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摘要]目的:探讨首发青年抑郁症患者海马脑区神经生化代谢物的变异情况以及与记忆功能的相关关系。方法:对20例首发青年抑郁症患者(患者组)应用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检查,测量海马脑区神经生化代谢物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复合物(Cho)、肌酸(Cr)、肌醇(mI)的含量,同时采用韦氏记忆量表(WMS)测评进行认知心理学评定,并与15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① 患者组记忆商数(89.15±6.62) 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长时记忆、短时记忆和瞬时记忆三方面均明显受损(P<0.05~0.01);② 患者组左侧海马NAA/Cr比值(1.34±0.08)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双侧海马mI/Cr比值分别为0.63±0.13和0.6±0.1较对照组均有增高(P<0.05);③ 患者组左侧NAA/Cr与记忆商数呈正相关(P<0.01),左侧 mI/Cr与记忆商数呈负相关(P<0.05)。结论:首发青年抑郁症存在记忆功能障碍和海马神经细胞代谢功能异常,左侧海马脑区NAA/Cr降低和mI/Cr增高,可能是首发青年抑郁症记忆障碍的病理生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研究不同类型脑梗死患者睡眠结构及其与抑郁的相关性,为脑梗死患者睡眠障碍及抑郁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及理论支持.方法 抽取我院2012年4月-2015年5月接收的124例脑梗死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根据脑梗死不同发生部位将患者分为四组,分别为小脑梗死组30例、皮层梗死组33例、脑干梗死组29例及皮层下梗死组32例,对比观察四组患者睡眠结构及睡眠参数和睡眠障碍、HAMD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四组患者睡眠结构相比存在明显差异,脑干梗死组和皮层下梗死组觉醒时间远多于小脑梗死组和皮层梗死组,小脑梗死组NREM 1+2期、NREM期明显短于皮层梗死组、脑干梗死组及皮层下梗死组,小脑梗死组REM期、NREM 3+4期明显大于皮层梗死组、脑干梗死组及皮层下梗死组,各项数据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AMD评分、PSQI评分和NREM1+2期、觉醒指数呈正相关关系(P<0.05,r>0);与REM期和NREM 3+4期呈负相关关系(P<0.05,r<0).结论 皮层下梗死睡眠结构紊乱发生率更高,并且睡眠结构的变化和脑梗死后抑郁评分、睡眠障碍评分具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3.
田觅  陈长香  胡平  杨瑞  吴安娜 《医学综述》2012,18(6):931-933
目的探讨看书学习情况、学历与脑梗死患者记忆障碍的相关性,寻求减少脑梗死患者记忆障碍的发生率、减轻记忆障碍的严重程度的方法。方法抽取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140例确诊为脑梗死的患者,收集其学历、看书学习情况等基本资料,应用Rivermead行为记忆测验第2版(RBMT-Ⅱ)进行记忆功能测评。结果 140例患者的记忆障碍发生率为94.29%,看书学习频率不同的患者的记忆障碍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初中及以上学历患者记忆障碍发生率仅为90.48%,明显好于文盲及小学学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学历高、平时看书学习对记忆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应鼓励老年脑梗死患者适度看书学习。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和探讨脑梗死后认知障碍和情感障碍的相互影响.方法 收集神经内科住院的首发脑梗死患者189例.正常对照组56例.分别进行认知功能测定,情感测定以及CT各项指标的测量,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89例脑梗死患者中,有认知障碍者103例(55%),其中轻度认知障碍者43例(23%),中度认知障碍者36例(19%),重度认知障碍者24例(13%).正常组和脑梗死组认知功能障碍有显著性差异,回归分析结果 ,认知障碍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文化程度和职业,年龄和性别的影响不显著.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和职业对焦虑抑郁情感的影响均不显著,仅年龄对焦虑情感有轻度影响.脑梗死体积、数量和部位不同以及是否存在白质疏松,其认知障碍和情感障碍均有显著性差异.左侧半球病变较引起的认知损害及情感障碍右侧半球病变比较严重,额叶、颞叶、顶叶、丘脑和边缘叶区域的脑梗死较其他部位病变的认知损害严重,而且左侧半球病变致其焦虑和抑郁情感障碍的发生率也较高.相关分析结果 显示,皮质及皮质下萎缩程度与认知功能损害和情感障碍呈显著相关,认知障碍与焦虑-抑郁情感障碍也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脑梗死后认知障碍和情感障碍发生率很高,且与梗塞部位、容积、数量等显著相关,脑梗死后情感障碍与认知功能障碍有明显的相互影响关系,严重降低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精神运动性癫痫患儿的记忆障碍情况.方法 采用修订的韦氏记忆量表对60例正常对照组儿童及76例精神运动性癫痫患儿分别进行测评,观察相应指标的变化.结果 精神运动性癫痫患儿较正常儿童存在明显记忆障碍,发作频率对记忆障碍无影响( P >0.05),而病程长短及临床是否控制良好与记忆障碍有关影响( P <0.05);左侧起源者较右侧起源者短时记忆、瞬时记忆和总MQ水平均偏低,尤其是联想学习[(8.12±3.16)分,(9.79±2.67)分]、背数[(5.44±3.84)分,(7.47±3.26)分]及总MQ[(79.21±24.36)分,(93.34±26.07)分]水平差异有显著性( P <0.05).