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9 毫秒
1.
目的 探讨空气灌肠整复小儿肠套叠的方法,提高整复成功率。方法 2007年1月—2008年12月经超声明确诊断小儿急性肠套叠患儿328例,行空气灌肠诊断(压力4~6 kPa)和整复(压力7~14 kPa),分析整复成功率与肠套叠发生时间、套头所在部位、使用解痉药物之间的关系。结果 空气灌肠整复成功306例,成功率93%,其中68例为二次整复。整复率与肠套叠发病时间、患儿全身情况及肠套叠的病理类型、整复压力的掌握及解痉药物的适时选用有关。结论 采用适当的操作方法,利用空气灌肠整复小儿肠套叠能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我院 1999~ 2 0 0 0年间 ,采用空气灌肠明确诊断小儿肠套叠 38例 ,均进行加压整复 ,复位困难者辅手法按摩和推压 ,效果明显 ,现予以分析探讨。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38例中男 2 5例 ,女 13例 ,年龄 5月龄~ 4岁 ,平均11月龄。发病时间 5~ 72 h,平均 2 0 h。临床表现 :阵发性哭闹 35例 ,呕吐 30例 ,血便 17例 ,腹部包块 13例。复位前均经空气灌肠明确诊断 ,其中套头位于结肠脾曲 8例 ,肝曲 18例 ,升结肠12例。各病例均无发热、脓臭血便、腹膜刺激征等肠坏死表现。1.2 方法 使用日立 TU- 41胃肠机 ,患儿仰卧台面 ,肛门插Foley氏管连…  相似文献   

3.
4.
空气灌肠诊治小儿肠套叠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韦建明 《临床荟萃》1994,9(15):687-688
肠套叠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多发于2岁以下小儿。临床症状主要是腹痛、便血、腹部包块。根据套入的部位,一般可分为①回结型;②小肠型;③结肠型。其以回结型最常见。国内一般用钡灌肠及空气灌肠进行诊断和治疗。空气灌肠安全清洁、复位成功率高,目前大多用此法。现结合我院1988~1993年诊治的42例小儿肠套叠谈一谈其诊治的体会。 1 材料和方法 42例患儿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2月~31月,平均8月。病史从4小时到56小时不等。有腹痛,哭闹不安症状者39例,有血便者31例,腹部摸到包块者28例,呕吐者11例。均经立位腹部透视,  相似文献   

5.
我院1988年2月~1998年8月共收治小儿肠套叠168例,行空气灌肠复位183例次,成功164例次,再手术24例,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68例中,男121例,女47例,发病年龄4个月~5岁,其中2岁以下142例,占84.5%。发病6~48小时就诊167例,48小时以后1例。168例共行空气灌肠复位183例次,164例成功,再手术24例。再手术病例中首次灌肠失败12例,再次灌肠失败9例,盲肠穿孔1例,阑尾坏死1例及1例首次灌肠复位后因回盲部水肿及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误诊复发肠套叠未再灌肠者。2 讨论自空气灌肠整复小儿肠套叠应用临床以来,约90%的患儿可免除手术,肠套叠死亡率亦由…  相似文献   

