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了解人群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下称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情况及其免疫效果,为甲型H1N1流感防控及疫苗的科学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1年7月我市进行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人群的分布特征,并与同期未接种人群比较甲型H1N1流感发生情况。结果我市总人口接种率为6.26%,其中学生接种率最高为73.44%。我市近3年来所有接种人群均未发病,接种人群甲型H1N1流感发生率明显低于未接种人群(χ2=4.134,P<0.05)。结论实施对易感人群进行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对控制甲型H1N1流感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0月~2010年3月发热门诊的就诊病例,选取其中的流感样病例,发热(体温≥37.5℃),伴有咳嗽或咽痛症状之一.总计1277例,其中男702人,女575人,年龄5~75岁,有流行病学史927人.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工作从2009年10月~12月完成.对疫苗接种前后发热门诊流感样病例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后流感病例明显减少,无不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能有效预防甲型H1N1流感传播.  相似文献   

3.
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者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接种者对甲型H1N1流感及疫苗的态度与认知情况,为医务人员加强疾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随机选取2009年11月10—12日北京市某大学及某机关单位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者400人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问卷式调查。结果有88.0%的接种者为自愿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对甲型H1N1流感感到恐慌者占66.0%,接种者甲型H1N1流感的恐慌程度与年龄呈负相关(P〈0.05);接种者对新研制的疫苗持肯定态度者占38.0%;对接种疫苗后仍需采取其他措施预防甲型H1N1流感所持的态度与年龄呈负相关(P〈0.05)。结论公众对甲型H1N1流感关注度高;有66.0%的接种者对甲型H1N1流感认知有缺陷,有45.2%的接种者对甲型H1Nl流感疫苗认知有缺陷,仍应加强甲型H1N1流感相关知识宣传,尤其加强老年人疫苗接种及疾病预防宣教。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甲型H1N1流感病毒附着能力,分析了甲型H1N1流感的病原学及其变异特性,简述了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生产流程及接种效果,介绍了甲型H1N1流感的药物治疗。但此种病毒毒力低,患者症状轻,不必恐慌,可通过综合预防措施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人群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免疫效果情况,为进一步开展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提供依据。方法选用随机采样的方法,对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17~68岁693名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特异性抗体进行调查分析,并收集血液标本,应用人H1N1抗体(IgG)酶联免疫分析试剂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半定量测定人血清中H1N1IgG含量。结果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693人中特异性抗体阳转率为88.74%。接种该疫苗后所产生的特异性抗体,在年龄、性别上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到采样的间隔时间有关,21~70天与71~93天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工作取得了良好免疫效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接种疫苗70天后人体对甲型H1N1流感免疫水平有显著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甲型H1N1流感疫苗对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保护作用.方法 接种H1N1流感疫苗后患甲型H1N1的患者31例(疫苗组),未接种疫苗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42例(非疫苗组),对比分析其临床资料、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结果 疫苗组淋巴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比例显著高于非疫苗组(P<0.05).疫苗组心肌激酶、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低于非疫苗组(P<0.05);疫苗组全身症状、消化道症状发生率显著低于非疫苗组(P均<0.05).结论 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可起到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减轻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炎症反应、改善临床症状和减少肺部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清远市中小学生、孕妇等部分重点人群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意愿,为甲型H1N1流感防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中小学生、孕妇等甲型H1N1流感防控重点人群进行调查.结果 67.71%的学生家长认为普通市民有可能患甲流,82.47%的孕妇担心自己及家人患甲流;22.90%的被调查学生和2.06%的被调查孕妇在过去1年里接种过普通流感疫苗;付费情况下,85.45%的学生家长和65.98%的孕妇愿意接种;免费情况下,93.23%的家长和77.32%的孕妇愿意接种.结论 被调查居民对甲流关注程度较高,重点人群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意愿总体上较强;解决费用问题和消除居民的误解是提高甲流疫苗接种覆盖面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医务人员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免疫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500名深圳市某区各级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加入研究,根据病例的入选排除标准,选定病例,通过自愿填写问卷的方式,愿意接种疫苗的医务人员,行疫苗接种,并跟随观察接种的免疫效果。结果:通过问卷填写,有80名医务工作人员不愿接受甲型H1N1流感疫苗注射,未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最常见原因是不确定疫苗质量(26.7%),其次为认为病毒存在变异(25.1%),还有一定数量人担心疫苗不良反应(17.4%)、以及人为身体素质良好不需接种(15.3%),而有10.8%的人认为疫苗作用有限而未接种。在420名接种疫苗的医务人员中,特异性抗体的阳转率为100%,未接种疫苗的医务人员阳转率为31.25%,其中男性为28.21%,女性为34.15%,未接种组低于接种组阳转率(P〈0.05);未接种组男性低于接种组男性阳转率(P〈0.05);未接种组女性低于接种组男性阳转率(P〈0.05)。结论:医务人员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有良好免疫效果,但还需要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并及时发布疫苗相关信息,提高医务人员对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认识水平,从而提高疫苗接种率取得良好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9.
甲型H1N1流感疫情综述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根据近期甲型H1N1流感相关信息进行了收集和分析,从甲型H1N1流感特征、病毒快速检测方法研究、流感疫苗研制、发展趋势和中医防治等方面对甲型H1N1流感研究近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涿鹿县医务人员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后免疫效果和抗体阳性情况比较,分析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临床价值. 方法:根据自愿原则选取全县201例医务人员作为接种组,另外选择相同工作岗位的191人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采用深圳赛诺菲· 斯德公司生产的凡尔灵2006/2007株(成人剂型)接种,微量血凝抑制试验检测接种者甲型HIN1流感病毒抗体,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接种2个月后甲型HIN1流感与普通流感的发病率及HI抗体阳转率进行比较. 结果:接种组甲型H1N1流感发病数0,发病率0;对照组发病数11例,发病率5.76%,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接种组普通流感发病数9例,发病率4.48%;对照组发病数29例,发病率15.18%,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接种组H1抗体阳性例数163例,阳性率81.09%,接种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有助于医务人员提高免疫功能,预防传染甲型H1N1流感和普通流感.  相似文献   

