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以整体护理为基础,对照组患者根据医嘱接受急性脑梗死的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药物治疗并于第1周给予心理干预。于入院时和入院1 w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对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程度进行评价,应用汉化版SF-36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与入院时比较,对照组患者入院1 w后焦虑评分有增加的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患者入院1 w后焦虑评分明显降低(P<0.01)。入院1 w时,观察组患者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与入院时比较,对照组患者入院1 w后抑郁评分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患者入院1 w后抑郁评分明显降低(P<0.05)。入院1 w时,观察组患者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生活质量的躯体方面:与入院时比较,对照组患者入院1 w后PF、RP、BP、CH评分均无明显变化,观察组患者PF、RP、BP、CH评分均明显增加(均P<0.01);入院1 w后,观察组患者PF、RP、BP、CH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生活质量的精神方面:与入院时比较,对照组患者入院1 w后VT、SF、RE、MH评分均无明显变化,观察组患者入院1 w后VT、SF、RE、MH评分均明显增加(P<0.05或P<0.01);入院1w后,观察组患者VT、SF、RE、MH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或P<0.01)。结论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康复效果、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 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 HbAlc)水平、简明精神量表( BPRS)评分、用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FBG、2 h PG和HbAlc水平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0.05);BPRS评分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显著减少(均P<0.05);患者干预后用药完全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患者SF-36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 P<0.05),且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其血糖水平,改善精神症状,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针刺治疗脊髓损伤(SCI)后神经病理性疼痛(NP)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99例SCI后NP患者分成对照组、针刺组和联合组,各3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基础治疗,针刺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针刺治疗,联合组在针刺组基础上进行rTMS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对3组患者进行视觉模拟量表(VAS)、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及生活质量SF-36量表评估。结果:治疗6周后,3组患者VAS、HAMD和HAMA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SF-36量表各项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针刺组VAS、HAMD和HAMA评分较对照组均有降低(P<0.05),SF-36量表各项评分较对照组均有升高(P<0.05);联合组VAS、HAMD和HAMA评分较针刺组和对照组均有降低(P<0.05),SF-36量表各项评分较针刺组和对照组均有升高(P<0.05)。结论:rTMS联合针刺治疗SCI后NP患者,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疼痛现象,且在改善患者情绪和生活质量方面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作业治疗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4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作业治疗.结果:治疗4周后,2组Fugl-Meyer量表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1);2组VAS评分及肿胀程度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7.0%、75.0%,P<0.05).结论:作业治疗后可促进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继发肺部真菌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继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108例,根据患者在住院期间所受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本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普通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4.07%,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2.59%,实验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对照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为77.78%,实验组的满意度为96.30%,实验组患者对所受治疗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同时,生活质量SF-36评分方面,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或P<0.01)。结论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心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心理状况,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缓和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对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5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舒适护理。观察两组护理3个月后应对方式( MCMQ量表)和生活质量( SF-36量表)变化。结果干预组MCMQ量表中面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回避、屈服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SF-36各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能显著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应对方式,并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苍龟探穴针刺法联合旋提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6月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苍龟探穴针刺法联合旋提手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颈椎活动度、血清炎症介质水平、颈椎功能(NDI评分)及疼痛程度(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3%,高于对照组的78.85%(P<0.05);治疗后观察组颈椎活动度大于对照组,血清白介素-1β、白介素-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NDI、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苍龟探穴针刺法联合旋提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显著,能有效增加患者颈椎活动度,减轻炎症反应及疼痛程度,提高患者颈椎功能。  相似文献   

8.
