化管理,研究组采取规范化管理,让他们统一服用抗糖尿病药物-阿卡波糖。分别于建档时和建档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记录下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小时血糖(P2h PG)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含量。结果规范化管理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常规管理组(P0.05)。结论规范化管理糖尿病患者有利于糖尿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A199水平与血糖控制水平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85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入院和出院时分别进行血清CA199、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检测,分析其变化,另选取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糖尿病组血清CA199、Hb A1c、FPG、2 h PG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经治疗CA199水平随Hb A1c和血糖水平下降而下降,治疗前后CA199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A199明显增高,可作为血糖控制好坏的参考指标,应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缺铁性贫血孕妇给予膳食干预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缺铁性贫血孕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相同孕期饮食健康教育,研究组加用膳食教育干预。对比两组治疗干预前后体质指数、血糖、血红蛋白、两组妊娠结局(孕妇高血压疾病、早产、产后出血、妊娠糖尿病)。结果两组治疗干预前血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干预后血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妊娠结局中高血压疾病、早产、产后出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妊娠结局中妊娠糖尿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给予缺铁性贫血孕妇膳食干预,可以改善孕妇血红蛋白水平,提高血糖,减少妊娠不良结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检测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6年2月我院体检的糖尿病患者45例设为观察组,选择同期的健康体检者45名设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糖化血红蛋白(HbAlc)检测和空腹血糖(FPG)检测,观察两种检测方式的结果,并将所得数据进行分析,探究两种检测方式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结果两组体检人员的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与空腹血糖监测所得结果呈正相关,观察组相关数据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与空腹血糖蛋白检测所得结果呈正相关,在糖尿病诊断中应用效果均较佳,联合使用能够提高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尿微量白蛋白(um-ALB)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9—12月的糖尿病患者163例,根据患者的肾功能指标(尿素氮、肌酐、尿酸的测定值)分为糖尿病非肾病组(98例),糖尿病肾病组(65例),同期健康体检者56例;分别进行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的测定。结果糖尿病肾病组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结果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正比;糖尿病肾病的联合检测结果阳性率明显高于单项检测结果的阳性率。结论采用联合检测既能更好地监测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状态,又能及时地提示病变的受损程度,相互互补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的监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预混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皮下注射预混胰岛素治疗,观察组采用预混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餐后2 h血糖(2h PG)、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lc)各项指标下降更显著,疗效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混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形意拳三体式站桩作为2型糖尿病运动处方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糖尿病教育,不参加处方锻炼;观察组在常规糖尿病教育的基础上,需进行2次/d的形意拳三体式站桩,干预时间3个月。观察两组干预前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三酰甘油(TG)、生活质量。结果 (1)观察组干预后FPG、2 h PG、Hb A1c、TG与对照组相比下降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形意拳三体式站桩可有效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控制患者的生化指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西格列汀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74例,分为对照组(二甲双胍治疗)37例、观察组(西格列汀治疗)37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结果两组治疗后血糖水平同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1%低于对照组的23.32%,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西格列汀可达到同二甲双胍相同的血糖控制效果,且采用西格列汀治疗后患者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析对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运用甘精胰岛素治疗的同时,加用瑞格列奈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在使用不同胰岛素治疗的同时,均加以瑞格列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糖化血红蛋白(Hb Alc)、餐后2 h血糖(2 h PG)、空腹血糖(FBG)的变化情况以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较之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b Alc、2 h PG、FBG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Hb Alc、2 h PG水平,低于对照组,且低血糖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较为显著(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使用瑞格列奈治疗的同时配合甘精胰岛素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减少低血糖情况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与研究2型糖尿病肾病危险因素与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2012年5月~2013年11月期间收治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水平,将120例患者划分为糖尿病肾病组与单纯糖尿病组,分别为75例和45例;其中,2型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为研究组,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病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特征计数点(FCP)、糖化血红蛋白(Hb A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空腹血浆葡萄糖(FPG)、低密度脂蛋白(LDL-C)以及体重指数(BMI)等一系列指标,并且提出护理对策、措施。结果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病程、收缩压(SBP)、24 h尿蛋白量、Hb Alc等多个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肾病危险因素与LDL-C、BMI、糖尿病病程、收缩压(SBP)、24 h尿蛋白量呈现相关性。结论应当将LDL-C、BMI、糖尿病病程作为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预警因子,当作临床重点筛查对象,以此降低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探讨妊娠早期空腹血糖值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在本院产科门诊进行首次产检的孕妇共计54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妊娠早期空腹血糖值(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值进行检测,并在孕24~28周时行75 g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筛查对妊娠糖尿病(GDM)进行诊断。结果发生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其在年龄、妊娠早期BMI、血压、糖化血红蛋白以及空腹血糖值等指标方面均与未发生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妊娠早期空腹血糖值的升高,发生GDM的风险逐渐增加(P<0.05)。结论妊娠早期空腹血糖值对于妊娠期糖尿病的预测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