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科2000年4月至2010年8月行颅骨修补术218例,其中11例术后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5.0%,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本组218例中,男142例,女76例;年龄18~62岁,平均38岁.缺损部位:额、颞、顶部157例,占72.0%;颞顶部45例,占20.6%;额部16例,占7.3%.颅骨缺损时间:<2个月1例;2 -6个月130例;7-11个月68例;1-2年12例;>2年7例.缺损面积:8 cm×8 cm以下15例;8 cm ×8 cm~11 cm ×11 cm 182例;11 cm×11 cm以上21例.  相似文献   

2.
颅骨缺损是颅脑损伤病人伤后及脑肿瘤术后较常见的后遗症,我科2005年4月~ 2011年4月将二维数字化钛网成形技术应用于修补颅骨缺损284例,取得了较为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男150例,女134例,年龄16~72岁,平均41岁;创伤200例,高血压脑出血76例(其中因合并脑积水同时行V-P分流5例),肿瘤术后8例;缺损部位:额部99例,颞部36例,顶部149例.缺损面积4.3 cm ×5.9 cm~10.5 cm× 16.3 cm(平均7.6 cm× 12.96 cm),均于去骨瓣术后3 ~12个月做颅骨修补.  相似文献   

3.
波兰人造颅骨临床应用及手术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骨缺损修补成形术是神经外科常见手术,2000年我们应用新型修补材料并改良手术方法,治疗15例病人均一次治愈,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19-60岁,平均41.5岁。颅骨缺损部位:颞顶部12例,额颞部2例,颞顶枕部1例。缺损面积:最小8 cm×7 cm,  相似文献   

4.
背景:近几年来,采用计算机设计的修复体修补颅骨缺损,使颅骨重建技术得到革命性的发展。 目的: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进行个体化塑形钛网,观察其用于大面积额颞顶颅骨缺损修补的临床应用价值。 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于2006-01/2007-08在柳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完成。 对象:重型颅脑损伤大骨瓣减压术后额颞顶部颅骨缺损患者16 例,男12 例,女4 例;年龄16~52 岁。合并脑积水同时行V-P 分流2 例。缺损面积9.2 cm ×11.2 cm~12.2 cm ×14.6 cm。均于去骨瓣术后3~8个月行颅骨修补。 方法: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和快速自动成型技术,将钛网制成个性化颅骨修复体,将已塑形好的钛网置入颅骨缺损处,用钛钉固定缺损边缘。 主要观察指标:颅骨修复后塑形效果、并发症。 结果:1 例出现少量皮下积液,经穿刺抽液加压包扎后积液消失;钛网固定牢固,无浮动,头部正面观察对称适中,侧面观察曲度适合,无不规则凹陷,咀嚼无障碍。所有患者随访3~18 个月,无感染现象发生,无修补材料外露、塌陷、松动等常见颅骨修补并发症发生。 结论: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颅骨缺损成型技术,对大面积颅骨缺损进行修复,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5.
数字化成形钛网修补颅骨缺损(附1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对象与方法2007年3月~2008年6月,我科采用数字化成形钛网行颅骨修补术15例,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24~48岁,平均36岁。颅骨缺损部位均为单侧额颞顶部,缺损面积6.0 cm×8.0 cm~10 cm×12 cm。影像学检查:术前均行颅骨CT薄层扫描,层厚2 mm,然后将CT数据发往钛网生产厂家(美敦力)。材料塑形与置入:厂家根据病人颅骨CT扫描信息,运用计算机数字化技术模压成形钛网,剪裁打磨后寄回,消毒备用。全麻下手术,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覆盖骨窗,用钛钉固定四周,用丝线将硬膜悬挂于钛网上,常规皮下引流。其中1例为大面积额颞部颅骨缺损病人,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置入后头皮缝合覆盖困难,后改用曲度较低的数字化钛网完成手术。2结果本组术后均未出现感染及皮下积液,无排斥反应发生。3讨论应用数字化三维钛网行人工颅骨修补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外观塑形对称,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但与传统普通钛网颅骨修补术(平均术前耗时1 d,手术耗费6 000元左右)比较,其术前准备繁琐复杂(平均耗时3 d),费用高昂(平均1万元左右);且需对病人颅骨缺损的大小,头皮的血供、厚薄、拉伸度等进行严格筛选,制约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如...  相似文献   