6.
反复空气灌肠诊治小儿肠套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套叠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急腹症,为了预防肠坏死和肠穿孔常需紧急复位。空气灌肠是诊断和治疗肠套叠的首选方法。我们对首次灌肠治疗失败的86例肠套叠病人,进行重复气体灌肠复位,且不考虑症状持续的时间,以求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空气灌肠整复婴幼儿急性肠套叠的治疗及护理。方法对35例小儿肠套叠患者在X线下做空气灌肠复位。结果33例空气灌肠婴儿成功复位,2例发生穿孔进行手术治疗,复位成功率为94.3%。结论X线下做空气灌肠安全无损伤,复位过程清晰、直观,加强空气灌肠整复护理是提高复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空气灌肠整复小儿肠套叠影响因素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瑞忠  许长年 《中国综合临床》2006,22(12):1121-1122
目的 探讨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的影响因素。方法 169例小儿肠套叠,观察患儿全身情况、肠套叠类型、发病年龄、发病时间对空气灌肠复位成功率的影响。结果 对1岁以下、发病24h以内、全身情况较好、回盲型、回结型肠套叠患儿,空气灌肠复位成功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对1岁以下、发病24h以内、全身情况较好、加盲型、回结型肠套叠患儿可采用空气灌肠复位,且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9.
李伟  姚远  洪安娟 《临床医学》2011,31(11):99-99
目的评价空气灌肠整复小儿肠套叠的价值与疗效。方法应用TS-68型电脑遥控肠套整复仪对60例患儿进行肠套整复术。结果 60例中整复成功57例,失败3例,成功率为95%。结论空气灌肠是诊治小儿肠套叠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0.
肠套叠是婴幼儿常见的急腹症之一,空气灌肠复位是比较常用的治疗方法,若早期采用空气灌肠复位,大多数患儿可获得治愈,免除手术。现在利用空气灌肠复位仪治疗的报道越来越多,在无此条件的情况下利用血压计改装空气灌肠复位,也是非常简单、实用、有效的方法,比较适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儿自发性脑出血的临床特点、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78例自发性脑出血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晚发性VitK缺乏症是小儿自发性脑出血首位病因(72%),脑血管畸形次之(18%)。结论:小儿自发性脑出血在临床表现、诊治方法上均与成人有显著区别。提高对小儿自发性脑出血临床特点的认识,将有助于对本病及时有效的救治。  相似文献   

12.
陈长春  游桂英 《华西医学》2014,(6):1124-1126
目的 讨论开塞露在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尿潴留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2011年10月-2012年10月随机将100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尿潴留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予以开塞露注入诱导排尿,对照则采用热敷、听流水声、温水冲洗会阴等常规方法诱导排尿,并就两种方法的排尿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 试验组有效率为88.0%,对照组有效率为5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36,P<0.001)。 结论 开塞露应用于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尿潴留患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超声导向穿刺活检术在儿科临床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方法 采用自动同步负压活检取样装置在B超引导下行穿刺活检术。分析超声引导下不同部位组织活检163例组织学诊断结果和并发症。结果 肾活检穿刺148例,组织学诊断141例,组织学诊断率95.3%;其它部位肿瘤穿刺15例,组织学诊断14例,组织学诊断率93.3%。肾脏穿刺后出现肉眼血尿6例(4.1%),肾周或肾包膜下血肿4例(2.7%);肿瘤穿刺后无出血、感染及肿瘤破溃等并发症。结论 超声引导穿刺活检术是一种安全准确,快速可靠的病理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改良保留灌肠法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1年5月在某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47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比较传统灌肠和改良保留灌肠后的舒适度、灌肠液漏液情况及灌肠通畅性等。结果采用改良保留灌肠法,患者的舒适度明显高于传统方法,且无漏液、脱管现象。结论改良保留灌肠法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预防性末端回肠双腔造口患者应用顺行结肠灌洗法后的肠道准备效率及患者舒适度。方法将80例低位直肠癌经腹前切除+末端回肠双腔造口术的病例随机分成顺行灌洗组(40例)和传统灌肠组(40例),比较两种方法灌肠后,患者的主观感受、灌肠时间和肠道清洁度。结果顺行灌洗组患者的主观感受好于传统灌肠组,且该组的灌肠时间少于传统灌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顺行灌洗组患者的肠道清洁度明显优于传统灌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造口顺行结肠灌洗法是预防性双腔造口患者肠道准备的理想方式。  相似文献   

