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鼻渊通窍颗粒治疗鼻炎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应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中药综合数据库(tradi...  相似文献   

2.
张键铭 《中国药业》2013,22(4):58-58
目的观察鼻渊通窍颗粒治疗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鼻窦炎患者132例,随机分成两组,各66例。对照组给予口服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鼻渊通窍颗粒冲服。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2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鼻渊通窍颗粒治疗鼻窦炎疗效显著且安全,服药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临床医药实践》2013,(11):833-834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将就诊的150例儿童慢性鼻窦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97例)和对照组(53例)。治疗组口服鼻渊通窍,鼻腔内生理性海水冲洗,口服阿奇霉素分散片;对照组鼻腔内生理性海水冲洗,口服阿奇霉素分散片。结果:治疗组治愈76例,有效14例,无效7例。对照组治愈32例,有效12例,无效9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渊通窍颗粒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疗效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渊通窍颗粒治疗急性鼻窦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4月80例急性鼻窦炎患者分组。对照组采用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鼻渊通窍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急性鼻窦炎治疗转归率;鼻窦区压痛消失时间、鼻塞流涕消失时间、鼻黏膜充血肿胀消失时间、脓性分泌物消失时间;干预前后患者头痛程度、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出现率。结果观察组急性鼻窦炎治疗转归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鼻窦区压痛消失时间、鼻塞流涕消失时间、鼻黏膜充血肿胀消失时间、脓性分泌物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干预前两组头痛程度、生活质量相近,P> 0.05;干预后观察组头痛程度、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出现率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鼻渊通窍颗粒治疗急性鼻窦炎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头痛症状,提升生活质量,缩短疗程,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鼻渊通窍颗粒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WanFang Data、VIP、SinoMed、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搜集关于鼻渊通窍颗粒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21年12月12日。由两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Stata 1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13项研究,累计1 74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比仅用西医常规疗法,鼻渊通窍颗粒联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可提高临床总有效率[RR=1.18,95%CI(1.13,1.23),P<0.001],降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视觉模拟评分[MD=-7.51,95%CI(-8.05,-6.96),P<0.001]、降低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MD=-5.03,95%CI(-6.14,-3.92),P<0.001]、改善鼻窦CT情况[MD=-5.25,95%CI(-5.92,-4.59)...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黄芩治疗白癜风的作用靶点和机制。方法 使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得到黄芩中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检索补充各个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通过OMIM、GeneCards数据库获取白癜风的相关靶点,与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取交集;将黄芩活性成分和白癜风的交集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靶点间的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黄芩-活性成分-白癜风靶点"网络并筛选核心靶点;使用Metascape数据库对潜在作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AutoDockTools 1.5.7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并使用PyMol软件对结果进行可视化处理。结果 共筛选得到黄芩素、汉黄芩素、刺槐素、木蝴蝶素a、表小檗碱、去甲汉黄芩素、5,7,4''-三羟基-8-甲氧基黄酮等36个活性成分,作用于3 868个潜在靶点,白癜风相关靶点1 349个,黄芩-白癜风的交集靶点113个;PPI网络分析得到肿瘤蛋白P53(TP53)、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肿瘤坏死因子(TNF)、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白细胞介素-6(IL-6)、胱天蛋白酶3(CASP3)、雌激素受体(ESR1)共8个核心作用靶点;GO和KEGG富集分析显示,黄芩治疗白癜风主要涉及胰腺癌、内分泌抵抗、神经营养素信号通路、细胞凋亡、乙型肝炎、细胞衰老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黄芩素、汉黄芩素、刺槐素、木蝴蝶素a、表小檗碱、去甲汉黄芩素、5,7,4''-三羟基-8-甲氧基黄酮7个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具有较好的结合能。结论 黄芩可能通过调控内分泌、神经、细胞衰老和凋亡以及炎症等方面发挥治疗白癜风的作用,为后续研究黄芩治疗白癜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鼻渊通窍颗粒治疗急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2010年6月-2012年3月在医院进行治疗的120例患有急性鼻窦炎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从治疗开始,利用抗生素进行治疗;而治疗组从治疗开始,在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鼻渊通窍颗粒口服治疗。