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将CT-HRP分别注入家兔的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内,以研究脊髓内标记神经元的节段分布。实验结果表明,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运动神经元位于脊髓颈段前角内,并分为两个独立的细胞柱。胸锁乳突肌运动神经元位于C_1和C_2节段的前角背内侧区,主要分布于C_1节段的尾侧半和C_2节段的吻侧半;神经元胞体平均直径为36.7μm。斜方肌运动神经元位于C_2~C_3节段的前角腹外侧区,主要分布于C_3和C_4节段;神经元胞体平均直径为29.3μm,比胸锁乳突肌神经元略小。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运动神经元的树突向四周伸展,广布于灰质后角的基底部、中间带和前角内,并延伸到白质的侧索内。其中最显而易见的是胸锁乳突肌神经元树突伸向中央管周灰质和白质前索,此结果为讨论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的不同功能作用提供了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2.
用结合 HRP 逆行标记法,研究了12只大鼠斜方肌群运动神经元的中枢定位及其树突构筑。斜方肌群受副神经脊髓根和脊神经的双重支配,支配斜方肌群的副神经脊髓根标记细胞定位于 C_1~C_6节段内;支配斜方肌群的脊神经标记细胞定位于 C_3~C_5节段。标记神经元的树突分布区域有:①自前角细胞核向背侧达脊髓灰质第Ⅶ板层;②伸向同侧外侧索;③伸向同侧白质前索;④自中央管腹侧、背侧超越正中线;⑤伸向脊髓中央管;⑥构成白质内上、下行的纤维。  相似文献   

3.
本文解剖20侧副神经,其中成年人11侧,初生儿9侧;左11侧,右9侧。以后在手术显微镜下对胸锁乳突肌支与斜方肌支进行“向中性”分离,同时观察各分支在神经干内的位置其及相互关系。本研究可为面神经 - 副神经吻合术提供副神经干内显微外科解剖学的有关资料,也填补了副神经解剖学的理论知识。副神经出颈静脉孔后,行向后下,经胸锁乳突肌上半深面,约于二腹肌后腹下缘下方2厘  相似文献   

4.
用HRP逆行追踪法观察了10只大鼠斜方肌及其血管的神经起源,其中R_7、R_8两鼠R_9、R_(10)两鼠用浓戍二醛在入肌前涂抹营养斜方肌的血管主干。然后再正常给药、处理、观察。结果发现传出神经元位于脊髓C_1—C_6节段的前角内,高峰位于C_2;在脊髓的不同节段,标记细胞在前角分布的亚核亦不同。传入神经元标记在C_3、C_4脊神经节内。斜方肌血管的交感节后神经纤维的胞体标记在星状神经内。切断副神经后,脊髓C_3、C_4节段、C_3、C_4脊神经节以及星状神经节仍有标记细胞,而其它部位的标记细胞则消失。药物固定血管外膜后,星状神经节内的标记细胞消失,而其它部位的标记细胞仍呈阳性。本文还讨论了下丘脑至斜方肌微循环局部的神经调节通路。  相似文献   

5.
人胸锁乳突肌的应用解剖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人胸锁乳突肌各亚部的构筑特征,并对该肌的神经入肌点进行定位,为胸锁乳突肌移植的取材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①用14侧胸锁乳突肌进行肌构筑学研究.②用50侧胸锁乳突肌进行大体解剖测量并对其中40侧的神经入肌点进行定位研究.结果①胸骨头亚部肌重20.5±6.67g、肌长19.63±2.62cm、生理横切面积1.81±0.73cm2,锁骨头浅亚部肌重7.09±2.66g、肌长16.48±2.33cm、生理横切面积0.59±0.25cm2,锁骨头深亚部肌重7.62±2.71g、肌长14.43±1.82cm、生理横切面积0.77±0.38cm2.②神经入胸锁乳突肌有两种形式,一是穿锁骨头深亚部入肌,占35%,入肌点距乳突尖4.03±0.38cm;一是在锁骨头深亚部后缘入肌,占65%,入肌点距乳突尖4.42±0.31cm.结论①胸骨头亚部的肌重与生理横切面积分别是锁骨头两亚部之和的1.40倍与1.33倍,是胸锁乳突肌肌力的主要提供者.②胸锁乳突肌的神经入肌点约在锁骨头深亚部深面中、上1/3交界处.  相似文献   

