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3 毫秒
1.
[目的]探讨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在高龄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行治疗性ERCP操作的患者169例,按年龄分组,其中≥70岁83例(高龄组),70岁86例(非高龄组);记录2组患者ASA分级、基础疾病、ERCP操作以及并发症情况,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比较2组患者治疗性ERCP的应用情况,[结果]169例患者进行了181次治疗性ERCP操作。2组间例数、性别比例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患者ASA分级、胆道系统结石及胰腺或胆道恶性肿瘤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高龄组(P0.05);治疗性ERCP后2组操作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组进行治疗性ERCP操作的疗效与非高龄组一致,治疗性ERCP在高龄患者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无痛胃镜检查时生命体征及术中反应,探讨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行无痛胃镜检查的安全性。方法选取北京老年医院接受胃镜检查的≥80岁老年高血压患者100例,分为试验组(无痛胃镜组)50例,对照组(常规胃镜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胃镜检查时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氧饱和度(SaO,)变化操作时间(麻醉后行胃镜检查时间)及术中反应。结果胃镜检查中试验组患者SBP、DBP、HR和Sa02显著下降(均P〈0.01),术后均可恢复正常,对照组患者SBP、DBP、HR均较前显著升高(均P〈0.01),Sa02显著下降(P〈0.01),检查中试验组Sa02高于对照组Sa0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胃镜操作时间较对照组稍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试验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结论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行无痛胃镜检查是安全、舒适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70岁以上卵巢癌患者化疗的情况。方法选择1988年1月至2003年8月间我科初治的年龄≥70岁的卵巢癌化疗患者28例(老年组),年龄〈60岁卵巢癌化疗患者49例(非老年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化疗的耐受性、生存期等。结果老年组和非老年组的化疗率分别为82.4%和98.0%,化疗的平均疗程数分别为5个和9个,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化疗方案和按时化疗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出现消化道反应的发生率(39.3%)明显低于非老年组(77.6%)。两组患者骨髓抑制需要治疗的比率分别为91.7%和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期间,两组的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大于70岁的卵巢癌患者能够耐受化疗;但化疗前应详细地评价全身状态,治疗方案个体化,严密监测和处理化疗的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心脏超声脉冲多普勒二尖瓣口血流频谱E峰与A峰流速比值(E/A值)的相关性。方法选择46例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利用生化仪测定血尿酸,心脏彩超测定E/A值。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与E/A值呈负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女两组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超声E/A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岁和≥60岁两个年龄组尿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超声E/A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与少数民族两组尿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超声E/A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血尿酸浓度增高,心脏舒张功能减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B型钠尿肽(BNP)水平的变化特点,探讨BNP对评估AMI患者心力衰竭及心肌缺血严重程度的临床意义。方法入选住院AMI患者93例及正常对照组50例进行BNP的床旁快速检测,并行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按照心肌梗死Killip心功能分级分为Ⅰ—Ⅳ级,按照梗死部位分为广泛前壁AMI组、前壁和/或前间壁AMI组、下壁和/或后壁AMI组,根据ST段有无抬高分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计算各组内的BNP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着AMI患者Killip心功能分级的递增,BNP水平不断增高(除KillipⅠ级与对照组BNP浓度比较P〉0.05,其余各组之间BN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随着Killip分级递增而减少,与BNP呈中度负相关(r=-0.79,P〈0.05)而LVEDd逐渐增大与BNP呈高度正相关(r=0.96,P〈0.05)。广泛前壁AMI组BNP浓度〉前壁和/或前间壁AMI组〉下壁和/或后壁AMI组。