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心肌酶谱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RV)肠炎时心肌酶谱的变化。方法对2005年9月至2007年9月在我院住院的腹泻病患儿,用胶体金法进行粪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用连续检测法测定血清心肌酶的水平。结果①RV肠炎组与对照组比较心肌酶谱明显升高(P〈0.01);②轻度脱水组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均明显高于无脱水组(P〈0.01),而中度脱水组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轻度脱水组(P〈0.01)。③RV肠炎般心肌损害患儿经给与1,6-二磷酸果糖治疗后,心肌酶基本恢复正常。结论轮状病毒感染可致心肌损害,对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应警惕心肌损害,治疗同时注意心肌保护。  相似文献   

2.
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血清心肌酶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RV)肠炎患儿血清心肌酶变化在判断心肌损害上的价值。方法:将62例轮状病毒性抗原阳性患儿与同期其他原因所致的急性腹泻患儿均抽血作血清心肌酶检查,同时,轮状病毒性抗原阳性患儿又分为有无酸中毒组,有无脱水组。观察不同情况下血清心肌酶变化,且所有患儿均摄片,作心电图检查,心肌酶中有一项异常者作心脏超声检查。结果:RV肠炎患儿血清心肌酶升高比率明显增高;伴代谢性酸中毒和水、电解质失衡的RV肠炎患儿心肌酶升高较其他RV肠炎患儿明显。两组病例心电图检查无一例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所有病例经x线胸片检查,均无明显心脏增大征象;接受心脏超声检查的病例无房窒扩大及心功能降低。结论;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心肌酶变化更常见的是导致心肌一过性损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RV)肠炎的心肌酶谱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 患儿经大便RV抗原检测,阳性编入RV肠炎组,阴性编入对照组,对患儿均空腹抽血,采用连续检测方法 对心肌酶谱5项指标进行分析,分别对两组患儿心肌酶谱、脱水程度与心肌酶谱关系、伴心肌损害者治疗前后心肌酶谱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RV肠炎组患儿的心肌酶谱5项图谱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无脱水、轻度脱水、中度脱水患儿的心肌酶谱各项指标是逐次递增的;伴心肌损害患儿治疗后心肌酶谱中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所有数据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RV肠炎患儿采取早期的心肌酶谱检测能够有效判断患儿病情、脱水情况及心肌损害情况,有助于辅助临床施治,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8):4227-4228
对腹泻患儿的大便进行常规RV抗原检测,将检查结果呈阳性的86例患儿列入RV肠炎组(观察组),选取86例同期来我院健康体检的婴幼儿并将其列入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心肌酶谱的实际情况、心肌酶谱和患儿脱水程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心肌酶升高患儿治疗前后心肌酶谱的实际变化情况等。两组心肌酶谱相应的5项图谱指标比较,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存在脱水现象、存在轻度脱水现象以及存在中度脱水现象的患儿相比,其心肌酶谱相应的指标呈现出明显的递增表现;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存在心肌损害合并症的患儿的心肌酶谱的指标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V肠炎常常合并心肌损害,心肌损害程度与患者病程及脱水程度密切相关,心肌损害程度多不严重,治疗后多可短期内恢复。  相似文献   

