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慢性肾脏病并发的心血管疾病及其防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侯凡凡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5,2(1):15-16
心血管疾病 (CVD)是影响慢性肾脏病 (CKD)患者预后的最重要的因素。CKD患者心血管死亡率占这类患者总死亡率的 4 4 %~ 5 1%。CKD患者心血管病死的危险性增加可能与两方面因素有关 :一是CKD患者CVD的发生率高 ,肾衰竭患者CVD的发病率较同龄一般人群高 5~ 8倍 ;二是CKD并发的CVD死亡率高 ,2 5~ 34岁CKD患者CVD的死亡率较同龄一般人群高 10 0~ 15 0倍 ,既使在 6 0岁以上人群 ,CKD患者CVD的死亡率仍较一般人群高 5倍。因此CKD患者已被认为是心血管事件的“极高度危险人群”。1 CKD患者CVD的发生率据国外报道 ,透析患者… 相似文献
2.
于微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7,13(13):1803-1804
目的:研究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肾损害不同阶段血尿酸(uric acid,UA)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对189例非透析治疗的CKD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作回顾性研究,分析肾损害不同阶段血UA与其他相关因素特别是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结果:CKD患者肾损害不同阶段均存在高尿酸血症(hyperuficemia),其血UA水平均较对照组呈显著性升高(均P〈0.05)。血UA水平与超声心动图异常、心电图异常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P〈0.01)、收缩压及舒张压(P〈0.05)、血总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及血肌酐里正相关(P〈0.05);而与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CKD患者普遍存在尿酸代谢的异常,血UA水平的升高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里正相关。血UA升高的原因部分可能与其代谢受肾功能的影响有关,可能是CKD患者并发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血管保护因子缺乏与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肾脏病(C K D)流行病学资料表明,心血管疾病(CVD)是CKD患者最主要的并发症,而且也是导致CKD患者死亡的头号杀手,因而这一问题已引起国内外学者高度关注。1 CKD患者CVD的某些“新”危险因素为什么CKD患者CVD的患病率、死亡率均如此之高?原因较为复杂。大多数学者认为,主要原 相似文献
4.
5.
<正>心血管疾病是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的主要致死原因。慢性肾衰竭终末期肾病患者心血管事件造成的死亡占总死亡原因的50%以上,发病率是同年龄普通人群20~30倍[1]; 相似文献
6.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是慢性肾脏病(cKD)的一个早期并发症。过度升高的甲状旁腺激素(PTH)可促使CKD患者心肌肥厚,心肌、瓣膜及血管钙化,导致心律失常及心功能异常,甚至会影响血脂及血压,是心血管事件死亡率增加的一个重要的因素。目前,主要有使用饮食控制、含磷螯合剂、维生素D及其衍生物和手术等多种治疗方法。此外,Velcalcetide(AMG416),一种最新发现的长效钙敏感受体激动剂,在有效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新型药物方面显示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有氧运动和有氧运动联合抗阻训练对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肾功能及心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87例CK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9)、有氧运动组(n=29)和有氧联合抗阻训练组(n=29)。有氧运动组以50%峰值摄氧量(VO2peak)踏功率自行车,每次30min。有氧联合抗阻训练组先以50%VO2peak踏功率自行车30min,再进行弹力带抗阻训练。两组运动周期均为每周3次,共12周。比较三组间运动前后肾小球滤过率(e GFR)、血肌酐(SCr)、血尿素氮(SBUN)、24h尿蛋白定量(24UP)、收缩压(SBP)、舒张压(DBP)、静息心率(RHR)、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差异。结果:运动前三组间各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运动后,与对照组相比运动组在e GFR、SCr、SBUN、24UP、SBP、DBP、RHR、TG、TC和LDL-C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运动后,与有氧运动组相比有氧联合抗阻训练组在TG、TC、和LDL-C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单纯有氧运动和有氧运动联合抗阻训练对CKD患者肾功能及心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均有改善作用,且与单纯有氧运动相比有氧运动联合抗阻训练对CKD患者的血脂改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管理模式用于CKD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4月该院住院诊断为CKD伴高尿酸血症患者117例,随机分为CKD管理组58例,对照组59例,两组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CKD管理组在此基础上实施CKD管理模式。观察患者尿酸控制水平、生活方式改变情况,进行6个月随访。