STEMI组和非NSTEMI组BN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床旁快速测定BNP浓度可作为判定AMI患者心功能状况及心肌缺血严重程度的重要生化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颈股脉搏波速度(cfPWV)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积分(Gensini)的相关性及特点,为临床进一步广泛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入选疑诊冠心病并行冠脉造影术患者160例,其中男性82例,女性78例,年龄40-78(55±10)岁,分为四组:A组(无糖尿病及冠心病,对照组)、B组(无糖尿病有冠心病)、C组(有糖尿病无冠心病)和D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每组各40例。检测患者cfPWV;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根据美国心脏协会制定的Gensini评分系统对每支血管病变程度进行定量评定;cfPWV与年龄、血脂、血压、Gensini积分分别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四组患者间年龄、性别、吸烟率、BMI、H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脉压、TG、TC及LD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间收缩压及舒张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组cfPWV最快,与其他三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B组与C组cfPW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cfPWV均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Gensini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Gensini积分明显高于其他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明显高于A组和c组(P〈0.05),A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fPWV与年龄、收缩压、舒张压、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31、0.229、0.281和0.348,P均〈0.05)。D组患者cfPWV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408,P〈0.叭);D组Gensini积分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的cfPWV和Gensini积分明显增高。cfPWV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cfPWV可作为一项预测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无创性检查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导丝插管技术在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致ERCP插管困难病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91例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致ERCP插管困难患者,在判定困难插管的10min插管时间内导丝已进入胰管的6例患者纳入双导丝组,其他85例患者按抽签单双号方式随机分为2组。双导丝组44例,男41例、女3例,年龄30~61岁,平均41岁;常规组47例,男41例、女6例,年龄33—56岁,平均43岁。2组均尝试插管20min后终止,对2组胆总管插管成功率、获得成功插管的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双导丝组胆总管插管成功率为36/44(81.8%),常规组为33/47(70.2%),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导丝组获得成功插管的时间为(11.7±3.2)min,明显短于常规组的(16.8±2.8)min(P〈0.05)。双导丝组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为25.0%(11/44),常规组为21.3%(10/47),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均无严重感染、大出血和穿孔并发症发生,常规组术后确诊2例轻度胰腺炎,双导丝组无一例发生胰腺炎。结论双导丝插管技术能较快地获得成功胆总管插管,未较常规插管明显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可在肝移植术后致ERCP插管困难病例中尝试使用。  相似文献   

8.
N端——脑钠肽前体与心肌缺血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N端-脑钠肽前体(NT-pmBNP)与心肌缺血的相关性。方法:7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根据Braunwald分级进行分组,检测血浆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和NTproBNP。结果:UA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随着Braundwald分级增高而增高,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TNI测定值亦随Braundwald分级增高而增高,但BraundwaldⅠ级和Ⅱ级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raundwaldlⅡ级和Ⅲ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raundwaldⅠ级和Ⅲ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能较好地反映心肌缺血的程度。  相似文献   

9.
