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95例围生儿结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分期及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分娩时机与围生儿结局的关系。 方法 195例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分妊娠高血压(42例),轻度子痫前期(69例),重度子痫前期(84例),与正常分娩对照组(6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分三组:孕30~33^+6周(A组,n=12),孕34~36^+6周(B组,n=35),孕37-40周(C组,n=37)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妊娠高血压疾病与对照组比较,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围生儿疾病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死胎、围生儿疾病及围生儿死‘亡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度子痫前期和妊娠高血压组(P〈0.05)。重度子痫前期A组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围生儿疾病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C组患者的胎儿窘迫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1)。 结论 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围生儿不良结局的发生率明显增高,适时终止妊娠是治疗重度子痫前期的重要措施,时降低围生儿发病率及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保守治疗及临床结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保守治疗时限及妊娠结局。方法60例无严重并发症及合并症的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按其发病孕周分为3组,A组(〈28周)14例,B组(28~31^+6周)27例,C组(32~33^+6周)19例。分析3组孕期治疗时限、孕妇并发症、胎儿及围产儿结局。结果A、B、C组保守治疗时间分别为(8.4±6.6)、(10.3±7.2)、(9.2±6.2)d,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孕妇并发症低于A、B组(P〈0.05);胎儿及新生儿死亡率C组明显低于A、B组(P〈0.01)。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保守治疗可行,但需严密监测母儿情况,适时终止妊娠。发病孕周越晚,孕妇并发症越少,围产儿成活率越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产胎膜早破(PPROM)的母婴预后及对不同孕周的PPROM孕妇最佳分娩时机的选择。方法对103例PPROM母婴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孕28-34^+6周PPROM的新生儿窒息率、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生率、病死率均明显高于孕35-36^+6周PPROM新生儿。孕28~34^+6周PPROM在破膜48h内和48h后分娩的母婴预后差异无显著性。孕35-36^+6周PPROM在破膜48h后分娩的胎儿窘迫、新生儿感染、硬肿症及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生率均明显高于破膜48h内分娩者。PPROM中早产儿死亡与破膜孕周、分娩孕周、出生体重密切相关。结论孕28-34^+6周PPROM的早产儿预后差,在保守期间应根据具体情况适时终止妊娠,而35-36^+6周PPROM者建议在破膜48h内分娩,以减少早产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产前运用宫缩抑制荆对胎膜早破早产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小于35孕周胎膜早破性早产(PPROM)的临床资料。结果:33~34“周孕龄组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7分的发生率、缺血缺氧性脑病(HIE)发生率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NRDS)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O.05)。28-32“周孕龄组新生儿的各项指标在治疗组与对照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33-34“周胎膜早破性早产孕妇产前用宫缩抑制剂能显著改善新生儿结局。对〈33孕周的胎膜旱玻性早产,宫缩抑制荆的治疗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早产胎膜早破181例临床分析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念权 《医学临床研究》2006,23(12):2007-2009
【目的】探讨早产胎膜早破(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PPROM)的病因、治疗处理、分娩方式及对母儿的影响,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对181例PPROM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2.87%的PPROM有危险因素存在,流产引产史为最重要的原因。孕28-34^+6周与35-36^+6周PPROM的分娩方式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孕28-34^+6周PPROM新生儿发病率与母产褥病率明显高于35-36^+6周者(P〈0.01)。【结论】应对不同PPROM患者采取不同治疗方案,给予正确护理,以尽可能减少母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易发因素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结果;61.2%的早产合并胎膜早破有易发因素;孕28-34周与34^+1~36^+6周两组之间比较,前组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后组;两组新生儿体重有显著差异(P〈0.01);前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后组(P〈0.05)。结论:恰当处理早产合并胎膜早破是减少母儿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不同孕周胎膜早破性早产(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PPROM)妊娠结局以及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干预对早产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对411例未足月PPROM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孕周PPROM及产前是否使用糖皮质激素干预治疗的各种早产儿结局。结果:<34孕周PPROM的新生儿体重、呼吸窘迫综合症(RDS)、窒息发生率、死亡率均明显高于34 1~36 6孕周PPROM者(P<0.001)。32~34孕周组PPROM的新生儿重度窒息发生率、RDS、死亡率在糖皮质激素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8~31 6孕周组及34 1~36 6孕周组PPROM新生儿结局的各项指标在干预组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34孕周的PPROM宜采取积极期待治疗,延长孕周,降低新生儿死亡率。32~34孕周的PPROM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干预能显著改善新生儿结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孕30~34周重度妊娠高血压疾病积极治疗和期待治疗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2000年5月至2(}04年10月我院收治孕30-34周重度妊娠高血压疾病53例,分为积极治疗组(A组27例)和期待治疗组(B组26例),比较其对母儿的影响。