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微栓子的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发病机制.方法 广州医学院荔湾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52例符合TIA诊断标准的患者入选试验组.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颅内血管,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查颈动脉血管,TCD-MF软件进行微栓子监测30 min,取大脑中动脉(MCA)或大脑后动脉(PCA)作监测血管.收集数据经SPSS 11.0版软件包分析处理,计数资料差异显著性检验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差异显著性检验采用成组t检验,相关分析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多因素分析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TIA组13例患者微栓子(MES)阳性(2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MES出现与血管狭窄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CI=0.49,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责任血管狭窄是MES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抗凝药物治疗10 d后11例患者(84.62%)MES为阴性.1年内TIA组MES阳性患者的脑血管事件再发率显著高于MES阴性患者(P<0.05).结论 TIA的发生与颅内外动脉血管狭窄后引起的脑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并脱落形成血液中流动的栓子有关.MES出现与颅内外血管狭窄程度有显著相关性,狭窄程度越高,MES出现的机率也越大.抗凝药物治疗可有效降低MES.MES阳性的TIA患者脑血管事件再发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颈内动脉狭窄(ICA)患者脑血管反应性(CVR)和微栓子信号(MES)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ICA≥50%患者92例,并根据是否伴有临床症状分为症状组55例和无症状组37例。采用TCD检查评估ICA狭窄程度及斑块形态,评估血管运动反应性(VMR)、脑血管运动储备(CRC)、呼吸抑制指数(BHI)等参数和MES监测。并根据TCD检测结果分为ICA狭窄50%~69%组和ICA狭窄≥70%组;根据斑块灰度中位数(GSM),分为低回声(GSM≤25)斑块组和高回声(GSM>25)斑块组;根据有无溃疡斑块,分为溃疡性斑块组和非溃疡性斑块组。结果:与无症状组比较,症状组ICA狭窄≥70%及溃疡性斑块发生率显著升高(均P<0.01)。症状组、ICA狭窄≥70%组、溃疡性斑块组及低回声斑块组的MES检出率较无症状组、ICA狭窄50%~69%组、非溃疡性斑块组、高回声斑块组均增高(均P<0.05)。症状组VMR、CRC显著低于非症状组(均P<0.05);ICA狭窄≥70%组VMR、CRC和BHI显著低于ICA狭窄50%~69%组(均P<0.05)。结论:MES是不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特征之一;CVR降低与ICA狭窄程度及临床症状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有症状性和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内皮因子(vWF)与其微栓子信号(MES)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月和2017年6月住院与门诊颈动脉狭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32例与无症状患者28例。检测所纳入对象的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和vWF:AgⅡ水平,评价颈动脉狭窄程度和斑块,经颅多普勒检测颅内外血流微栓子。结果两组患者的血浆vWF:Ag、vWF:AgⅡ和vWF:Ag/vWF:Ag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症状组检出MES阳性的比例高于无症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ES阴性的患者比例低于无症状组(54.5%vs.88.0%,P=0.034)。MES阴性的有症状患者其血浆vWF:Ag、vWF:AgⅡ和vWF:Ag/vWF:AgⅡ水平显著高于MES阴性的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服用阿司匹林和颈动脉狭窄程度70%的2个亚组中,有症状患者的血浆vWF:Ag、vWF:AgⅡ水平显著高于无症状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vWF:AgⅡ因子可能是颈动脉狭窄内皮功能激活与损害的早期敏感指标,特别是对于MES阴性的无症状患者,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无症状和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微栓子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无症状和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微栓子出现频率与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和病程时相之间的关系。方法对临床诊断为颅内外动脉狭窄的患者,采用双通道四深度及M Mode模式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微栓子监测60 min,进行微栓子信号(MES)计数。根据病变部位将患者分为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组(ICA组)和大脑中动脉狭窄组(MCA组),每组又分为无症状组、既往缺血性卒中组(≥30 d)和急性缺血性卒中组(<30 d)。结果共监测63例患者的74条狭窄动脉。ICA组:无症状、既往缺血性卒中、急性缺血性卒中MES阳性率分别为0(0/10)、0(0/7)、33%(6/18);在MCA狭窄组分别为14%(2/14)、14%(1/7)和39%(7/18)。60 min内的MES数目在ICA急性缺血性卒中组依次为3、9、8、10、1、40个,平均11 8个;在MCA无症状组为4、1个,既往缺血性卒中组为1个,急性缺血性卒中组为4、1、4、15、16、1、29个,平均10个。MES阳性率在ICA急性缺血性卒中和无症状组之间(P=0 .013)、急性缺血性卒中和既往缺血性卒中组(P=0 .031)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在MCA狭窄急性缺血性卒中和无症状组(P=0 .115)、急性缺血性卒中和既往缺血性卒中组(P=0 .214)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动脉性栓塞是颅内外大动脉狭窄所致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发病机制。距卒中时间越近,MES的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监测微栓子信号(MES)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意义及凝血纤溶异常.方法: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69例,其中脑血栓43例,短暂性脑缺血(TIA)26例为脑血管病组和43例同年龄高血压、糖尿病或高血脂患者为对照组,分别监测TCD及检测凝血纤溶纤维蛋白原(Fg)和D-二聚体(D-D浓度).结果:脑血管病组的MES检出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脑血栓组的MES检出率与TIA组无显著性差异.脑血栓组的Fg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TIA组的Fg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脑血栓组Fg水平较TIA组显著升高.脑血栓及TIA组的D-D浓度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脑血栓组D-D浓度较TIA组显著升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ES和高血压进入脑血管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MES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可能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经颅多普勒(TCD)自动监测微栓子信号(microembolicsignal,MES),研究疏血通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微栓子的干预作用。方法:入院即时予德国DWL-Embo-dop型TCD监测MES,并对MES自动分析与计数,分为阳性、阴性两大组,两组再各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组,并分别于第2,5,7,10,15,20天监测TCD。结果:入院MES阳性组中,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组20例,至第15天有19例MES消失,而对照组18例至第20天时仅有7例MES消失,两组MES消失的概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χ2=16.35,P<0.01);入院MES阴性组中,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组至第20天有13例次出现MES,而对照组至第20天有32例次出现MES,两组MES出现的概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13.08,P<0.05);疏血通注射液的抑栓作用在使用第5天即出现,于第7天达高峰,至第10,15天继续作用;但停药5d后有MES复现的现象。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微栓子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TCD栓子自动监测有助于及时发现微栓子、评估药物疗效。  相似文献   

7.