静脉麻醉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是一种微创技术,但相当一部分患者仍对其操作过程难以耐受。目的:探讨静脉麻醉在ERCP中的镇静作用及其临床实用性。方法:57例接受ERCP诊治的患者分为两组:麻醉组25例,在咪达唑仑、异丙酚和芬太尼静脉麻醉下行ERCP;非麻醉组32例,ERCP术前予安定镇静。比较两组患者检查前后和操作过程中生命体征的变化,分别以操作过程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评价操作的难易程度和患者的镇静程度。结果:麻醉组与非麻醉组的ERCP成功率无显著差异。麻醉组的操作过程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均显著优于非麻醉组(P〈0.01)。两组术中心率和血压较术前有显著变化(P〈0.05).但手术前后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麻醉在ERCP操作中镇静效果显著.患者耐受性好,在治疗性ERCP中尤其有利于医师操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高龄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人术后抗栓治疗的安全性。方法2005年1月~2006年12月北京丰台医院共收治240例接受冠状动脉支架置人术的患者。根据年龄分为两组,≥75岁的108例,〈75岁的132例。所有患者均在术后接受口服肠溶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片、皮下注射依诺肝素治疗,观察术后出血的并发症及冠状动脉内血栓发生率。结果高龄组患者中出现尿路出血的3例(2.8%),消化道出血的4例(3.7%),冠状动脉支架内内急性和亚急性血栓的1例(0.9%),非高龄组分别为4例(3%),5例(3.8%),1例(0.8%),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患者中合并高血压病83例(76.9%),左心功能减低29例(26.9),陈旧性脑梗死70例(64.8%),非高龄组中分别为42例(31.8%),6例(4.5),20例(15.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中因冠状动脉支架内血栓形成抢救无效死亡1例,因消化道出血抢救2例。结论高龄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口服肠溶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片及皮下注射依诺肝素的抗栓治疗安全有效,但高龄患者原发病较多,出血性并发症及术后支架内血栓的发生可能危及生命,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
临床上高龄胆胰疾病患者日益增多,而传统手术治疗的风险较大。目的:探讨治疗性ERCP在老年胆胰疾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6年1月~2009年10月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诊断为胰胆疾病的343例患者行治疗性ERCP,并按年龄将其分为老年组和非老年组,分析原发疾病、ERCP操作、治疗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老年组胆管癌的发生率高于非老年组。除胆管塑料支架置入术(ERBD)外,两组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胆总管取石术、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术(EMBE)、胰管支架置入术(ERPD)、鼻胆管引流术(ENBD)操作频率无明显差异。两组ERCP治疗成功率(82.5%对87.0%)和并发症发生率(3.3%对4.6%)无明显差异。所有并发症经内科保守治疗和内镜下治疗后痊愈。结论:治疗性ERCP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技术,尤其适用于老年胆胰疾病患者,其并发症多数可经内科保守治疗联合内镜下治疗治愈。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有效的临床诊治措施。[方法]对本院近10年内收治的185例老年急性胰腺炎患者(老年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192例非老年急性胰腺炎患者(非老年组)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老年组发生急性胰腺炎的病因主要是胆道疾病,其次是血脂异常及饮酒;与非老年组相比,老年组重症胰腺炎发生率较高(P0.05),且全身并发症休克、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碍较多(P0.05);老年组发生急性胰腺炎病死率为9.7%,非老年组病死率为2.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胰腺炎是老年患者的常见疾病,也是致死率较高的疾病;临床给予早期诊断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老年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探讨丙泊酚静脉麻醉状态下内镜超声检查术(EUS)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串联诊治胆胰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105例EUS、ERCP串联执行的胆胰疾病患者(观察组)和90例EUS、ERCP分开执行的胆胰疾病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操作时间、丙泊酚用量、诊断情况、心肺并发症和内镜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操作时间(78.56±15.88)min、丙泊酚用量(314.21±223.54)mg,对照组操作时间(97.78±34.56)rain、丙泊酚用量(521.23±245.12)mg,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EUS、ERCP诊断率以及心肺并发症发生率、内镜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1.4%(96/105)、81.9%(86/105)、6.67%(7/105)、3.81%(4/105),对照组对应分别为94.4%(85/90)、82.2%(74/90)、5.56%(5/90)、3.33%(3/90),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麻醉状态下EUS、ERCP串联诊治胆胰疾病安全可行,较分开执行可缩短操作时间、减少丙泊酚用量。  相似文献   

14.