16.
癌症疼痛的家居宁养医疗护理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讨完善宁养院家居医疗护理。方法:采用来诊接诊、家居探访、电话咨询方式,科学评估病情,合理镇痛治疗。指导、辅助家属做好家居医疗护理。重视心理纾缓治疗。随时了解病人病情及生活质量,及时做出正确调整,同时认真登记建档及严格麻醉药管理,完善医疗护理管理。结果:患者癌痛镇痛效果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家居宁养医疗护理能满足大多数癌痛患者的大部分医疗护理需求,不失为癌痛患者进行姑息医疗护理较为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急诊内科昏迷病人的病因构成、诊断方法及治疗措施。以提高其早期诊断正确率及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内科2012年10月-2013年12月诊治的昏迷患者35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58例昏迷中,主要病因依次为脑部原发性病变占、急性中毒占33.52%(120/358)和糖尿病并发症占12.57%(45/358),其中脑梗死为最常见病因,占20.39%(73/358).抢救成功率81.84%(293/358),病死率19.29%(65/358)。结论:导致昏迷的病因复杂多样,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病死率较高;及时准确的早期诊断、对症对因的治疗措施,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经面罩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与有创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动脉血气改善的治疗作用。方法:将COPD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抗感染、支持等一般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无创通气治疗,对照组加用有创通气治疗。对所有患者进行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监测,并分别于治疗0、2~ 3、6、24、72 h、持续通气治疗结束前及结束后2 h动脉血气分析。并严密观察神志、呼吸、心率、血压等在各个治疗时期的变化。结果:共观察患者52例。治疗组29例,其中2例家属要求放弃治疗;2例改为有创通气.1例死亡。其余24例患者无创通气治疗后好转,机械通气治疗时间7.6±5.4 d,精神状态好转时间4.8±3.8(2~22)h,住院时间13.3±5.8 d。对照组23例,其中6例拒绝气管插管而改用无创通气治疗,2例放弃治疗,2例死亡;其余13例好转,好转率与治疗组比无显著置异(P>0.05),意识状态好转时间4.5±2.6(2~11)h(与治疗组比较,P>0.05),通气时间6.5±6.2 d(与治疗组比较, P>0.05),住院时间12.2±8.8 d(与治疗组比较,P>0.05)。动脉血气、心率、呼吸等变化,两组间无显著差异。治疗组面部压伤4例,腹胀5例;对照组4例机械通气6 d后并发肺部感染,腹胀4例。结论:无创通气治疗对于COPD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有较好改善动脉血气的作用,与有创通气疗效相似,而且肺部感染发生等不良情况发生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9.
颅脑损伤术中或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术中或术后非手术区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生规律、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颅脑外伤术后经CT检测或再次开颅探查证实术后非手术区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生部位发生时间及其与脑挫裂伤、颅骨骨折等原发伤的关系,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结果]血肿发生部位与手术部位关系:邻近型4例、远隔型6例、对侧型6例;发生在幕上15例,幕下1例;硬膜外血肿8例,脑内血肿5例,硬膜下血肿1例,硬膜下伴脑内血肿2例;再次手术11例,其中良好5例,中残2例,重残1例,死亡2例:保守治疗5例,其中痊愈3例,中残2例.[结论]颅脑损伤术中或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中,硬膜外、硬膜下与脑内血肿形成机制不尽相同,颅骨骨折、脑挫裂伤、脑膜或皮质血管破裂、桥静脉断裂等局部损伤影响不同类型血肿的形成,脑血管麻痹、低氧血症等是非手术区迟发性血肿形成的病理基础.及时CT检查和密切临床观察为其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儿童呼吸道感染与肺炎衣原体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肺炎衣原体(Cpn)与儿童呼吸道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用直接免疫荧光(DIF)法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的Cpn特异性抗原,问接微量免疫荧光(MIF)法检测血浆中Cpn抗体。结果:在4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PBMC中Cpn特异性抗原阳性率57.5%(23/40),正常儿童28人PBMC中Cpn特异性抗原阳性率32.1%(9/28);P=0.039。血浆中CpnIgG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7.5%(27/40)和42.9%(12/28),P=0.043;CpnIgM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2.5oA(25/40)和35.7%(10/28),P=0.030。结论:儿童呼吸道感染与肺炎衣原体有较密切关系。肺炎衣原体的检测可为儿童呼吸道感染诊治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