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血压     
<正>正常血压为收缩压≤140mmHg(18.6kpa),舒张压≤90mmHg(12kpa),收缩压≥160mmHg(21.3kpa)和(或)舒张压≥95mmHg(12.6kpa),称为高血压。当血压值在上述二者之间,称为临界高血压。1临床思维的必要前提1.1病史询问要点1.1.1有无高血压家族史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常有家族史。  相似文献   

2.
收缩压未超过140mmHg(18.7Kpa),舒张压未超过90mmHg(12.0Kpa)者即为正常血压。收缩压达到或超过160mmHg(21.3Kpa)和/或舒张压达到或超过95mmHg(12.7Kpa)即血压≥160/95mmHg(21.3/12.7Kpa)为高血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2006年上海市部分律师人群血压状况及分布特点。[方法]以2006年上海市参加体检律师668人(其中544名男性)为研究对象,测量血压、身高、体重,并检测血三酰甘油(TG)及血糖(GLU).按年龄≤34岁、35~45岁、46~59岁及≥60岁分组,分别观察各年龄组的各项指标变化。[结果]高血压患病率为21.71%。其中男性患病率为23.16%,女性患病率为16.67%。三酰甘油、血糖等生化指标各年龄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但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在46—59和≥60岁年龄组分别为(122.87±20.11)mmHg/(82.96±12.81)mmHg和(131.33±17.66)mmHg/(85.78±8.91)mmHg,与35~45和≤34岁年龄组人群相比[分别为(115.13±16.73)mmHg/(76.52±11.24)mmHg和(112.09±10.29)mmHg/(75.30±6.97)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和体质指数(BMI)为高血压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律师人群高血压防治的重点在中老年律师,中老年律师应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控制体重增长,加强身体锻炼。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又称原发性高血压,是指病因尚未十分明确,以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约占高血压病的90%。根据世界卫生组织1978年建议的血压判别标准:正常成人动脉收缩压≤18.7kPa,及舒张压≤12.0kPa。成人高血压为静息时收缩压≥21.3kPa,及舒张压≥12.7kPa。高  相似文献   

5.
1老年高血压的定义 根据1999年WHO高血压防治指南,年龄〉60岁、血压持续或3次以上非同日坐位血压收缩压(SBP)≥140mmHg和N(或)舒张压(DBP)≥90mmHg,可定义为老年高血压。若收缩压(SBP)≥140mmHg,舒张压(DBP)〈90mm Hg,则定义为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老年ISH)。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患者认识上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欣 《药物与人》2009,(3):34-35
高血压是急诊常见的疾病之一,它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也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高血压的患病率在不同国家、地区和种族之间均有差别,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人体的血压分收缩压(即民间讲的上压)和舒张压(下压),医学上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根据血压水平,又进一步将高血压分为1~3级。据统计,目前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仅30.2%、24.7%、6.1%,依然很低,这和人群对高血压重视不足及认识上的误区相关。  相似文献   

7.
妊娠期抗高血压药物的合理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妊娠期高血压临床较为常见。是指在妊娠期间绝对血压升高 (≥ 1 40 / 90mmHg或更高 ) ,还包括妊娠前期或妊娠前 3个月的血压水平较原血压增高 (收缩压增高≥ 2 5mmHg ,和 /或舒张压升高≥ 1 5mmHg)。妊娠期高血压的分类包括 :①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孕 2 0周时出现高血压 ,产后 6  相似文献   