11.
李敏 《医学综述》2011,17(2):198-201
SPA-1为一种小分子蛋白酶激活蛋白,目前在细胞及肿瘤中研究较多。在细胞中,SPA-1通过与不同的分子或者蛋白相互作用,影响Rap1三磷酸鸟苷酶活性,从而参与细胞功能的调节。在肿瘤方面,SPA-1在乳腺癌和白血病中的研究较多,大量临床研究发现SPA-1与乳腺癌有重要联系,而动物实验发现SPA-1与白血病有关,还发现SPA-1-/-的小鼠部分发生了狼疮样肾小球肾炎,猜测SPA-1在自身免疫疾病中起一定作用。但SPA-1在这些疾病中具体作用机制尚在进一步探索之中。  相似文献   

12.
Ksp-Gpx1-k1k1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构建含有肾组织特异性启动子(Ksp-cadherin)的Gpx1与k1k1载体质粒,为下一步构建转基因动物、研究在动物模型体内表达和基因治疗提供基础.方法 以KLK1 cDNA、GPX1 cDNA、Ksp-cadherin BAC为模板,PCR扩增获得人源Gpx1、KLK1、Ksp-cadherin cDNA.PCR产物大小与预期结果一致,序列分析完全正确.选择多个相应酶切位点,分步将Ksp-cadherin、Gpx1、KLK1插入至pIRES-EGFP质粒中.构建pKSP-GPX1-IRES-KLK1重组质粒.应用酶切鉴定和序列分析方法验证所构建载体的正确性.结果 成功构建了含有Ksp-cadherin的GpX1与k1k1载体质粒.结论 该重组载体的构建为下一步构建转基因动物,研究其在哺乳动物肾组织内过表达及在移植肾缺血冉灌注损伤的基因治疗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目前LCRG1基因转录调控机制不清,现拟研究Sp1和Egr-1对人LCRG1基因启动子的转录调节. 方法:利用MatInspector软件分析LCRG1基因启动子区域内潜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Sp1、wtEgr-1、mtEgr-1真核表达质粒与LCRG1启动子重组质粒的共转染实验,分析其对LCRG1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结果:生物信息学提示LCRG1基因启动子区域存在Sp1和Egr-1等位点,外源性突变型转录因子Egr-1能上调LCRG1基因启动子的活性.结论:突变型转录因子Egr-1可能参与该基因的表达调控.  相似文献   

