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5 毫秒
1.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或酮咯酸氨丁三醇复合地佐辛在腰椎融合手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全麻下腰椎后路融合术后患者90例,随机分为帕瑞昔布钠(P组),酮咯酸氨丁三醇组(K组)和对照组(C组),分别于切皮前30 min、接PCA后24 h和48 h时静注帕瑞昔布钠、酮咯酸氨丁三醇和生理盐水。记录术后1 h、6 h、24 h、48 h、72 h的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PCA泵按压总次数、使用哌替啶例数、不良反应以及伤口引流量。结果 P组和K组患者术后1 h和6 h VAS评分、PCA按压总次数以及使用哌替啶例数以及术后1 h、6 h、24 h时点Ramsay评分均低于C组(P0.05),而P组与K组间上述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或酮咯酸氨丁三醇复合地佐辛用于腰椎融合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
选择腰麻下行混合痔外切内扎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手术结束时观察组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2ml),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ml;两组术后均采用吗啡镇痛泵自控镇痛。于术后2、6、12及24h观察患者疼痛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观察PCA总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数/总按压数比值及吗啡类药物用量;观察创面甲级愈合率、创面愈合时间、术后不良反应发生及术后24h总体满意度。VAS疼痛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两组在6h、12h时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4h吗啡用量观察组25.7±1.6mg,对照组32.2±3.5mg,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PCA总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数/总按压数比值观察组为3.3±2.8、0.82±0.32,对照组为12.5±9.7、0.57±0.32,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创面甲级愈合率及愈合时间两组无显著性差异;观察组发生恶心呕吐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患者总体满意度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呼吸抑制和心血管反应。帕瑞昔布钠和吗啡自控镇痛联合用于混合痔外切内扎手术后镇痛可以显著提高术后镇痛效果,减少吗啡用量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总体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羟考酮与地佐辛用于模拟胸部创伤早期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羟考酮(Q)组和地佐辛(D)组,术后待患者出现疼痛(VAS≥5分)时,按分组予以静脉注射各种药物,比较各组患者不同时点的静息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按压自控静脉镇痛(PCIA)次数和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在给药后2、4、6hD组静息VAS评分均高于Q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在给药后2h和4h的Ramsay镇静评分高于Q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给药后2~4hD组PCIA按压次数高于Q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h内出现头晕的人数高于Q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部创伤早期镇痛中单次静脉注射羟考酮的镇痛效果要优于地佐辛,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复合地佐辛用于脊柱手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本院择期全麻下行脊柱骨折内固定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对照组),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实验组),每组30例,术后行PCIA。配方分别是:对照组(舒芬太尼2.5μg/kg+盐酸昂丹司琼0.2mg/kg+NS至100ml);实验组(舒芬太尼1.5μg/kg+地佐辛0.2mg/kg+盐酸昂丹司琼0.2mg/kg+NS至100ml)。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3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48小时模拟评分(VAS)、舒适度评分(BCS)、镇静程度评分(Ramsay)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配方均能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实验组患者VAS评分、BCS评分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24小时内两组患者Ramsay评分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不良反应更少。结论舒芬太尼复合地佐辛用于脊柱手术后静脉自控镇痛,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可安全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5.
<正>为观察地佐辛复合盐酸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作者对60例应用腰硬联合麻醉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术后镇痛随机分为地佐辛组(D)和舒芬太尼对照组(S),每组30例,连续观察患者在术后镇痛过程中疼痛评分(VAS)、舒适度评分(BCS)、镇静评分(Ramsay)、不良反应及术后24 h PCEA的有效按压次数。结果表明,地佐辛复合盐酸罗哌卡用  相似文献   

6.