左侧起源者治疗后较右侧起源者治疗后记忆改善似乎更明显,尤以联想学习、理解记忆、背数及总MQ水平改善显著( P <0.05).结论 精神运动性癫痫患儿有明显的记忆障碍;良好的临床控制以及尽可能缩短病程对保护及改善记忆障碍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基底节脑梗死后抑郁患者的~1H-MR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首发左侧基底节脑梗死患者左前额叶白质、梗塞区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的变化,及其与脑梗死后抑郁(PSD)、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的关系。方法:首发左侧基底节脑梗死患者以及健康对照者在发病1周和1月时行1H-MRS扫描,采集N-乙酰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酐(Cr)波谱图。并在1周、1个月、6个月时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ADL)。根据HAMD结果分为PSD组和非脑梗死后抑郁(NPSD)组,比较各组间1H-MRS代谢物值差异,及其与NIHSS、ADL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22例左侧基底节脑梗死患者,其中10例诊断为PSD、12例为脑梗死后非抑郁(NPSD),10例健康对照者。1H-MRS显示脑梗死后1周和1个月,左前额叶白质区和左侧基底节区NAA/Cr较正常组降低(P<0.05),Cho/Cr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PSD患者的NAA/Cr较NPSD组更低(P<0.05),而Cho/Cr较NPSD患者高(P<0.05)。1个月时PSD组左前额叶白质NAA/Cr与NIHSS相关(r=-0.551,P=0.032);Cho/Cr与ADL相关(r=0.682,P=0.005)。结论:基底节脑梗死后PSD者1H-MRS的代谢物变化明显,可能对早期预测PSD有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脑梗死后癫痫对脑梗死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脑梗死康复患者238例,其中19例出现过脑梗死后癫痫,设置为癫痫组,另219例患者设置为对照组。癫痫组给予对症治疗后,两组均予专业康复训练。对比两组临床特点和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评分。结果:癫痫组出血型比例(89.47%)明显高于对照组(35.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癫痫组脑皮质病变者所占比例(73.68%)明显高于对照组(42.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发后第14、28、56、90天,癫痫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训练后,两组患者的上、下肢Fugl-Meyer评分较训练前有所提高,同时癫痫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90周,癫痫组MB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后癫痫可对脑梗死患者康复造成严重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左右两则基底神经节区脑血管病变致记忆障碍的特点.方法 方便选取江苏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在2013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基底神经节区脑血管病变患者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左侧神经节区脑血管病变患者为实验组,右侧神经节区脑血管病变患者为对照组,每组40例,采用修订的韦氏成人记忆量表检查两组患者的记忆功能,并记录两组患者的各项得分,然后统计分析患者的记忆商数,以确定基底神经节区脑血管病变致记忆障碍的类型.结果 在语文记忆方面,实验组患者联想学习、理解记忆、触觉回忆等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非语文方面,实验组患者再认、再生等各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记图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者的左侧基底神经节区脑血管病变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语文记忆功能,这说明在记忆方面人们的左侧基底神经节区存在明显的偏侧化优势;患者的右侧基底神经节区脑血管病变会严重损害到患者的图形、视觉空间记忆,这说明在视觉空间功能方面人们的右侧基底神经节区与右侧大脑半球一样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脑梗塞不同部位对记忆的损害程度的影响和治疗效果观察.方法 200例脑梗塞并有记忆损害的患者,比较左或右半球梗塞与双侧半球脑梗塞MQ(记忆商)、皮层梗塞与皮层下梗塞MQ、治疗前、后患者MQ.结果 双侧半球脑梗塞MQ的平均值低于左或右半球MQ平均值(P>0.05),皮层梗塞MQ明显低于皮层下梗塞MQ(P<0.05),治疗后MQ比治疗前MQ显著提高(P<0.05).结论 皮层梗塞较皮层下梗塞MQ损害明显.轻、中度记忆损害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压氧配合认知训练治疗颅脑损伤后记忆障碍。方法:40例颅脑损伤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改善循环、高压氧、常规的肢体运动康复训练治疗;而治疗组给予记忆康复训练治疗,应用GCS评分、Rivermead行为记忆试验评分、ADL评分进行治疗前后的评定。