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头孢菌素对敏感菌株有强烈抑制作用,属β 内酰胺类抗 生素。头孢类抗生素是7-氨基头孢烷酸(7-ACA)的衍生 物。到目前为止,它们的主要来源是用半合成法将7 ACA 进行结构改造,制备出有活性的头孢菌素类化合物。据统 计,1990年以前,各国使用的头孢菌素主要品种有39种[1], 而1990~  相似文献   

2.
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头孢菌素类(cephalosporins)是同真菌培养液中提取的多种抗菌成分之——头孢菌素C,水解得到母核7-氨基头孢烷酸(7-aminocephalosporanic acid,7-ACA)接上不同侧链制成的一系列半合成抗生素。本类抗生素的活性基团是β-内酰胺环,为抗菌活性重要部分。其优点是:抗菌谱广,杀菌力强,耐酸、耐酶,毒副作用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3.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头孢菌素(Cephalospofins)类抗生素是以头孢菌培养得到的天然头孢菌素C为原料,在其母核7-氨基头孢烷酸(7-ACA)上加接不同的侧链而制成的一类广谱半合成抗生素。自上世纪60年代第一个头孢菌素类药物问市以来,头孢菌素类药物便以其抗菌谱广、杀菌力强、耐酸、耐酶、毒副作用小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临床。40多年来,国内外研  相似文献   

4.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头孢菌素(Cephalosporins)类抗生素是以头孢菌培养得到的天然头孢菌素C为原料,在其母核7-氨基头孢烷酸(7-ACA)上加接不同的侧链而制成的一类广谱半合成抗生素。头孢菌素类药物以其抗菌谱广、杀菌力强、耐酸、耐酶、毒副作用相对较小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临床。但随着临床应用的增多,  相似文献   

5.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是国外六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长效耐酶,无过敏反应,对大多数青霉素耐药菌有较强的活性,因此头孢菌素类正在逐步取代青霉素而成为主要的抗生素药物。头孢菌素在提炼和裂解的工段中,有三股废水:含锌丙酮母液与洗涤废水;废甲醇废水;7-ACA 粗品洗涤废水,锌的含量较高,分别为3236.5mg/1、585.3mg/1  相似文献   

6.
本文综述了第四代注射用头孢菌素盐酸头孢吡肟的合成路线,主要是以3-氯代甲基头孢菌素或7-氨基-3-乙酰甲氧基-头孢-3-烯-4-羧酸(7-ACA)为起始原料有2条合成路线,两种方法各有优势,在生产中可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的路线。  相似文献   

7.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头孢菌素类(cephalosporins)抗生素是近年来发展比较迅速的一类抗生素,它们是由母核7-氨基头孢烷酸(7-ACA)连接上不同的侧链而制成的,按开发时间的先后、抗菌作用特点、临床作用不同意即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不同而分为1、2、3、4代。由于本类抗生素抗菌谱广、杀菌力强、半衰期较长、  相似文献   

8.
以4,7-二取代香豆素-3-乙酸为侧链酸,用酰氯法与7-ACA,7-ADCA,7-ACT及一系列的3-取代苯甲基头孢母核<5c-5f)进行缩合,合成了一系列7β-(4,7-二取代香豆素-S-乙酰胺基)头孢菌素衍生物(2a-2m)。并且研究了7-ACA的3位乙酰氧基被取代酚取代及2a的3位乙酰氧基被取代吡啶取代的亲核取代反应,分别合成了一系列3-取代苯甲基头孢母核(5c-5f)及3-取代吡啶离子甲基头孢菌素衍生物(2n,20)。体外抑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所合成的14个新的头孢菌素衍生物对包括青霉素耐药菌株在内的革兰氏阳性菌都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9.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是以头孢茵培养得到的天然头孢菌素C为原料,在其母核7-氨基头孢烷酸(7-ACA)加接不同的侧链而制成的一类广谱半合成抗生素。头孢菌素类药物以其抗菌谱广、杀菌力强、耐酸、耐酶、不良反应相对较小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临床。但随着临床应用的增多,其不良反应也时有报道,其中以包括头孢酮钠、头孢噻肟钠、头孢曲松钠、头孢他啶等在内的第三代头孢菌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报道最为普遍,已引起了医药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0.
吴向文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17):560-562
头孢菌素属于B内酰胺类抗生素.它是从头孢菌素母核--7氨基头孢烷酸(7-ACA)加接不同的侧链而制成的一类广谱半合成抗生素.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合成,加速细胞壁破坏而起杀菌作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对大多数革兰阳性菌及许多常见的革兰阴性菌有杀灭作用,因同时还具有抗青霉素酶、与血清蛋白结合少、毒性低、与青霉素极少交叉过敏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当今使用头孢类抗生素的频度在所有各类抗生素中居首位.但因临床广泛应用,由其引发的不良反应日趋显现,尤其是过敏性休克报道不断增加,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了解各代药物的作用特点及不良反应,合理用药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药物不良反应已成为当今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其往往指应用某种药物后所导致的变态反应、毒性反应、躯体及心理的一系列不良反应[1]。而头孢菌素类药物是一种含有头孢烯的半合成抗生素,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中7氨基头孢烷酸(7-ACA)的衍生物。其杀菌机制是通过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繁殖期进行杀菌而发挥作用,故已成为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一类抗生素。根据药物研发和上市顺序的先后,抗菌谱和抗菌作用以及对β-内酰胺酶稳定性的差异,可将头孢菌素类药物划分为四代。其抗菌范围广、作用强、杀菌力强等特点而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但用量的加大也随之带来了很多影响,头孢类菌素因上述原因出现的例数以及人体各系统出现不良反应的药物使用的增多也使其不良反应发生的次数随之增多。  相似文献   

