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 阐述湖北省1例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高变异株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理情况。 方法 对疫情开展病例个案调查、实验室检测、病毒传播风险评估,对病例进行消毒、随访,由省级AFP病例专家诊断小组会诊并做出临床分类。 结果 2013年5月,湖北省发生1例Ⅲ型脊灰疫苗高变异株病毒病例,经省级和国家脊灰实验室在对病例所分离到的脊灰病毒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时,与Sabin疫苗株比较发现VP1区有8个(0.88%)核苷酸变异。患儿总共口服了2剂次脊灰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myelitis vaccine, OPV),未规范服苗。 结论 该病例最终分类诊断为非AFP病例。各级卫生部门采取了包括主动搜索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 AFP)病例、开展查漏补种OPV等措施,有效控制了疫情的扩大和蔓延。  相似文献   

2.
陈明文  李文 《疾病监测》2014,29(3):243-246
目的了解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衍生病毒(VDPV)的发生情况和影响因素,探讨降低VDVP发生的有效措施。方法对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PV)引发的VDVP的分类、发生情况,病毒型别分布,人群分布,OPV免疫剂次与VDVP发生的关系进行综述。结果全球已报告多起疫苗相关性脊灰事件,病毒型别主要为Ⅱ型,其次为Ⅰ型。VDVP的发生主要与疫苗株病毒的基因突变、重组有关。机体免疫缺陷者更易发生。结论在消灭脊灰的后期,消除VDVP将成为消灭脊灰的重要工作内容,为此,有关学者建议停止使用OPV,改用脊灰灭活疫苗或两种疫苗相结合的序贯免疫程序。  相似文献   

3.
目的 阐述1例来北京市就诊的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病毒高变异株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方法 对疫情开展病例个案调查、排毒监测、病毒传播的风险评估,参考《高危和聚集性AFP病例调查指南》要求,对病例进行消毒和隔离。 结果 2010年7月,北京市从1例江西省来京就诊的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中分离到脊灰病毒,经国家脊灰实验室核苷酸序列测定为Ⅲ型脊灰疫苗病毒高变异株。患儿曾在原籍口服一剂脊灰减毒活疫苗(OPV),但接种过程不规范。 结论 该病例最终经专家小组分类诊断为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病例,通过采取相关措施,最终控制了疫情的蔓延。  相似文献   

4.
徐爱强 《疾病监测》1992,7(3):84-85
1991年上半年,保加利亚经历了十几年来的首次脊髓灰质炎(以下称脊灰)暴发。首例脊灰的麻痹日期发生在90年12月底,但直到91年1月底才正确地予以诊断和报告。由于该国有着高免疫水平,且先前曾发生过一起由肠道病毒引致的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的暴发,故本次的首批病例被认为由非脊灰的其它肠道病毒感染所致。尽管如此,但仍开展了小范围的脊灰疫苗(OPV)普服,等到病毒分离证实脊灰Ⅰ型病毒为病原时,暴发的疫情已波及至其它县。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起始病例主要聚集在该国东部的 Sliven 地区。已确诊的43例病  相似文献   

5.
陈明文  李文  陆沛超  卢然 《疾病监测》2015,30(5):385-388
目的 分析2000-2013年玉林市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病毒学监测情况,为维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提供依据. 方法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要求对玉林市2000-2013年所有AFP病例进行病毒分离与鉴定并对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在451例AFP病例标本中,分离出脊灰病毒(PV)13株,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39株,分离率分别为2.88%和8.65%;13例PV阳性标本进行型内鉴定,共检出1株疫苗变异脊灰病毒,其余均为疫苗相关脊灰病毒,其中Ⅱ型7例,未发现脊灰野病毒.PV与NPEV全年均可检出,PV分离率12月较高;全市除陆川县、兴业县外,均检出脊灰病毒阳性病例;各年龄组之间PV分离率以 1岁最高,其次为1~4岁和 4岁组,分别为11.90%、9.60%和4.27%.完成脊灰减毒口服活疫苗(OPV)3次以上全程免疫的AFP病例的PV分离率低于未完成全程免疫者. 结论 玉林市2000-2013年未发现脊灰野病毒,维持了无脊灰状态.在实现无脊灰目标后,仍应加强AFP病例的病毒学监测工作,以确保最终实现全球消灭脊灰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张丽芬  丁峥嵘 《疾病监测》2011,26(9):682-684,688
目的 评价与缅甸接壤边境地区维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工作质量,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巩固无脊灰成果。 方法 对云南省与缅甸接壤边境地区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监测、脊灰减毒活疫苗(OPV)强化免疫、缅甸入境健康儿童粪便标本脊灰病毒(Poliovirus,PV)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2005-2009年,与缅甸接壤边境6个州(市)累计报告212例AFP病例,所报病例均排除脊灰,15岁儿童AFP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03/10万,报告后48小时调查率为98.60%,14天内双粪便采集率为83.97%,合格粪便采集率为81.15%,粪便标本7天内送达率为92.88%,随访及时率为77.64%,AFP病例粪便标本PV分离率和NPEV(非脊灰肠道病毒)分离率分别为2.40%和9.60%。6个州(市)共开展8轮次OPV疫苗强化免疫活动,累计应种儿童3 682 599人,实种3 578 530人,服苗率97.17%。省脊灰实验室检测缅甸入境健康儿童粪便标本856份,PV分离率和NPEV分离率分别为3.74%和13.79%。 结论 夯实边境州(市)AFP监测各项工作,加强OPV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防范脊灰野病毒输入,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  相似文献   

