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IL-1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IL-1β在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根据Longa方法建立了MCA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并用ELISA方法检测IL-1β水平。结果 再灌注IL-1β水平明显高于岂血组和对照组再灌注后6hIL-1β水平最高。结论IL-1β在大鼠局部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加速了缺血损伤的病程。  相似文献   

2.
1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体质量250~320 g(青海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大黄素甲醚(plyscion,Ply,批号:0506338,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血清神经元烯醇化酶(NSE)ELISA试剂盒(美国Linco公司);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试剂盒(解放军总医院科技开发中心放免所).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研究发现,预先给予短暂的脑缺血预处理(BIP)可诱导缺血耐受(IT),从而减轻缺血再灌注所致的脑损伤[1].已有前期研究证明,大黄素甲醚(Phy)可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但对IT的影响尚未见报道.我们利用局灶缺血预处理模型,观察Phy对大鼠BIP后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影响,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陈立英  苏立凯  廖仁昊  王敬 《医学综述》2006,12(17):1086-1088
目的探讨脑缺血预处理联合大黄素甲醚(Phy)治疗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分别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脑缺血预处理组和Ply治疗组。各组采用Zea-longa等的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并加以改进,制备缺血预处理及缺血再灌注损伤实验动物模型。比较各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脑梗死体积、血清神经元烯醇化酯(NSE)含量及脑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结果脑缺血预处理联合Phy可使神经功能缺损减轻、脑梗死体积缩小、血清NSE含量降低,均较缺血预处理组更为明显。脑组织IL-1β和TNF-α含量降低亦更为明显。结论Phy可增强缺血预处理诱导的脑缺血耐受作用,下调脑组织再灌注损伤时IL-1β和TNF-α的表达,二者具有叠加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粉防己碱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 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粉防己碱处理组(Tel).采用线栓法复制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脑组织中IL-1β的含量.结果 I/R组再灌注1h脑组织中IL-1β表达(4.71±0.73 ng/mg)开始升高,再灌注6h(10.56±0.61 ng/mg)达高峰;Tet组再灌注2 h、6 h、12 h脑组织中IL-1β含量与I/R组相应时间段比较显著降低(P<0.01),仍显著高于Sham组(P<0.01).结论 粉防己碱抑制大鼠脑组织缺血/再灌注IL-1β的表达,减轻炎性反应,对再灌注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脑缺血肺损伤后肺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的变化,探讨其功能意义。 方法 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脑缺血肺损伤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脑缺血肺损伤模型。于术后24 h用RT-PCR(n=8),48 h用蛋白免疫印迹技术(n=8)检测肺组织IL-1β表达变化;术后72 h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肺组织内IL-1β的定位分布(n=5)。结果 肺组织IL-1β基因和蛋白表达在脑缺血后24 h及48 h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β主要分布在气道上皮细胞、巨噬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结论 脑缺血肺损伤组织IL-1β表达明显上调,提示IL-1β可能在脑缺血肺损伤炎症反应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鼠永久局灶性脑缺血后皮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基因的表达变化规律及其机制。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大鼠大脑中动脉(MCA)线栓闭塞后不同时相MCA供血区皮质及对侧皮质IL-1β基因的表达,同时用ELISA法测定相同时相IL-1β蛋白的含量。结果缺血侧IL-1βmRAN在各缺血时间点皆有表达,缺血1 h即有明显表达(0.34±0.05),此后表达逐渐增强,缺血24 h达高峰,密度比值为1.23±0.15。对应时相IL-1β值(pg/g),缺血3 h明显提高(384.1±57.7),缺血48 h达高峰(802.3±61.7),缺血5 d仍在高水平(753.9±46.5)。结论局灶性脑缺血时IL-1βmRNA表达一过性增高,IL-1β蛋白量平行延后增高,且持续时间较长,说明IL-1β参与脑缺血损害不仅仅局限于急性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黄芪提取物(EA)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四动脉结扎模型,观察EA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学评分、血清IL-1β、IL-6、TNF-α含量及脑组织IL-1β、TNF-α的含量的影响。结果EA对全脑缺血再灌注24h后的大鼠神经功能有改善作用;EA能降低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血清IL-1β、TNF-α、IL-6和脑组织IL-1β、TNF-α的含量。结论EA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IL-1β、TNF-α、IL-6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脑缺血肺损伤肺水肿的影响及对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的调节。