张春燕 《临床医学》2012,32(8):69-70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术后使用地佐辛联合舒芬太尼进行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下腹部手术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术后行PCIA,年龄20~60岁,ASA Ⅰ~Ⅱ级.将其随机分为三组,每组患者30例.单独使用地佐辛为对照A组;单独使用舒芬太尼为对照B组;使用地佐辛联合舒芬太尼为观察组C组.对三组研究对象术后4、8、24、48 h视觉模拟评分(VAS),48 h内患者自控镇痛按压次数,镇静程度评分,患者总体满意度以及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三组研究对象术后镇痛效果良好,三组患者总的PCA按压次数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4、8、24、48 h的 VAS评分、镇静程度评分,患者术后的总体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出现率的比较中,C组较A、B组均有明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腹部手术后自控静脉镇痛中使用地佐辛联合舒芬太尼较单独使用地佐辛和舒芬太尼镇痛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用于腹部手术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将择期腹部手术患者196例,ASAI-II级随机分为两组:芬太尼20μg/kg+昂丹司琼8mg(对照组);氟比洛芬酯50mg+芬太尼10μg/kg+昂丹司琼8mg(观察组)。每组98例,术毕接PCA泵静脉自控镇痛,分别于术后6h、12h、24h、48h观察记录生命体征(BP、HR、SaO2、RR)、镇痛评分(VAS)、镇静评分(Ramsay评分)、PCA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嗜睡、皮肤瘙痒、尿潴留、呼吸抑制等)。结果: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组VAS评分、Ramsay评分、PCA按压次数均低于芬太尼组(P<0.05),过度镇静和恶心、呕吐、嗜睡、皮肤瘙痒、尿潴留、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单用芬太尼组(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可减少芬太尼的用量和不良反应,镇痛效果确切,提高镇痛质量。  相似文献   

8.
丘宇 《临床医学》2013,33(5):16-17
目的观察、评价地佐辛复合芬太尼在开胸手术患者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粤北人民医院行择期开胸手术患者80例,ASA分级为Ⅰ~Ⅱ级,将80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地佐辛复合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PCIA)组(DF组)和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组(F组),每组40例,实施全凭静脉麻醉。术后患者均行PCIA,PCIA配方:DF组100 ml药液含地佐辛0.4 mg/kg,芬太尼10μg/kg,F组100 ml药液含芬太尼20μg/kg。记录两组患者术后4、8、12、24、48 h镇痛评分、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在术后各时间点的疼痛VAS评分、镇静Ramsay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DF组术后各时间点的芬太尼累积消耗量均显著少于F组(P均<0.01)。F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3%,DF组为8.7%(P<0.05)。结论地佐辛联合芬太尼应用于胸科术后PCIA镇痛效果确切可靠,可减少芬太尼用量,患者术后的总体满意度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Dex)复合喷他佐辛用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是否能够改善镇痛效果和减轻与喷他佐辛有关的不良反应。方法全组60例患者,年龄35~60岁,ASAⅠ或Ⅱ级,均为全麻下行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双盲分为两组(P组和PD组),每组30例。P组:镇痛泵100ml生理盐水中含喷他佐辛240mg(2.4mg/ml);PD组:镇痛泵100ml生理盐水中含喷他佐辛240mg和Dex400μg(4μg/ml)。记录首次自控镇痛(PCA)时间,PCA按压总次数和无效次数,24h喷他佐辛总用量,不同时段疼痛强度,血流动力学和呼吸的变化。结果 PD组患者术后24h内喷他佐辛用量明显少于P组[(128.5±24.6)mgvs.(151.3±30.5)mg,P<0.01]。术后2h、4h和8h,PD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明显较术前减少或降低,均P<0.05。PD组在术后0~24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P组(2/30vs.10/30,P<0.05);未发现心动过缓、血压过低、过度镇静和呼吸抑制现象。结论 Dex复合喷他佐辛用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可改善喷他佐辛镇痛效果,减小喷他佐辛用量、减小喷他佐辛不良反应;提高静脉自控镇痛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联合托烷司琼静脉自控镇痛在临终前癌痛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择肿瘤科晚期癌痛患者4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布托啡诺联合托烷司琼和布托啡诺行静脉镇痛泵持续输注,记录镇痛后各时点的VAS及Ramsay镇静评分、PCA按压次数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所有患者VAS评分显著降低、Ramsay镇静评分增高,对照组的PCA按压次数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观察组多(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布托啡诺联合托烷司琼静脉自控镇痛用于临终前癌痛镇痛治疗,效果较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腰椎减压内固定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腰椎减压内固定术的老年患者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均采用静脉诱导静吸复合全身麻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30):利多卡因+舒芬太尼(L+SF)组和舒芬太尼(SF)组。 L+SF组于术后给利多卡因针50 mg/kg和舒芬太尼针150μg,SF组于术后给舒芬太尼针150μg,两组均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到300 ml, PCIA以LCP模式(负荷量4.0 ml+持续量4.0 ml/h+单次病人自控镇痛(PCA)量4.0 ml/次)给药,PCA均间隔20 min,术后48 h停用镇痛泵。结果两组在各时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相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23、0.46、0.22、0.33、0.26、0.41、0.22、0.17、0.07、0.61、1.11、1.10,P均>0.05);L+SF组术后24 h、48 h 的PCIA按压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明显低于S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78、3.00、3.78、4.63,P均<0.05);L+SF组术后24 h、48 h内舒芬太尼的用量明显低于S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5.51、6.75,P均<0.05);术后L+SF组的呼吸抑制发生率和过度镇静发生率明显低于S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5.46、4.32,P均<0.05);两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1.93、2.03, P均>0.05)。结论利多卡因联合舒芬太尼可以安全用于老年患者腰椎减压内固定术后静脉自控镇痛,镇痛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2.