7.
赵国华  胡艳  张允东 《疾病监测》2005,20(6):304-307
目的通过对1例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的调查分析,了解当地AFP监测现状。方法运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根据脊髓灰质炎疫情应急处理预案(试行)要求,对该例AFP病例的发病过程、治疗情况、脊灰疫苗免疫史等情况进行调查,同时开展脊灰疫苗接种率调查和对病例住所周围及县人民医院AFP病例进行主动搜索。结果2004年6月,固始县段集乡发生了1例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该病例为“零剂次”免疫儿童,于6月20日出现双侧下肢麻痹,经国家和省AFP病例分类专家诊断小组诊断为Ⅱ型脊灰疫苗变异株病例。在调查中发现,该病例周围5岁以下儿童OPV3次以上接种率仅为32.26%,OPV“零剂次”儿童占16.13%。结论计免工作存在管理混乱、疾病监测系统不敏感、存在免疫空白区等问题。提高OPV接种率是保护儿童免受脊灰野病毒、疫苗变异株病毒侵袭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2005年广西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状况,进一步做好AFP病例监测,巩固无脊髓灰质炎(脊灰)成果.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广西2005年AFP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05年广西AFP监测系统共报告病例307例,其中AFP病例262例,非AFP病例45例.AFP病例中,经实验室标本检测和专家诊断小组诊断,260例被排除脊灰,2例为临床符合脊灰病例.<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2.40/10万,82.70%的县报告AFP发病率>1/10万;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90.50%;12例病例分离出脊灰疫苗病毒,脊灰疫苗病毒分离率为4.62%;分离出其他肠道病毒25例,肠道病毒分离率为9.62%;AFP病例监测系统各项指标均达到要求.首诊报告率为76.72%,但乡村级仅为36.46%;8.01%的病例未完成全程免疫,零剂次儿童占总病例的2.67%. 结论 广西仍需进一步加强常规免疫,提高AFP监测敏感性和乡村级首诊报告率.  相似文献   

9.
徐建荣  陈子萌  陈剑霞 《疾病监测》2012,27(10):839-840
2009年11月20日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报告从浙江省象山县1例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AFP)儿童粪便中分离出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Ⅰ+Ⅱ+Ⅲ型,随后象山县CDC立即组织专业人员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处理,2010年4月2日经浙江省预防接种反应诊断专家组诊断为脊灰疫苗服苗者相关病例。  相似文献   