背景我国已步入老龄化国家行列,高龄胆胰疾病患者逐年增多,这些患者大多无法耐受外科手术或无手术机会,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成为其首选治疗方案。目的评价治疗性ERCP应用于90岁及以上高龄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内镜科2000年1月1日至2012年1月1日接受ERCP治疗且年龄≥90岁患者(观察组49例共53例次)的临床资料,按操作顺序选择每例患者之后连续4例符合匹配条件的患者作为对照(对照组198例共212例次),比较两组间ERCP操作的完成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结果两组间操作成功率无显著差异(观察组45/53,对照组191/212,P=0.279);观察组有3例次因合并症终止操作,对照组无终止操作病例,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08);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9.43%,略高于对照组的8.49%(P=0.503),胰腺炎、出血、胆管炎发生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观察组发生并发症患者中,中重度比例明显较对照组高(观察组4/53,对照组1/212,P=0.006),两组均无穿孔、死亡病例。结论治疗性ERCP可安全有效地用于90岁以上高龄患者,但应密切关注合并症并及早发现可能引起的不良事件。高龄患者如发生并发症往往较严重,应加强术前术后管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老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患病特点。方法采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收集2002年3月至2005年1月北京、天津、山东、河北、河南等地七所三级甲等医院545例MODS患者(老年373例,非老年172例)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老年和非老年MODS患者的患病特点。结果老年组MODS患者的病死率、既往有慢性基础病的比例均显著高于非老年组(65.1%vs47.1%,81.5%vs41.9%,均P〈0.001)。老年组住ICU时间显著高于非老年组。老年组5个以上器官/系统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老年组(78.6% vs 70.3%,P=0.037)。老年组脑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75.1%vs62.8%,P=0.003)。老年组发生肺、胃肠、脑、心、肝、肾、凝血系统功能障碍的病死率均显著高于非老年组。结论老年MODS患者病程迁延,病情重,病死率高,多合并慢性基础病,脑功能障碍的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与年轻APL患者的临床表现、对治疗反应性及长期生存情况,明确老年患者在现有砷剂联合维甲酸及化疗的治疗模式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的247例APL病例,其中老年组21例、年轻组226例,统计临床资料并分析缓解率、复发率、死亡率、存活时间。结果(1)老年APL在性别、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及免疫表型上与年轻患者未见明显差异。(2)老年组完全缓解(CR)率、诱导期死亡率稍优于年轻组(100.0%vs 95.1%,0.0%vs 4.4%),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01,P=0.325);复发率及CR期死亡率稍高于年轻组(19.0%vs 16.3%,4.8% vs 1.9%),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744,P=0.095)。(3)4年、6年和7年总存活率及无事件存活率与年轻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老年APL与年轻APL在临床特点、对治疗的反应性及长期生存上无明显差异,现有治疗模式对老年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丙泊酚靶控输注在老年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中的应用价值;探讨该类患者ERCP操作过程中麻醉的处理。方法麻醉下行ERCP患者的2081例,根据年龄分成非老年组(1025例)和老年组(1056例),比较两组问操作过程中丙泊酚靶控输注血药浓度,血压变化,氧饱和度变化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后血压、氧饱和度、心率均有所下降,两组间差异不明显,操作时老年组丙泊酚的血药浓度更低。两组问不良事件发生率没有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完善的术前评价和准备,高龄患者麻醉下行ERCP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10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成胺碘酮治疗组和普罗帕酮治疗组,分别为54例和52例,随访1年,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房颤复发情况及左房内径的变化.结果 胺碘酮治疗组预防老年阵发性房颤复发3m的总有效率为88.9%,6m的总有效率为77.8%,9m的总有效率为74.1%,12 m的总有效率为70.4%;普罗帕酮治疗组3m的总有效率为73.1%,6m的总有效率为63.5%,9m的总有效率为57.7%,12m的总有效率为53.8%;胺碘酮治疗组左房内径在治疗前后发生了变化(P<0.05);两组药物长期应用不良反应均较为少见.结论 胺碘酮在老年阵发性房颤的治疗比普罗帕酮相对有效,两组药物合理使用不良反应均较低.  相似文献   

19.
老年人难治性胃溃疡4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老年人难治性溃疡形成的原因、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6年12月间年龄≥60岁胃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标准抗溃疡病治疗12周后的疗效分为难治组及有效组,比较两组间的临床病理特征,并观察难治组患者继续治疗的疗效。结果共有387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难治组45例,有效组342例。在难治组中抑郁症患者26.7%、巨大溃疡发生率28.9%、并发症66.7%、霉菌的感染率20.0%,均显著高于有效组。两组在年龄、性别、幽门螺旋杆菌(H.pylori)感染率、溃疡部位、溃疡的病理改变、吸烟与饮酒等方面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难治组H.pylori根治率显著低于有效组(52.0%vs82.6%,P〈0.05)。45例老年人难治性胃溃疡患者经过对因治疗,总有效率为31.1%(14/45)。结论老年人难治性胃溃疡原因众多、机制复杂、疗效较差,需要采取综合措施以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