12.
166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谱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997年1月至1998年1月从临床标本分离培养的166株铜绿假单胞菌,应用K-B法测定该分离菌株对18种抗生素的耐药性。选择出其中113株作对7种首选抗生素的多重耐药分析。结果表明:铜绿假单胞菌对青霉素类抗生素、一代头孢菌素、二代头孢菌素高度耐药,对三代头孢菌素和喹诺酮类抗生素比较敏感,该菌多重耐药有上升趋势。结果提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可避免或减少耐药菌株的出现。  相似文献   

13.
以6-取代-4-羟基喹啉-3-甲酸为侧链酸,用氯代甲酸异丁酯或氯代甲酸乙醋为酰化剂与头孢菌素母核,7-ACDA、7-ACA、7-ACT和7-ACD缩合,合成了四个新的7β-(6-取代-4-羟基喹啉-3-甲酰胺)头孢菌素类化合物,通过溶媒转提,葡聚糖凝胶(SephadexLH-20)柱层析及冷冻干燥处理得到纯品。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谱确证了新化合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14.
班新能  王维 《农垦医学》2004,26(3):184-186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是以头孢菌素母核7-氨基头孢烷酸用化学方法接上不同的侧链而形成的半合成抗生素。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临床疗效好,毒性较低,不良反应少。通过对本院临床应用抗生素情况的调查,发现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用药比例已占到了抗生素用药量的75.3%。因此,笔者针对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5.
一、概述头孢菌素类抗菌素,国内称为先锋霉素,是7-氨基头孢菌烷酸(7—Amino—Cephalos—poranic Acid,7-ACA)衍生物,7—ACA的结构式与青霉素的母核6—氨基青霉烷酸(6—Amino—Penicillanic acid,6—APA)相似,结构式如图1。  相似文献   

16.
刘威  高丽华  陈锋华 《吉林医学》2006,27(12):1574-1574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是以头孢菌素母核7-氨基头孢烷酸(7-ACA)用化学方法接上不同的侧链而合成的半合成抗生素,为细胞繁殖期杀菌药,因其抗菌活力强,作用时间短、毒性低、适应症广及临床疗效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临床。我科收治1例应用头孢菌素酒后致急性过敏发作的病例,现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女,49岁,因咳嗽、发热两天在社区医院静点头孢菌素类药物(头孢曲松钠)3d。于当日输液完毕(未有任何异常反应)后2小时参加聚会,在聚会中饮啤酒约1瓶后10分钟左右自觉胸闷、心慌、呼吸费力、面热,随即出皮疹于19;30来诊。查:BP100/60mmHg,P110次/min,…  相似文献   

17.
对1997年1月至1998年1月从临床标本分离培养的166株铜绿假单胞菌,应用K-B法测定该分离菌株对18种抗生素的耐药性。选择出其中113株作对7种首选抗生素的多重耐药分析。结果表明铜绿假单胞菌对青霉素类抗生素、一代头孢菌素、二代头孢菌素高度耐药,对三代头孢菌素和喹诺酮类抗生素比较敏感,该菌多重耐药有上升趋势。结果提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可避免或减少耐药菌株的出现。  相似文献   

18.
头孢菌素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头孢菌素类 (Cephalosporins)是一族 β -内酰胺类广谱半合成抗生素 ,抗菌部位为其母核 7-氨基头孢烷酸 ( 7ACA) ,而侧链取代基与其抗菌谱、抗菌活性、对 β -内酰胺酶的稳定性以及某些药动学有关。第一代头孢菌素在我国临床已广为应用 ,第二、三代头孢菌素已开始引进。第四代头孢菌素在国外正在大力研究和开发 ,不久将引进我国并推广使用。1 第一代头孢菌素第一代头孢菌素主要作用于链球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等。对某些革兰氏阴性菌如大肠杆菌、肺炎杆菌、奇形变形杆菌、沙门氏菌、痢疾杆菌等也有一定活性 ,但大多数革兰氏阴性菌不敏…  相似文献   

19.
头孢菌素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60年代初,美国礼莱公司的研究人员首先采用化学方法裂解头孢菌素C,在其母核7—氨其头孢烷酸(7-ACA)接上不同侧链,为半合成头孢菌素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头孢菌素的特点是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对胃酸及β—内酰胺酶较稳定。自应用于临床后,因其疗效好,毒副反应较少,深受医师和患者的欢迎,从而促进了这一领域的研究迅速发展,至今约有40余  相似文献   

20.
以6,8-二取代香豆素-13-羧酸为侧链酸,用酰氯法与7-ADCA、7-ACA、7-ACT、7-ACD缩合,合成了15个6,8-二取代香豆素-3-甲酰胺头孢菌素衍生物(Ⅵ)。经葡聚糖凝胶Sephade LH20和离心薄层层析分离精制,得到纯品。初步的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化合物Ⅵ_4、Ⅵ_6、Ⅵ_8、Ⅵ_(11)、Ⅵ_(15)对金黄色葡萄球菌26003和八叠球菌有中度和中度以上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