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探讨CARA适压减压训练模式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7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CARA适压减压训练模式;比较两组负性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依从性和疾病应对方式[采用医学应对方式量表(MCMQ)]。结果: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依从性评分和MCMQ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CARA适压减压训练模式,可改善患者负性情绪,促使其以积极方式应对疾病,从而提高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探讨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护理质量的措施.方法 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76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施行专科护理措施,干预组在以上护理措施基础上加行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干预10d后HAMD评分、HAMA评分和干预30d后SF-36评分.结果 干预10d后两组患者HAMD评分和HAMA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0d后两组患者SF-36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规护理过程中,应施行护理干预措施,可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障碍的影响.方法将56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28例,根据患者心理障碍类型不同,有针对性进行个体的心理干预;对照组28例,按血液透析常规护理,2组在血液透析开始时及8周后以汉密顿量表及SF-36健康调查表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通过汉密顿量表评分其总分值明显下降(P<0.01),SF-36健康调查其分值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2项评分均无明显差异.结论心理干预可显著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障碍,从而减轻病痛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在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中的价值。方法:将84例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根据病历号将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舒适护理。并采取WHO推荐的"SF-36健康调查简易量表"对两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干预后SF-36问卷各项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模式可明显改善维持性血透患者生活质量各项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于人类适转理论的护理干预模式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10月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1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70例。对照组接受血液透析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基于人类适转理论的护理干预,对两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干预后的各项观察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试验组血液透析病例干预后的遵医行为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面对应对和回避应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屈服应对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每组(P<0.05)。结论将人类适转理论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实践之中,有利于提高患者遵医行为,采取恰当应对方式,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联合心理干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透析依从性、健康知识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健康教育联合心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韩丽 《全科护理》2012,10(7):626-62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生活质量和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112例AMI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措施。采用汉化版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进行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采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进行应对方式评定。[结果]观察组病人护理干预后SF-36量表8个维度评分均较高于护理干预前(P均<0.05),且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病人面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回避和屈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提高AMI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颈椎综合征患者疼痛敏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确诊为颈椎综合征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患者药物、物理疗法、针灸、手法推拿等治疗,同时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及功能评分、VAS评分、FS-CSA评分和SF-36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眩晕、头痛、颈肩痛、心理及社会适应、日常生活及工作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均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眩晕、头痛、颈肩痛、心理及社会适应、日常生活及工作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FS-CSA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0.05),SF-36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FS-CS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结合传统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颈椎综合征患者的疼痛症状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护理干预,6个月后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调查生活质量,干预前后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2组患者情绪变化。结果干预组干预后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生活质量各因子得分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用于垂体瘤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2月60例垂体瘤患者,均经鼻蝶入路手术,随机将患者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认知行为干预、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个性化心理干预和五音疗法等综合护理干预,记录住院时间、口腔舒适度,比较护理前后应对方式(MCMQ)和生活质量(SF-36)变化。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口腔舒适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CMQ量表的面对评分高于对照组,回避、屈服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F-36量表的一般状态、躯体疼痛、生理机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缩短垂体瘤手术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口腔舒适度,改善应对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的疗效.方法 选取符合人选标准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血液透析患者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在血液透析患者常规护理方式上加用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干预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症状自评量表和SF-36简明健康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患者SAS与SDS总分较对照组有明显的下降,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惧和其他指标上的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生存质量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可以明显缓解MHD患者的心理状况,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老年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陈懿  冉莉君  何季芳  明超 《护士进修杂志》2020,35(10):939-941,955
目的探讨罗伊适应护理模式对玻璃体切割术患者心理韧性及应对方式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10月120例于我院行玻璃体切割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罗伊适应护理模式,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Connor-Davidson韧性量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心理韧性,应对方式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SAS评分、SDS评分、MCMQ回避、屈服评分均下降(P0.05),心理韧性评分、MCMQ应对方式评分增加(P0.05)。观察组干预后SAS评分、SDS评分、MCMQ回避、屈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心理韧性评分、MCMQ面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罗伊适应护理模式可显著提高玻璃体切割术患者心理韧性,降低焦虑和抑郁负面情绪,有助于改变其心理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78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血液透析护理和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个性化的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护理后的SF-36量表评分、护理前后SAS和SDS量表评分的变化。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生理职能、情感职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躯体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SAS和SD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显著缓解血液透析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感恩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1—12月收治的20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感恩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自我感受负担及应对方式的差异。结果干预前两组McCullough的感恩问卷(the Gratitude Questionnaire-6,GQ-6)评分、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elf-Perceived Burden Scale,SPB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GQ-6问卷评分高于对照组、SPBS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医学应对问卷(MCM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MCMQ评分中面对因子评分高于对照组,回避和屈服因子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应用感恩护理干预,可以降低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促进积极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2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护理干预前后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进行评分比较,护理干预后采用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还能够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负性情绪、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06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血液透析期间,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接受精细化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负性情绪以及社会支持与社会回避、苦恼评分。结果护理干预前,2组患者肾脏疾病生活质量简表(KDQOL-SFT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KDQOL-SFTM评分为(65.18±10.57)分,高于对照组(59.27±10.24)分(P0.05)。护理前,2组患者负性情绪指标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2组患者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2组患者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精细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升心理健康状态,进而帮助患者回归社会,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知识-社会-心理照护支持模式对脑卒中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首发脑卒中住院患者80例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予以脑卒中标准化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知识-社会-心理照护支持模式。两组均干预3个月。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医学应对问卷(MCMQ)及简明健康调查表(SF-36)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HAMA,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ADL评分及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MCMQ量表面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屈服和回避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知识-社会-心理照护支持模式能够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其应对方式及ADL,促进生活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肺癌靶向治疗患者应对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肺癌靶向治疗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肿瘤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评估、健康教育、药物治疗护理、不良反应护理、心理护理、运动护理、生活干预、穴位按摩等综合护理干预;护理前后分别采用医学应对方式量表(MCMQ)和生存质量核心量表(QLQ-C30)评价两组应对方式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回避、屈服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面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功能量表的躯体、情绪、认知、角色、社会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症状量表的恶心呕吐、疼痛、疲倦及经济困难、食欲缺乏、腹泻、便秘、失眠、呼吸困难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改善肺癌靶向治疗患者的应对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家庭跟进式护理联合情志干预对卧床老年肺炎患者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以2017年6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120例老年卧床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出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为60例。并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 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工具(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对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进行评估、采用SF-36量表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Feifel H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对患者的应对方式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HAMA评分分别是(11.87±1.83)分和(12.56±1.64)分,HAMD评分分别是(11.65±2.02)分和(12.45±2.09)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两组的SF-36评分在各个维度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应对评分均上升(P0.05),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5);回避和屈服评分均降低(P0.05),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老年卧床肺炎患者,出院后进行家庭跟进式护理联合情志干预的方式,能够降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和积极的医学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