结果:经过4周治疗后,2组患者在GCS评分、Rivermead行为记忆试验评分、ADL,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提高P<0.05;但治疗组GCS评分、Rivermead行为记忆试验评分、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配合认知训练治疗对颅脑损伤后记忆障碍的康复治疗效果明显,应早期进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在我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17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价患者是否存在认知功能障碍。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对脑梗死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年龄≥65岁、多发病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左大脑半球梗死、脑叶梗死、白质病变、脑萎缩是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高危因素(P<0.01),而吸烟和饮酒则是再发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高危因素(P<0.01)。结论影响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因素主要有年龄≥65岁、多发病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饮酒、吸烟、左大脑半球梗死、脑叶梗死、白质病变、脑萎缩等。  相似文献   

12.
顾建帮  顾维新  蒋云  黄飞 《西部医学》2013,25(8):1200-1202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对老年急性脑梗塞进展与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88例老年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4例。两组均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并给予脑梗塞对症治疗,治疗组加用瑞舒伐他汀10mg/d,睡前口服,疗程为4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NIHSS评分、BI指数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5%,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4.5%(P<0.05);入院后,患者NIHSS评分较入院时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发病4周时治疗组的HIHSS评分显著降低,且病情进展至高峰的时间也明显缩短(P<0.05);治疗后治疗组BI指数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他汀类药物治疗老年急性脑梗塞安全可靠,可延缓病情进展,减轻脑神经损伤程度,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丁咯地尔与前列腺素E1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丁咯地尔与前列腺素E1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右旋糖苷加川芎嗪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丁咯地尔氯化钠注射液和前列腺素E1静脉滴注,均治疗14d。随访3个月,检测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作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判定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清hs-CRP、TNF-α含量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血清hs-CRP、TNF-α降低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咯地尔与前列腺素E1联合对控制急性脑梗死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胞磷胆碱钠、甘露醇和依达拉奉联合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32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分为2组,每组16例,2组患者均给予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甘露醇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胞磷胆碱钠、甘露醇、依达拉奉联合治疗,14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68.75%和87.50%,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第7、14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及治疗第7天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4天,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1.25%、68.7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胞磷胆碱钠、甘露醇和依达拉奉联合治疗可明显改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5.