8.
林湘艳 《东方药膳》2009,(11):17-18
高血压是急诊常见的疾病之一,它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也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高血压的患病率在不同国家、地区和种族之间均有差别,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人体的血压分收缩压(即民间讲的上压)和舒张压(下压),医学上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根据血压水平,又进一步将高血压分为1~3级。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血压控制良好的老年高血压人群血压晨峰值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入选经药物控制良好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51例。进行ABPM检查,计算血压晨峰值,按照血压晨峰值进行分组。血压晨峰值≤30mmHg者分为非血压晨峰组(NMS组),血压晨峰值〉30mmHg者分为血压晨峰组(MS组)。对入选对象进行颈动脉IMT测定。分析两组患者高血压相关因素对血压晨峰现象及IMT的影响,并对其血压晨峰值与IMT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两组151例高血压控制良好者,其中76例有血压晨峰现象,占50.3%。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血脂、血糖、最高收缩压、平均收缩压、最低收缩压、最高舒张压、平均舒张压及最低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S组患者血压晨峰值[(42.34±7.10)mmHg]及IMT[(0.89±0.13)mm]高于NMS组[(21.16±5.23)mmHg,(0.84±0.14)mm,P〈0.01或P〈0.05],颈动脉IMT与血压晨峰值呈正相关(r=0.56,P〈0.01)。结论血压控制良好的老年高血压人群仍存在血压晨峰现象,其血压晨峰值可能促进颈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随访管理对空巢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对110例空巢老人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干预组进行随访管理,在干预3个月、6个月后进行问卷调查,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在干预3个月[收缩压(153.1±12.2)mmHg,舒张压(101.6±10.7)mmHg]、6个月[收缩压(141.2±11.2)mmHg,舒张压(85.6±9.7)mmHg]后血压明显低于干预前[收缩压(161.3±11.7)mmHg,舒张压(109.4±10.4)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我管理能力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收缩压(141.2±11.2)mmHg,舒张压(85.6±9.7)mmHg]血压低于对照组[收缩压(155.7±10.8)mmHg,舒张压(93.4±10.1)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自我管理能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空巢老人高血压患者进行随访管理,可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有效控制血压。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血压水平与机体免疫功能的关系,我们于1985年对不同血压水平中青年人的淋巴细胞绝对值、总E花环形成率和淋巴细胞转化率进行了测定。对象选择1985年6~10月在对开封皮鞋厂等4家工厂职工进行健康体检,根据高血压、临界高血压的血压值诊断标准、将41名观察对象分为高血压组(收缩压≥21.33kpa或舒张压≥12.66Kpa)、临界高血压组(收缩压18.66~21.33kpa或舒张压12.00~12.66kpa)和血压正常组。高血压组19人,男12人、女7人,最小年龄28岁、最大年龄57岁;临界高血压组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所致脑血管意外为最多,占42.75%。其中单纯收缩压增高为重要原因,目前已引起国内外学者关注。一、老年高血压的类型:按世界卫生组织标准(1978年),收缩压≥160mmHg,舒张压≥95mmHg为混合型高血压;舒张压≥95mmHg,收缩压≤160mmHg为单纯型舒张期高血压(亦称“经典”高血压);舒张压≤95mmHg而收缩压≥160mmHg称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病是指舒张期和收缩期动脉血压的增高。诊断高血压应在一个月当中,在不同的日子里量三次血压,取其平均值,当其高于正常值时,才可诊断高血压。成人正常血压其收缩压应为≤140mmHg,舒张压应为≤90mmHg,以往成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收缩压≥160mmHg和舒张压≥90mmHg,但鉴于舒张压>90mmHg已可引起轻度靶器官(心,肾,脑)的损害,如眼底及基本实验室检查,尿分析,血钾,胸透或心电图,血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提示已有异常,故我认为成人血压>140/90mmHg已可以算是高血压了,凡是舒张压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的联合治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关于高血压的治疗,目前已达成共识:长期有效的降压治疗能显著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获益大小受患者心血管病危险度、血压控制目标水平、治疗方案以及降压以外有利作用或不利作用的影响。但是,降压治疗的益处主要来自血压降低本身。高血压患者收缩压下降10~12mmHg(1mm Hg=0.133 kPa)、或舒张压下降5~6mm Hg,可使心衰减少52%,脑卒中减少38%,  相似文献   