6.
实验犬两种神经肌蒂环杓后肌移植术术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实验犬左侧喉返神经及上神经外侧支切断,造成单侧联合性声带麻痹动物模模型。分别选用同侧颈袢胸骨舌骨肌支肌蒂及副神经胞锁乳突肌支肌蒂移植该侧环杓后肌。结果显示两组实验物均成功地恢复了麻痹声带的外展功能。文章神经肌蒂环杓后肌移植的手术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副神经与颈丛交通支的解剖学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解剖观测副神经与颈丛交通支,为副神经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利用显微解剖方法,观测交通支的数量、来源、交通部位及副神经相关数据.结果:(1)91.94%的副神经存在交通支,以2支型为主;胸锁乳突肌深面、枕三角内和斜方肌深面交通支的数量分别占45.90%、10.66%和43.44%,分别以C3、C3和C4来源为主;(2)双侧交通支的数量和来源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3)斜方肌深面汇入副神经的交通支,其汇入点均在副神经入肌点远端;(4)交通支汇入后副神经的外径和神经束数目的增加均具有显著性(P<0.05);(5)仅观察到4.84%的副神经存在交通支汇入其胸锁乳突肌支.结论:交通支的汇入是副神经神经纤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胸锁乳突肌,特别是斜方肌可能具有一定支配作用,故在颈部手术时应尽量加以保护;切取副神经作为神经移植供体时,应在交通支汇入前或完全汇入后切取.  相似文献   

8.
人胸锁乳突肌的亚部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对人胸锁乳突肌进行亚部划分,为胸锁乳突肌移植的取材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 ①用20例(40例)成人尸体的胸锁乳突肌进行骨骼肌亚部化研究。②用5例(10侧)童尸的胸锁乳突肌进行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结果 人胸锁乳突肌可分为胸骨头亚部、锁骨头浅亚部、锁骨头深亚部3个亚部,每个亚部都有一级神经支支配,且在每个亚部的中部各自有一明显的神经终末分支密集区。结论 胸锁乳突肌可分3个亚部,在临床上可根据受区肌力和动幅的要求按亚部取材。  相似文献   

9.
胸锁乳突肌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胸锁乳突肌和副神经的解剖关系及在痉挛性斜颈中的作用,为手术治疗痉挛性斜颈的切口和方法提供解剖依据。方法:观察活体成人男女各100名例胸锁乳突肌长度,宽度,标本65具该肌长,宽和厚度及其周围结构。结果:见乳突尖向胸锁乳突肌前缘4cm和向下至后缘5cm处连线深面有副神经,该处是切断胸锁乳突肌及其副神经肌支的最佳部位之一。  相似文献   

10.
了解胸锁乳突肌和副神经的解剖关系及在痉挛性斜颈中的作用,为手术治疗痉挛性斜颈的切口 和方法提供解剖依据。方法:观测活体成人男女各100名例胸锁乳突肌长度、宽度,标本65具(男35具,女30具) 该肌长、宽和厚度及其周围结构。结果:见乳突尖向胸锁乳突肌前缘4 cm(上 1/4下 3/4交点)和向下至后缘5 cm (上中1/3交点)处连线深面有副神经(80%±15%),该处是切断胸锁乳突肌及其副神经肌支的最佳部位之一。二腹 肌后腹深面为高位结扎切断副神经点,若再向上易伤颈内静脉。在胸锁乳突肌深面的副神经最大横径为(2.3± 0.5)mm。结论:沿副神经的体表投影线,设计出和投影线相应的手术切口,切断副神经和部分胸锁乳突肌是治疗痉 挛性斜颈的较好部位。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探讨带血管与不带血管神经移植术,神经纤维再生的组织学差异。研究背景Taylor首次以带血管的神经移植获得成功。但对于不带血管神经移植的实质缺乏系统对比资料。方法SD雄性大鼠50只,随机分组,6只为正常对照组,其余等分为A组(带血管的神经移植组)和B组(不带血管的神经移植组),两组在移植后不同时间取材,进行光镜、电镜对比观察。结果在移植后的前4周,A、B两组组织学形态变化基本相似。从第6周起,A组较B组结缔组织少,神经纤维再生好。B组神经束内有结缔组织包括几条神经纤维的小束,再生而又退变的神经纤维多。结论带血管的比不带血管的神经移植,神经纤维再生好,因前者血供好,结缔组织再生少,有利于再生神经纤维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
CO2激光修复动眼神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彦刚  段新民 《医学争鸣》1998,19(2):195-198
目的:观察激光对颅神经再生情况的影响,探讨激光吻合颅神经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视神经再生模型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正常大鼠视神经及坐骨神经的超微结构,了解视神经-坐骨神经吻合模型吻合段超微结构在不同时间的变化。方法 建立视神经-坐骨神经吻合模型,第15,30,45及60天取出吻合段神经组织,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正常大鼠坐骨神经纤维较视神经纤维明显增粗,吻合15d,神经细胞明显变性、水肿及坏死,吻合30,45及60d,有髓神经纤维的结构逐渐恢复。结论 坐骨神经移植有可能支持视神经的再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自体神经移植、神经导管技术修复颅内段动眼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 22只家猫随机分为3组,神经移植组10只,导管组10只,对照组2只.右侧动眼神经制作4 mm缺损后,分别用自体腓肠神经移植、PLGA+BDNF/CNTF修复,对照组不修复.14周时处死动物,取远端再生神经,用光镜、电镜观察及轴突图像分析评估修复效果.结果 术后14周时,神经移植组、导管组各有8只猫术侧神经功能基本恢复,神经连续性恢复;对照组无恢复.神经移植组远端再生神经有髓纤维数目为(12032±999)个,平均轴突直径为(5.19±O.38)μm;导管组远端再生神经有髓纤维数目(10 274±881),平均轴突直径为(4.78±0.32)μm;两组间纤维数日和轴突直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自体腓肠神经移植及PLGA+BDNF/CNTF导管法均能有效修复猫动眼神经缺损,自体腓肠神经移植法修复效果好于PLGA+BDNF/CNTF导管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对周围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硅胶管套接大鼠切断了的坐骨神经,术中一次性将GDNF、生理盐水(SAL)分别加入硅胶管中,术后4周,应用溃疡神经纤维染色法、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逆行追踪技术观察GDNF对轴突再生的影响。结果:与SAL组相比,GDNF组溃变神经纤维面积明显减少,SAL组溃变纤维面积百分率为17.3%,GDNF组为1.9%(P<0.01);GDNFXEG组脊髓HRP标记胞体显著增加,SAL组标记胞体数的百分率为43.5%,GDNF组为68.3%(P<0.01)。结论:外源性GDNF能明显促进周围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改良去细胞异体神经的制备方法,研制出一种理想的自体神经移植替代物. 方法:将用Sondell法(Triton X-100、脱氧胆酸钠)和改良法[Triton X-200,sulfobetaine-10(SB-10),sulfobetaine-16(SB-16)]两种方法制备的去细胞异体神经用HE染色、髓鞘染色、免疫组化染色、扫描电镜检查等进行组织学评价. 然后将制备的神经桥接大鼠坐骨神经缺损,从坐骨神经指数、神经电生理、运动终板染色等方面评价神经移植后的再生效果. 结果:改良法制备的神经细胞及髓鞘去除彻底、结构保存完好;移植后神经再生良好,优于Sondell法制备的神经,达到了与自体神经移植相当的再生效果. 结论:综合运用萃取剂Triton X-200,SB-10和SB-16的改良化学萃取方法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去细胞异体神经制备方法,其制备的异体神经移植物可望替代自体神经移植.  相似文献   