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神经心理学量表测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诊断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mVCI)的神经心理评估量表及mVCI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通过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检查发现卒中后mVCI 42例、认知功能正常者54例,使用数字广度顺背和倒背测验、词语流畅性测验、数字符号转换(译码)、画钟测验、连线试验及简短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受试者进行认知功能检测,筛选对早期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敏感者作神经心理学测验,并分析脑卒中后mVCI的危险因素。结果:mVCI组数字广度测验(倒背)、词语流畅性测验、数字符号转换(译码)、连线测验(A型)及MMSE都显著差于认知功能正常组,多次卒中、糖尿病、左半球梗死、多部位梗死、额叶梗死、颞叶梗死、丘脑梗死、白质疏松、病灶直径〉20 mm者在mVCI组更多见,与认知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MMSE、数字广度倒背分测验、词语流畅性测验、数字符号转换(译码)和连线试验组成的神经心理学量表对mV-CI患者早期认知功能损害较敏感,多次卒中、糖尿病、左半球梗死、多部位梗死、额叶病变、颞叶病变、丘脑病变、白质疏松、大病灶可能是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与脑卒中患者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3年3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183例,同期健康体检者78例,分别测血尿酸(UA)、B型脑钠肽(BNP)和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脑卒中组UA浓度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聘6.37,P〈0.05);脑卒中组的各亚组患者之间UA浓度不全相等(F=17.30,P〈0.05),其中脑血栓形成组UA浓度分别较腔隙性脑梗死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及脑栓塞组脑卒中组显著增高(分别t=8.24,P〈0.05;t=6.43,P〈0.05;t=7.17,P〈0.05)。脑卒中组UA值与BNP值正相关(r=0.210。P〈0.05),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正相关(r=0.223,P〈0.05),与左心室收缩末内径正相关(r=0.209,P〈0.05);与左心室射血分数负相关(r=-0.386,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血尿酸水平与BNP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血尿酸水平与心功能同样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短暂性脑缺血的不同发作频度对后继脑梗死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2013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310例,TIA组患者为脑梗死前同侧发生短暂性脑缺血症状者,剩余患者为非TIA组;其中TIA组65例(在TIA组中按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次数的不同分为1次组(8例)、2~3次组(18例)和3次以上组(39例),非TIA组245例。观察不同频度TIA组与非TIA组之间入院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在神经功能缺损状况的比较中,TIA组发生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的比例显著小于非TIA组(P〈0.05),其中TIA组中2~3次组中轻中重度神经缺损发生的比例均小于其他两组(P〈0.05);在预后上,在Ⅱ级预后中,TIA组所占比例显著高于非TIA组(P〈0.05),在TIA组中发作次数为2~3次组在Ⅱ级预后中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短暂性脑缺血的不同发作频度与对应的神经保护性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奥扎格雷钠与巴曲酶合用对脑梗死后脑水肿的疗效和机理及合用的安全性. 方法 符合入选标准的80例患者随机分组,其中治疗组44例,对照组36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加用奥扎格雷钠、巴曲酶治疗,对照组给予丹红、疏血通静滴.采用BORN-BE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测定双侧大脑半球阻抗值,同时对脑梗死发生后2,7,14d后的梗塞病灶周围水肿带面积及血液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情况进行监测. 结果 治疗组梗塞病灶周围水肿带面积较对照组减少(P<0.01),治疗组患侧大脑半球阻抗值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血浆中MMP-9含量在不同时段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奥扎格雷钠与巴曲酶合用可有效的减少脑梗死患者脑水肿的发生,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刘玲  刘琦  李红利 《西部医学》2014,(6):765-767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塞动脉内溶栓治疗时间及梗塞部位等因素对疗效的影响,为临床治疗策略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动脉内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塞患者198例,对比不同开始溶栓时间、不同梗塞部位、不同入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患者的血管再通率,同时对比不同开始溶栓时间、不同梗塞部位患者动脉内溶栓治疗3个月后的预后情况.结果 开始溶栓时间≤6小时患者和开始溶栓时间>6小时患者的再通成功率对比,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循环栓塞的再通成功率为65.71%,后循环栓塞的再通成功率为50.00%,前循环栓塞的再通成功率显著高于后循环栓塞(P<0.05);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0分患者和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0分患者的再通成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始溶栓时间≤6小时患者和开始溶栓时间>6小时患者预后好比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循环栓塞患者预后好的比例为77.86%,后循环栓塞患者预后好的比例为63.79%,前循环栓塞患者预后好的比例显著高于后循环栓塞的患者(P<0.05).结论 急性脑梗塞不能单纯以6小时时间窗作为是否实施动脉内溶栓治疗的依据,临床上应根据患者梗塞的部位、病情等因素,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以进一步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low-molecular-weightheparin,LMWH)在不同时间窗治疗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的临床疗效。方法75例入组患者按起病至治疗开始时间分为A组(〈24h)、B组(24-48h)、C组(49h~7d),每组25例。3组患者均使用LMWH 5000抗XaIU腹壁皮下注射,2次/d,共7d,于治疗前、治疗后第8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疗效评定。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降低(P〈0.05),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大于C组(P〈0.01);3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高于C组(P〈0.05)。结论LMWH在不同时间窗均可改善CI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预后,其疗效以24h内为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