结果 CKD管理组尿酸控制水平、生活方式的改变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KD管理模式用于CKD伴高尿酸血症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外周血CD36的表达情况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并观察其与患者的临床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 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77例CKD患者和10例健康志愿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血生化、超声心动图和颈动脉超声检查,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6水平,比较CKD1~3期、CKD4~5期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外周血CD36水平,并分析其与血脂代谢、炎症指标、颈动脉斑块及左心室肥厚的关系.结果 CKD 1~3期组(n=36)、CKD 4~5期组(n=41)和对照组患者的外周血CD36的绝对计数分别为(476.73± 191.41)×105/L、(1463.61±592.90)×10 5/L和(68.55±12.73)×105/L,CKD 4~5期组患者的外周血CD36水平显著高于CKD 1-3期组患者(P<0.01),CKD 1~3期组又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左心室肥大患者的CD36水平显著高于非左心室肥大患者 [(1255.07±704.20)×105/L 比(805.34±586.20)×105/L,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CD36是影响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β=0.295,P=0.010).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eGFR( β=-0.301)和三酰甘油(β=-0.294)是影响CKD患者外周血CD36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1).结论 CKD患者的外周血CD36水平显著升高,其与患者的肾功能减退和脂质代谢紊乱密切相关,可能造成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及左心室肥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骨形态发生蛋白7对慢性肾脏病及心血管疾病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并发心血管疾病(cardiavascular disease,CVD)是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对于CKD患者的治疗,应同时关注肾脏和心血管。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ic protein-7,BMP-7)在肾脏纤维化动物实验中发挥的作用是积极的,这为其将来用于临床治疗奠定了基础。本文仅就BMP-7的生物学特性及近年来其在慢性肾脏病及心血管合并症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老年慢性肾脏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预后和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非透析老年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伴发心血管疾病(CVD)的预后和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31例老年(≥60岁)CKD 2~5期住院患者(不包含透析患者),根据患者有无合并CVD分为CVD组与无CVD组,进行颈动脉超声测定检查测定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测定踝臂指数(ABI),常规测定患者血清白蛋白(ALB)等生化指标.结果 伴CVD的CKD患者年龄高于无CVD组,伴CVD的CKD患者ALB水平低于无CVD组(P<0.01),CVD组与无CVD组比较,CVD组存在IMT增厚、ABI异常、高血压病病史、糖尿病痛史、高甘油三酯血症及贫血的比例增高(P<0.01).随肾功能减退,老年CKD患者伴发CVD的患病率呈增高趋势(P<0.01),患者年龄越大,CKD患者伴发CVD的患病率呈增高趋势(P<0.01).老年CKD患者伴发CVD的发生情况:331例患者中CVD有185例,占55.89%,其中冠状动脉疾病(CAD)72例,占21.75%,左心室肥厚(LVH)181例,占54.68%,充血性心力衰竭(CHF)108例,占32.63%.死亡4例,死因为急性心力衰竭3例,心肌梗死1例,都为伴发CVD组的患者.结论 非透析老年CKD患者伴发CVD可能与IMT增厚、ABI异常、高血压病病史、糖尿病痛史、高甘油三酯血症、贫血、ALB水平下降、年龄及肾功能减退程度相关.老年CKD患者伴发CVD较无CVD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2.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慢性肾脏病(CKD)是一种具有高患病率和死亡率的常见疾病,而心血管疾病并发症是其主要死亡原因.伴随着CKD的进展,心血管疾病逐渐出现并随病程进展而发展.现有研究认为CKD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和危险因素与普通人群有所不同,除了传统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龄、吸烟、糖尿病和脂代谢异常外,钙磷代谢异常也与CKD相关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是导致CKD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1]. 相似文献
13.
14.
介绍目前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管理、慢性肾脏病管理系统运用于CKD管理的应用现状,分析现存问题,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为广大医护人员应用慢性肾脏病管理系统进行CKD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是慢性肾脏病(透析)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导致慢性肾衰竭(cronic renal failure,CRF)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的CVD具有发病早、发生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其发生率比普通人群高20倍, 相似文献
16.