临床观察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达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照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为5.00%,治疗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为5.00%,2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渊通窍颗粒在治疗急性鼻窦炎患者上临床效果较好,不良情况的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鼻舒合剂与鼻渊通窍颗粒治疗鼻窦炎的成本-效果。方法将临床确诊的10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鼻舒合剂、鼻渊通窍颗粒,口服给药,10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应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法进行评价。结果鼻舒合剂组、鼻渊通窍颗粒组有效率分别为72.73%和50.98%,C/E分别为1.37和1.63,ΔC/ΔE为0.79。结论鼻舒合剂治疗鼻窦炎,不仅有效率高,且经济学优势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鼻渊通窍颗粒联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月间某院五官科就诊治疗的儿童慢性鼻窦炎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给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与鼻渊通窍颗粒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口服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8.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渊通窍颗粒联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的安全性高,可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黄芩治疗糖尿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中筛选黄芩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在GeneCards、OMIM、TTD、PharmGkb等数据库中获取与糖尿病相关的疾病靶点。构建糖尿病与黄芩的作用靶点韦恩图,获得两者之间的共有靶点。借助STRING数据库生成黄芩治疗糖尿病的蛋白互作网络(PPI),导出核心靶点,并通过Cytoscape 3.9.1软件绘制“疾病–药物–有效成分–作用靶点”网络图。结合Bioconductor数据库和R 4.3.2软件,对黄芩与糖尿病的交集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为了进一步验证药物与靶点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采用分子对接技术进行深入研究。结果 经过筛选,成功识别了36个黄芩主要活性成分,19 201个与疾病相关的靶点基因,96个药物靶点以及94个共有靶点,核心靶点主要涵盖蛋白激酶B1(Akt1)、白细胞介素-6(IL-6)、JUN、环加氧酶2(PTGS2)和雌激素受体1(ESR1)等关键蛋白。GO富集结果显示有1 368个生物过程、165个分子功能、29个细胞组成。KEGG富集分析得到150条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黄芩主要活性成分为汉黄芩素、黄芩素、豆甾醇,与疾病核心靶点Akt1、IL-6、JUN对接情况良好。结论 黄芩可能通过主要活性成分汉黄芩素、黄芩素、豆甾醇调节Akt1、IL-6、JUN等靶点治疗糖尿病,初步阐明了黄芩治疗糖尿病可能的作用机制,为糖尿病的临床治疗及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究消渴清颗粒治疗糖尿病前期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搜索有关于消渴清颗粒中中药的有效成分与靶点,在GeneCards数据库、OMIM数据库搜索糖尿病前期的基因靶点,进而获得药物-疾病交集靶点,将交集靶点导入String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库和Cytoscape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并筛选核心靶点,再将药物-疾病交集靶点导入DAVID数据库,对其分别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出与疾病相关的通路,通过Cytoscape得出“通路-靶点”网络图,再通过插件分析得出“通路-靶点”网络核心靶点,取二者度值排名前7位的靶点交集作为消渴清颗粒治疗糖尿病前期的关键靶点,最后选择关键靶点与有效成分用AutoDock与Pymol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及可视化。结果 筛选出消渴清颗粒中药活性成分36种,其中筛选出6种关键活性成分,分别为槲皮素、山柰酚、小檗碱、β-谷甾醇、花生四烯酸、知母皂苷C,靶点基因232个;筛选出糖尿病前期靶点685个,交集靶点93个,关键靶点5个,分别为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蛋白激酶B1(Akt1)、白细胞介素-1β(IL-1β)、环加氧酶2(PTGS2)。GO通路富集主要涉及内容有炎症、药物反应,细胞生长凋亡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糖尿病并发症中的晚期搪基化终产物及其受体(AGE-RAGE)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胰岛素抵抗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关键靶点与有效成分具有较稳定的结合能力。结论 消渴清颗粒中各种药物成分通过多靶点、多通路协同治疗糖尿病前期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研究治疗糖尿病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关黄母颗粒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SymMap、中国天然产物化学成分库筛选关黄母颗粒中构成药物主要化学成分,而后通过TCMSP数据库以及既往文献对查询有效化学成分的对应靶点,结果的匹配规范通过Uniprot数据库进行。运用Cytoscape 3.6.0软件构建关黄母颗粒的药物-有效成分-作用靶点网络。通过DrugBank和GeneCards数据库明确围绝经期综合征主要疾病靶点,并与关黄母颗粒有效成分靶点进行匹配而获得潜在治疗靶点。基于Metascape数据库和DAVID数据库对潜在治疗靶点进行GO生物过程、KEGG信号通路分析,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应用Cytoscape软件进行拓扑分析,应用Surflex-Dock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共获得有效化学成分86种,通过合并及删除重复值后得到有效成分作用靶点298个,关黄母颗粒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潜在靶点基因228个。基因本体论(GO)功能分析得到排名前10名的差异基因主要涉及蛋白质代谢、细胞周期、细胞器功能、染色体等方面。