苏丽  刘颖  向芮 《华西医学》2014,(2):262-265
目的探讨0.2%罗哌卡因经臀下入路连续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跟骨骨折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2年5月-2013年1月40例择期行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随机分为连续坐骨神经阻滞组(CSB组)和静脉自控镇痛组(PCIA组),每组20例。CSB组行经臀下入路的连续坐骨神经阻滞置管,术后连接镇痛泵持续泵注0.2%罗哌卡因进行连续镇痛。PCIA组术后采用镇痛泵进行静脉自控镇痛。观察术后2、8、24、48h静止和运动时疼痛评分和镇静评分,记录患者术后其他镇痛药物使用情况、患者及医生满意度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CSB组术后各时点视觉模拟评分(VAS)(静止和运动)均明显低于PCI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量均明显低于PCI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及医生满意度明显高于PCI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静脉自控镇痛相比,0.2%罗哌卡因经臀下入路连续坐骨神经阻滞可为跟骨骨折术后提供更加满意的镇痛效果,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比较地佐辛与吗啡用于妇科手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将80例妇科手术患者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分为地佐辛组和吗啡组,各40例。吗啡组镇痛药液为吗啡加高乌甲素,地佐辛组镇痛药液为地佐辛加高乌甲素。观察2组术后VAS、BCS、Ramesy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VAS、BCS、Ramesy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用于妇科手术后PCIA,同样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4.
蔡锘  朱芳  张忠  黄鹤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0):1898-1900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曲马多用于老年髋部手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择期髋部手术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舒芬太尼 50 μg +曲马多300 mg;B组:舒芬太尼100 μg +曲马多300 mg;C组:舒芬太尼150 μg +曲马多300 mg.三组镇痛药物均加入氟哌啶2.5 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手术结束前连接PCA泵,镇痛模式为负荷剂量2 mL,持续剂量 1. 2 mL/h, PCA为 2 mL,锁定时间 20 min,全程观察24 h.分别于术后 2~4 h、8~10 h、12~20 h、22~24 h访视记录患者 VAS评分,镇痛药用量、PCA按压次数、Ramsay镇静评分和生命体征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后 24 h各时段 B、C两组 VAS评分均低于A组(P〈0.05);与B组相比较,C组8~10 h、12~20 h VAS评分均降低(P〈0.05);各时段 B、C两组镇痛药用量明显少于A组(P〈0.05).在 2~4 h、8~10 h时间段 PCA有效按压次数 B、C两组明显低于 A组(P〈0.05);三组患者各时段 Ramsay镇静评分未见明显差异.[结论]150 μg舒芬太尼复合300 mg曲马多用于老年髋部手术后患者PCIA,临床效果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高乌甲素超前镇痛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其对术后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 46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Ⅰ组,n=23)和高乌甲素组(Ⅱ组,n=23)。Ⅱ组在麻醉前20min静脉推注高乌甲素4mg后缓慢静滴100ml生理盐水稀释的高乌甲素4mg至手术结束;Ⅰ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动态监测术中HR、BP、SpO2、RR及VAS评分变化;比较两组术后24h内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PCA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生化法检测术后0、1、3、6、12、24h患侧血清中MDA、SOD表达水平。结果Ⅱ组切缝皮及探查时HR、BP、SpO2、RR等变化幅度及VAS评分明显低于Ⅰ组;Ⅱ组术后镇静镇痛评分优于Ⅰ组(P<0.05);PCA按压次数及总药量明显少于Ⅰ组(P<0.05);Ⅱ组术后1~24h的SOD值高于Ⅰ组,而MDA值低于Ⅰ组(P<0.05)。结论运用高乌甲素超前镇痛有助于减轻老年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围术期急性疼痛,完善PCA效果和抑制术后早期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6.