5.
轮状病毒腹泻婴幼儿肠道外损害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rotavirus,RV)腹泻与肝脏转氨酶及心肌酶变化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并比较腹泻患儿RV阳性组(观察组)与RV阴性组(对照组)两组间肝脏转氨酶及心肌酶水平。结果:观察组婴幼儿血清ALT、AST、LDH、CK-MB和HBDH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肌酸激酶(CPK)水平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肝转氨酶及心肌酶测定对明确诊断及指导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清心肌酶活性的改变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轮状病毒肠炎婴幼儿不同腹泻状态下,心肌酶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岁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按脱水和酸中毒两个方面分组。脱水分为无脱水、轻度脱水和中度脱水3组,酸中毒则分为无酸中毒和有酸中毒2组;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心肌酶。结果:轻、中度脱水组的某些心肌酶在比例和水平上明显高于无脱水组,而且病情越重升高越明显;酸中毒组心肌酶较无酸中毒组心肌酶明显升高。结论:轮状病毒肠炎婴幼儿的心肌酶升高多为一过性,特异性不高,与脱水、酸中毒密切相关,少数患儿存在严重的心肌损害,需加强监护和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RV)肠炎与心、肝、肾损害的关系。方法对164例腹泻患儿行粪便RV抗原检测,按照粪便RV抗原检测结果分为观察组(粪便RV抗原阳性组)64例及对照组(粪便RV抗原阴性组)100例,对两组婴幼儿心、肝、肾主要生化标志物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心、肝损害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肾功能生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同失水程度间心肌、肝、肾损害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RV肠炎常合并心、肝功能损害,而肾功能无明显异常,且发生率与失水程度无明显相关性;肠道外器官损害多随腹泻症状的好转而逐渐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8.
轮状病毒肠炎95例血清心肌酶谱变化及心肌损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RV)肠炎患儿的心肌酶谱的变化以及对心肌的影响。方法:对95例病毒学确诊RV肠炎的患儿进行心肌酶谱检测。结果:36例血清心肌酶谱各项指标均高于正常,心肌损害发生率达37.9%,明显高于单纯性腹泻的心肌损害。结论:RV肠炎易致心肌酶谱改变及发生心肌损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脱水、酸中毒严重程度对轮状病毒(RV)肠炎患儿心肌酶谱异常的影响.方法 对204例RV肠炎患儿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进行检测,比较不同程度脱水、酸中毒患儿心肌酶变化;选取同期RV抗原阴性腹泻患儿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RV阳性组心肌损害占49.51%,CK-MB血清水平(59.62±21.16)U/L,明显高于RV阴性组(40.52±20.86)U/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RV肠炎患儿心肌损害发生率、CK、CK-MB、AST、LDH升高百分率,在无、轻、中、重度脱水酸中毒4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脱水、酸中毒严重程度对心肌损害没有差异,RV感染可能是心肌损害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0.
轮状病毒肠炎早期检测心肌酶谱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RV)肠炎患儿心肌酶谱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5年10月~2007年2月经金标法检测新鲜粪便RV抗原阳性的86例RV肠炎为观察组,选择同期RV抗原阴性的34例急性腹泻为对照组,采用日立7600-020全自动分析仪测定心肌酶谱,比较两组心肌酶谱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心肌酶谱尤其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RV肠炎可发生心肌损害,早期心肌酶谱测定有助发现亚临床症状的心脏损害,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1.
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心肌损害4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肠炎心肌损害情况。方法对90例腹泻患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粪便轮状病毒抗原,并做心肌酶谱测定、心电图检查。结果观察组(粪轮状病毒抗原阳性)与对照组(粪轮状病毒抗原阴性)心肌损害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轮状病毒感染常合并心肌损害,应加强对轮状病毒肠炎心肌损害的观察。  相似文献   

12.
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心肌损害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心肌损害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对73例病毒学确诊为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患儿行心肌酶谱,血生化,心电图及胸片检查,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轮状病毒性肠炎的婴幼儿心肌损害发生率达52.1%,伴严重腹泻、脱水,酸中毒时心肌损害发生率分别为:62.2%,58.9%,68.0%,明显高于单纯腹泻的心肌损害(P<0.05)。而心肌损害不受发病年龄及是否存在发热、呼吸道感染影响(P>0.05)。结论:轮状病毒性肠炎易并发心肌损害,心肌损害程度与腹泻轻重、脱水程度,酸中毒有关,与发病年龄,是 在发热与呼吸道感染无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方法采用酶动力学方法对63例腹泻患儿及47例正常体检d,JL进行血清心肌酶谱AST、LDH、CK、α-HBD及CK-MB测定。结果腹泻患儿血清AST、LDH、CK.MB、α-HBD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CK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单纯性腹泻与腹泻合并脱水酸中毒患儿比较心肌酶活性存在差异性,尤以CK-MB、LDH为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常伴有心肌损害;心肌酶带检测可早期发现心肌受损的情况;对于腹泻小儿应常规进行心肌酶谱的检测,以便早期发现心肌损害,同时应早期给予保护心肌治疗。  相似文献   