廖家权  吴波  唐昌敏  何建华 《中国康复》2022,37(12):727-731
目的:观察联合运用体外冲击波和局部类固醇注射治疗腕管综合征的远期疗效。方法:将腕管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冲击波组和注射组3组,每组20例。其中冲击波组1例脱落,共19例完成研究,注射组3例脱落,共17例完成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冲击波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注射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采取类固醇药物的局部注射,联合组患者联合采用体外冲击波和局部类固醇注射治疗。3组患者均治疗满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进行VAS评定和波士顿腕管综合征评分量表(BCTQ)症状及功能评定,应用肌电图进行患侧正中神经诱发电位测定。结果:治疗4周后,3组患者VAS评分、BCTQ症状及功能评分及DML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5),CMAP、SCV及SNAP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组间比较,联合组VAS评分、BCTQ功能评分低于其他2组(P<0.05),SNAP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5),CMAP指标明显高于冲击波组(P<0.05)。治疗8周后,联合组VAS评分、BCTQ症状及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CMAP、SCV结果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冲击波组VAS评分、BCTQ症状评分、DML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注射组VAS评分、DML较治疗前明显减低(P<0.05),SNAP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此外注射组VAS评分、BCTQ功能评分较治疗4周后有明显回升(P<0.05),SCV、SNAP较治疗4周后有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联合组CMAP、SCV、SNAP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5),VAS评分、BCTQ症状评分和功能评分明显低于注射组(P<0.05)。结论:联合使用冲击波治疗和局部注射不仅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好的症状及功能改善,与单独应用其中一种治疗方法比较也拥有更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艾灸结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肩痛患者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至2014年3月接收的42例脑卒中后肩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后按抽签随机取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2例和观察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康复护理;观察组给予艾灸结合康复护理。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肩关节活动度( ROM)、Fugl-Meyer肩关节活动评分、生活质量( QOL)量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Fugl-Meyer肩关节活动评分、前屈、后伸、内收、外展等RO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Fugl-Meyer肩关节活动评分、ROM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食欲、精神、睡眠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灸配合康复护理不仅能减轻脑卒中后肩痛患者疼痛程度、提高患侧上肢运动功能,而且在扩大肩关节外展和上举活动范围上有明显改善,对提高中风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肌内效贴联合毫米波治疗髌下脂肪垫损伤性膝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髌下脂肪垫损伤患者6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2组患者均接受毫米波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肌内效贴治疗,共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结束时(治疗4周时)和治疗结束后1周、4周、12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Lysholm膝关节评分量表(LKSS)、压痛阈值(PPT)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并于治疗结束不同时间点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的VAS评分、LKSS评分、PP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和治疗结束后1周、4周、12周,2组患者的VAS评分、LKSS评分、PPT值均较组内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实验组治疗结束时和治疗结束后1周、4周、12周,VAS评分、LKSS评分、PPT值均较对照组改善优异(P<0.05)。实验组治疗结束时(72.7%)和治疗结束后1周(78.8%)、4周(87.9%)、12周(90.9%)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肌内效贴联合毫米波治疗可以有效改善髌下脂肪垫损伤性膝痛,且疗效较单一毫米波治疗优异。  相似文献   

11.
顾颖 《妇幼护理》2021,1(2):335-337
目的 探讨 Orem 自理模式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 2020 年 2 月至 2021 年 9 月期间在本院治 疗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 72 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 36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采用 Orem 自理模式。观察对比两组的生活自理能力、血糖控制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没 有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自理能力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并且实验组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 2 小时血糖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 2 小时血糖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并且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采取 Orem 自理模式进行护理,能够提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改善血糖水平,以及提高护理满意度,具 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NLBP)的影响。方法:选取CNLBP患者4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PNF训练。于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和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对患者的疗效及功能进行评估,表面肌电图仪采集竖脊肌、腹直肌和腹外斜肌的肌电信号,分析均方根值(RMS)和平均肌电值(AEMG),并计算屈曲-放松比值(FRR)。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及ODI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SF-36评分和竖脊肌、腹直肌、腹外斜肌的RMS值及竖脊肌FRR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PNF训练可显著改善CNLBP患者的功能,并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中医康复疗法对肩周炎合并颈椎病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和肩关节功能量表(Neer)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肩周炎合并颈椎病患者92例,采用抽签法分为实验组(n=46)和对照组(n=46),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采取中医康复疗法,比较两组治疗优良率、生活质量调查表(SF-36)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Neer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ADL评分及康复质量。结果 实验组优良率为93.