6.
我科1987年10月~1989年11月间采用华西医科大学附一院神经外科研制的可塑性多孔型人工颅骨材料行颅骨缺损修补18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及方法 1.一般资料:男16例,女2例。年龄14~44岁,平均30.5岁。缺损原因皆系脑外伤手术所致,缺损面积最小4cm×7cm,最大12cm×10cm。部位额  相似文献   

7.
应用自凝塑料修补颅骨缺损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3年5月以来,我院采用自凝塑料修补颅骨缺损2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岁,平均732岁;20例均为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缺损面积最大8cm×6cm,最小为4cm×3cm;缺损部位在额颞部13例,额部5例,顶部2例;修补时间为伤后3~12个月。1.2植片制作与消毒方法按颅骨缺损的大小和形状画出相应大小的纸型,制成相应的蜡型,中央部分厚度约为4mm、边缘约3mm,蜡型比缺损颅骨边缘大5mm~4mm,然后用石膏包埋,加热去蜡后,将自凝塑料室温固化型甲基丙烯酸甲酯粉液按10∶6比例调合,待到面团期初期…  相似文献   

8.
从1984年1月~1986年4月,我们用硅橡胶涤纶丝网颅骨成型片(下简称硅胶片)修补颅骨缺损40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患者年龄从9~60岁,40岁以下占93%,男性28例,女性12例。颅骨缺损部位:额颞部12例,颞部11例,额部6例,额颞顶部4例,颞顶部3例,顶部2例,双额1例,双侧额颞1例。缺损面积为20~240cm~2,绝大多数在40~70cm~2之间。缺损原因:外伤性术后颅骨缺损37例,颅骨纤维结构不良切除1例,颅骨纤维瘤切除1例,颅骨血管瘤切除1例,后3例在去除骨病变时作一期修补术。硅胶片的消毒方法:  相似文献   

9.
采用WG人造骨行颅骨成形术36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我科于1994年9月至1997年10月采用WG人造颅骨系列行颅骨成形术36例。现报告如下。资  料一般资料 本组男26例,女10例,年龄8~72岁,平均326岁。病程:3个月内3例,4~6个月26例,1年内6例,1例为复发性脑膜瘤术后随即行颅骨修补术。颅骨缺损原因:外伤33例,脑膜瘤术后2例,颅骨肿瘤术后1例。部位:额颞顶部12例,颞顶部15例,额顶部4例,顶枕部4例,双额部1例。骨缺损范围6cm×8cm~20cm×20cm。  材料与方法 WG人造颅骨有12cm×12cm~24cm×24cm不同系列,重约40~65g,厚约2~25mm,其内均匀分布有直径约3mm筛状小孔。术…  相似文献   

10.
骨水泥修补颅骨缺损37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颅骨修补的材料和方法各有其优缺点。我科用骨水泥修补颅骨缺损37例,对手术方法做了改进,效果良好。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颅骨缺损病人共37例,男33例,女4例;最小年龄14岁,最大年龄62岁。缺损原因:外伤23例,脑出血7例,脑脓肿2例,颅骨转移性腺癌1例,颅骨结核1例,脑膜瘤2例,颅骨嗜酸性肉芽肿1例。缺损部位及面积:颞顶部21例,额顶部5例、额部6例,顶枕部3例,颞枕部2例;面积3cm×3cm~10cm×8cm。修补时间:一期修补6例(骨折、颅骨嗜酸性肉芽肿、骨转移性腺癌、骨瘤各1例,脑膜瘤2例);二期修补(3~6个月)31例。1.2方法2例不配合患者,采用静脉复合麻…  相似文献   