14.
15.
AP1对人CD226/PTA1启动子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确定血小板/T细胞活化抗原1(PTA1)基因的转录起始点,及激活蛋白1(AP1)对PTA1启动子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5’-RACE方法确定PTA1基因的转录起始点;将含AP1的真核表达载体和含有PTA1启动子的荧光素酶的报告基因载体共转染人肝癌细胞系HHCC,培养48h后检测其荧光素酶活性.结果:人PTA1基因的转录起始点定位于ATG上游229bp处,AP1可以显地增强PTA1启动子P1和P2的活性,转录因子etsl对AP1上调P1和P2活性有不同的调控作用.结论:PTA1的转录起始点位于ATG上游229bp处,AP1可能参与调控PTA1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陈璇  曾春  李咏梅 《内分泌外科杂志》2010,4(4):275-275,282
1 病例资料 女,65岁,因"发作性晨起心悸、抽搐15+年,再发1h"入院.入院前15+年,常于凌晨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悸、大汗,继发意识丧失、抽搐,每次持续2 h~3 h,可自行缓解,无明显饥饿感,发作间期正常,入院前1 h再发类似症状.发病后体重增加约15 kg.无类似家族史.  相似文献   

17.
鲍培培 《中国病案》2010,11(7):16-17
目的保护好甲型H1N1流感病案,为进行医学研究和攻关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方法针对甲型H1N1病毒流行病学特点,结合SARS病案的管理经验,甲型H1N1流感病案应实行病案消毒,设身专人管理,专柜存放,病案整份复印,作为特存病案严格规范对甲型H1N1流感病案的借阅制度。结论病案管理人员要最大限度地保护病案的完整性,维护其原貌,保障和提高病案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女性不孕症与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关系.方法 选择300例生育期不孕妇女分为原发性不孕症135例和继发性不孕症165例,观察支原体感染的检出情况、支原体感染与宫颈糜烂的关系和危险因素1ogistic逐步回归的分析结果.结果 原发性不孕组和继发性不孕组UU、MH及混合感染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P<0.01);宫颈糜烂患者支原体感染阳性率58.04%,明显高于宫颈光滑患者12.3%(χ2=3.99,P<0.01);1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继发性不孕的主要危险因素有人流、盆腔炎、输卵管病变、月经不调、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E M7)、早年性交、支原体感染(宫颈分泌物U U+).结论 不孕妇女支原体感染率很高,且与宫颈糜烂密切相关.减少人流率,防治感染是降低继发性不孕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工作场所中1,1-二氯-1-氟乙烷的分析方法。方法用活性炭管采样,二硫化碳解吸,HP—FFAP,25m×0.2mm×0.33μm石英弹性毛细管柱分离,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空气中的1,1-二氯-1-氟乙烷,标准曲线法定量。结果1,1-二氯-1-氟乙烷浓度在61.8—3090μ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A=0.227089C+0.781703,相关系数r=0.99999;方法检出限为1.4μg/ml。以750ml的采样量计算对应于空气中的浓度为1.9mg/m^3。溶液和空气中的定量检出限分别为4.8μg/ml和6.4mg/m^3。碳管的解吸效率范围为98.7%~102.3%,重复测定和平行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P,SD)均小于2.0%。结论建立的方法灵敏、准确,可以应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1,1-二氯-1-氟乙烷的测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谷胱苷肽转硫酶M1、T1、P1(GSTM1、GSTT1和GSTP1)基因多态性和吸烟饮酒习惯与直肠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以直肠癌患者210例,人群对照439例为研究对象,调查研究对象的生活习惯,以多重PCR技术检测GSTM1和GSTT1基因缺失,PCR-RFLP技术检测GSTP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第105密码子A→G).结果:GSTM1和GSTT1基因缺失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GSTP1 A/A、A/G和G/G基因型频率分布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与GSTP1 A/A基因型携带者相比,G/G基因型者发生直肠癌的危险性无显著升高,调整OR值为1.11(95%CI:0.77~1.60).结论:GSTM1、GSTT1和GSTP1基因多态性与直肠癌易感性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