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功能神经影像学技术在神经康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能神经影像技术,包括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磁共振波谱(MSR)、经颅磁刺激(TMS)、定量脑电图(EEG)、经颅多普勒(TCD)、脑磁图(MEG)等,近年来广泛应用于神经康复的研究中,已经成为研究大脑可塑性的有效手段,本文将系统回顾这些技术在神经康复各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神经系统疾病发病率高,且致残率也高,早期应用多种神经康复技术能最大限度减少患者残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物理、电子、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飞速发展,一些现代神经康复治疗技术极大的促进神经康复学发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施伯瀚  朱燕 《中国康复》2017,32(3):240-244
正音乐疗法(Music Therapy,MT)作为一门新兴的治疗手段,其运用特有的生理、心理效应,通过系统(艺术、心理、哲学、医学、仪器等)的干预过程,直接影响人的脑电波、心率、呼吸、大脑的重塑等,已在精神分裂症、帕金森病患者的步态及相关运动、抑郁症状和睡眠质量等领域取得一定成果~[1]。近年来,神经康复领域中涌现出了音乐疗法多方面的运用,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对音乐疗法在神经康复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  相似文献   

4.
张晓玉  王凯旋 《中国康复》2013,28(4):246-248
近年来,机器人的应用已逐步渗透到各行各业,机器人技术正在逐步由生产领域向更为广泛的人类生活领域拓展,高度智能化的机器人技术开始向人类在社会服务、医疗、康复、护理等领域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发起挑战,小型化、轻量化且更加接近实用的人工智能机器人不断地被开发研制出来。医用机器人结合了多个学科最新研究和发展的成果,应用于医学诊疗,康复等相关的医学领域。把先进的机器人技术引入到康复工程中的康复机器人,体现了康复医学和机器人技术的完美结合。本文通过分析美国“DeLisa’s物理医学与康复”对康复机器人的分类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rganizationforStandardization,IS())对个人护理机器人(非医疗)的分类方法,提出了我国智能辅具的概念及其分类。  相似文献   

5.
神经溶解技术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励建安  黄澎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8):2670-2671
神经溶解技术是指注射特定的药物,导致神经或肌肉组织变性,从而降低肌肉-神经活跃程度的治疗方法,该就其操作技术方法及注意事项,以及它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
化学神经阻断技术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励建安  黄澎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4):2031-2033
介绍以肉毒毒素注射为代表的化学神经阻断技术的作用原理和操作技术。强调注射时明确靶肌肉和准确注射的重要性,以及注射后进行肌肉活动训练、电刺激等康复治疗的意义。阐述了该治疗的局限性和解决措施。同时简述该治疗近年来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包括非痉挛性和痉挛性肌肉张力异常,以及疼痛、便秘等。  相似文献   

7.
介绍以肉毒毒素注射为代表的化学神经阻断技术的作用原理和操作技术。强调注射时明确靶肌肉和准确注射的重要性,以及注射后进行肌肉活动训练、电刺激等康复治疗的意义。阐述了该治疗的局限性和解决措施。同时简述该治疗近年来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包括非痉挛性和痉挛性肌肉张力异常,以及疼痛、便秘等。  相似文献   

8.
神经调控技术基于皮质修复机制,通过电或化学方法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大脑皮质,影响神经元兴奋性,辅助神经网络重建,促进功能恢复。经颅直流电刺激和经颅磁刺激技术近年来在吞咽障碍康复中被广泛应用,且疗效显著。吞咽障碍患者可根据大脑皮质受损情况,选择适宜的恢复模型,通过电极部位、频率的选择,实施不同的神经调控干预策略,兴奋、抑制或调控大脑目标皮质,从而改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9.
神经溶解技术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溶解技术是指注射特定的药物,导致神经或肌肉组织变性,从而降低肌肉-神经活跃程度的治疗方法。该文就其操作技术方法及注意事项,以及它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健康教育在神经康复过程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相似文献   