11.
颅骨标本为模具骨水泥植片塑形颅骨修补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水泥是颅骨修补的常用材料之一。应用中骨水泥植片塑形多以徙手操作,存在着厚薄不均和形态欠佳的缺点。近年来,作者以颅骨标本为模具塑形骨水泥植片修补颅骨缺损,弥补了以上不足,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颅脑缺损54例中,男34例,女20例。年龄8~60岁,平均40岁。颅骨缺损原因:颅脑损伤术后45例、颅脑疾患术后9例。颅骨缺损部位:双额5例,单额10例,眶额3例,颞顶部20例,顶枕部16例。缺损面积3cm×2cm~13cm×10cm。修补时间:术后1个月内20例,1~3个月28例,3个月以上6例。1.2骨水泥植片塑形方法植片塑形在术前进行…  相似文献   

12.
对我院1996年元月至2007年5月收治的78例颅骨缺损的患者行颅骨成形术。现报告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颅骨缺损病因和临床表现:本组共78例,男56例,女22例;年龄18~65岁,平均为35.5岁,颅盖骨缺损部位:单侧额颞位42例,双侧额颞部4例,单侧额部5例,双额部3例,单侧枕部7例,顶部为6例,额枕部为11例。缺损面积为3.0~22.0cm^2,平均为12cm。颅盖骨缺损修补手术时间为缺损3月~6年。  相似文献   

13.
1 对象与方法武汉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2007-2010年应用CT三维成像技术对20例额颞顶部大面积颅骨缺损病人进行颞肌外个体化修补,其中男15例,女5例;年龄17~45岁.病人均为颅脑损伤手术后.缺损部位均为额颞顶部,其中单侧19例,双侧1例.缺损面积均>12 cm×15 cm,单侧最大缺损面积15 cm × 20 cm.20例病人采用美敦力公司基于CT三维成像技术制作的数字化三维钛网.常规麻醉和消毒后,沿原切口入路,严格按颞肌外、帽状腱膜下间隙自后向前,自下向上逆行钝、锐性游离皮瓣.  相似文献   

14.
骨水泥修补颅骨缺损68例临床观察(摘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5年~1989年11月,我院用骨水泥修补颅骨缺损68例,72个部位,效果满意,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男47例、女21例,年龄9~58岁;二期修补时间3个月~8年;缺损原因:外伤术后66例、肿瘤术后2例。缺损部位:额颞部30例,额部14例,颞部15例,项枕9例;缺损面积:最大11cm×11cm,最小2cm×2.5cm。2.塑形:白纸覆盖缺损区并沿边缘描出缺损面积和形态,剪下贴在相同部位的颅骨标本上。将骨水泥与单体混合并搅匀,面团期揉成饼状贴于划定  相似文献   

15.
运用数字化钛网修补额颞大面积颅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运用数字化钛网修补额颞大面积颅骨缺损的临床价值和手术技巧。方法因脑外伤后行额颞去大骨瓣减压患者15例,根据其颅骨缺损的具体形态,采用数字化三维成像技术,制作个体化钛网修补材料,施行颅骨缺损修补。结果运用数字化钛网修补额颞大面积颅骨缺损优于传统钛网的手工塑形人工颅骨修补,术后无感染,患者对塑形的满意度达到100%。结论运用数字化钛网修补额颞大面积颅骨缺损,塑形效果好,手术操作过程简洁,术后并发症少,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推广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我院 1 996年 1月~ 1 998年 4月 ,收治了只在术后才出现癫痫发作的 1 0例病例 ,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男性 7例 ,女 3例 ,年龄 32~ 44岁 ,平均37.5岁。均系颅脑损伤术后致颅骨缺损 ,额部 2例 ,颞顶部 4例 ,额颞顶部 4例。缺损区直径约 8~1 0 cm。所有病例在伤后的开颅手术治疗过程中发现其局部的脑组织均有明显的挫裂伤 ,并且有脑内血肿 35~ 80 ml,术中均予以清除。术后一直未见癫痫发作。颅骨缺损存在的时间为 3~ 1 0月 ,平均 6.4月。在修补手术前 3~ 5d,所有病例均行 2 4 h动态脑电图连续监测和头颅 CT检查。未见到明显癫痫波出…  相似文献   