帕瑞昔布钠联合芬太尼用于胸部手术后镇痛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联合芬太尼在胸科手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ASAI~Ⅱ级需行食管癌或贲门癌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成帕瑞昔布钠联合芬太尼(P组)和单纯芬太尼组(F组),每组各20例。于手术结束前30min,P组静注帕瑞昔布钠40mg,F组静注生理盐水4mL。术后均采用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PCIA)。记录术后2h、4h、12h和24h两组VAs评分、镇静评分,术后24h两组PCA按压总次数和有效次数,芬太尼的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后2h、4h、12h和24hVAS评分,术后24hPCA按压总次数和有效次数,芬太尼的用量P组均明显少于F组(P〈0.05);术后24h出现恶心、呕吐、嗜睡的患者例数P组也少于F组(P〈O.05)。【结论】帕瑞昔布钠联合芬太尼用于胸科手术后PCIA镇痛效果更好,能减少术后芬太尼的用量,降低芬太尼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地佐辛联合氯胺酮超前平衡镇痛在腹式全宫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方法选择择期行腹式全宫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患者切皮前10 min静脉注射氯胺酮0.5 mg/kg及地佐辛0.1 mg/kg;对照组切皮前给予相同容量0.9%氯化钠溶液。术毕接静脉镇痛泵自控镇痛。实验组镇痛泵配方为:芬太尼10μg/kg+曲马多10mg/kg+格拉司琼注射液6 mg+0.9%氯化钠溶液稀释至100 ml;对照组镇痛泵配方为:芬太尼20μg/kg+格拉司琼注射液6 mg+0.9%氯化钠溶液稀释至100 ml。记录术后镇痛评分(VAS评分)、镇静评分(Ramsay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术后VAS疼痛评分和Ramsay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 5)。结论地佐辛联合氯胺酮超前平衡镇痛用于腹式全宫切除术患者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地佐辛与芬太尼对剖宫产手术后产妇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镇痛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剖宫产足月产妇140例,随机分为地佐辛组和芬太尼组,每组70例,术后实施PCIA。地佐辛组予以地佐辛0.8mg/kg+氟哌利多5 mg,芬太尼组予以芬太尼15μg/kg+氟哌利多5 mg,均加0.9%氯化钠溶液至100 mL。观察并记录术后4、8、12、24、48 h各时点VAS评分、不良反应。结果 2组产妇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地佐辛组产妇恶心呕吐、头晕嗜睡、尿潴留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芬太尼组(P〈0.05)。结论地佐辛与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手术后PCIA,镇痛效果均较好,但地佐辛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腰丛神经阻滞镇痛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质量的影响,寻求合适的镇痛方法。方法选择拟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腰丛神经阻滞病人自控镇痛组(PCNA组,n=30)和静脉病人自控镇痛组(PCIA组,n=30)。PCNA组在术前实施腰大肌肌间沟穿刺并留置导管,PCIA组在术后连接静脉镇痛泵。PCNA组应用单纯PCA模式,0.15%的罗哌卡因10 ml/PCA,设定间隔时间30 min,每小时限量20 ml。PCIA组应用单纯自控镇痛(PCA)模式,(吗啡1 mg+氯胺酮1 mg)/(ml.PCA),设定间隔时间5 min,每小时限量12 ml。观察康复治疗过程中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评分、副作用(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以及康复治疗质量评分。结果 PCNA组在镇痛效果上强于PCIA组(P<0.05),镇静效果恰当。同时,避免了阿片类药物的副作用。康复质量评分PCNA组优于PCIA组(P<0.05)。结论应用腰丛神经阻滞镇痛效果确切,副作用少,保证康复训练质量,是一种理想的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早期康复训练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20.
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与静脉镇痛用于全髋置换术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老年病人全髋置换术术后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与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48例美国麻醉学会分级(ASA)I-Ⅲ级,择期硬膜外麻醉下行全髋置换术的老年病人,术后分别行PCEA(E组)和PCIA(I组)。PCEA药物用1.25mg/ml的罗哌卡因,镇痛泵参数设置为基础量3ml/h、自控给药量(PCA量)5ml、锁定时间30min。PCIA药物用10μg/ml的芬太尼,泵参数为基础量2ml/h、PCA量3ml、锁定时间15min。观察术后48h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均低于3,术毕初始12h内PCEA提供更低的VAS(P〈0.05),24-48h两组VAS差异无显著性。术后PCEA病人的低血压、下肢麻木及硬膜外导管脱落的发生率显著高于I组(P〈0.05)。恶心、呕吐、谵妄、皮肤瘙瘁等发生率两组相似。结论老年病人全髋置换术术后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的效果优于自控静脉镇痛,但镇痛管理较为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