15.
人人都怕自己的血压高,总认为低血压要比高血压好。其实不然,往往各种原因所致的低血压,也是非常危险的。 血压是指动脉血压,是血液对于血管壁的侧压力,产生血压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心脏的射血力量及血管的外周阻力。测定血压过去以毫米汞柱(mmHg)为单位,现在以千帕(kpa)为单位。 一般成人收缩压与舒张压均超过正常最高值18.6/12kpa(140/90毫米汞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社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不同血压水平与其他代谢综合征指标的相关性,为社区老年人心脑血管事件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2年1-10月在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北峰、清源2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65岁及以上老年人,剔除关键变量缺失及异常值46名,最终实际纳入3598名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压水平分为正常血压组[收缩压<120 mmHg(1 mmHg=0.133 kPa)和舒张压<80 mmHg]、正常高值血压组[收缩压120~139 mmHg和(或)舒张压80~89 mmHg]和高血压组[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其中高血压组又分4个亚组:1级高血压组[收缩压140~159 mmHg和(或)舒张压90~99 mmHg]、2级高血压组[收缩压160~179 mmHg和(或)舒张压100~109 mmHg]、3级高血压组[收缩压≥180 mmHg和(或)舒张压≥100 mmHg]、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组(收缩压≥140 mmHg和舒张压<90 mmHg)。比较不同水平血压组的一般资料和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肌酐、血尿素氮及脂肪肝等代谢指标的差异。结果高血压患病率为50.64%(1822/3598),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21.40%(770/3598),超重肥胖、血脂紊乱、高血压、高血糖检出率较高。随着血压水平的升高,各组BMI、腰围、腰高比、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肌酐水平呈递增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对不同血压水平分组的上述代谢指标两两比较分析,正常高值血压组高于正常血压组,各级(1、2、3级)高血压组高于正常高值血压组,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组与各级(1、2、3级)高血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趋势检验结果显示,年龄、BMI与血压水平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3.22,21.92,P<0.01)。结论社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群中具有较高的高血压及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且不同血压水平与多代谢异常存在密切联系,需早期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升高为特征,可伴有心、脑、肾等靶器官的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根据我国目前高血压研究现状,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高血压预防监测评估和治疗联合专家委员会(JNC)”的最新诊断标准、同时有利于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中国高血压联盟于1999年提出了新的高血压诊断标准:收缩压≥140mmHg(1mmHg=0.133kpa)和(或)舒张压水平≥90mmHg,和正在服用降压药物者。  相似文献   

18.
31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动态血压监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患者24h血压变化特点。方法 应用动态血压仪24h监测31例妊高征患者及2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对比分析2组收缩压及舒张压各时点平均值汇制成的曲线图。结果 妊高征组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曲线呈“长炳勺”状,下午4时(16:00)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开始上升,下午6时(18:00)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晚8时(20:00)后及下午4时(16:00)胶相对平稳;同时收缩压和舒张压呈日节律性,白天(08:00时至20:00时)均高于夜间(21:00时至清晨06:00);原发高血压收缩压及舒张压均值高于妊高征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妊高征患者血压变化呈“长柄勺状”及日节律性,但节律性没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无症状性腔隙性脑梗死发病与血压变异性(BPV)的关系.方法 根据颅脑MRI的结果,将160例患者分为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组96例和单纯性高血压组64例,监测24h动态血压,比较两组24 h平均收缩压变异系数(24hSBPV)、24h平均舒张压变异系数(24 h DBPV)、白昼平均收缩压变异系数(dSBPV)、夜间平均收缩压变异系数(nSBPV)、白昼平均舒张压变异系数(dDBPV)、夜间平均舒张压变异系数(nDBPV)、晨峰收缩压及舒张压的标准差(SD)和变异系数(CV).结果 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组24 h SBPV、dSBPV、nSBPV、24 h DBPV、dDBPV、nDBPV均高于单纯性高血压组(0.15±0.03比0.11±0.02、0.14±0.02比0.10±0.03、0.14±0.03比0.10±0.08、0.13±0.08比0.11±0.04、0.14±0.02比0.11±0.07、0.14±0.05比0.09±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组晨峰收缩压-SD、晨峰舒张压-SD、晨峰收缩压-CV、晨峰舒张压-CV均高于单纯性高血压组[(15.37±4.55) mmHg(1 mmHg=0.133 kPa)比(13.53±2.26) mmHg、(13.64±4.95) mmHg比(9.80±3.46) mmHg、0.141±0.048比0.113±0.037、0.145±0.056比0.105±0.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BPV水平,尤其是晨峰BPV水平高于单纯高血压患者,BPV增大是脑梗死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黄恺 《大众医学》2011,(12):9-9
诊断:至少测3次血压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收缩压≥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90毫米汞柱。体检发现血压偏高.是不是意味着患了高血压?答案是否定的。一个人是否罹患高血压.不能仅凭1次或者2次的血压测量值来确定.而是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随访.观察血压的变化和总体水平才能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