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创伤骨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我院诊治的骨科创伤患者172例,根据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6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疼痛护理管理模式。采用视觉模拟评分( VAS)评定患者的疼痛程度,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情况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下降,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患者疼痛缓解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 P<0.05),患者镇痛药物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可显著缓解创伤骨科病房患者的疼痛状况,明显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放松性音乐想象锻炼在老年骨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老年骨科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放松性音乐锻炼。应用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 SAS)对手术前后的患者的焦虑状况进行评估,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心率、血压的变化情况,术后镇痛次数及患者评价对治疗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前S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心率及血压与术前比较均明显降低(均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的镇痛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放松性音乐想象锻炼在骨科手术老年患者的应用中能降低患者心率、血压及SAS评分,能起到缓解患者术中紧张、焦虑情绪的作用,降低患者抑郁症发生率,并能起到镇痛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疼痛护理干预在缓解骨科患者术后疼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10月~2014年9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88例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疼痛护理,观察患者术后疼痛效果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4、24 h 视觉模拟评分(VA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术后镇痛剂使用率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 P <0.05);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显著提高( P <0.05)。结论:疼痛护理干预能改善骨科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行腹部手术的患者136例,根据护理措施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情况、疼痛情况、护理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伤口甲级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妇产科行腹部手术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显著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不良反应少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针对性急救与护理对急诊宫外孕患者疼痛程度、治疗情况、不良事件情况、护理工作满意度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诊宫外孕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急救与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针对性急救与护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定患者疼痛程度,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不良事件情况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护理前显著降低(均P<0.05),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针对性急救与护理干预可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状况,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不良事件少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模式镇痛护理在肾结石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4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肾结石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术后多模式镇痛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心理状况、康复情况及住院舒适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后6 h 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48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两组患者心理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舒适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肾结石术后患者实施多模式镇痛护理,可显著减轻术后疼痛,改善心理状况,不仅可提高患者舒适度,且利于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早期介入规范化疼痛管理在肛门疾病术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350例肛门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78例和对照组172例,观察组术后给予术后常规护理的同时即进行规范化疼痛管理,采用“长海痛尺”评分表进行术后疼痛的评估,测得分值在3~4分时及时进行有效镇痛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镇痛方法,即在患者感觉伤口疼痛明显,测得分值≥6分时才给予镇痛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疼痛评分、镇痛效果、对镇痛效果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平均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睡眠满意度大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实施规范化疼痛管理,能有效缓解肛门疾病术后伤口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康复,缩短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8.
王笛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11):1504-1506
目的 探讨疼痛管理护理模式对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0月住院治疗的骨科手术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疼痛管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舒适性及自护能力.结果 观察组术后第1、3、5、7天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均显著低于同时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干预后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卧床休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患者术后舒适度评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疼痛管理护理可提高骨科手术患者术后自我效能,增强患者康复信心,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提高患者术后满意度,值得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减轻剖宫产术后疼痛及促进康复的效果.方法 选取拟行剖宫产的孕妇398例,根据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99例.对照组孕妇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孕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孕妇的术后疼痛情况及生理功能康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孕妇术后24、48、72 h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孕妇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24、48 h睡眠时间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干预可明显减轻孕妇剖宫产术后的疼痛情况,可明显促进孕妇剖宫产术后生理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0.