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肺损伤组、脑缺血肺损伤给予BDNF抗体处理组(BDNF抗体干预组),每组13只。于BDNF抗体干预后3 d取大鼠肺组织样本,HE染色(n=5)观察各组肺水肿及中性粒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染色(n=5)和Western blot技术(n=8)检测脑缺血后肺组织IL-1β的定位与相对表达量。结果 气道上皮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可见IL-1β表达。BDNF抗体处理后3 d,肺水肿及中性粒细胞浸润减轻;肺组织IL-1β表达明显减少,与脑缺血肺损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BDNF抗体处理可减轻脑缺血肺损伤大鼠肺组织水肿及降低IL-6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缺血后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TNF-α和IL-1β表达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IP)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R)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10只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10只、I/R组和IP组各50只,后两组根据再灌注时间每组又分为6、12、24、48、72h等5个亚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I/R模型,后处理方法为大脑中动脉阻闭2h后,再灌注15s-缺血15s,反复3次。对各组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TTC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TNF-α和IL-1β蛋白表达,原位杂交法检测TNF-α和IL-1βmRNA的表达。结果 I/R组大鼠可见神经行为学的缺失及缺血侧大脑半球的梗死,与之相比,IP组大鼠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小、神经行为学评分改善(t=2.683~5.657,P<0.05)。TNF-α、IL-1β蛋白及mRNA在sham组额顶叶有微弱表达,其在I/R组和IP组的表达于再灌注6h时开始升高,24h达高峰。与I/R组各相应亚组比较,IP组TNF-α和IL-1β蛋白及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t=2.333~7.814,P<0.05)。结论 IP可显著下调TNF-α和IL-1β的表达,缩小I/R大鼠的脑梗死体积,提示IP可抑制I/R的炎性反应,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PP是阿尔茨海默病老年斑中的主要成份 ,有实验证实缺血可以导致大脑皮质APP基因表达发生改变。但国内外尚无报道缺血再灌注损伤时APP表达的变化情况。PS1、PS2基因是近两年刚刚发现的基因 ,它们的突变是引起大部分早发型阿尔茨海默病的主要病因。缺血能否影响PS基因在脑皮质中的表达有待进一步澄清。本实验目的在于探索缺血再灌注后PS和APP基因的表达情况。本实验选用SD大鼠 136只 ,随机分为 8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右侧大脑中动脉 (MCA)缺血再灌注模型。A组为对照组 ,B到H组大鼠脑缺血为 1h ,分别再灌注 0h、1h…  相似文献   

12.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Jak1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Jak基因在大鼠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及其在缺血性神经细胞损伤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 注损伤的模型。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Jak1蛋白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不同时间点脑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12h在栓塞侧梗死区神经元可见大量Jak1蛋白阳性表达,24h达高峰。梗死周边区表达最显著,表达持续时间达1周。结论 Jak1在脑血后的表达增加,表明Jak1可能参与了脑缺血神经细胞损伤与修复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蜂胶黄酮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MCAO),研究蜂胶黄酮对脑缺血再灌注脑梗死体积和行为学评分的影响,对脑组织内IL-1β、IL-6和TNF-α含量的影响。结果蜂胶黄酮能够减少MCAO脑梗死体积和行为学评分,降低脑组织中IL-1β、IL-6和TNF-α的含量(P〈0.05)。结论蜂胶黄酮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降低脑组织中IL-1β、IL-6和TNF-α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5.
Li LX  Jiang T  Liu EZ  Lin CH  Li QG  Yang FM  Dai QS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7):541-543
目的 探讨缺血过程中亚低温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核心区皮质内白细胞介素1β(IL 1β)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MCP) 1含量的影响。 方法 选用 80只雄性Wistar大鼠 ,随机分为常温组 (37℃ )和亚低温组 (32~ 33℃ ) ,用ELISA法测定缺血 2h再灌不同时间缺血核心区脑皮质内IL 1β和MCP 1含量变化 ;用 2 ,3,5三苯基四氮唑 (TTC)染色法观察脑皮质梗死灶的变化。 结果 常温组再灌注后各时间点缺血核心区皮质内IL 1β含量无明显变化 ;MCP 1含量于再灌注 6h后开始升高 (2 2 5± 8 7)ng/g ,是假手术组的 17 0倍 (P <0 0 5 ) ,4 8h逐渐达到高峰 (110 9± 4 7 0 )ng/g ,是假手术组的 83 7倍 (P <0 0 0 1)。与常温组相比 ,亚低温组再灌注后缺血核心区皮质内IL 1β含量没有明显变化 ,但MCP 1的含量于再灌注后 6h为 (8 7± 7 6 )ng/g(P <0 0 0 5 ) ,再灌注后 4 8h为 (5 6 0± 4 0 3)ng/g(P <0 0 5 ) ,明显低于常温组 ,皮质梗死灶也显著小于常温组。 结论 降低缺血再灌注后脑皮质内MCP 1的含量 ,可能是亚低温发挥脑保护作用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6.