17.
隐神经移植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为自体隐神经移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15具成人尸体 ,男性 12具 ,女性 3具 ,共 30侧下肢。经股动脉灌注氨水稀释的红色乳胶后进行大体解剖和观测。结果 隐神经双干型占 46 .7% (14/30 ) ,浅出点横径 0 .2 8± 0 .0 3cm ,可游离长度 8.42± 4.5 8cm ,距体表深度 1.19± 0 .44cm ;前外支横径 0 .14± 0 .0 3cm ,可游离长度 18.81± 4.5 0cm ;后内支横径 0 .14± 0 .0 4cm ,可游离长度 19.32± 3.0 4cm。单干型占 5 3.3% (16 /30 ) ,浅出点横径 0 .2 5± 0 .0 6cm ,可游离长度 2 9.94± 3.34cm ,距体表深度同双干型。隐神经小动脉丰富 ,其上段小动脉直径≥ 1mm者 2 9条 (2 3% )。下段小动脉少而细 ,寻找隐神经 ,有两个可靠的手术部位。结论 隐神经是较理想的微血管吻合的移植供体 ,可从两个可靠的部位手术获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自体皮神经移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15具尸体(男12,女3)进行大体解剖和观测。结果 皮神经走行有如下几个特征:①多 走在肢体的屈侧或内侧;②位置表浅;③多与静脉有伴行关系;④变异少,位置较恒定。⑤走行部位附近有明显的体表标志。结论 根据皮神经特征,每条皮神经都有两个可靠的手术获取部位。  相似文献   

19.
经对足底内、外侧神经及其主要分支的始部之径线、分布、血供,以及足底内、外侧神经和足底神经弓体表定位进行研究,发现在足底后外侧三角区无较大神经分布,可作为足底手术入路的首选部位。从而为行足底局部手术、麻醉,提供了形态学资料。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下肢神经潜在性损伤前后的神经传导参数的定量变化,探讨针刺刺激在末梢神经再生和修复中所起的作用。方法以30名韩国志愿者为对象,检测其腓神经和胫神经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进而挑选出远端波幅或运动传导速度(MCV)小于其置信区(x珋-s)下限的神经,或潜伏期大于置信区(x珋+s)上限的神经,分组进行实验。治疗组进行针刺治疗,腓神经选取阳陵泉、解溪穴;胫神经选取委中、昆仑穴1,个月后复查并比较2组间前期和后期的神经传导参数。结果被挑选的腓神经为20根,胫神经为17根。腓神经远端波幅及近端波幅平均值治疗后高于治疗前(P<0.05),胫神经的传导参数平均值则治疗前后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刺阳陵泉和解溪穴对压迫踝关节前部引起的腓神经潜在性损伤起到快速修复作用;而只有单纯的远端波幅降低的胫神经,对其针刺治疗,未见显著性的神经传导参数定量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