门诊慢性肾脏病3~5期患者129例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门诊慢性肾脏病(CKD)3~5期患者的病因分布特点。方法回顾性横断面研究,分析2010年4月至2010年8月就诊的CKD 3~5期129例患者的病因及相关的信息资料。结果 129例CKD3~5期患者中60岁以上老年人所占比率(61.2%)高于60岁以下患者(38.8%)。前3位病因依次为高血压、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60岁以下的非老年组前3位病因依次为慢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糖尿病。结论门诊CKD 3~5期患者以老年人为主,首要病因为高血压;而非老年组的首要病因为慢性肾小球肾炎。 相似文献
17.
血管和软组织钙化是慢性肾脏病-矿物质骨异常(CKD-MBD)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心血管疾病(CVD)的危险因素,影响患者预后。随着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KDIGO)组织指南的不断更新,特别强调血管/瓣膜钙化是发生心血管病的最高风险(2A),要根据患者有无血管/瓣膜钙化指导CKD-MBD的治疗(未分级)。鉴于血管钙化的进展性特点,明确钙化情况对于有效预防和治疗非常重要。本文将主要讲述CKD患者血管和软组织钙化的评估。 相似文献
18.
凌河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6,16(3):69-70,83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的营养治疗干预,以改善患者营养不良,保护残余肾功能,延缓透析时间。方法 :选择80例CKD 3~5期的患者,在治疗前测每位患者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并空腹取静脉血测肾功能、电解质、血脂等;在营养师的指导下给予营养治疗6个月后,再次测BMI及上述生化指标。结果:完成随访的80例患者经营养治疗后,BMI基本达标,营养不良情况、肾功能、电解质和血脂情况明显改善,与干预前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固然血肌酐改善无统计学意义,但营养治疗并未导致肌酐进一步上升。结论: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经营养治疗可改善患者营养不良和肾功能恶化、血脂异常及电解质紊乱,延缓进入透析的时间。 相似文献
19.
非透析慢性肾脏病患者大动脉僵硬度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非透析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大动脉僵硬度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探讨其意义。方法选取2006年4月~2007年10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肾内科门诊随访的非透析CKD患者378例,测量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CF-PWV),生化指标并记录一般情况,进行相关分析。结果378例CKD患者的CF-PWV与年龄(r=0.494,P〈0.001)、收缩压(r=0.419,P〈0.001)、脉压(r=0.471,P〈0.001)、血糖(r=0.220,P〈0.001)、24h尿蛋白(r=0.245,P=0.003)、代谢综合征(r=0.220,P=0.001)正相关,与肌酐清除率(r=-0.261,P〈0.001)血HDL-C(r=-0.136,P=0.018)负相关,没有发现CKD患者CF-PWV与性别(r=0.100,P=0.052)、体重指数(r=-0.082,P=0.156)、血TG(r=0.004,P=0.951)、血钙磷乘积(r=-0.005,P=0.932)相关。回归分析时PWV的独立正相关因素是年龄(B=0.063,P〈0.001),脉压(B=0.047,P=0.004),24h尿蛋白量(B=0.6,P=0.001)。结论非透析CKD患者的CF-PWV与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及尿蛋白,肌酐清除率相关,可成为早期预测CKD患者CVD发生的检查方法,动脉硬化可能在CKD患者CVD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患者门诊治疗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采集了96例门诊治疗的慢性肾脏疾病患者的资料,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了解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依从性及影响用药依从性的因素,并观察其预后及转归。结果慢性肾脏病门诊治疗的患者依从性普遍偏低,56%的患者依从性差,23%的患者依从性好。依从性好的患者随访6月后,好转或稳定为86.4%,恶化或死亡为13.6%;而依从性差的患者随访6月后好转或稳定为52.2%,恶化或死亡为48.0%。患者依从性与患者年龄、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治疗状况等有关。结论慢性肾脏病患者门诊治疗依从性普遍偏低,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依从性与其预后有关系。因此对患者给予合理有效的指导,可能对延缓慢性肾衰的进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