王晓平 《妇幼护理》2021,1(2):325-327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中实施优质护理的意义。方法 以 2018 年 7 月至 2021 年 7 月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卵 巢囊肿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在本院行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治疗 120 例。经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各 6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观察术后并发症,术后康复时间和术后疼痛评分。结果 观察组术后并发 症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康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 6h、12h、24h、72h 的疼痛评分低于 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中实施优质护理,可改善术后情况、术后康复时间和术后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制订和应用肝癌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实践方案。方法 检索数据库,获取最佳证据,整合证据,形成“肝癌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实践方案”,进入临床实践。采用类实验研究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后实施早期下床活动循证实践方案。结果 观察组早期下床活动指标:术后首次下床活动人数、首次下床平均时间及术后活动量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康复指标: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术后进食时间,胃管留置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疼痛管理指标:比较两组术后24h疼痛评分、镇痛方案调整率、疼痛控制满意度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事件发生、并发症: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出血、跌倒的发生率及临床指标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日观察组患者9.50天,对照组12.08天,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制订和应用肝癌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最佳实践方案,加快了肝癌患者术后康复,缩短了平均住院日,不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和不良事件的发生,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膝关节术后的无痛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琦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7):3264-3267
目的 探讨无痛护理方法对膝关节患者术后疼痛、睡眠时间、关节活动度及出院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120例实施膝关节手术患者进行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按照传统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按照无痛护理方案进行护理.结果 术后72 h观察组患者的静息痛、活动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观察组患者的睡眠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主动直腿抬高时间、主动屈膝90.时间、出院时膝关节平均活动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出院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 无痛康复护理措施可以减轻膝关节手术患者的术后疼痛,改善睡眠质量,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出院满意度,同时具有并发症少、安全、可行的优点. 关键词:膝关节手术;无痛康复;护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疼痛控制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创伤性骨折患者100例,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手术方式及术前护理相同,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疼痛控制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伤口疼痛、肿胀情况及康复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72 h的1~2度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1~2度软组织肿胀多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关节功能评分和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疼痛控制护理可减轻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疼痛,促进术后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知信行健康教育在剖腹产产妇术后疼痛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3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常和观察组,每组150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健康教育方式,观察组产妇给予知信行健康教育护理管理。比较两组产妇术后镇痛自我管理行为的评分、疼痛程度评分、自控镇痛泵( PCA)的使用量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术后观察组患者术后镇痛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显著低对照组(P<0.01),术后48 h内疼痛程度评分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PCA消耗量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产妇术后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知信行健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患者术后镇痛的自我管理能力,增强了产妇术后疼痛的控制效果,并提高了产妇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术后康复护理指导对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PKP)术后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PKP术的骨质疏松性脊柱多发骨折患者82例,随机分为指导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均行常规康复,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指导组加行康复护理指导。比较两组患者住院天数、疼痛缓解时间、恢复正常生活天数,在术前和出院前测量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功能独立性评分(FIM)。结果指导组患者住院天数、疼痛缓解时间、恢复正常生活天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5);出院前指导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FI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FIM自理、括约肌控制、转移、行进方面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交流和社会认知方面评分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术后行康复护理指导对骨质疏松性脊柱多发骨折患者PKP术后康复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骨科创伤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胫骨远端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84例远端骨折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应用骨科创伤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实施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疼痛感、肢体肿胀感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3 d、5 d、7 d疼痛评分及肢体肿胀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而患者满意度评分则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科创伤疼痛护理管理模式能有效减少患者围手术期肢体疼痛感及肿胀感,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陈念 《妇幼护理》2023,3(10):2467-2469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骨科疼痛病人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院 2021 年 6 月到 2022 年 6 月收治的 78 例骨科疼痛患 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 39 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舒适护理。对比两组的术后疼痛发生率、术后视觉 疼痛模拟(VAS)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无疼痛、轻度疼痛患者数量明显更少(P<0.05)。与对 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 3 天、7 天 VAS 疼痛评分明显更低(P<0.05)。观察组(94.87%)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71.79%)(P<0.05)。 结论 骨科疼痛病人应用舒适护理,可明显减轻术后疼痛,提升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循证疼痛护理对混合痔术后患者疼痛及创面愈合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8月收治的混合痔手术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疼痛护理,观察组术后采用循证疼痛护理联合常规疼痛护理。两组均护理至出院,并随访4周。比较两组术后疼痛情况、首次排便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术后24 h、48 h水肿情况,术后1 d、出院时创面评分,护理前后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出院时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最高疼痛评分、首次换药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首次排便及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48 h水肿评分较术后24 h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出院时创面评分较术后1 d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后血浆FIB、D-D、vWF水平均较护理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观察组病房环境、操作水平、护患沟通、患者感受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混合痔术后应用循证疼痛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凝血障碍,缓解手术部位疼痛,减轻创面水肿,促进恢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混合痔患者术后疼痛及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2月收治的104例混合痔患者,采用SAS统计学软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围术期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围术期行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术后疼痛评分及创面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创面愈合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用于混合痔患者术后可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轻疼痛程度,且并发症发生风险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模式镇痛护理在上肢尺桡骨开放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行尺挠骨开放性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镇痛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多模式镇痛,观察并分析两组的术后疼痛评分、镇痛不全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术后三个时间段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4 h、12 h及24 h的镇痛不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模式镇痛护理可以明显降低上肢尺桡骨开放性骨折患者的疼痛评分,对患者疼痛有明显缓解,能够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