KEGG富集分析显示,关黄母颗粒有效成分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排名前10的信号通路包括血脂和动脉粥样硬化通路(lipid and atherosclerosis)、化学致癌-受体激活通路(chemical carcinogenesis-receptor activation)、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梓醇、五羟黄酮、汉黄芩素、山柰酚、芍药苷与黏着连接蛋白β1(CTNNB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肿瘤坏死因子(TNF)、肿瘤蛋白P53(TP53)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 关黄母颗粒可能通过梓醇、五羟黄酮、芍药苷等成分,通过影响EGFR、TNF及CTNNB1等关键靶点的表达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方法探究齿痛消炎灵颗粒治疗牙周炎的活性成分及潜在靶点,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ETCM数据库并结合文献报道筛选齿痛消炎灵颗粒潜在的活性成分及靶点,利用Cytoscape 3.9.1构建"中药-活性成分-靶点"的网络图;在GeneCards、TTD、OMIM、DisGeNET、DrugBank数据库获取牙周炎疾病相关靶点,利用Cytoscape 3.9.1构建"化合物-靶点-疾病"相互作用网络;采用STRING数据平台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并使用Cytoscape 3.9.1软件对其进行拓扑学分析;进一步利用Metascape网站对筛选得到的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选取degree值排名前5位的关键靶点和有效成分作为受体蛋白和配体小分子,使用AutoDockTools 1.5.6对配体和受体进行分子对接,并使用Pymol将分子对接结果可视化。结果 共筛选得到齿痛消炎灵颗粒的264个潜在活性成分,得到齿痛消炎灵颗粒治疗牙周炎的作用靶点157个;拓扑学分析发现关键活性成分以槲皮素、山柰酚、β-谷甾醇、柚皮素、木犀草素等为主;PPI网络中关键靶点为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蛋白激酶B1(Akt1)、肿瘤蛋白p53(TP5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VEGFA)、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3)、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3(MAPK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低氧诱导因子-1(HIF-1A)、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等。GO富集分析筛选出2 137个条目,涉及生物过程1 884条,细胞组成93条,分子功能160条;KEGG富集到基因通路206条;分子对接结果发现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能够较好的结合。结论 首次预测了齿痛消炎灵颗粒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牙周炎的作用机制,为齿痛消炎灵颗粒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方法 ,探究糖脉康颗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机制。方法 利用检索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及分析平台(TCMSP)对筛选糖脉康颗粒的组方药物的化学活性物质,药物靶标采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平台进行预测,并搜索Genecards数据库、OMIM数据库、TTD数据库和DisGeNET数据库预测DPN相关靶点。对药物与疾病的靶标基因取交集后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并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PPI网络,进行拓扑分析寻找核心基因。采用R软件进行基因本体(GO)注释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糖脉康颗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关键化学成分为巴马汀、广玉兰内酯和11,14,17-三烯酸甲酯等;药物-疾病的共同靶点共331个,关键蛋白包括细胞肿瘤抗原p53、连环蛋白β-1(CTNNB1)、热休克蛋白90-α(HSP90AA1)等。GO富集分析显示,生物过程主要包括细胞对化学应激的反应、对营养素水平的反应和肽基酪氨酸磷酸化等,细胞组成主要包括膜筏膜微域和膜区等,分子功能主要包括...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儿脾醒颗粒治疗小儿厌食症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检索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获取儿脾醒颗粒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对应靶点;检索GeneCards、OMIM、DrugBank、TTD数据库得到小儿厌食症相关靶点基因;取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的交集,得出儿脾醒颗粒治疗小儿厌食症的有效靶点并绘制Venn图;运用Cytoscape 3.9.0软件构建药物与小儿厌食症疾病靶点互作网络图;利用STRING数据库绘制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的可视化网络图,并进行网络拓扑分析;通过Bioconductor数据库和R语言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了解儿脾醒颗粒治疗小儿厌食症可能的生物过程及通路;最后运用SYBYL-x2.0软件实现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获得儿脾醒颗粒主要活性成分46个、药物靶点蛋白236个;检索小儿厌食症疾病相关靶点共1 372个,活性成分与疾病交集靶点118个;发现儿脾醒颗粒通过作用于转录因子AP-1(JUN)、V-Rel网状内皮增生病毒癌基因同源物A(RELA)、肿瘤坏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鼻渊通窍颗粒联合莫西沙星治疗急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接收治疗的急性鼻窦炎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5例)和治疗组(75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盐酸莫西沙星片,1片/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鼻渊通窍颗粒,1袋/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症状评分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1.33%、96.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鼻塞、鼻涕和头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比对照组降低更显著,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明显降低,而IL-10水平明显升高,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上述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渊通窍颗粒联合莫西沙星治疗急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降低血清炎性因子,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究五灵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机制。方法 综合TCMSP、ETCM、BATMA-TCM数据库筛选五灵胶囊的成分和靶点。采用GeneCards、NCBI、DisGeNET数据库收集慢性乙型肝炎的靶点。运用STRING数据库构建五灵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图,并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活性成分-交集靶点网络图。