14.
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清心肌酶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探讨轮状病毒对心肌的影响。方法将136例明确诊断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分为观察组,于清晨空腹抽血检测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及其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5项指标,将同期儿科腹泻门诊70例非感染性腹泻患儿分为对照组,进行血清心肌酶谱比较。结果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存在不同程度心肌酶谱异常,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早期对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进行心肌酶检测,及时发现对心肌的损害并尽早营养心肌治疗是必娶的.  相似文献   

15.
黄名寿  张一宁  赵珊 《临床荟萃》2008,23(2):109-110
轮状病毒性肠炎是婴幼儿秋冬季节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主要引起发热、腹泻、呕吐及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等,近年来发现本病常引起心肌酶谱升高.为探讨轮状病毒性肠炎血清心肌酶谱变化在轮状病毒性肠炎心肌损害判断、治疗上的价值,笔者对本院确诊的8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进行心肌酶谱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肝脏损害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与肝脏损害的关系。方法:162例腹泻患儿检测大便轮状病毒抗原、肝功能,并按照大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结果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肝功异常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LT升高与临床脱水程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常合并肝脏损害,≤1岁患儿肝功能异常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7.
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54例血清心肌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并分析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与非轮状病毒感染性肠炎患儿心肌酶的水平,探讨轮状病毒感染与心肌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54例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患儿作为观察组,78例轮状病毒阴性的腹泻病患儿作为对照组。两组患儿入院后抽取取空腹血清检查心肌酶[磷酸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进行比较分析。两组患儿经治疗,腹泻症状消失后,将心肌酶三项均增高患儿的血清心肌酶进行治疗前后的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中血清心肌酶三项(AST、CK-MB、CK)的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入院时,观察组心肌酶三项均异常者有30例,占55.6%;对照组心肌酶三项均异常者有13例,占16.7%。观察组心肌酶异常者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前,观察组心肌酶三项均异常者心肌酶水平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心肌酶三项均异常者心肌酶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较非轮状病毒性腹泻更容易导致患儿心肌的损伤,经治疗后,心肌酶可以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因此,在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时应进行心肌酶的检测,并注意排除病毒性心肌炎。  相似文献   

18.
<正>轮状病毒(RV)是全球范围内引起小儿流行性腹泻的最主要的病原之一,每年可有数亿小儿感染RV,其中约87万患儿死亡。轮状病毒肠炎常见于6个月至2岁以下的婴幼儿,秋冬季节多发。既往观点[1]多认为RV仅在小肠绒毛上皮刷状缘复制并致患儿腹泻,但近年来RV在导致肠道内感染外的表现,尤其是心肌损害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研究总结RV肠炎患儿心肌酶谱、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等指标的变化,探讨RV肠炎  相似文献   

19.
陈晓红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6):4254-4254
目的通过检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血清心肌酶谱,探讨轮状病毒对心肌的损害。方法选择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60例轮状病毒肠炎住院患儿为观察组,同期60例非轮状病毒肠炎住院患儿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儿的心肌酶谱(AST、LDH、CK、CK—MB),比较两组心肌酶谱的变化。结果观察组60例样本,达到心肌损伤标准的41例,阳性率68.3%,对照组中60例样本,达到心肌损伤标准的8例,阳性率13.3%。观察组心肌酶AST、LDH、CK、CK—MB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轮状病毒感染对心肌有不同程度的损害,早期进行心肌酶谱检测。可及早发现心肌损害,在治疗肠炎的同时需注意心肌的保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肌钙蛋白T(cTnT)和心肌酶(CK、CK-MB)联合检测在儿童轮状病毒感染中心肌损伤的研究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期间该院确诊85例轮状病毒感染腹泻患儿及同期72例非轮状病毒感染腹泻儿童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进行血清cTnT及心肌酶测定,按脱水程度进行分类比较,并对出现心肌损伤的轮状病毒患儿治疗后再进行血清cTnT及心肌酶测定。结果轮状病毒感染患儿组血清cTnT及心肌酶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轮状病毒感染患儿组中,无脱水和轻度脱水患儿血清CTn-T、CK和CK-MB与中重度脱水患儿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现心肌损伤的轮状病毒患儿经治疗后血清cTnT及心肌酶明显回落,症状好转。结论儿童轮状病毒腹泻会使血清cTnT及心肌酶升高,出现心肌损伤,并且与脱水程度有关,脱水程度会加重心肌的损伤,可应用于早期诊断,便于临床早期干预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