结果 期待治疗组重要器官损害累积数高于积极治疗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胎儿窘迫、小于胎龄儿、围产儿死亡率增加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孕30-34周重度妊娠高血压疾病应提供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外周血雌二醇水平和CD4^+CD25^+Treg细胞在反复自然流产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30例反复自然流产患者,90例正常妊娠女性(早、中、晚孕女性各30例)以及30例正常非孕女性外周血雌二醇水平;三色流式细胞术检测上述研究对象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数量。结果早、中、晚孕组外周血雌二醇水平均明显高于非妊娠对照组(t值分别为7.42,13.66,14.69;均P〈0.05),并且孕周越长雌二醇水平越高;反复自然流产组明显低于正常非妊娠组(t=4.11,P〈0.05)。早、中、晚孕组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数均明显高于正常非妊娠组(t值分别为2.22、8.9、5.91,均P〈0.05),中孕组明显高于早孕组(t=6.31,P〈0.05),晚孕组略低于中孕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反复自然流产组明显低于正常非妊娠组(t=8.07,P〈0.05)。结论外周血雌二醇水平和CD4^+CD25^+Treg细胞数量减低可能下调母胎免疫耐受功能,参与介导反复自然流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龄双胎妊娠的围产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9例高龄双胎病例,随机对照176例非高龄双胎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在妊娠并发症、妊娠合并症、和胎儿预后等方面的差异。结果①高龄组接受辅助生育技术受孕比例显著高于非高龄对照组(P〈0.05);②高龄组〈32孕周早产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其他并发症及合并症两组间未见显著性差异;③高龄组以极低出生体重儿(〈1500g)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龄组新生儿窒息率及胎儿窘迫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高龄双胎妊娠不良妊娠结局主要与〈32孕周的严重早产、极低体重儿、新生儿窒息及胎儿窘迫密切相关,应针对性加强高龄双胎的围生期监护,警惕严重早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胎儿肺隔离症(PS)病灶的两种静脉回流方式与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总结产前超声检查明确病灶内静脉回流方式的PS病例64例,比较经肺静脉和体静脉回流的PS病灶大小的变化及其临床结局。结果肺静脉回流组34例,产前超声未发现其他合并异常;体静脉回流组30例,6例有合并异常,两组病例合并异常比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肺静脉回流组20~24孕周与24^+1~30孕周相比,病灶大小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0~24孕周、24^+1~30孕周分别与30^+1~39孕周相比,病灶大小变化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体静脉回流组病灶大小在三个不同孕期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两组病例出现呼吸系统症状比率及手术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S病灶体静脉回流较肺静脉回流合并其他异常发生率高;肺静脉回流组中晚孕期病灶缩小明显;出生后两组PS病例预后均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孕≤34周早产胎膜早破的分娩方式对低体重儿的近远期影响及寻求早产胎膜早破的最佳分娩途径。方法:对22例孕≤34周胎膜早破剖宫产患者和33例阴道分娩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孕28~31^+6周组的死亡率、极低体重儿出生率均明显高于孕32~34^+6周组(P均〈0.005);孕28~31^+6周组的窒息率与孕32~34^+6周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的窒息率、死亡率、HIE发生率均低于阴道分娩组(P均〈0.05),剖宫产组的综合学习能力高于阴道分娩组(P〈0.05),剖宫产组的NRDS和目前身高与阴道分娩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随着NICU发展及新生儿救治水平的提高,剖宫产不是低体重早产儿的禁忌证。如合并胎膜早破,应及时行剖宫产,有利于预防早产儿近远期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孕40周后妊娠结局及终止妊娠时间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凡艳丽 《临床医学》2009,29(4):65-66
目的通过对妊娠40周后妊娠结局的分析,了解孕期延长对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及终止妊娠的最佳时机。方法对201例无任何合并症的初产妇,孕40周后进行监测胎动、胎心监护、羊水指数、胎盘泌乳素(HPL),发现异常时积极终止妊娠,否则应在严密观察下适时延长孕期。结果孕41周组羊水过少、胎儿窘迫、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孕40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PL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L异常组与正常组比,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妊娠41周后,胎儿在宫内有缺氧的危险,应及早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外周血雌二醇水平和CD4^+CD25^+Treg细胞在反复自然流产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30例反复自然流产患者,90例正常妊娠女性(早、中、晚孕女性各30例)以及30例正常非孕女性外周血雌二醇水平;三色流式细胞术检测上述研究对象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数量。结果早、中、晚孕组外周血雌二醇水平均明显高于非妊娠对照组(t值分别为7.42,13.66,14.69;均P〈0.05),并且孕周越长雌二醇水平越高;反复自然流产组明显低于正常非妊娠组(t=4.11,P〈0.05)。早、中、晚孕组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数均明显高于正常非妊娠组(t值分别为2.22、8.9、5.91,均P〈0.05),中孕组明显高于早孕组(t=6.31,P〈0.05),晚孕组略低于中孕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反复自然流产组明显低于正常非妊娠组(t=8.07,P〈0.05)。结论外周血雌二醇水平和CD4^+CD25^+Treg细胞数量减低可能下调母胎免疫耐受功能,参与介导反复自然流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血糖水平对ICU危重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08例ICU危重患者的空腹血糖值及其临床资料,根据每日晨空腹血糖平均值分为:甲组19例,血糖≤6.1mmol几;乙组173例,血糖在6.1~10.0mmo儿:丙组116例,血糖〉10.0mm0I仃J。统计3组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结果并进行比较。结果3种不同血糖水平的ICU危重患者真菌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毡9.08,P〈O.05);丙组与乙组的真菌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85,P〈O.05),丙组真菌感染率高于乙组;甲组和乙、丙组的真菌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O.01、1.32,p〉O.05)。结论为减少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同时避免低血糖对患者造成的危害,建议ICU危重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在6.1~10.0mmol/L。  相似文献   

16.