采用Oebiotech平台进行基因本体(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采用分子对接技术对五灵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关键成分和核心靶点的结合进行验证。结果 共筛选出异鼠李素、山柰酚、槲皮素、黄芩苷、灵芝酸R、灵芝醇F、赤芝酮A、丹参酮ⅡA、异丹参酮Ⅱ、木犀草素、戈米辛R等主要活性成分。共得到雌激素受体(ESR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PPARG)、人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14(MAPK14)、一氧化氮合酶(NOS2)等29个五灵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靶点。五灵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主要途径有乙型肝炎、白细胞介素-17(IL-17)和肿瘤坏死因子(TNF)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上述活性成分与其对应的慢性乙型肝炎靶标间均有较高的亲和力。结论 五灵胶囊可能通过异鼠李素、山柰酚、槲皮素等活性成分及ESR1、白细胞介素-1β(IL-1β)、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等核心靶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阿拉坦五味丸治疗慢性胃炎的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TCMSP、BATMAN-TCM数据库和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检索库确定阿拉坦五味丸活性成分,并从Swiss Targer Prediction、SEA、Pharm Mapper平台中预测活性成分相关靶点,在DisGeNET和GeneCard数据库中收集慢性胃炎相关靶点。将活性成分靶点与疾病靶点取交集,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核心靶点”相互作用网络,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应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AutoDock 4.2.6软件对阿拉坦五味丸的关键活性成分和PPI网络中的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以评价其结合能力。结果 共获得阿拉坦五味丸活性成分30个,治疗慢性胃炎的核心靶点106个。分析PPI网络获知肿瘤坏死因子(TNF)、白蛋白(ALB)、白细胞介素(IL)-6、蛋白激酶B1(Ak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起主要作用。GO富集分析主要涉及对无机物的反应、磷酸化的正调控和细胞死亡的正调控等生物过程,蛋白激酶活性、蛋白激酶结合和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等分子功能,膜筏、薄膜侧面、囊泡腔及受体复合物等细胞组分。KEGG通路分析主要涉及癌症通路、癌症中的蛋白聚糖、糖尿病并发症中的糖基化终末产物-糖基化终产物受体(AGE-RAGE)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阿拉坦五味丸中五灵脂二萜酸、鞣花酸、槲皮素与关键靶点之间具有较好的亲和力。结论 阿拉坦五味丸可能通过五灵脂二萜酸、鞣花酸、槲皮素等主要活性成分作用TNF、ALB、IL-6等靶点,可能通过参与癌症的发病途径、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低氧诱导因子-1(HIF-1)、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等信号通路有效治疗慢性胃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白藜芦醇治疗前列腺癌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HERB、Drugbank等9个药物靶点数据库检索并收集白藜芦醇的作用靶点;利用DisGeNET、GeneCards、OMIM等6个疾病靶点数据库获得前列腺癌的相应靶点;利用Venny 2.1.0平台获得药物和疾病的交集靶点,然后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9.1软件的Centiscape 2.2插件进行拓扑分析,进一步筛选得到白藜芦醇抗前列腺的作用靶点;再次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9.1软件进行网络的拓扑分析,筛选出核心靶点并绘制蛋白相互作用(PPI)图;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论(GO)与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并使用Rstudio软件对其结果进行可视化;使用AutoDoc 1.5.7软件对白藜芦醇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利用UALCAN数据库验证核心靶基因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共收集到585个白藜芦醇作用靶点和5 331个前列腺癌相关靶点,其中交集靶点441个,进一步筛选后得到白藜芦醇抗前列腺的作用靶点67个,其中核心靶点有肿瘤抑制因子p53(TP53)、蛋白激酶B1(Akt1)、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雌激素受体1(ESR1)、转录因子Jun(JUN)、原癌基因酪氨酸蛋白激酶Src(SRC)、连环蛋白β1(CTNNB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KEGG富集分析主要得到糖尿病并发症中的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及其受体(AGE-RAGE)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催乳素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白藜芦醇和核心靶点之间均具有良好的结合性;核心基因表达量验证结果表明,TP53Akt1在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量较高,STAT3ESR1CTNNB1MAPK1则表达量较低。结论 白藜芦醇可能通过TP53、Akt1、STAT3、ESR1、JUN等靶点调节AGE-RAGE、PI3K/Akt等信号通路发挥抗前列腺癌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黄芪甲苷抗抑郁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GEO、DrugBank、TTD、DisGeNet、GeneCards数据库获得抑郁症疾病靶点,检索PharmMapper和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获得黄芪甲苷的预测靶点。使用R软件Venn包获取黄芪甲苷与抑郁症的交集靶点基因,利用STRING网站与Cytoscape软件获得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并通过R软件clusterprofile包对潜在作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使用Autodock Vina 1.1.2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黄芪甲苷治疗抑郁症的相关靶点共107个,主要为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胱天蛋白酶3(CASP3)。这些核心靶点作用于钙离子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以及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信号通路等发挥抗抑郁作用,分子对接显示黄芪甲苷能与核心靶点均能较好的结合。结论 黄芪甲苷治疗抑郁症具有多靶点、多通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