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调查血液透析患者负面情绪与健康状况,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及健康调查简表( SF-36)对85例血液透析患者(观察组)负面情况及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并与同期10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同一测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SCL-90总均分为(3.28±0.29)分,高于对照组(1.34±0.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62,P<0.01),其中观察组患者SCL-90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观察组SF-36总均分(62.35±11.93)分,低于对照组的(81.52±17.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67,P<0.01),观察组患者SF-36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相关性分析可知,观察组患者负面情绪与患者心理健康及生理健康状况均呈负相关(r=-0.298~-0.412,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心理问题较多,社会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强患者心理护理,给予患者足够的支持,可有效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抗生活压力能力,有利于提高患者健康状况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在接受知情护理和保密护理两种状态下的生存质量。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0例肝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其中,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的30例患者均采用了保密护理措施,记为对照组,自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的30例患者采用了知情护理措施,记为观察组,比较保密护理与知情护理措施对肝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焦虑情绪的影响。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精神健康、社会能力、情感能力以及躯体疼痛等生存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分别为(25.7±5.1)分、(16.1±4.6)分,均较对照组患者出现了明显改善,组间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肝癌患者接受知情护理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可大大缓解患者的焦虑等不良情绪,有利于患者积极接受现实,配合治疗,从而积极对抗病魔,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及实践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治疗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包括生理优质护理、心理优质护理、社会优质护理等措施在内的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改善情况,生存质量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①护理结束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均得到显著改善,观察组SAS与SDS得分分别为(30.29±9.18)分和(31.44±10.72)分,对照组SAS与SDS得分分别为(36.38±11.23)分和(36.65±11.22)分,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的护理后生存质量得分为(135±8)分,对照组的护理后生存质量得分为(114±11)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也明显好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患者的临床中应用优质护理能够有效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治疗费用,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肾脏肿瘤患者围术期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0月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的肾脏肿瘤患者74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心理护理。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进行调查,比较两组心理状态。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为(47.35±4.30)分,对照组为(57.49±5.8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482, 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DS评分为(45.14±2.03)分,对照组为(52.27±5.2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727,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肾脏肿瘤患者在围术期的焦虑、抑郁情况,增强患者应对疾病的信心,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期间88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早期康复护理),每组各44例。根据Fugl-Meyer评分标准和Barthel指数,比较两组患者神经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 Fugl-Meyer 评分为(68.0±20.0)分,对照组为(52.0±16.0)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144,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为(66.0±25.0)分,对照组为(48.0±20.0)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729, 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相比对照组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4.588,2.556;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明显促进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在外伤性颅脑损伤开颅减压术后并发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64例外伤性颅脑损伤开颅减压术后并发脑梗死患者病例,按数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对照组临床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协同护理模式干预。对两组患者出院时焦虑、抑郁评分,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为(58.4±8.6)分、(57.4±8.6)分,显著性低于对照组的(47.6±7.9)分、(44.7±8.1)分,P<0.05;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治疗评分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协同护理模式能很好地促进外伤性颅脑损伤开颅减压术后并发脑梗死患者的康复,降低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增加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聚焦解决模式配合改良口腔冲洗在颌面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4例颌面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划分为观察组(48例,聚焦解决模式+改良口腔冲洗)和对照组(36例,常规护理+口腔冲洗)。