10.
杜红中 《疾病监测》2007,22(8):526-528
目的 为了提高监测工作质量,继续维持无脊灰状态.方法 对1996-2005年宝鸡市监测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和监测系统质量分析.结果 10年共报告AFP病例162例,男、女性别比1.53:1;5岁以下占53.1%;各月均有病例发生;143例AFP病例的标本中,分离出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PV)阳性3例,为疫苗株,1例(PV Ⅰ+Ⅲ型)诊断为疫苗相关病例(VAPP),其余均为排除脊灰病例;<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5/10万,48 h内调查率96.3%,合格采样率84.6%,粪便标本7 d内送达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脊灰实验室率85.3%,随访及时率80.9%,零病例报告及时率84.7%,主动监测及时率92.0%.结论 1996-2005年宝鸡市AFP监测系统各项指标逐步提高,达到并维持无脊灰状态.但提高合格标本采集率,落实主动监测,是进一步提高AFP监测质量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2003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病毒学监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充分发挥脊灰病毒学监测作用。方法 按照《脊灰病毒检验手册》操作规程进行病毒分离与鉴定,由国家脊灰实验室用PCR -RFLP法对分离到的脊灰病毒株做型内鉴别。结果2 0 0 3年河北省脊灰实验室各项监测指标仍然保持较高水平。从AFP病例粪便标本中分离到脊灰病毒(PV) 4 3株,分离率为11.6 2 % ;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 4 9株,分离率为13.2 4 %。所有PV经国家脊灰实验室进行型内特征鉴定,除2株为疫苗变异株外,其余均为疫苗相关株。结论 三种细胞可以提高PV分离率,RD和Hep - 2细胞对提高NPEV的分离率都是很重要的。NPEV的分离率与月份有关。  相似文献   

12.
徐爱强 《疾病监测》1992,7(1):26-28
1989年,美洲区脊灰疫苗(OPV)接种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仅巴西西北部、Andeam 地区北部和墨西哥西北部的六个国家存有脊灰野病毒引致的麻痹病例,而1990年至今仅发生4例。本文介绍了美洲区消灭脊灰的进展,并展望未来,现摘译如下。一、免疫策略在消灭脊灰活动的初期,按1985年前三年有无脊灰病例,将所有国家分为“脊灰地方性流行”和“无脊灰病例”两类。对于“地方性流行”的国家,鼓励他们每年开展  相似文献   

13.
实现无脊灰目标后临汾市AFP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爱清  赵天云 《疾病监测》2005,20(5):251-253
目的 了解临汾市无脊灰证实后AFP监测系统运转情况。方法 对临汾市所辖县(市区)AFP病例报告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实现无脊灰目标后,临汾市连续3年AFP监测质量主要评价指标均达到目标要求。3年报告AFP病例4 7例,男女性别比2 .6 2∶1;5~8月报告病例较多,占全年4 2 .5 5 % ;未进行OPV免疫和未全程免疫儿童占2 3.4 1% ;AFP病例在县级医疗机构就诊率最高(38.30 % ) ,报告率较低(44 .4 4 % )。结论 临汾市AFP病例中格林巴利综合征病例所占比例大是AFP病例夏秋季发病较多,且男性多于女性的主要原因。今后应加大对县级医疗机构临床医生的培训力度,进一步提高OPV免疫接种率。  相似文献   

14.
《疾病监测》2014,(6):501-501
<正>世卫组织于2014年3月17日将脊灰自中非,尤其是从喀麦隆发生国际传播的风险评估提高到很高。从赤道几内亚出现的一起新输出事件表明,自中非发生国际传播的风险仍然很高。巴西于2014年6月18日报告,于2014年3月在圣保罗州维拉科波斯国际机场采集的污水样本中发现了1型野生脊灰病毒。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这一病毒与赤道几内亚正在流行的病毒最为紧密相关。赤道几内亚于2014年报告发生了4例1型野生脊灰病毒病例。指示病例为赤道几内亚自1999年以来报告出现的首位病例,其出现麻痹时间为2014年1月28日;该国最新一位病例发生在2014年4月3日。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这些病例与喀麦隆正在出现的1型野生脊灰病毒疫情相关(喀麦隆最新一位病例出现在2014年1月31日)。赤道几内亚正在开展疫情应对活动,今  相似文献   

15.
屠宇平 《疾病监测》2005,20(2):111-113
2004年9月21~24日,Ad Hoc消除脊灰咨询委员会(AACPE)在瑞士日内瓦召开会议,就下列议题向WHO和全球消除脊灰倡议提供了专家建议:①阻断世界范围脊灰野病毒传播的规划优先项目和政策;②在脊灰野病毒的传播被阻断后,协调停止口服脊灰疫苗(OPV)免疫所需的战略、政策和制品。  相似文献   