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26%(P<0.05);治疗后实验组颈椎VAS、肩周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及治疗前,Neer评分高于对照组及治疗前(P<0.05);治疗后实验组ND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主观症状、关键能力、临床体征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SF-36中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中医康复疗法治疗肩周炎合并颈椎病,能明显提高治疗优良率,缓解患者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个人护理配合功能锻炼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以及其对患者腰椎间盘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的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配合功能锻炼,观察两组患者腰椎间盘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SF-36健康调查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F-36健康调查评分均有升高,但观察组患者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观察组腰椎活动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来说,进行个人护理配合功能锻炼,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腰椎间盘功能和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半导体激光联合电针治疗急性神经源性胸廓出口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急性神经源性胸廓出口综合征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治疗组给予半导体激光(每日治疗1次,每次照射2部位,每次10 min,连续治疗2周)联合电针治疗(每日1次,每次30 min,连续治疗2周),对照组仅给予电针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和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分别评估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颈椎功能和生活质量。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的VAS、NDI、SF-36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VAS、NDI、SF-36评分分别为(2.38±1.11)分、(3.11±3.15)分、(96.81±19.12)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半导体激光联合电针可显著缓解急性神经源性胸廓出口综合征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后溪穴灵龟八法开穴针法联合当归四逆散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接受治疗的82例CSR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甲钴胺片+通痹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后溪穴灵龟八法开穴针法联合当归四逆散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症状变化(CASCS各项评分)、疼痛程度(VAS评分)、颈椎功能(NDI评分)及生活质量(WHOQOL-BREF各项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6%,高于对照组的78.05%(P<0.05)。治疗4周后,两组CASCS各项评分、VAS评分、NDI评分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更低(P<0.05);两组WHOQOL-BREF各项评分均显著升高,且研究组更高(P<0.05)。结论:后溪穴灵龟八法开穴针法联合当归四逆散治疗CSR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麻木,减轻疼痛,促使颈椎功能复常,缓解症状,抑制炎症反应,有助于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采用“扳机点”小针刀配合手法、封闭疗法治疗腰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100例腰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治疗,观察组采用“扳机点”小针刀配合手法、封闭疗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功能状况及肌电图信号。结果:治疗前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VAS)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Oswestry功能障碍调查表(ODI)、Fugl-Meyer下肢功能量表(FM)及Barthel量表(MBI)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ODI功能障碍评分低于对照组,FM下肢功能评分、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肌电图信号平均肌电波幅(AEMG)、平均功率频率(MPF)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肌电图信号AEMG、MP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扳机点”小针刀配合手法、封闭疗法治疗腰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腰背部肌肉肌张力、肌力以及疲劳感,从而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改善患者腰背部及下肢功能,提升患者独立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8.
沙娟娟  翟洁敏  姚力  苏航  郭强 《中国康复》2020,35(6):321-324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加巴喷丁对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165例PTN患者随机分为加巴喷丁组(A组)、rTMS组(B组)、rTMS联合加巴喷丁组(C组)各55例,A组患者给与加巴喷丁胶囊口服治疗,B组患者给与rTMS治疗,C组患者给与rTMS联合加巴喷丁治疗。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定,并记录疼痛缓解率和加巴喷丁使用剂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3组患者组内比较,治疗2周后、4周后及治疗后1、3、6个月的VA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均P<0.05);与A组同时间点比较,B、C组治疗4周后及治疗后随访1、3及6个月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均P<0.05),且C组VAS评分降低更显著(P<0.05)。3组患者疼痛缓解情况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疼痛缓解率均显著高于A、B组(均P<0.05),且C组加巴喷丁使用剂量显著低于A组(P<0.05)。 B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A、C组(均P<0.05),C组不良反应总计发生率低于A组(P<0.05)。治疗后,3组PSQI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B、C组PSQI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均P<0.05),C组PSQI评分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联合应用rTMS联合加巴喷丁能够提高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效果,减少加巴喷丁的使用剂量,改善患者睡眠,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患者在心肺运动试验(CPET)指导下的心脏康复对其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在CPET评估下制定运动方案,对照组自行身体锻炼。治疗前后,用心肺运动试验评定患者最大摄氧量(VO2 Max)、无氧阈值(AT)、最大代谢当量、无氧阈时代谢当量、最大功率;等速肌力测试计算患者优势侧屈膝及伸膝的疲劳系数;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VO2 Max、AT、最大代谢当量、无氧阈时代谢当量、最大功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明显提高(均P<0.05);2组屈、伸膝疲劳系数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组屈、伸膝疲劳系数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SF-36各项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对照组总体健康(GH)、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四个维度评分均比治疗前提高(均P<0.05),观察组躯体疼痛(BP)、GH、活力(VT)、SF、MH五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SD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均P<0.05)。结论:CPET指导下的心脏康复能改善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浮针配合冲击波疗法治疗斜方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研究标准的64例斜方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其中治疗组患者予浮针配合冲击波治疗。对照组患者予物理治疗。观察两组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结果: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9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浮针配合冲击波疗法能有效缓解斜方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疼痛症状,改善颈肩部的活动功能,治疗安全简便,值得临床运用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