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口腔健康情况(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OHIP 14)、负面情绪情况(HAMA、HAMD评分)、应对方式情况(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OHIP-14评分[(22.13±2.27)分]低于对照组[(33.94±1.33)分](P<0.05);HAMA、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积极应对评分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聚焦解决模式配合改良口腔冲洗应用在颌面部骨折术后患者有一定优势,可改善患者口腔健康、负面情绪,增加积极应对的信心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结构式心理干预对肺癌患者术前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结构式心理干预措施,加强应激处理和应对技巧针对性护理研究。在干预前和干预后5d评价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5 d GSES评分为(26.25±4.05),(36.23±4.54)分,对照组患者分别为(26.18±6.21),(30.05±5.05)分。结构式心理干预可明显提高肺癌患者术前自我效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8,P<0.05)。结论结构式心理干预能增强肺癌患者术前的自我效能,有效帮助患者积极应对疾病和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晚间护理干预对舌下腺囊肿切除术后患者睡前舒适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年5月至2011年12月64例舌下腺囊肿切除术患者为对照组,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64例舌下腺囊肿切除术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术后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术后第2天实施晚间护理干预,即21:00~21:30行雾化吸人和口腔冲洗1次,持续3d后,患者自评焦躁情绪、口腔咽喉疼痛、口腔异味、舌活动受限及吞咽不畅的程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焦躁情绪、舌活动受限、吞咽不畅的评分为(1.75±0.44),(2.06±0.47),(1.56±0.34)分,低于对照组的(2.79±0.58),(3.01±0.58),(2.15 ±0.4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5.698,27.084,44.004,13.637,14.838;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口腔咽喉疼痛、口腔异味评分为(2.18±0.48),(0.91±0.27)分,低于对照组的(4.06±0.57),(1.91±0.3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晚间护理干预有利于减轻舌下腺囊肿切除术后患者的不适症状(如焦躁情绪、口腔咽喉疼痛、口腔异味,舌活动受限及吞咽不畅等),提高了患者的睡前舒适度,改善了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0.
唐妮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3):377-378,380
目的:探讨血液及腹膜透析对终末期肾病患者负面情绪、社会支持及生理、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本院收治的终末期肾病患者100例,接受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50例纳入观察组,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50例纳入对照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社会支持评价量表及SF-12健康量表对患者抑郁情绪、焦虑情绪、社会支持及生理、心理健康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各项评分的结果。结果观察组负面情绪发生率为34.00%(17/50),对照组为54.00%(27/50),组间负面情绪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得分、客观支持得分、支持利用度得分分别为(41.11±6.31)分、(24.92±3.58)分、(10.49±3.30)分、(6.92±2.83)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负面情绪的患者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得分、支持利用度得分分别为(43.22±6.42)分、(25.81±2.47)分、(7.45±3.92)分,均高于有负面情绪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理健康评分为(52.11±10.03)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膜透析治疗对终末期肾病患者负面情绪、社会支持影响小于血液透析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综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积极应对评分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在对现实和未来的积极态度、采取积极的行动、与他人保持亲密的习惯以及希望总体等方面评分高于对照组,康复积极性评分和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综合心理护理能减少脑梗死患者的心理障碍,帮助其建立治疗的信心,使其积极应对自身疾病,提高康复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不良反应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等细致人文关怀的护理干预,分析两种护理方法对患者术后化疗不良反应及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总评分为(29.98±13.12)分,对照组为(41.53±14.37)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2,P <0.01)。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总评分为(64.81±15.36)分,对照组为(48.91±15.07)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5,P<0.01)。结论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等细致人文关怀能够有效提高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术后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娱乐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及社会交往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1例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1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由康复护理组的护士给予按个体化设计的娱乐康复护理。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采用功能独立性量表( FIM)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及社会交往能力评定。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FIM评分分别为(53.29±8.86),(54.17±10.1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6,P>0.05)。治疗后FIM评分分别为(79.77±14.35),(69.13±10.5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0,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8.74,5.61;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FIM总提高分值分别为(26.48±10.81),(14.97±5.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9, P<0.01)。社会交往能力提高分值观察组(15.84±6.82)分,对照组(7.30±4.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4,P<0.01);自理活动提高分值观察组(10.65±6.03)分,对照组(7.67±3.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9,P<0.05)。