①目的 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 β 淀粉样蛋白 (β AP)在梗死区的表达。 ②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后存活 6h、1d、2d、3d、7d、14d不同时间 β AP的表达。 ③结果 缺血再灌注后 1d ,β AP在梗死区及其周围表达开始增强 ,7d时达高峰 (F =92 .6 3,q =5 .2 1~ 2 5 .87,P <0 .0 1)。④结论 β AP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区表达增多 ,提示β AP在脑缺血损伤的病理改变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替勃龙对去势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IL-1β和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雌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手术对照组,替勃龙组。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制成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在缺血2h再灌注24h后立即断头取脑,应用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免疫组化法检测IL-1β及TNF-α的表达,并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替勃龙用药组较对照组脑梗死体积显著缩小(P〈0.05);替勃龙组较对照组IL-1β及TNF-α表达减弱(P〈0.01)。结论替勃龙可降低去势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IL-1β、TNF-α水平,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IL-13对大鼠急性缺血再灌注肾损伤时IL-18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雄性大鼠37只,随机分为5组:Sham组,I/R组,C组,T-S组和T-L组。阻断大鼠双侧肾脏血流45min,再灌注24h,建立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治疗组分别于阻断血流后分别从双侧肾动脉开口注射rmIL-13(T-S组:0.5g/kg体重,T-L组:1.5g/kg体重);C组以生理盐水代替。检测各组大鼠IL-18血清水平和肾脏表达,以及肾功能和肾脏病理。结果:①与C组比较,T-L组肾脏IL-18基因和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1),IL-18血清水平也明显下降[(102.86±32.82)ng/L vs(231.02±52.96)ng/L,P<0.01];②与C组比较,T-L组肾功能损害减轻,BUN[(43.64±11.72)mmol/L vs(19.01±6.56)mmol/L,P<0.01],SCr[(79.92±15.22)μmol/L vs(165.56±39.87)μmol/L,P<0.01],肾组织病理变化明显减轻,肾小管损害评分明显减少(P<0.01);③血清IL-18蛋白水平与BUN、SCr呈正相关(r=0.710,P<0.01;r=0.770,P<0.01),肾组织IL-18mRNA与BUN、SCr呈正相关(r=0.716,P<0.01;r=0.762,P<0.01)。结论:IL-13能有效地抑制大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L-18的表达和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核因子-κB(NF-κB)和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变化。方法 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4)和缺血再灌注组(n=28),应用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缺血再灌注6h、12h、1d、2d、3d、7d、14d神经细胞NF-κB和IL-6的表达,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有微弱的NF-κ表达,阳性细胞为淡棕色。脑缺血再灌注6h开始,皮质区和纹状体区神经细胞NF-κB表达逐渐增强,于再灌注1d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IL-6表达部位和变化规律与NF-κB相似,但其表达高峰在再灌注2d。NF-κB和IL-6的表达水平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变化规律具有显著相关性(r=0.9196,P〈0.01)。结论 NF-κB和IL-6表达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环孢素A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环孢素A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08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环孢素A治疗组,参照Zealonga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脑缺血2h再灌注22和70h后,分别对各组各时间点大鼠的行为学评分、脑TTC染色、缺血区IL-1β含量和MPO活性进行测定和观察,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各时间点环孢素A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环孢素A组行为学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环孢素A组脑梗死灶体积比对照组明显减轻(P<0.05);环孢素A可有效降低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后脑组织中IL-1β的含量(P<0.01);并可显著抑制MPO的活性(P<0.01)。与上述两组相比,假手术组各项观察指标则无明显异常改变。结论炎症反应参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环孢素A可显著降低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IL-1β的含量、减轻缺血区内白细胞的浸润、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