不同胎龄新生儿早期心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胎龄新生儿早期心功能指标的差异。方法将110例新生儿根据不同胎龄分为4组,第1组为孕37~41周足月儿30例;第2组孕35~36^+6周早产儿30例;第3组孕33~34^+6周早产儿30例;第4组孕28~32^+6周早产儿20例,4组患儿日龄均为生后1~7d。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动态观察4组患儿生后第1~7天的心功能变化.包括心脏泵血功能指标及各瓣口流速指标。结果第1组左室射血分数(EF)高于第4组(P〈0.05);心输出量(CO)第2、3、4组均低于第1组,3、4组低于第2组,第4组低于第3组(均P〈0.05);主动脉瓣口峰值(AV)流速1、2组均高于第3、4组(均P〈0.05);肺动脉口峰值(PV)流速第1组均高于其他3组(P〈0.05)。生后第1天,AV与出生体质量呈正相关(r=0.40,P〈0.001);CO与出生体质量及胎龄呈正相关(r=0.70,P〈0.001;r=0.71,P〈0.001)。结论不同胎龄新生儿心功能指标存在不同的差异,主要体现在CO和AV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李云  马喆 《临床医学》2005,25(4):40-41
目的 探讨早产胎膜早破(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PPROM)的妊娠结局。方法 对114例PPROM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4 例PPROM孕28~35 周与孕35~37 周间,PPROM分娩方式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 .05)。孕28~35周PPROM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比明显高于孕35~37 周者(P<0. 01)。结论 对于孕28~35周PPROM宜采取期待疗法,以减少新生儿合并症的发生。对于孕周小者,尽量延长孕周至35周以上,以降低新生儿死亡比。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新产程管理下第二产程时长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近2年收治的318例初产妇,均为单胎足月、头先露初产妇。根据新产程管理标准,对第二产程时长不同进行分组,以第二产程时长〈2h为对照组;第二产程时长≥2h为观察组,观察组又分为三组:2h≤第二产程时长〈2.5h为甲组;2.5h≤第二产程时长〈3h为乙组;第二产程时长〉3h为丙组,对比4组的母儿结局。观察指标:(1)剖宫产率;(2)产妇不良结局率;(3)新生儿不良结局率。结果 (1)观察组相比于对照组剖宫产率明显升高,χ^2检验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2)观察组中甲组产妇不良结局率跟对照组差异不大,P〉0.05;乙组和丙组在产后出血、产后尿潴留、产后发热方面相比于对照组产妇不良结局率更高,χ^2检验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3)观察组中甲组、乙组新生儿在巨大儿、窒息、住院率方面的不良结局率跟对照组差异不大,P〉0.05;丙组相比于对照组新生儿不良结局率更高,χ^2检验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新产程管理下第二产程时长对母儿结局的影响体现在:第二产程时长≥2h可对母儿结局产生不同程度影响,2h≤第二产程时长〈2.5h影响分娩方式,可导致剖宫产率提高;2.5h≤第二产程时长〈3h影响分娩方式和产妇结局,可增加剖宫产率和产妇并发症;第二产程时长〉3h影响分娩方式、母儿结局,可增加剖宫产率和产妇、新生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早发型与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不同妊娠结局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晓岚  胡碧洪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2):1838-1840
目的:探讨早发型与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不同妊娠结局。方法:将159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根据发病孕周分为4组,A组,〈28周,10例;B组,28~31周,20例;C组,32~33周,16例;D组,≥34周,113例。观察4组孕妇入院时血压、尿蛋白定量、发病孕周、终止妊娠孕周、保守治疗时间、母儿并发症。结果:A、B组入院时血压及24h尿蛋白定量明显高于C、D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4组孕妇发病孕周、分娩孕周之间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在保守治疗时间上,D组时间最短,B组治疗时间最长,与其他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孕产妇并发症中,A组患者中多器官同时受损的发生率最高.D组并发症发生率最低.与其他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B组中围产儿生长受限、低出生体重、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高于C、D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C、D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与晚发型相比,孕妇起病时间早,程度重,有较多并发症,容易发生多器官功能同时受损。孕32周前围产儿较易发生胎儿生长受限、低体重儿、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而孕32周之后围产儿病率及死亡比与孕34周之后并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足月前胎膜早破的期待治疗及母婴预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足月前胎膜早破(PPROM)对母婴结局的影响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46例PPROM发生的原因、治疗措施及对母婴的影响,并对不同孕龄组28~34+6周、35~3+6周两组做比较分析.结果:87%的PPROM有易发因素存在.孕28~34+6周PPROM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死亡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高于孕35~36+6周者.结论:对于在孕28~34+6周PPROM者宜采用期待疗法,尽可能延长孕周,减少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