结论娱乐康复护理可提高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及社会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台签式健康教育对喉癌术后患者创伤后成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92例喉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台签式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前后分别采用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Jalowies 应对方式量表、自我效能量表( GSES )对两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健康教育后观察组患者创伤后成长总分(76.38±14.75)分,优于对照组的(52.18±12.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86,P<0.05)。健康教育后观察组患者自我效能评分为(50.92±12.78)分,高于对照组的(35.98±6.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85,P<0.05)。 Jalowies应对方式各维度评分健康教育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喉癌患者术后创伤后成长评分与Jalowies应对方式中的寻求支持、乐观、面对、情感宣泄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02,0.412,0.325,0.336;P<0.05),而与逃避、宿命、姑息、依靠自我呈负相关( r值分别为-0.352,-0.372,-0.363,-0.341;P<0.05);创伤后成长与自我效能呈正相关(r=0.396,P<0.05)。结论台签式健康教育可使患者积极应对疾病,学会调节负性情绪,从而提高自我效能,促进创伤后成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心胸外科危重患者的多管道护理效果.方法 取本院心胸外科2010~2012年手术收治的多处置管患者108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护理质量评分、负面情绪评分、护理满意度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及护理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负面情绪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对心胸外科危重患者的多管道进行针对性护理,可以明显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减少患者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舒适性护理联合传统家属教育对肝硬化患者的心理情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肝硬化患者148例,依据分层随机分组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4例。观察组予以舒适性护理同时进行家属教育,对照组仅予以常规护理联合家属教育。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及护理8周后患者心理情绪、舒适度分级、满意度评分、住院天数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评分未见明显差异( P>0.05),8周后,观察组患者心理情绪如焦虑、紧张、抑郁和烦躁情况较对照组有明显缓解,同时观察组患者的舒适度评分、总满意度及住院天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次数(0.21±0.11)次明显低于对照组(0.39±0.14)次,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的护理方法,舒适性护理联合家属教育对肝硬化患者心理情绪的改善及生活质量的提高有更好的促进作用,建议推广。  相似文献   

17.
崔霞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3):1868-1870
目的分析个性化指导对胃癌患者术后心理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延安市人民医院接受胃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术后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及个性化指导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心理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评分差异。结果观察组乐观、寻求支持、情感宣泄、面对等积极应对方式评分为(2.74±0.87)、(2.98±0.92)、(2.65±0.73)、(2.77±0.7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保守、逃避、宿命等负面心理应对方式评分(1.23±0.31)、(0.76±0.21)、(0.89±0.1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评分(79.85±6.12)、(89.65±8.32)、(83.45±12.36)、(73.24±6.32)、(66.76±4.5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指导可以有助于患者以积极的心理应对方式面对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董云涛  李晓燕 《妇幼护理》2022,2(17):4098-4101
目的 分析心理护理措施,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护理阶段的应用价值以及对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方法 选 取 2019 年 12 月至 2022 年 8 月本院收治的 96 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均衡可比的原则将患者 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 48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分析对比两组干预后的依 从性、护理服务质量、心理情绪、自我控制能力以、社会支持度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依从性显著 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自我护理能力及社会支持度评分均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护理中,开展心理护理,能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改善心理情绪, 提高自我控制能力、社会支持度以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口腔修复科交叉感染应对性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口腔修复科就诊患者288例为对照组,选取2012年6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口腔修复科就诊患者293例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出现交叉感染的情况,对实施前后患者的满意度以及护理人员的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施应对性护理后,观察组临床发生交叉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服务评分方面,护理熟练、工作主动、态度和蔼、关心患者等方面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采用应对性护理能够降低口腔交叉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提升护理人员业务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个体化心理干预对心脏手术患者术后心理韧性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5月进行心脏手术的13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个体化心理干预措施。采用Connor-Davidson韧性量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中文版(MCMQ)对两组患者的心理韧性及应对方式水平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手术患者术后心理韧性总体得分为(71.78±12.85)分,应对方式的面对、回避、屈服总得分分别为(20.13±3.81),(17.12±3.01),(10.03±2.73)分;对照组手术患者术后心理韧性总体得分为(46.12±7.96)分,应对方式的面对、回避、屈服总得分分别为(17.25±3.12),(13.83±2.54),(7.98±3.54)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281,3.724,19.322,2.513;P<0.01)。结论对心脏手术患者术后实施个体化心理干预,可改善患者心理韧性及应对方式,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