16.
20 0 0年 7月 12日至 2 0 0 1年 2月 8日 ,在多米尼加共和国鉴定了 12名实验室证实的归因于疫苗衍生脊灰病毒 1型所致的脊灰病例。这些病人中有 11例 (92 % )病人为年龄≤ 6岁 (范围 9个月至 14岁 ) ,而且 ,最后一个病例的麻痹发作日期为 2 0 0 1年 1月 2日。所有病例均没有足够的全程免疫或根本没有免疫。 2 0 0 0年 8月 30日 ,在海地证实报告了 1名未接种的 2岁儿童发生麻痹 ,以后归因于疫苗衍生的 1型脊灰病毒引起的脊灰病例。截止 2月 2 1日 ,来自多米尼加共和国 33名急性迟缓性麻痹 (AFP)病例和来自海地 3名AFP病例在最后的分类…  相似文献   

17.
重庆市2003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敏  赵春芳  陈应琼  凌华 《疾病监测》2005,20(5):253-255
目的 评价重庆市2 0 0 3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方法 用细胞培养法对2 0 0 3年报告的98例AFP病例粪便标本进行脊灰和非脊灰肠道病毒的分离鉴定。结果 重庆市2 0 0 3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AFP病例98例。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85 .39% ,粪便标本7d内送脊灰实验室的及时率为94 .38%。粪便标本2 8d内完成病毒分离鉴定的及时率为10 0 %。分离出脊灰病毒(PV) 5株,其中Ⅰ型2株,Ⅱ型1株,混合型(Ⅰ+Ⅲ) 2株,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 5株。所有PV阳性毒株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脊灰实验室鉴定,均为疫苗株。结论 AFP病例监测系统的各项监测指标均达要求。今后应继续加强AFP病例监测和外来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直至在全世界范围内消灭脊灰。  相似文献   

18.
杨建芳  李虹  李娜  任斌知  祝双利 《疾病监测》2019,34(11):1001-1004
目的评价山西省2014—2018年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学监测情况。方法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第4版《脊髓灰质炎实验室手册》的要求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对2014—2018年山西省报告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及接触者粪便标本进行脊灰病毒学监测和结果分析,分离到的L20B阳性分离物做型内鉴定,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脊灰实验室对脊灰病毒衣壳蛋白VP1编码区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2014—2018年山西省CDC脊灰实验室共收到927例AFP病例及其接触者粪便标本共2 042份,分离到脊灰病毒21株,分离率为1.03%,11株经鉴定为疫苗相似株,9株为疫苗高变异株,1株为疫苗衍生脊灰病毒;分离到非脊灰肠道病毒103株,分离率为5.04%。结论山西省AFP监测系统敏感,2014—2018年山西省CDC脊灰实验室在AFP病例及接触者粪便标本中未发现脊灰野病毒,山西省继续维持无脊灰状态。  相似文献   

19.
闫真  徐冬冬  刘颖  赵燕 《疾病监测》2015,30(12):1033-1035
目的 分析内蒙古自治区2012-2014年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分离和鉴定情况,为维持中国无脊灰状态提供依据。方法 对来源于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接触者和健康儿童的粪便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和型内鉴定,确定血清型别后进行VP1区核苷酸序列测定,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从1176份粪便标本中分离到脊灰病毒21株,非脊灰肠道病毒83株。21株脊灰病毒中1株为疫苗衍生脊灰病毒,其余20株为疫苗株,未发现脊灰野病毒。结论 2012-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继续维持无脊灰状态。  相似文献   

20.
2004-2007年重庆市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应琼  赵春芳  凌华  张敏 《疾病监测》2008,23(10):632-633
目的 评价重庆市2004-2007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运转情况。方法 按照脊髓灰质炎实验室手册操作规程进行病毒分离与鉴定,由国家脊灰实验室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 RFLP)法和ELISA法对分离到的脊灰病毒株进行型内鉴定。结果 从395例AFP病例粪便标本中分离到脊灰病毒(PV)12株,其中脊灰Ⅰ型 1株,Ⅱ型4株,Ⅲ型4株,PV混合1株,PV+NPEV(非脊灰肠道病毒)混合2株,所有PV经国家脊灰实验室进行型内鉴定,均为疫苗相关株,未发现疫苗衍生脊灰病毒株(VDPV)。分离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27株。结论 重庆市2004-2007年急性驰缓性麻痹病例中未发现脊灰野病毒和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DPV)株存在,且AFP病例监测系统的各项监测指标都达到控制标准,表明重庆市脊灰实验室监测质量稳定,今后更要继续加强实验室的监测,保持整个监测过程的高度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