11.
计算机在辅助认知障碍诊断和康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计算机在认知障碍领域的应用发展很快,为了使计算机更好地应用于认知障碍的诊断,将认知障碍区分为:输入障碍,提取障碍,处理障碍,输出障碍,在诊断方面,目前计算机可区分事言获得前后的听觉障碍;准确分析出各种语音参数的差异,推测构音障碍的轻重,协助失语和智能障碍的区分,在康复方面,广泛应用于失语症,智能障碍,儿童语言发育障碍,听觉障碍等康复训练,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特别是语音识别技术,模糊计算和神经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在认知障碍领域的应用将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2.
脑卒中康复与神经康复机制   总被引:30,自引:9,他引:30  
脑的可塑性和功能重组是神经康复包括脑卒中康复的主要机制。近年来以PET、fMRI、经颅磁刺激(TMS)和脑磁图 (MEG)等手段获得的脑损害后康复的资料均支持脑卒中后皮质功能重组的概念。我国也己有类似的报道[1] 。1正常与病损后脑的可塑性脑功能重组证明脑具有可塑性。如 :弦乐器操作者左手手指的皮质图较右侧为大[2 ] ;Braille盲字诵读者的右手皮质图大于左手[3 ] 。有些失去双上肢的残疾人日常生活居然能由双脚活动来代替和操作 ,如果以现代先进设备如TMS来检查就可能发现 ,在原已消退或萎缩的上肢皮质代表区已由脚…  相似文献   

13.
细胞生长因子是一类具有刺激细胞生长分裂活性的多肽类因子,具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细胞生长因子不仅调控机体生长发育等正常生理功能,还在神经损伤等病理过程中调节神经康复及神经可塑性,具体表现为促进神经元存活;促进神经再生,调节突触可塑性;促进细胞分化与血管再生,调节微环境;促进神经纤维髓鞘形成,改善神经传导。本文旨在探讨细胞生长因子在神经康复与神经可塑性中的作用机制和应用,以期提供细胞生长因子在康复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在临床神经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15.
帕金森病(PD)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左旋多巴替代疗法一直被认为是治疗PD最经典的方法之一,在PD早期可以改善患者的运动症状,但随着疾病的发展疗效也会逐渐减弱,长期服药患者还可能出现运动症状并发症,甚至加速神经退行性变。本综述旨在为神经调控调控技术[包括经颅磁刺激(TMS)、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脑深部电刺激(DBS) 以及经颅交流电刺激(tACS)等]在调控PD患者运动和非运动功能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提供初步的证据。  相似文献   

16.
机器人辅助神经康复训练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神经康复在整个康复医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神经康复的研究与实践在过去的10年陷入矛盾的境地,一方面已经证明大量的重复训练是非常有效的训练方法;另一方面,在一些发达国家,康复的费用加大了卫生的成本。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重要的目标是发展一种训练方法使患者得到好的康复效果,同时不需要高成本“一对一”的康复训练。由此设想要发展一种自动训练的技术(automatetherapy),即使用机器人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1神经康复机器人设计发展历史针对上肢功能康复神经康复机器人最早的设想来自美国的LumPS。1993年LumPS等[1]就研制了一种被称…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本体促进技术(PNF)在脑梗死患者的超早期康复中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8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超早期康复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41例)。超早期康复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24h内对患者采用PNF技术进行康复治疗,常规治疗组则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48h后进行PNF治疗,由专业康复治疗师进行康复训练,每次30min,每天1次,60d为1个疗程。采用Barthel指数(BI)、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法(FMA)及Berg评定治疗前后下肢功能和平衡功能。结果治疗60d后,两组患者FMA、BI及Berg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超早期康复组FMA、BI及Berg评分明显提高(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超早期PNF训练,有利于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并可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循证医学与神经康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何俐  刘鸣 《现代康复》2001,5(4):5-6
章中系统地介绍了循环医学的概念,起源,实践过程及循证医学在国内外康复及神经康复领域的应用概况。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极有价值的有效的查询证据的途径,而且指出了如何有效地获取,评估和应用证据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上肢康复辅助训练系统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中的效果。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均采取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还给予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月后改良Ashworth量表(MAS)、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及功能独立性评定(FIM)的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1月后肘关节M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1月后肩关节MAS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2组治疗1月后FMA-UE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1月后FIM量表评分均明显升高(P<0.01),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应用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可有效改善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0.
许轶  黄东锋 《中国康复》2014,29(3):229-231
重建脑卒中患者行走能力、矫正病理步态是康复治疗的重要目标。促进神经重组是现代康复治疗的主要策略,本文侧重于从步态的中枢控制及如何促进神经重组这一角度对脑卒中后步态康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