17.
外伤性颅骨缺损TAH钛网修补应用体会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颅脑损伤开颅术后如遗留颅骨缺损,患者常出现颅骨缺损综合征[1]。自1992年以来,我们采用TAH钛网片治疗41例外伤性颅骨缺损,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资  料本组男39例,女2例,年龄6~57岁,平均35岁。颅骨损缺原因:颅脑损伤38例,有机玻璃颅骨修补术后,切口渗液2例,有机玻璃破碎凹陷1例。缺损部位:前额部(达眉弓、鼻根)3例,额顶9例,额颞7例,颞顶14例,枕顶8例。修补面积:3cm×4cm~12cm×12cm。颅骨缺损至手术时间:4~24个月,平均6个月。方法 在术前用一硬纸片平铺在骨缺损处,助手双手固定,术者用左手触摸骨缘,右手用钢笔划成颅…  相似文献   

18.
背景:计算机辅助设计个体化塑形钛网修补大面积额颞顶部颅骨缺损能最大限度地达到生理解剖形态上的成型。 目的:对比观察数字化塑形钛网与手工塑形钛网修补大面积额颞顶颅骨缺损塑形效果。 设计、时间和地点:对比观察,于2004-01/2008-07广西柳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完成。 对象:2004-01/2008-07广西柳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重型颅脑损伤大骨瓣减压术后大面积额颞顶部颅骨缺损患者62例,男43例,女19例;年龄16~58岁。 方法:34例重型颅脑损伤大骨瓣减压术后大面积额颞顶部颅骨缺损患者采用手工塑形钛网修补,28例颅骨缺损患者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和快速自动成型技术,将钛网制成个性化颅骨修复体进行修补。 主要观察指标:两种方法手术时间、钛钉用量、塑形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比较。 结果:数字化塑形钛网组手术时间比手工组缩短约30 min (P < 0.05);数字化塑形组钛钉用量比手工塑形组用量少(P < 0.05)。数字化塑形组钛修复体塑形曲度及边缘与缺损处吻合良好,两侧对称,达到生理解剖形态上的成型,外观满意率(96.5%)优于手工塑形组满意率。数字化塑形组2例出现皮下积液。手工塑形组3例出现皮下积液,9例有头皮刺痛现象,4例咀嚼疼痛,2例钛网边缘翘起。 结论:采用数字化塑形钛网对大面积颅骨缺损进行修复,与传统手工塑形相比,具有手术步骤简单,塑形的钛修复体曲度自然,达到生理解剖形态上的成型、术中无需再加工,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  相似文献   

19.
一、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2005年1月至2009年10月共69例,男42例,女27例.年龄18~67岁,平均32.5岁.所有患者距第一次开颅时间为2-7个月,平均3.5个月.额颞顶部颅骨缺损30例,双额缺损9例,单额缺损13例,枕部缺损7例,顶部4例,其他6例;颅骨缺损伴脑积水脑膨出患者12例.  相似文献   

20.
我科收治1例颅骨缺损患者行颅骨修补术后并发少见的脑内血肿,现报道如下。 1病例资料 患者,女,53岁,因头部摔伤致右侧额颞叶脑挫裂伤并硬膜下血肿、左枕部硬膜外血肿行左枕部硬膜外血肿清除+右额颞部硬膜下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术中去除骨瓣面积约10 cm×12 cm。术后1.5个月行颅骨修补术。修补术前头颅CT示右额颞、左枕部颅骨缺损,右颞部硬膜下积液,右额叶低密度软化灶(图1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