颈动脉狭窄和缺血性脑血管病变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CAS)病变的危险因素、狭窄程度、斑块特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CV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将1 603例首诊为可疑脑缺血患者,分为非狭窄组(A组1326例:CAS<50%)和狭窄组(B组277例:CAS≥50%或闭塞).对患者双侧颈动脉斑块形态、结构及血流动力学结果及年龄、性别、动脉硬化危险因素、脑缺血发病与CAS程度进行分析.结果CAS≥50%者占17.3%(277/1603).高龄、男性、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与CAS的形成显著相关(r=0.024、0.777、0.827、0.762、0.750).B组患者CVD发生率为37.2%(103/277),明显高于A组21.6%(287/1326)(P<0.001).B组中随CAS程度增加,脑卒中发病率明显升高,CAS 50%~69%患者发病率为30.4%(38/125),CAS≥70%或闭塞者为42.8%(65/152例),斑块检出率为64.4%(1032/1603),脑卒中与TIA患者不规则、不均质回声斑块的检出率高于非卒中患者(P<0.001).结论CAS与高龄、男性、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呈显著相关,随狭窄程度增加卒中的危险性升高,且超声显示不均质性回声的动脉硬化性斑块的形成与卒中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动脉斑块超声造影评级和血同型半胱氨酸(Hcy)与动脉硬化型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4年7月宁波市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患者159例,根据中国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及改良TOAST分型,选择其中动脉硬化型缺血性脑卒中及非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别进入A组和B组,其中A组72例,B组76例。所有患者均进行颈动脉斑块超声造影评级和血Hcy检测,分别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和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颈动脉斑块超声造影评级、血Hcy水平与动脉硬化型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1)A、B组斑块厚度和斑块类型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65、0.827,P值均0.05),超声造影评级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192.350,P0.01),以超声造影评级≥3级作为预测发生动脉硬化型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则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44%、94.74%;(2)A、B组患者间血Hcy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52.383,P0.01),ROC曲线下面积为0.978,以血Hcy≥13.50μmol/L作为诊断标准,预测动脉硬化型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7.21%、90.80%;(3)以颈动脉斑块超声造影评级≥3级或血Hcy≥13.50μmol/L作为诊断标准预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8.71%、96.45%;(4)颈动脉斑块超声造影评级、血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之间存在高度线性正相关(r=0.865、0.827,P值均0.01)。结论颈动脉斑块超声造影评级和血同型半胱氨酸可作为动脉硬化型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检查手段,为临床二级预防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常规超声、超声造影(CEUS)和剪切波弹性成像(SWE)结合临床预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缺血性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复发的价值。方法纳入87例因TIA就诊的颈动脉粥样硬化伴单发斑块患者,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发生缺血性脑卒中或复发TIA分为复发组(n=35)和未复发组(n=52),比较组间常规超声、CEUS和SWE所示斑块特征及一般临床资料,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多因素联合预测模型,评价其预测缺血性脑卒中或TIA复发的效能。结果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患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史、脑卒中家族史占比及药物依从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复发组斑块内出血、斑块溃疡及薄纤维帽占比均高于未复发组(P均<0.05),且其常规超声所示易损斑块、SWE示软斑块或混合斑块及CEUS 2~3级斑块数目均大于未复发组(P均<0.05)。高血压、吸烟史、脑卒中家族史、药物依从性、部分常规超声指征(溃疡、斑块内出血、薄纤维帽)、SWE指征(软斑块或混合斑块)及CEUS指征(2~3级斑块)均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或TIA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据以预测缺血性脑卒中或TIA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3(95%CI 0.85~1.00)(P<0.05)。结论联合应用常规超声、CEUS及SWE指征并结合临床预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或复发TIA具有一定准确性,可为临床处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经颅多普勒(TCD)自动监测微栓子信号(micro embolic signal,MES),研究疏血通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微栓子的干预作用。方法:入院即时予德国DWL-Embo-dop型TCD监测MES,并对MES自动分析与计数,分为阳性、阴性两大组,两组再各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组,并分别于第2,5,7,10,15,20天监测TCD。结果:入院MES阳性组中,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组20例,至第15天有19例MES消失,而对照组18例至第20天时仅有7例MES消失。两组MES消失的概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x^2=16.35,P&;lt;0,01);入院MES阴性组中,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组至第20天有13例次出现MES,而对照组至第20天有32例次出现MES,两组MES出现的概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13.08,P&;lt;0.05);疏血通注射液的抑栓作用在使用第5天即出现,于第7天达高峰,至第10,15天继续作用;但停药5d后有MES复现的现象。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微栓子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TCD栓子自动监测有助于及时发现微栓子、评估药物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